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選】端午節作文集合六篇

作文3.17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端午節作文集合六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東川,這裏的端午節可好玩了!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呀,要吃粽子,吃蠶豆;還有上山去挖艾草,煮紅雞蛋,吃包子,插菖蒲和艾草。

除了這些,還有許多有趣的事情呢。一天,我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去山上挖艾草,挖了很多很多。原本家長只讓我們挖一點點就夠了,可是我們挖了一背籮回來,被家長罵了一頓。我們還把自己煮的雞蛋拿來比誰的'雞蛋最漂亮、最硬,可好玩了。

不光是這些,還有很多很多。再接着聽我介紹吧!我和我的朋友商量了一件事情:把自己家煮的雞蛋拿出來與大家分享,還要把剩餘的菖蒲拿出來比比誰的最平平展展,沒有受一點傷害,做到乾淨整潔。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一大早就推開大門往外跑,到了約定地點卻只有我一個人,他們過了很長時間才來。比賽開始了,結果一看,我的已經乾枯了,他們的還完好如初。我驚奇的問:“你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笑了笑説:“我們呀是把菖蒲放在水裏泡着,今天才撈出來的。”哦,原來是這樣啊!

這就是我的家鄉,如果你想來我們隨時歡迎你!

端午節作文 篇2

七年級吃糕;

八年級吃粽子;

九年級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這首不很與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與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户户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使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與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使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説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端午節作文 篇3

每年農曆的5月5日我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帶香囊。每逢過端午節,人們都會把房子打掃的乾乾淨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插上艾葉和配帶香囊也有滅蟲驅鬼的`説法,以艾葉“懸於户上,可攘毒氣。”

傳説,端午節是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人,那時屈原22歲就當了大夫,在楚懷王面前,楚懷王非常信任他。不久,楚國的大奸臣看屈原不順眼,於是就不斷的在楚懷王面前説屈原的壞話,楚懷王聽了讒言,不再相信屈原了。過了幾天秦國的人把楚懷王騙走後,把他軟禁在那裏,沒多久,他就死了。楚懷王死後,他的兒子繼成了王位稱為楚襄王,楚襄王就把屈原趕到江南地區,當時他懷着悲痛的心情寫下了 《 天問》 、《九章》 、《離騷》 這三首詩,寫完後就跳入了汨羅江。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為了讓魚蝦蛟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端午節作文300字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00字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300字

端午節作文 篇4

關於端午節作文:端午節習俗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山東農村老家過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實際上頭天晚上就做好了。家鄉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鄉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數用葦子葉做,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還用竹筒做,我們家鄉除用葦子葉外,還用類似薄羅葉那樣的粽子葉做,且兩個粽子對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見。家鄉農村人過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沒説紀念什麼,只是學校的`老師説是紀念屈原投汨羅江,更沒人去考證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勸諫,還是和楚懷王的後宮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襖扔”,那時人窮,沒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單衣和棉襖兩者之間選擇。就是説,過了端午節,就可完全脱掉棉襖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趕到遠處的山野,去採苗高葉壯的艾蒿,回來後就插在門框上,據説可避邪。實際上是,家中有人得個瘡癤什麼的疾病,就把那幹過後的艾葉採下來,揉成一個個圓錐型的小團,用香點着,讓艾煙來薰患部,在中醫學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曬乾,擰成“煙繩”,夏天用來薰蚊子,因為那時多數人家沒有蚊帳。沒有象四川人在端午節扎艾狗掛在門上,是為了讓張獻忠識別是窮人家,起義軍不殺。

三是扎五絲。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絲線擰成一股細繩,捆在手脖、腳脖上,據説可以辟邪保平安。剛紮上的時候,色彩很鮮豔。時間一長,被水濕了,掉了顏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鮮了。五絲不能隨意剪掉,必須等到下雨,剪掉後扔到水裏,據説可以變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鋤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裏面裝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裏刨回來曬乾的。那時一種長在沙地裏的草,根部象個黑色的棗核,用手掰開,裏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這時的小夥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來搶去嬉鬧調情。家鄉的習慣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説一去就把瓜給轟了,光開花不結瓜。

端午節作文 篇5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

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此時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説:“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説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端午節作文 篇6

端午節的習俗大致有吃粽子、賽龍舟、桂香袋、飲雄黃酒、用雄黃蘸酒灑在額頭上畫王字、接女歸寧(這一天出嫁的`女子都要回孃家),採百草、插艾蒲、系五彩線……各地往往不一。

“端陽節碌忙人,剝粽蘸糖當早茶。莧菜落油和片粉,面築搗蒜拌黃瓜”。每當端午來臨人們便芬芬包粽子,賽龍舟喝米酒、插艾蒲、系五彩線,這便是我們鄖縣人民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