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45篇)

作文5.5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4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 1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但我相信,有件事兒人們回老家過年時都要做串門!每到春節,絡繹不絕的串門人總在水泥路上留下一串串腳印。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到親戚家拜年串門。因為每家每户的茶几上都擺滿了糖果和零食,我總能撈點糖吃,但最重要的還是能領紅包,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到親戚家,首先要想長輩們問好。可我們老家人特別多,一見到七大姑八大姨我就“臉盲”,我一時半會兒不知該如何稱呼,只能拋個眼神給媽媽,讓她告訴我該怎麼叫。之後,大家圍在一起看電視,我一邊吃糖一邊聽阿姨們嘮家常,好不熱鬧!

比起串門去別人家,我更喜歡親戚們起來我家串門。

“丁零”門鈴響了,舅公舅婆來了。媽媽趕緊迎上去,互相問候。媽媽給他們作了介紹了以後,大家坐下來,吃着瓜子,聊起了天。

菜上來了,於是你請我讓,大家一一入座,爸爸舉着酒杯笑容滿面地説:“來,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祝大家新年快樂!鼠年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我們也歡笑着,“嘭”十多隻酒杯碰在了一起。

大家邊吃邊説着新年裏要大吉大利的話。媽媽又為大家倒上了酒,笑着説:“我在這兒祝大家家庭和美、財源廣進!”“好”隨着歡呼聲,酒杯又碰在了一起。媽媽招呼着:“別光喝酒,吃菜呀!這粉蒸肉可糯了!”大家紛紛夾起粉蒸肉,慢慢地嚼着,不住地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好像有一股暖流,流過了大家的心田。

我趁機站起來説:“我祝舅舅、舅媽、姨姨,姨夫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鴻運當頭、牙齒天天曬太陽!”“好!”大家鼓起了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的.話匣子打開了。外婆説起小時候我的糗事,大家聽了都笑起來,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吃飽喝足,娛樂節目必不可少!我和哥哥姐姐下起了五子,大人們打起了撲克,其樂融融。

可惜今年疫情緣故,國家不允許串門拜年了。我心裏有點失落,不過風雨過後見彩虹,我期待着明年過節的串門!

家鄉的風俗作文 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鄉也不例外。

我家鄉在德慶縣舊院村。那裏山清水秀,風景迷人,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連過年的風俗也別有一番風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牀洗漱完畢就得忙開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間的一個神,每到今天,他就會告訴上帝這家人一年的喜憂,所以人們買來麥芽糖,先上他幾株香,以示尊敬,然後放一碗麥芽糖,拜三拜,讓他只報喜,不報憂,這樣上帝以為我們過得很好,就能讓莊稼風調雨順。

拜完灶神,大概9點左右就開始做午飯了,午飯幾乎就是年夜飯的“彩排”,因為只是有些人現在來不了。

菜也有講規矩哦!必須有兩碟青菜,意思就是莊稼在夏天可以長得葱葱綠綠的,保證秋天好收成。然後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婦吃或者還沒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後是一碟公雞肉,意頭是在人們滿山頭叫牲畜的時候不傷害到嗓子。再來1碟紅鯉魚,必須有兩隻,意頭紅紅火火,年年有餘(魚)。

吃完午飯,在平時,應該是每日一次的午後休閒時光,但今天不是,2點左右就要為年夜飯開始動手了,這個切菜,那個砍排骨,這個生火,那個加柴。大約4點半有多的時候,更為熱鬧,新屋舊屋的柴房一共8個灶洞都塞滿了柴。年夜飯得在7點前開台,必須要有三個人邊吃飯,邊守柴房,因為這時灶神君嘴上的麥芽糖已經快沒了,沒了的話,就會向上帝報憂了,不過,在家人面前,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七點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點半就OK了。

到了8點30,人們守歲肚子餓了不能再吃年夜飯的了,只能吃甜食糕點,因為今後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點00開始了“鞭炮交響曲”,全村都放超長鞭炮,不過是有節奏的哦,這邊剛燒完,那邊正在燒,比年夜飯和製作過程更加熱鬧了!!

這是我家鄉的風俗,你的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 3

我的家鄉離嘉興市區不遠,有古色古香的西塘,有原汁原味的八珍糕……那就是我的家鄉——嘉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就讓我來説説嘉善那兒是怎麼過迎新年的吧!

家鄉的每家每户為準備新年都忙得不可開交,應接不暇。再忙,也必須要做的一項事——“切切叫”,什麼是“切切叫”呢?奶奶説就是撣煙塵。細細區分,在廿六撣煙塵叫“樂陣陣”,廿七叫“切切叫”,聽起來真是喜慶的名字!廿七那天,奶奶與附近鄰居們一早就在撣煙塵,“啪啪啪”的聲音打破了寒冬臘月的寂靜,似乎天上都下起了灰色的雪。在“切切叫”同時人們也理髮、洗澡、洗衣服、拆洗被褥和洗器皿等,我又迷糊地問奶奶:“這些事還要挑日做?”奶奶用當地的`俗話告訴我:“乾乾淨淨辭舊歲,輕輕鬆鬆過新年,這些事可不能隨便做!”

在廿六、廿七後,廿八、廿九更忙碌了。做糰子、劃方糕,奶奶一刻也停不下來。她做了一大蒸鍋的糰子和方糕,又拿了幾個裝進紅色的袋子裏,我猜測:奶奶做這個比別的要更加小心認真,這一定是祭佛用的吧?果然,奶奶説這是除夕日祭祀祖先和神佛用的,奶奶忙碌地只説了短短一句,我只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在除夕之夜,人們除了要洗碗、刷鍋、洗菜、切菜、淘米……這些家常,還要再點燃一支爐或在灶肚裏燃樹塊,燃至年七年級。我看奶奶忙,就跑去問爸爸這樣做有什麼寓意?爸爸耐心地回答我:“方言中‘火’與‘富’同音,火燒到年七年級就意味着今年富到明年。”

在這個除夕,我收穫滿滿:瞭解了家鄉我不知道的習俗和文化,也知道了人們對過年的重視,每件事只為一個字——“年”!

家鄉的風俗作文 4

“快點起牀,快點,要吃早飯了。”

每當過年,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他們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邊打轉。也許你們認為,是我賴牀,大清早了還不起牀。

在我的家鄉,一直有這樣的一個風俗,七年級必須要早起,也就是我們那邊説的“趕早”那天,我們都要在六點鐘之前起牀,並且還要儘早吃完早飯,在大約八點的時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七年級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樣的`要“趕早”,但是不去拜年,這天的“趕早”似乎是在為春節準備。

所以,當我爸爸在叫我起牀的時候,還不到六點鐘,這大冬天的,怎麼起得來。可能有人又要説了,我每天都是六點起牀啊。那也沒錯,我上學的時候,也是六點多就起來了。

可是不一樣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幾乎是睡不着的,深夜時一直會有鞭炮在響。特別是十二點的時候,放鞭炮的聲音簡直都可以把屋頂掀翻了。在那樣的環境中怎麼還睡得着。沒有辦法,最後我都是會被拉起來,不過吃完早飯後還是可以再睡一覺的,距離拜年的時間還是有一個多小時的。每次我就趁着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繼續睡覺,真不知道他們大人哪裏來的精神。

在這之後,我們將會出去四處拜年,同時家裏還會留下一兩個大人來迎接別人來拜年。四處拜年收紅包是常見的習俗了。這裏我也就不多説了,不過在我們家鄉,拜年是有些講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對象的家們口放鞭炮,幾家有時候碰在一起,當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完之後,就可以進入別人的家裏去拜年了。每當去別人家裏拜年,收紅包,我都會覺得我的早起沒有白費,我的努力換來了紅包,總是會感覺心裏十分開心。

春節雖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還要“趕早”弄得我沒有一點精神,不過能收到那麼多的紅包,也能夠彌補我心中的那種不快啊!

家鄉的風俗作文 5

我的家鄉山西忻州過春節的時候,有很多習俗,今日我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一項——蒸花饃。花饃表達了人們對完美生活的嚮往,除了過年,小孩子過十二歲生日,結婚辦喜事都要蒸花饃。花饃能夠捏成不一樣樣貌的,十二生肖,各種花鳥,技藝高的連龍鳳都能捏出來,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藝術品。

我過十二歲生日時,奶奶要送給我一份厚禮,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來到廚房,到底要做什麼呢?我一再追問下,奶奶最終説出了這份厚禮——花饃。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麪粉,拿出發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勁揉搓,不一會兒就揉出了一個大面團。奶奶還説麪糰不能太硬,否則蒸出的饅頭容易裂開,也不能太軟,否則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邊點了點頭。揉了好長時間,奶奶將大面團切成幾小塊,又開始揉起來,我詢問奶奶要做什麼樣貌的,奶奶想了會兒説要做十二生肖。奶奶拽了一點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細,最終在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開一個小口,在兩側粘上黑豆,一條小蛇便做了出來。之後,奶奶又揪了稍大一點的麪糰,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狀,輕輕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間剪了一下,在中間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腳,再用紅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纏住兔子,名為“蛇盤兔”,祝我節節高升,我高興地拍起掌來!

之後我瞭解到,“魚”指五穀豐登、“龍”指時運亨通、“蓮”指喜氣迎門。“花饃”這種藝術我們不應當讓它失傳,應當永久保留下來,因為那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東西,值得我們每一箇中國人去學習,去研究,去把它發揚光大!

家鄉的風俗作文 6

爆竹聲下,揚起的是最開心的笑臉。今天是正日七年級,正所謂“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敞廬”。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臘月初八那天,媽媽給我們煮好了臘八粥。我和妹妹別提有多開心了,時不時跑到灶台前掀開鍋看看,可媽媽總説:“別掀,別掀。等會泄氣就不好喝了。”煮臘八粥呢!首先要打算材料,材料有:紅棗桂圓栗子紅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臘八粥要非常有耐心,這樣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愛吃甜的可以放些糖進去。經過一大上午的精心熬製,往裏加了一大勺糖,攪拌好後,迫不及待地塞進口,可我內心的貪望早已忘卻粥很燙,剛打算入口,媽媽就説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個急性子,跟你爸簡直一模一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這次細細品嚐,心裏讚歎到:這臘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軟糯甜甜的紅棗可口的桂圓,與整體結合的恰到好處,真是太美味了!就這樣,臘八就開心的度過了。

轉眼到了正月七年級了,我定的鬧鐘早以亮出了它美麗的歌喉,我早早起牀,醒來後,發明枕頭下的什麼東西露出一個紅紅的小角,掀開一看,原來是爸爸媽媽為我打算的`紅包,我打開一看,是三百元。我懷着快樂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樓,吃過早飯,爸爸就點起了長長的鞭炮,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家家户户吃着美味的大湯圓。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坐在陽台閒聊觀月,別提有多快樂呢?

過了元宵節,年也就結束了,孩子們揹着書包好好去上學,大人們,開始去工作。人們又恢復了年前般的驚碌。

家鄉的風俗作文 7

公曆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 ,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日子。從那天開始,白天會越來越長,大地會越來越暖,九十天後,大地徹底解凍,春天便會降臨。因此,這一天是個吉祥的日子。

在古代,冬至比過年還重要。每當冬至降臨,朝廷放假休息,軍隊不打仗,商店不開門,親朋好友會互相登門拜訪。而在唐朝和宋朝,冬至要祭天祭祖先,皇帝會穿上自己最隆重的衣服,舉行祭天大典。據説那時的皇帝認為自己是天子,這皇帝之位是上天賜於他們的 ,何有不謝之禮呢?現在的北京天壇,就是明朝和清朝皇帝祭天的地方,如果細心的話還可以發現那裏處處存在着"9”,當時的人們認為“9”是個吉祥的數字。

除了皇帝會祭天外,老百姓們也會祭拜祖先,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並聊聊家常瑣事,表明一切都好。

冬至,人們還會給長輩獻鞋獻襪,有錢人家還會買一席厚的棉被,防止老人凍傷。

想必大家最熟悉冬至吃餛飩、餃子吧。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説過這樣一個故事:每逢冬至,窮百姓由於買不起厚衣物,只好穿着薄薄的衣裳,耳朵都被凍爛了,當時的醫聖張仲景看着一個又一個被凍爛耳朵的'百姓,心疼不已,於是把自己家的羊殺了,再把羊肉煮熟,剁碎,又放辣椒,和好面,把碎羊肉包入麪皮中,給百姓吃,稱為“凍耳朵”。後來人們開始學張仲景包“凍耳朵”,在冬至那一天吃,果然耳朵不會爛了。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望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這是一曲專寫冬至的童謠,形象地寫出了冬至之後大自然的變化,天氣變暖,太雁歸來,柳樹發芽、河水開流,開始播種。

俗話説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打結。蚯蚓在這一天身體會凍僵成一團,很像繩子打結的樣子;ニ候,麋鹿解。麋鹿的角向後長,因為冬至那天太冷,它的角會被凍住,過了那天,角又會慢慢地生長;三候,泉水動。過了冬至,泉水會開始温熱流動,開始冒熱氣。

冬至,一個值得被祝賀的節氣。

家鄉的風俗作文 8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看花燈,吃湯圓的習俗。代表一家人會像湯圓一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一早,外婆就説要親手做湯圓給我們吃呢!她先拿出前幾天剛買的糯米粉與芝麻餡,準備做湯圓。只見,外婆拿來一個小臉盆,把糯米粉倒了進去,再加一點水,用雙手使勁揉動麪粉。過了一會兒,原來麪粉狀的糯米粉,變成了濕濕的一團,就是大功告成了。接着,外婆撕了一小塊,把它用手搓地又長又圓,再切下一個橡皮大小的麪粉團,搓圓,挖一個洞,在裏面放上準備好的芝麻餡,再把它給搓圓了。哈、哈、哈、一個湯圓就完成了。我看着外婆做的那麼靈巧,手癢癢的,也想試一試,就對外婆説:“外婆,讓我試試吧!”外婆説:“好吧。要仔細一點,慢慢來。”我點點頭,學着外婆的.樣子毛手毛腳地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像模像樣的湯圓展現在我手中,我激動地喊着:“外婆,我做完了,你看,多棒呀!”外婆也笑着説:“真聰明,一學就會。”很快,在我們的努力下,把湯圓都做好了。接下來,該煮湯圓了。先在鍋裏放點冷水,等水煮開後,就把湯圓放進鍋裏,外婆加了幾次水後,那一個個白胖胖、圓溜溜的湯圓活蹦亂跳地鑽出水面後,就真的熟了。我端着一碗湯圓,看着那一個個胖乎乎的白球,真像一個個小雪人在水裏游泳。我張開嘴巴,使勁一咬,芝麻餡慢慢地流了出來,一股香氣撲鼻而來。啊!真香、真甜、真好吃。

我吃着自己做的湯圓,覺得比平時買來的要好吃多了。我不由地笑了起來,心裏美滋滋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 9

家鄉的風俗,總是散發着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我的家鄉上高,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算不上大,但在我心中的分量卻很足,它的一些風俗你知道嗎?

在上高,人們建房子都極為講究,從選擇地址、破土開工、上樑,直到喬遷,都遵循着一套極為嚴謹的傳統風俗。

首先是選擇屋址。在定地基時,通常要請一位風水大師來看風水,大門一定不能對着山溝深壑、開闊大道以及直衝江河,屋址一定取順勢,並要前低後高,立一塊帶有“福”字的壁照,可以“辟邪去煞”。正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左可比右高,右不比左高,顯然,這是古代崇龍尚左的風俗。

其次是破土開工。人們在開工前,先打好房基,然後在木樁上端裹上紅紙或紅布,由主家家長挖第一鍬土,俗稱“破土”,再在四角撒上太平銅錢,俗稱“鎮邪”。開工多選雙日,尤是“逢六”“逢八”,最忌“十四”。有些人還會貼對聯,以示喜慶。

再次是上樑。上樑一定要選黃道吉日,乘太陽高高升起,吹嗩吶。並按老幼次序拜樑,讓工匠們把樑升起,擺正後,在樑的.兩端壓上麻餈。那場景,熱鬧非凡,大傢伙聚在一起,歡歡慶慶,一醉方休。這種酒,就稱之為上樑酒。據傳統風俗,一席木、二席泥、唯有三四席。此風俗一直沿襲至今未變,唱彩調,放鞭炮,説吉祥話,拋酒麻餈,糖果……

最後是喬遷。人們在喬遷時,對小孩一定要和睦,在搬家的過程中,不可多與他人打招呼,切忌午睡,而且一定不能打破東西。在搬家當天,因在新宅煮一些開水及將電風扇在家中四方吹撥,以求“風生水起”,晚餐可煮一些湯圓,甜品,全家共食,表示團團圓圓之意。

看到喬遷之喜的場景,再思這一連串的過程種種,應該是上高的祖輩們的經驗積累,更是前輩對生活更好更美的追求。

至今,有些風俗已被改革掉了,但還是流傳下來了一些風俗。那是家鄉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 10

過年,不僅有五花八門的活動,更有平時吃不到的美味。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好吃的醬油肉了。在温州,過年時家家户户都會在陽台曬醬油肉,那場面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呢!

冬至的前幾天,我們去外婆家做醬油肉。可是醬油肉怎麼做呢?怎麼做才好吃呢,外婆説,醬油肉一定要在冬至前後這幾天曬,因為西風比較乾燥,醃製醬油肉更容易曬乾,不易壞。

外婆開始示範起來:先把五花肉去皮,切成大約5釐米左右厚度的長條,然後放入一些叫做“二鍋頭”的白酒和醬油醃半天,最後放入花椒,蒜,薑片....外婆説,醬油肉好不好吃,取決於醬油好不好,是否有醃入味。然後問我:“萌萌,你要試試嗎?”我當然願意。洗好手後,外婆指導我不停的攪拌,揉捏,給五花肉按摩,這樣能讓肉更快的入味。大約過了十分鐘,肉的顏色明顯變深了。接下來大概要曬3—5天,我們就能吃到美味的醬油肉啦!

冬至來臨,“醬油肉來啦———”媽媽把熱氣騰騰的醬油肉端出來了。我好奇的看着醬油肉:肉已經完全染上醬油的紅褐色了,裏面的醬油似乎被蒸出來了,在碗底還不安分的吹出一股股熱氣。聞了一口,醬油的.微甜和肉特別的鮮香融合到一起,形成一股特別的味道。輕咬一口,開始微微的鮮甜味充斥在嘴間,轉眼間肉的鮮味就迫不及待的鑽進喉嚨……因為曬乾了,肉質很有嚼勁,鮮味也很好的鎖在裏面,讓人回味無窮......

吃着美味的醬油肉,我們聽着媽媽講起醬油肉的寓意:“你們看醬油肉的顏色是不是紅褐色?因此過年吃醬油肉也寓意着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原來如此呀!

我們的家鄉風俗很多,想了解嗎?來我的家鄉——温州看看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 11

正月裏,中國農曆的春節,在這個萬眾歡欣的時節,各種各樣的香味在這個月份裏集中釋放。有水仙花、蘭花等散發出來的香味;有祭祖拜佛燒香的香味;有煙花爆竹的火藥香味......

依稀記得前幾年的春節,我們在老家過年。年夜飯後,大家開始放煙花爆竹。我覺得很好玩,但又膽小,害怕那火苗,尤其喜歡又怕那一聲“砰”。父母親便陪我一起,我們手裏提着爆竹來到空曠的院子裏,父親先點燃一根香煙,並告訴我只需要藉着這小小的火苗就可以引燃。父親邊説邊慢慢地彎下腰,手中的香煙穩穩地伸向爆竹,碰到火線了,咦,沒點燃,父親非常鎮定地又點了火線,然後不緊不慢地移開腳步,燃了,“砰”一聲響。

而這時,母親已緊緊地捂住着我兩隻小耳朵,爆炸聲也變得沒那麼響亮,但我聞到了濃濃的火藥味,在這特殊的日子裏,我吸着鼻子狠狠地捕捉那一絲爆竹燃放的氣息。父親熟練的.放了一個又一個,過了一會兒,他喊着依偎在母親身邊的我過去放一個。我一步一步的挪過去,心裏害怕極了,父親的鼓勵給了我膽量,爆竹的魅力也使我加快腳步走到父親身邊,他耐心地彎下腰再一次示範給我看,用肯定的語氣説:“沒危險,別怕,我在!”父親的話不多,卻讓我內心不再慌張。點燃爆竹時爸爸就站在我身邊,手伸開着,好像時刻會把我拉進懷裏。我小心翼翼把顫抖的手慢慢地伸向引火線,又快速縮了回來,沒點燃。再一次,火苗剛接觸上我拔腿就跑,咦,沒聲音呢。又再一次,終於,我點燃了爆竹。

父親臉上綻開了鼓勵的微笑,母親走過來温柔地摟着我並誇我是個小男子漢。在這一瞬間,我感覺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高興、緊張、興奮都混合在了一起。隨着濃濃火藥味的散開,我在這種味道里像是找到了勇氣和幸福。

濃濃的年味依舊,爆竹和煙花在不停地燃放。抬頭仰望星空,絢麗燦爛的焰火,伴隨着瀰漫在空氣中的味道,還有父親那一雙大手,這種場景在回憶中長久留存,而那年節的香味,在正月裏始終散發着獨特的氣息。

家鄉的風俗作文 12

要説到春節的習俗,那我知道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親訪友啦,貼春聯啦,吃餃子啦!簡直是多的數不勝數。但是對於我這個美食愛好者來説。最最期待和喜歡的,當然還是吃湯圓咯!

湯圓味兒好,做法很重要。這不今年的春節,我們家又要準備吃湯圓了,我也不時會在廚房中打打下手。

湯圓一出鍋,頓時就香氣四溢,讓人聞了就垂涎三尺。

終於可以吃湯圓啦!此時的我心情真的興奮極了,迫不及待地想吃到今天的湯圓。過了一會兒,餐桌盤的人都到齊了,湯圓也一碗一碗的端了出來。我手裏拿着筷子,看着碗裏那又鼓又熱的湯圓。心裏總是熱乎乎的。――實在等不下去了,於是我碗中夾起一隻湯圓,然後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噻!這味道簡直是妙不可言吶,那軟軟的麪皮還有那又香又甜的餡兒,只直朝我的`喉嚨“奔去”,這滋味,可真是給人一種騰雲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湯圓,在某些地方又叫“糰子”,讓人有一種在新的一年能夠團團圓圓的美好期盼。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對我喜歡的這在新的一年中能夠團團圓圓的美好期盼。

心動不如行動,現在就開始做湯圓吧!希望今年的春節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湯圓,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家鄉的風俗作文 13

你吃過青明糰子嗎?是剛出鍋,冒着熱氣的。用手託着底下那小片葦葉就能大口大口朝嘴裏塞的,不要叫人太滿足。

傳説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一位農民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耕田,瞞過了清兵。但敵人並不善罷甘休,在村裏添兵設崗,每個人都要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那農民在回家時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發現手上、膝蓋變綠了,於是將艾草汁與糯米粉混合,做出了一隻只青團和草一起放籃子裏,混過了哨兵。後來李秀成教太平軍學做青團以禦敵自保,艾草是能避邪的,吃青團的.習俗就流傳開來。

清明團要怎麼做呢?先採摘艾草,洗幹。鍋中放入水煮至沸騰放入艾草焯一遍。煮好的艾葉散發着獨特的清香,用菜刀剁成泥,和糯米粉攪拌均勻。好麪糰定是青青的,自然的,像橡皮泥似的。一揉一翻之間,碧綠的艾草泥與米香混合成一體,揉搗成軟糯的青色糰子,油綠如玉,清香撲鼻。

餡料有鹹有甜,我喜歡鹹的。把五花肉、筍乾、蝦仁、香菇丁、胡蘿蔔丁和雪菜混合一起,琳琅滿目,光是想想就垂涎三尺。取一小團面,三兩下把艾草團捏成碗狀,餡放中間把皮子邊拎起來,黏在一起,倒扣在鋪滿葦葉的蒸鍋上。做好的清明糰子蒸二十來分鐘就行了,

只見鍋上冒出了一層熱氣,如煙霧般繚繞。清明糰子出爐了!迫不及待咬上一口,那奇特的艾葉香讓我陶醉了,才下舌尖,又上心頭。

家鄉的風俗作文 14

家鄉的春節按家鄉的風俗習慣:“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去宰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早上拱拱手。”從農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後家家都忙着過春節。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大家仍冒着嚴寒忙着打掃衞生,希望掃去一年的穢氣。遠在天涯海角工作的親人,也陸續趕回家和家人團渡新春佳節。

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為除夕。除夕這一天,我們家鄉稱為過大年,家家户户貼對聯,大人們準備了滿桌吃的,吃完晚飯,大家團聚一堂,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直到十二點結束。鳴鞭炮關大門,這就叫辭歲。接着守歲到黎明前開門,又是鞭炮齊鳴,這就是象徵開門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正月七年級,小孩子們穿上新衣服給家裏的長輩拜年“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哈哈,又輪到我拿壓歲錢了。每年長輩紅包時,總會説幾句祝福的話語,比如好好學習,鍵鍵康康之類的.話,兒孫們都説幾句吉祥話。那時壓歲錢不只是給孩子們快樂,也賦予了老人們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和家庭興旺的美好希望。

最後,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廟會,雄獅起舞,長龍遊街,一片熱熱鬧鬧,這是春節的最後一天,元宵節。也是把過年剩餘的東西吃完,再吃一些湯圓,像徵今年團團圓圓,生活紅紅火火,家鄉的春節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鄉的風俗作文 15

香噴噴的粽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釀好了,賽龍舟的船也準備好了,端午節也就隨着風而來了。

彩繪的龍舟,整齊的着裝,如潮的'人羣,那熱烈的場面實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榮幸地來到新會司前大範親眼目睹一次久違的賽龍舟。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最終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束一塊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塘江上來去如飛。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江面上迴盪,震耳欲聾。

端午節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們新會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體積最大、用料最豐富、做法最講究的。鹹粽內餡有鹹肉、蛋黃、燒雞、燒鴨、叉燒、栗子、香菇等;甜餡有蓮蓉、綠豆沙、紅豆沙、慄蓉、棗泥等;更有廣東鹼水棕、竹葉粽等。

然而這一天還得戴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並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一樣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佩香囊,雖是一種民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古人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健康,用中藥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因為其中包含着豐富的歷史文化。

家鄉的風俗作文 16

到了除夕,家家户户都熱鬧的不得了,老人們在家剪窗花、貼春聯,大人們都在做團圓飯,包餃子;小孩子們則穿着新衣服在外面放鞭炮,到處都呈現着過年的氣息。

除夕這天,沒有人會睡懶覺,因為這一天會有好多事兒幹呢。一大早,家家户户都拉開窗簾忙碌起來。

小孩子們卻沒有那麼忙,雖然也會早起,但只是為了出門一起和小夥伴們放鞭炮,按照家鄉的老風俗,每個人都要放一放鞭炮,説可以趕跑心中的年獸,讓自己在新的一年沒有心理負擔,這些還是我從爸爸口中得知的呢。

到了晚上,小孩子們從外面回來,老人們也已經把春聯和窗花貼好,都坐在飯桌旁等着吃團圓飯。沒過一會兒,香噴噴的團圓飯被端了上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盤一盤的餃子,小孩子們都流出了口水,想咽也咽不回去。

不知是誰打開電視機。春晚的節目映入眼簾,小孩子們和老人們喝着果汁兒,大人們喝着酒,大家都在談論着一年的光景,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年味兒,充滿了家的每個角落。

吃過團圓飯,便到了除夕夜的最後一個環節——賞煙花。12點的鐘聲一響,人們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買了煙花的.放煙花,沒買煙花的人賞煙花。天空掛滿了五彩繽紛的煙花,煙花形狀各異,漂亮極了。

除夕夜就在這美麗的煙花中完美謝幕。家鄉的除夕夜雖然平凡,但它點燃了人們心中對新一年的嚮往。

家鄉的風俗作文 17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回到老家——山東。

每到臘八那天,我們一家在天上還有星星的時候就起牀了,臘八節一定要吃臘八肉,我大姨夫從冰箱裏拿出了一大塊豬肉,只見他把肉放在火爐上讓它解凍,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讓豬肉變得花花綠綠的,接着大姨夫讓我把肉遞給爸爸,只見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開,刷完酸糕水的豬肉味道非常的香,有着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兒和香味兒。

吃完臘八肉,就該喝臘八酒了,雖説臘八酒有酒字,但裏面只是用葡萄、梨、蘋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飲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還可以把臘八酒和帶氣的無味蘇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過完臘八就到了小年,這天男人們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們會去集市上買年貨,而我們小孩兒就在田野裏玩摔炮。

又過了幾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殺豬、清理豬的內臟,而我們小孩兒在屋裏的炕上玩耍。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過去了,豬肉終於烤好了。爸爸拿小刀從豬身上割了一大塊兒的肉讓我們吃,我問爸爸為什麼要把整隻豬一起烤,不分成幾部分?爸爸説:“因為這樣可以象徵我們一家圓圓滿滿。”

吃完閤家飯後,我們土家的年也就算是過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兒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 18

我的家鄉在淄博,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變成了過節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粽子做法並不單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一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着黑就會起牀,忙前忙後,先用水把粽葉洗淨,晾乾,再準備好糯米,洗淨放在一邊一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一邊。等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着爺爺的.話了。

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一個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爺爺一邊包,一遍不一會兒,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一拿,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衝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一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着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開一層粽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着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着對傳統的畢恭畢敬,帶着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願。

吃在嘴裏,甜在心裏。

家鄉的風俗作文 19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要過年了,大家都非常開心,期待着新的一年的到來。

過年,不論我們有多忙,都要回家看望長輩。我的家鄉在山西,過年的風俗有許多,其中最讓我們開心的就是“吃”。大年三十,一家人圍坐在餐桌邊,吃着湯圓和餃子。湯圓有橘子味兒,芒果味兒和芝麻味兒……咬一口,一股清香流出來,充滿整個口腔。

湯圓雖然好吃,但更令我期待的還是吃餃子!

大年七年級是新年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餃子。而且在家鄉,還要在其中的一個餃子裏放上一枚乾淨的硬幣。誰吃到這個餃子,就代表着來年會交好運。為了吃到這個“福氣餃子”,我是煞費苦心——用了外形分辨法、點名點將法、吸鐵石探測法……每次都要吃平時飯量的好幾倍。付出總有回報,包有硬幣的福氣餃子最終被我吃到了。拿着閃閃發光的硬幣,暢想着來年的`好運氣,我高興得嘴巴都合不攏。

除了元宵和餃子,家鄉的春節還必須吃魚、豆芽、雞和麪條。吃魚,代表年年有魚;豆芽和雞肉分別代表吉祥、如意;吃麪條代表着家人長壽平安……

我們還會在春節放鞭炮、貼春聯、點旺火、看舞獅,趕大集,迎喜神,這都是春節的極大樂趣。

涼風習習,我們在歡聲笑語和聲聲祝福中結束春節,我希望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 20

春節那天鞭炮聲不絕於耳,家家都在門上貼起了紅對聯,掛起了紅燈籠,還吃起來團圓飯,我家也是如此。

除夕這一天,接近傍晚的時候,我們一家人開始忙碌。爸爸負責貼對聯,媽媽負責帶弟弟,爺爺負責洗菜,我負責拼湊燈籠。

我把那兩包扁扁的紅燈籠拿出來,打開包裝,一堆零零散散的燈籠零件掉了出來。我翻開説明書,開始了漫長的拼湊過程……

奶奶開始燒菜了,那一陣一陣的香氣撲鼻而來,讓我忍不住想去偷吃一口。奶奶燒的菜最好吃了,我一邊想一邊做燈籠。當時太陽還挺大的,我擦了擦豆大的`汗珠,一個燈籠組合好了又開始另一個……

時間轉瞬即逝,開始吃團圓飯了。我們家裏的每一個人在吃飯之前都能收到爺爺準備的紅包,收完了才開始我們的年夜飯。

奶奶燒了好多的菜,有紅紅的清蒸大閘蟹,綠油油的萵筍,還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大人們喝酒,小孩喝飲料,互相説着祝福的話,家裏笑聲不斷。啊—突然感覺活着好幸福啊。忽然,我兩眼放光,看見了一塊瘦肉。我動動筷子,一伸,一夾,一放,吧唧吧唧唧,真好吃啊!我的味蕾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吃完了飯,我打了個飽嗝,放下碗筷,走上了樓。

我上樓沒多久,爺爺就開始放鞭炮了,我們家放鞭炮總是比別人家要早,爺爺説是因為弟弟會害怕,所以早一點放掉。

這就是我家的過年,你們也是這樣過年的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 2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不同風俗有不同的地域特色。

在春節期間,我們家鄉這邊比較冷清,街上空蕩蕩的,鮮少有幾輛車子會在馬路上飛馳而過。那你肯定會發問了:這麼多人都去做什麼了呢?其實,過了正月七年級,我們這兒的人便都會前往親戚家去拜年,這便是我們春節的一大習俗。早晨,一家老少會提着大大小小的年貨,如大米、某籽油、牛奶,坐上私家車;去往親戚家。到了目的地,小孩子們只要將祝福送出,便會收到長輩們的'紅包。這拜年,便是寓意將新春祝福帶到各家各户。

到了端午節,我們這邊兒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那就是系五彩縷。節日當天,長輩們會為小孩子戴上一個五彩的手環,叫作五彩縷。五彩縷象徵着帶走身上的邪運、災禍,因此顏色會附着在手腕上。小孩子若是擅自摘取五彩縷並扔掉,那麼也就失靈了,無法護主平安。等到了時候,長輩們會幫孩子摘掉彩縷,放到活水河上,讓活水將邪氣帶走,徹底消散。

到了臘月初八,我們這邊會有一個常見的風俗,那便是喝臘八粥。臘八粥常用八種食材熬製(小米、花生仁、赤豆等),所以也稱“八寶粥”。臘八粥在以前是用來祭祖祭神的,但現在只是大家享用。從上午開始,用小火慢熬,讓臘八粥在鍋中歎氣似的沸騰着,一直熬到傍晚。晚飯上,一家人坐在餐桌上,用勺舀起那黑褐色的濃稠液體,讓它順着食道滑下去,所到之處,又黏又燙,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家鄉的風俗作文 22

五月五,是端午,温州人家家户户都有草頭湯洗澡的傳統。每年這個時候,大街上都飄着一股草藥的味道。

所謂的草頭湯其實就是艾草、葛蒲、金銀花等十多味揮發性中草藥混合煮成。在端午節這天温州人習慣用草頭湯為小孩子洗澡。據説,可以防止皮膚病,洗了之後不會長疥瘡,還可以清涼解毒,驅暑避熱。

端午在五月,“五”為陽數,正逢夏至左右,天氣開始轉熱,陽氣會開始變盛,寒氣收起,一起蚊蟲蒼蠅滋生。

五月開始,由於氣候温熱的原因,食物容易變質,小孩子容易長痱子。因此,端午節時,温州人們就用中草藥洗澡來防止皮膚病。

記得五歲那年的端午節,媽媽跑大老遠買來了菖蒲,説要用“草頭湯”給我洗澡。

到了晚上,從浴室中飄出一股中草藥的味道,一探頭,看到盆中的液體是棕黃色的.,於是上前詢問媽媽:“這是什麼呀?”我指着盆裏的液體。媽媽笑了笑“這是草頭湯,給你洗澡用的,快點進來吧。”

媽媽一邊幫我洗澡,一邊給我念詩:吃爻雄黃酒,毒蛇遠遠遊。重五草頭湯,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麥麥,字眼學得快。吃爻重五卵,做個狀員卵。重五吃大蒜,讀書做高官。

洗完澡,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

那年之後的每年端午,再也沒有用草頭湯洗過澡,真希望這家鄉的風俗可以永遠流傳!

家鄉的風俗作文 23

漢族的元宵節風俗:一般以吃元宵代表着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看花燈與猜燈謎亦是一種獨特風俗文化。

星期五的下午,六年級的教室充滿了歡聲笑語,原來這裏正在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包湯圓大賽呢!

湯圓甜甜的糯糯的,但用的材料卻十分簡單:首先把麪粉和成麪糰,然後將黑芝麻和花生壓成小塊,撒上碎糖塊,這就完成了初步步驟。

接下來就是包湯圓了,我們全神貫注地盯着阿姨示範,大致瞭解之後,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團麪糰製作起來,先將麪糰壓成餅,注意不要壓太薄。需要挖適量的餡兒,不然會包不住。我都是按照阿姨講的細心製作,可捏來捏去不是方的.就是扁的,正當我懊惱時,小芳似是看穿了我的心思,過來指導道:“你把麪餅的邊緣粘緊,就不用擔心會揉散了。”我既緊張又好奇地試了試,果真捏的又好看又圓。

回到家,我開始執行重要任務——煮湯圓,我利用以前看媽媽煮湯圓的經驗,先把水燒開,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湯圓浮出水面,看着它們一個個膨脹,我興高采烈地喊到:“湯圓要出鍋了。”大家高興地品嚐了我煮的湯圓,各個叫好。

在這節日的温馨之夜,感受着一種少有的歡樂和情趣,全家人的心情都顯得格外激動。

家鄉的風俗作文 24

小時候,每一個節日都是小孩子的快樂。長大後,才知道我們的快樂來自於一個個有趣的風俗。

牛年的春節終於來到了,這時候走上街頭會看見黑壓壓一片,是什麼?人!大街小巷都是人!平時安靜的路上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再一看,不止人多,新年的標誌更多——每家每户的.門上都貼着紅色的對聯,街上還掛滿了燈籠,偶爾還可以聽見幾聲摔炮,到處都洋溢着喜悦的氣氛。人們簇擁在一起,一個小小的活動都能引起人們大大的關注,小吃攤兒、小貨攤兒,都有趣味。

街上除了遊客多還有很多有趣的事兒呢,拔糖,打麻餈,做餅等等。但要説最引人注目的還是爆米花,做爆米花需要爆米花師傅從家裏拿來木材和玉米,還有一個黑漆漆的像花瓶的玩意兒。

這時候,所有人的目光和心都被吸引住了,師傅把木材放到“花瓶”底下,再把玉米粒放入“花瓶”裏面,讓木柴燃燒,過了一會兒,師傅覺得時間差不多了,拿一個麻袋套在口子上,接着猛踩一下蓋子,只聽砰一聲,好像大炮發射的聲音一般,再定睛一看,一麻袋的爆米花就出現在了眼前。

大人們幾乎對它都有回憶呢,小時候經常“大炮剛一發射”就跑過去偷抓一把爆米花吃呢!是啊,年的聲音現在越來越少,連鞭炮也只能成為腦海中的回憶了。

年年歲歲,我們在風俗的陪伴下成長,感受了熱鬧,也收穫了快樂。

家鄉的風俗作文 25

白若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國家幅員遼闊,每個地區都有成千上萬的千千習俗,但我認為有一個習俗是有共同點的,那就是春節。

春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四季最隆重的節日。家家户户喜氣洋洋。-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心地吃年夜飯。

傳説很久以前,有一個兇猛的怪物住在山裏和森林裏。人們稱之為年獸。每年除夕,都會出來濫殺無辜。有一年除夕,“年獸”弄斷鐵索跑回村裏吃人咬牲畜。村民們在趕走它之前把它打死了。第二天,大家互相拜訪慶祝,於是就有了“新年快樂”的習俗。久而久之,人們逐漸發現了年獸的弱點:怕光、怕紅、怕噪。因此,除夕之夜,家家户户貼春聯,放鞭炮。這樣,“年獸”就不會再害人了。這一天被稱為“中國新年”,也稱為“春節”

除夕夜真熱鬧!家家户户都在準備年夜飯,到處都是酒肉的味道。我]門前貼紅對聯,房間裏有濃郁風味的“福”字。——一家人開心地圍坐在一起,包餃子,聊着有趣的事情。晚飯後,一家人坐在一起,等待新年的鐘聲響起。“五、四、三、二、一!過年!”房間裏充滿了快樂的'笑聲。

在春節的早上,孩子們向大人拜年,並説一些吉祥的話來表達對家人的祝福。大人們聽了這些開心的話,都掏出口袋,給他們壓歲錢。突然,孩子們興高采烈。

春節是一個多麼熱鬧的節日,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習俗,它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家鄉的風俗作文 26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在湖北隨州,那裏有着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我家鄉過年的風俗也很有趣。

就拿我們的年夜飯來説吧。我們吃年夜飯是在早上。為什麼早上吃年夜飯?媽媽的回答是:吃年飯時,天空越來越亮,寓意明年日子越過越敞亮,生活會越來越好!

大約凌晨四五點的'樣子吧,爺爺奶奶還有爸爸媽媽就已經把一桌香噴噴的年夜飯準備好了。瞧,餐桌的正中間擺的是一條紅燒鯽魚,寓意年年有餘。還有一道必上的菜——“雞”,意味着吉祥如意,除了以上兩樣家裏準備的還有丸子,象徵着團團圓圓等。

這些美味佳餚雖在眼前,我們卻不能先吃。因為在我們開吃之前,還要先來祭拜一下我們的祖先。家裏的每個人輪流為祖先瞌頭拜年,許下願望。祖先們先“吃”好後,我們才開始動筷子。席間,一家人在一起互道祝福,邊吃邊聊,開開心心,別提有多熱鬧!

年三十的晚上,也是我們小孩子比較開心的時刻,因為長輩們要給我們發“壓歲錢”了。我們兜裏揣着長輩們給的壓歲錢和大人們一起守住舊年的比較後一個晚上,迎接新年的到來。

春節過後還有元宵節,元宵節我們這裏的節目有,看花燈,猜燈迷,吃湯圓了,湯圓意味着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元宵過後,意味着春節就結束了,大人們開始上班,小孩們開始上學!

雖然春節過完了,可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個春節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 27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春節。據説它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

今年春節,雖然我們沒有回老家,但是也過得很開心。早在除夕之前,我們就已經準備好了年貨。除夕前一天,我們買來了春聯,福字貼在了門上。我自己從網上學習了怎麼剪窗花,好不容易才剪出來一張有四隻小老鼠的窗花(今年的生肖是鼠),把它貼在了窗户上;還和妹妹一起學習了畫年畫,畫了兩張財神爺爺和送財童子的年畫掛在了牆上。

除夕那天,我們激動極了。畢竟過了那晚就是新的一年了呀!而且,除夕晚上還要熬夜守歲,領紅包呢!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燈火通明,我們開始包餃子了。先拿起一張餃子皮,用筷子夾點餡放到餃子皮上,我卻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了。好像接連幾年,包餃子的`時候,我都捏的歪歪扭扭的,一直沒學會像媽媽那樣左左右右捏一下,就把餃子包得像朵花一樣。於是,我匆匆捏了幾個“餃子”,就跟妹妹開始“堆雪人”了。我們從姥姥那裏偷偷拿了一些麪糰,堆出了一個雪人(其實是捏出來的),還撒了點“雪花”(麪粉)。對我和妹妹來説,這個包餃子的過程,才是玩的呢!

過了一會,餃子就被煮在了鍋裏,香氣從廚房裏飄了出來。

吃過了年夜飯,看着春節聯歡晚會,手裏拿着剛剛收到的壓歲錢。除夕,真是快樂啊!

家鄉的習俗,雖然我們不在老家,但是習俗永遠都不會變。

家鄉的風俗作文 28

每一個人的家鄉都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大家家鄉也有獨特的民風民俗。

在臘月二十三,大家便開始忙了起來,在這一天大家需要都要大掃除一次,大家也會在家幫家人擦玻璃、擦桌子、墩地、掃屋頂。然後便開始籌備食材,如:雞、魚、蔬菜等等都要籌備充足。

到了臘月二十九,就開始貼對聯、掛燈籠了。

除夕的時候就開始有了年味,每人都開始穿新衣服,晚上就開始給財神、觀音菩薩、爐灶王點香、點蠟燭,吃完晚飯就在樓下放鞭炮和看煙花之後,到了八點的時候就開始在家看春晚了,一直播到晚上12點才躺在牀上睡覺。

正月國中一年級凌晨四點的時候就起牀,一塊和家人吃個餃子,之後便在各自的車庫門前放鞭炮,到了早上七點的時候就可是給親朋好友拜年了,拜完年大大家就會給我發紅包,一直到了正月初七的時候,剩下的時間便開始做紙燈,哪種都有:有雞、有蓮花、還有在紙燈畫魚和鸚鵡的。

到了正月十五就又開始熱鬧了起來,家家都開始吃元宵,到了晚上,大家都會將各種各樣的燈籠掛出來,之後就家人一塊去看花燈,那裏人山人海十分的熱鬧,九點的時候便開始舞龍,舞龍的時候就更熱鬧了,十二個人為一條龍,每個人距離都在一米左右,“龍”頭都各種各樣的'燈籠裝飾,龍身就愈加漂亮了,一會來條龍,一會來條龍,龍的身體舞來舞去像一條蛇一樣,還有雙龍戲珠更是好看。

這就是我家鄉的新年。

家鄉的風俗作文 29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靖江,人人最期待的是春節,是大年三十夜晚的守歲。

在大年三十晚上,親戚朋友們都會來到我家。吃了飯後,大人們都把守歲要用的東西和食物……都準備好。一到九點,大人小孩們一起喝一杯,這就意味着我們就要開啟一夜的守歲之旅了。慶祝完,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打着八分滿的精神,男人們會在一起打牌,女人則是一起喝茶、織布、聊一聊家常……,而我們大點的孩子就聚在一起做手工或是在網上看電影,那些小孩子就在房間裏做遊戲,看動畫片。當然,雖然每年都要守歲的,但每年都有不同的樂趣。我們大孩子在做手工時常常會出現材料不夠或不會做的現象,這一次我們不僅買了充足的材料還找了一位姐姐來教我們。做累了,就看會電影,選電影時總會有不同想法,因此我們選電影就要很久。因為這個房間是我們大孩子的主場,想來這看電影的小孩子,只能何事都聽我們的安排,在這裏,我們就是他們的老大,他們就是我們的小弟,不管我們怎麼説他們都只能照做。

到了凌晨三點多,幾個人會煮些夜宵給大家吃。每一次都是普通的麪條而已,可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抖音吃的不亦樂乎。孩子們吃着就會搶起來,每一次大人都會説:“孩子就是孩子,搶起來都是香的。”

一直到天亮,一個圓滿的守歲才算結束。守歲,在我的腦海中,是整個春節中最熱鬧的,最有趣的,也是大家最喜愛的一種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 30

又是一年元宵節,微風吹拂着搖曳的剛抽出小枝的柳條。元宵到,春天的腳步自然也就近了。通常的元宵節,人們會迎着第一縷陽光起牀,開始準備元宵節必需的`物品。

約莫在下午六時許,人們都陸陸續續回到家中,孩子們穿着新衣,蹦蹦跳跳的在廚房外徘徊,等着美味的元宵出鍋,而大人們則圍坐在長輩旁,閒聊着家中趣事。

在我們這兒,基本在晚上七時左右便開始吃元宵節的團圓飯了,大家夥兒分成兩桌,大人們一桌,孩子們一桌。等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最令人矚目的菜品:元宵,便上桌了,孩子們還沒等元宵穩穩地放上桌,便爭先恐後地拿起碗筷爭搶起來,各種碗筷碰撞在一起的聲音倒也成了一首動聽的歌曲。

在以往的九、十點左右,家家户户肯定都已經在洗漱睡覺了。可今天與以往大不相同,只見大人們帶着孩子驅車前往廟會,遠遠的望着,就已經能看到廟會那燈火通明的景象。慢慢前進,五顏六色的燈光將人們包在其中,好似置身於會發光的花海中。下了車,走進會場,一進門便是五彩斑斕的花燈,他們不但形狀各異,就連顏色也都有很多不同,越往裏走,花燈越多,數不清的花燈讓人眼花繚亂,孩子們可歡喜了,小跑着逛廟會。

就算是到了後半夜,廟會裏卻還都是明亮亮的,人們大多都會等到凌晨才回去。

若是你在遠方眺望這裏,那你一定會感覺到這兒倒是很像一座不夜城……

家鄉的風俗作文 31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我的家鄉的風俗也是如此吧!

我的家鄉坐落河北省與山東省的交際處——滄州市鹽山縣的一個小村莊。這裏雖然比不上繁華的大都市,但是我們這裏民風淳樸。每年一進臘月,村裏熱鬧得很,婦女們忙着掃房屋,蒸年糕、蒸饅頭,男兒們則忙着殺雞宰羊,置辦年貨,最高興的莫過於孩子們了,他們都變成了“牛皮糖”粘得很,圍着母親要這要那。大街小巷的喜氣洋洋,商店的櫥窗裏,琳琅滿目,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商品;在外工作或上學的親人們陸續返鄉,你看,商場里人山人海,街道上車水馬龍,人們忙忙碌碌的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除夕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母親做的豐盛的飯菜,看春節聯歡晚會,我不知道別人家是怎麼樣,反正我們家是一定會看完的,這個習慣可能是在小時候養成的吧,除夕夜裏還會放美麗的煙花,美麗極了。

大年七年級,一般凌晨五點鐘就要起牀,爸爸或爺爺先去請神的,先給灶王老爺供上香甜可口的飯菜再吃早飯。然後去給長輩們拜年,他們會給壓歲錢。大人們也會挨家挨户的走親串鄰,噓寒問暖。大家見面都會先説一句“過年好”啊!

我的家鄉民風淳樸,我的家鄉有着濃濃的鄉情,鄉情是一杯香醇的酒,令人回味無窮;鄉情是一首無聲的歌,令人難以忘懷;鄉情是一陣清涼的風,繚繞在心頭。

家鄉的風俗作文 3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每當這時候,家家户户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放鞭炮。

春節是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除夕,人們通常叫它大年三十,傍晚,大掃除後的`媽媽打電話的聲音不絕於耳——“喂,三舅,三十兒了,來我家吃飯吧。”“是二姑吧,來我家吃年夜飯吧!”“哎喲!來我這吃飯吧,好啊!你早來啊!”……媽媽恨不得把我的三姑四婆,七大叔八大姨全請過來。

熱氣騰騰的年夜飯做好了。瞧!有年年有“魚”、“團團”圓圓、恭喜發“菜”、“魚”躍“龍”門……堪比同珍海味!這些年夜飯可真讓人垂涎三尺,那些親戚們也都陸陸續續地來到了。

吃飯了,我給自己倒了一杯橙汁,看向爺爺、奶奶,説:“祝爺爺、奶奶健康長壽、牛年平安!”我再看向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祝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生意興隆、大吉大利!”爸爸也給大家敬酒,我們幾個小孩不想聽在大人們的客套話,拿起“酒杯,互敬飲料,嘴裏還講着笑話,在一旁嘻嘻哈哈。

吃完年夜飯後,爸爸和幾位叔叔在一個桌子上打牌和打麻將,媽媽和阿姨們邊聊天邊看春節聯歡晚會,而我和幾個小孩子則在院子裏玩摔炮,直到夜裏十二點才各自回家。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的風俗,我愛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 3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你明白這是描繪的哪個傳統節日嗎?

對,就是我們中國最隆重、最温馨的節日——春節。在我的家鄉,過春節是十分讓人期待的,有幾件事必不可少。

年夜飯。年夜飯必須是重頭戲,這天一家老小會集聚一堂,主婦們一頭扎進廚房為一大家子做上一桌“滿漢全席”來感激長輩、犒勞老公、獎勵小孩。我們家裏的年夜飯是非十二個碗不可的,少了我爸絕對會嘮叨我媽“寒磣”。

守歲。年夜飯過後我們能夠自由安排活動,喝茶、嗑瓜子、陪奶奶聊天、看春節聯歡晚會、看書、下棋……你樂意就行。可是最趣味的是守歲,比誰扛得住,守得越久的紅包就越大,我每年信誓旦旦,每每又最早昏昏入睡。

穿新衣戴新帽。這一天必須是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必須嶄新而又幹淨。

拜年。如果説大人們平時十分忙碌,像鐘錶上的'發條不停奔忙的話,這幾天的他們似乎都特別清閒,每一天悠哉悠哉,走街串巷、探親訪友,見面就説過年好,三句不離一起喝兩杯。我最喜歡跟着跑了,因為我人小輩份也小,大人總免不了要給我發紅包,回家拆紅包數錢是最歡樂的事情。

在我的家鄉,春節的風俗還很多,樂趣無窮。你的春節一般怎樣過呢?我很好奇天南地北的春節玩法喲。

家鄉的風俗作文 34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土人情,我的家鄉也有獨特的風土人情,這些風土人情是獨一無二的,藴含着濃厚的中國文化。我的家鄉是山西省大同市。臘月初八是我家鄉的傳統節日“臘八節”

臘八今天早上,天剛亮,我們一家人就早早起牀準備臘八粥。説起臘八粥的做法,頗為講究,主料八種,輔料八種,與臘八八相一致,寓意吉祥。

我把泡了一夜的`豆子放進鍋裏,加了水,鍋立刻變成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花花綠綠的,還帶着淡淡的豆香味。半小時後,豆子軟了,我把回米、薏米、黃米放進鍋裏。媽媽用大勺子輕輕攪拌,鍋裏的馬就翻騰起來。然後她蓋上蓋子就走了,但我對鍋裏的臘八粥還是很感興趣,耐心等待。

一個多小時後,白氣從鍋蓋裏冒出來,鍋也濺了一地。我興奮地把媽媽拉過來,當她揭開蓋子時,我迫不及待地往鍋裏看。盛滿粥的水已經快沒了,混在一起的米粒不時冒出小氣的水果,就像火山一個個噴發,但腫起來的紅棗卻浮到頂上,像可愛的胖娃娃。

“粥做好了”媽媽的聲音沒有落下,我已經拿着筷子站在媽媽身邊了。勺子舀進嘴裏,粥煮爛了,不用咀嚼,還帶着一絲爽滑,很快就融化了,誘人的紅棗又甜又好吃,令人流連忘返。

-一碗粥下肚,整個人都暖和了,冬天也冷了,-沒了。同時也預示着一年的收穫、喜悦和美好的期待,也預示着來年會越來越好!

家鄉的風俗作文 35

我的家鄉有着奇特的風俗。

在春節走親戚的話,就是要拿着大饃,它形似倒扣的鐵鍋,色白而已。底盤若海碗粗。兩個大饃,論重量,差不多有一斤了。另外,拿大饃的習慣,不知從哪個年月起,演變成了凡是親戚家有長輩,不管是叫姨叫姑叫舅還是叫啥,過年走親戚,都必須拿大饃,而且必須成雙。

從我媽媽那個年代到現在,在我看來,大饃是一種禮節,是一種威儀——不僅僅是恭敬,絕對是百姓人家的一種威儀。

姥姥隨我家生活,再加上我爸媽眾多的侄甥,所以,打我記事起,我家收的大饃在親戚中就最多。大饃中隱藏了好多祕密,這祕密是姥姥發現的。每在親戚走了之後,姥姥看着裝滿幾個大瓦盆的大饃,總是一副很滿足的模樣。不過,姥姥會將大饃分開存放,她指着一對大饃説,這是誰誰家拿的',他家最窮,外層是白麪,裏面一準兒是紅薯塊兒,為了夠重量,還故意不蒸熟,要先吃,免得發酸;又指着另一家的大饃説,這一家窮得不很,外面是白麪,裏面是高粱面或者玉米麪;最後,老人家會指着僅有的幾個大饃,説:“這是城裏親戚拿的,都是純好面的,留到最後吃......”

在平常的時候,我的家鄉經常會在一個指定地方請專業的人來表演唱戲,或者是有人在結婚,寶寶滿月的時候也會請歌舞台來為我們表演。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奇特而又神祕。

家鄉的風俗作文 36

要説春節過後最熱鬧的節日是什麼,那肯定就是“元宵節”啦!在中華眾多節日中,我最喜歡的莫過於元宵節了。

元宵節有很多習俗,例如:吃元宵、猜燈謎、踩高蹺……而在諸多習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吃元宵”這一習俗。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做“浮圓子”,後來又叫“團”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這不,我和媽媽就動手來包元宵啦!首先我們先準備材料:糯米粉、白糖、植物油、水。接下來就到重要環節啦!先取適量糯米粉,倒入少許水,揉成糯米糰。這貪玩的我,竟然在揉糯米糰的.時候,揉着揉着玩去了。要不是媽媽提醒我,我就把包元宵的事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哈哈!

然後要把糯米糰分成大小適中的小團,在中間挖個洞,加入事先準備好的糖和芝麻餡,繼續揉成團。就在這一過程中,我與媽媽進行了一場比賽:比誰包的元宵又快又好看!那場面叫一個激烈:只見媽媽手疾眼快,一個接着一個可愛的元宵誕生,包得又快又好;另一邊的我臉漲得通紅,看着媽媽動作的迅速,給我急得直跺腳。我已經猜到了結局,只好主動認輸,並向媽媽請教。最後終於全部都包好啦!

再把它們放入鍋中煮一煮,完成!晚飯桌邊,我們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突然有一種湧上心頭的幸福,那是團圓的幸福!

“見説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裏賣元宵。”元宵節,團圓,幸福,祥和,美滿!

家鄉的風俗作文 37

我們金華人有一種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金華鬥牛。

金華鬥牛,曾與金華火腿齊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華鬥牛是牛與牛鬥,不同於西班牙的人與牛鬥,被譽為“東方文明鬥牛”。鬥牛當日,參鬥之牛裝以勇士之飾,由其主人護送進入鬥牛場,此時鞭炮齊鳴,觀者歡呼雀躍。

我就看過幾場:牛主把牛牽到賽場上。此時,兩牛怒目而視,各自刨腿,四肢併力,奮力鬥爭,觀眾則吶喊助威,呼聲響徹雲霄。敗者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勝者則奮蹄而追,緊隨其後,鬥牛即將結束。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這裏有相當大的體現。敗退之牛將被主人貶成耕牛甚至宰殺;而勝者則身價加倍,威風一時。

金華鬥牛不僅僅是現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閲了資料:相傳在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魯肅微服出巡東陽郡(今金華市)。孫權為培養當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東陽郡大興鬥牛之風。自此,婺城區雅畈鎮銅山白鶴廟開創鬥牛節,銅山也成了金華鬥牛的創始地。可是現在並沒有了以前的.威風:金華鬥牛瀕臨絕跡。新中國成立後,金華鬥牛習俗一直被廢止。1992年,金華開始重建鬥牛場,恢復鬥牛節,欲使這一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可好景不長,金華鬥牛剛剛重新有了起色,鬥牛户卻因為鬥牛經驗少、飼養費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紛紛宰牛賣牛。

我們要好好珍惜文化遺產,不讓他們受破壞。讓金華鬥牛重新站在現實的舞台上,不再被人們遺棄。

家鄉的風俗作文 38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重要,最盛大的一個傳統節日。關於春節的傳統習俗也是數不勝數,而在我的記憶裏,過年包餃子絕對是獨佔一席之地的。

每一個春節,爺爺奶奶都會準備好所需的'材料:有芹菜、豬肉、麪糰等。上午,奶奶會在做年夜飯前和好面和餡料。把麪糰放進一個大盆裏,蓋上蓋子,放在常温的地方。

我們家一般是在晚上包餃子。只見爺爺用手拿着擀麪杖,一下,一下地擀着,不一會兒,一個可愛的麪皮就是他的手中誕生了。奶奶接過麪皮,放入餡料,左一捏,右一捏,一個像元寶似的餃子就包好了。而我則是幫助奶奶來把這些美味的小餃子擺在案板上。

在等待餃子下鍋煮熟的時候,奶奶給我講起了餃子的來歷。

相傳名醫張仲景回到家鄉,發現許多鄉親們得了傷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就搭起醫棚,用羊肉和驅寒的藥材包成耳朵形狀的‘嬌耳’。在冬至的時候分給病人。人們吃下之後,治好了凍耳,抵禦住了傷寒。從此,每當冬至和春節時,人們都要吃‘嬌耳’,也就演變成現在的餃子了。

這時,鍋裏的餃子也煮好了。一家人圍坐在圓桌旁,一邊看着春晚,一邊吃着熱騰騰的餃子,在濃濃的年味中過年。

包餃子,吃餃子,藴含着年的味道。也是在我記憶中,家鄉過年最重要的一部分。

家鄉的風俗作文 39

新年隨着着一陣陣鞭炮聲已漸入尾聲。在新年期間,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大年三十,我和 父母圍坐在餐桌前包餃子。雖然我包得不如何好看,但餃子的樣子卻形狀各異。有些像娃娃的笑臉,我期望大家全家在新的一年裏每天高興;有些像“小猴”,表示我在新的一年裏更加聰明……不久,一個個各式各樣的“胖娃娃”就躺在了盤子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餃子,我的心裏美滋滋的。

春節時,小朋友最快樂的事就是領紅包了。我也領到了利是,滿滿的一口袋。紅包封上的圖案多種多樣,有飛龍的,有帆船的,有“花開富貴”的,有“學習進步”的……每一個紅包上都印上了祝福語,表示着長輩對晚輩的祝福和期望。

在新年裏,小朋友最愛玩的遊戲就是放鞭炮了。我常常和表哥一塊到樓下放鞭炮。表哥用打火機點燃鞭炮的引線,然後飛速地把它扔進水溝裏。我連忙捂着耳朵和表哥跑到一邊,不一會,“轟隆”一聲,水溝裏射出了無數朵水花。看着像噴泉一樣的水花,大家高興地歡呼大笑。

啊!多麼有趣的新年呀!在這個喜氣洋洋的節日裏,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安定福強,社會的和諧,家庭的美滿;在這個喜慶的節日裏,讓我放鬆了心情。新的學期就要開始了,我要把這愉快的心情帶到學習中去,爭取在新的一年裏獲得更大的進步!

家鄉的風俗作文 40

不知不覺春節來了,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春節風俗。我們東北的風俗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吧。

在春節的時候,我們東北不會忘記的一件事就是在家裏和麪包餃子,這時候,家裏人會想出許多的辦法來讓家裏人幸福,好運。比如説有些人會把一個紅棗放進餃子皮讓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運。還有一些人把一個杏子放進了餃子皮讓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對了,東北還有一些人玩一種東西來慶祝新年,那就是紅紅的鞭炮。吃完熱乎乎的餃子就會來放鞭炮,人們把鞭炮立在雪堆上點燃了就馬上跑去遠處看。“砰!砰!砰!”鞭炮炸開一團火焰出了來,代表着紅紅火火。

這就是東北的風俗。

端午節是我國比較重要的節日之一。它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伍子胥等人流傳下來的活動。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江南大部分地區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紀念動比如:賽龍舟,祭祀活動,抬屈原像上街遊行……

今年,由於我們家鄉的河水比較淺,所以沒有舉辦賽龍舟這項活動。但是舉辦了盛大的遊街活動,這次舉辦的活動比往年更加熱鬧,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遊街的'隊伍最前面是舉着五顏六色彩旗的隊伍,後面跟着的是打腰鼓的隊伍,再後面的是抬着龍王和屈原像的隊伍,還有敲鑼打鼓的花燈的……

當然,最典型的就是吃粽子了。每年這個時候,家家户户都包粽子。我奶奶包的粽子可好吃了,快來嚐嚐我奶奶的手藝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 41

期待了很久,終於到春節了。春節是我們小孩最喜歡的節日,因為春節有很多有趣的習俗,特別有意思,比如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領壓歲錢等等。在這裏,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鄉兩種與眾不同的春節習俗,那就是我們曲靖特有的“松毛餐桌”和“除夕祭祖”。

在我們老家,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飯我們不在餐桌上吃,而是要去山上採摘些青松毛,鋪在地上,再把各種好吃的飯菜放在松毛上,大家盤腿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因為松毛是青色的,“青松”跟“輕鬆”同音,因此松毛的寓意就是一年四季都“輕鬆”,還有清潔平安,除舊迎新的.意思。一頓美味的年夜飯後,“松毛餐桌”就成了我們小孩歡快的“遊樂場”,我們在上面打滾,做遊戲,玩得可嗨了。

我們老家還有一個特色的習俗就是“除夕祭祖”,俗稱“上墳”。在大年八年級的時候,我們都要去山上祭拜那些已經不在世的親人,帶上飯菜、糖果、水果、茶酒等物品,把這些貢品敬獻在墓前。我們都跪在墓前,帶着一份莊重與緬懷,跟着長輩們説:“請不在的親人過年了,福佑安康,親戚平安,一切順利,萬事如意。”這樣的儀式教會我們小孩子:做人不能忘本,每逢佳節都要懷念親人,銘記先祖。我們在這個世界過年,也要祝福我們的先祖在另一個世界裏過年。

這就是我們家鄉比較特色的春節習俗,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親愛的朋友,你的家鄉有哪些有趣的春節習俗?趕快告訴我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 42

春節正悄悄的跟着冬天的腳步來了。你看,家家户户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掛起了喜慶的紅燈籠,整個世界都變得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一進臘月,人們就像蜜蜂一樣忙碌起來了,曬臘肉、醃鹹魚、炸丸子……還要為孩子們買新衣服,發壓歲錢,希望他們在學業上能更上一層樓,天天開心。雖然有些累,但每個人都開心的笑着,流露出非常幸福的神情。中國紅,在這一天可謂是最受歡迎的顏色了,紅紅的鞭炮、紅紅的燈籠、紅紅的對聯、紅紅的紅包等,紅色在中國人的眼裏是吉祥的顏色,是幸福的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裏忙外的,小孩則由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帶着,一起去放煙花炮竹,一道道美麗的煙花劃過了天空,時而猶如一條條彩色的飄帶,時而則如一片閃亮的繁星散落,漂亮極了。清脆的爆竹聲也打破了寂靜的.夜晚,在我耳邊久久迴響。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一首詩:《元日》“炮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句詩的薰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

“吃飯嘍!”我要吃這個,我要吃那一個。孩子們吃着、笑着、説着,大家歡天喜地的接着紅包,相互祝福着,多麼開心,多麼幸福啊!

煙花閃爍,鞭炮引吭,過年的氣味兒瀰漫在空中,沁人心田。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喜歡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 43

年的腳步一天天近了,臘月也已悄然到來了。

在我的家鄉,一進臘月人們就充滿了迎春的熱情。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噴香的臘八粥裏溢出來的。

每年臘月初八的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婦們就早早地起了牀,忙着洗糯米、撿各色豆類、選各種乾果,備齊各種佐料,用小火慢慢熬製臘八粥。臘八粥中赤豆、紅豆必不可少,白糖也是重中之重!白糖主要讓粥變得甜膩膩的,有甜蜜的口感,而赤豆、紅豆則不一樣,這可是有故事的呢!

傳説有“赤豆打鬼”之説。據説上古時期,有惡鬼專門作祟,小孩子生病、人們品行不端等都是因為惡鬼的原因。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畏懼赤豆,所以人們在臘月初八這天熬粥,借粥裏的赤豆、紅豆來打鬼,驅疫迎祥,這才有“赤豆打鬼”之説。

熬製臘八粥,要耐心地用小火熬製,等到熱氣騰騰,香味瀰漫整個廚房的時候,臘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緻,那份温暖,是商店裏買來的八寶粥無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季早晨喝上一碗熱氣騰騰、香甜軟糯的臘八粥,就彷彿心被融化了,全身都熱乎乎的。不管寒風多麼刺骨,始終洋溢着温暖。

臘八節喝臘八粥,臘八節過後,馬上就要迎來了春節。俗話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是春節的前奏,它也別有一番風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 44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節》之後,也想一展我們家鄉春節的風采,快來瞧瞧吧!

臘梅花的香氣充滿了整個小區,我就喜歡這梅花香,不為別的,只為臘梅一開就要過年了!這花香也算年味兒吧。隨着濃濃的年味兒,我們迎來了春節的前奏——臘八。臘八一大早媽媽就起來忙,原來是熬臘八粥,什麼紅豆、綠豆、黑豆……什麼花生、棗子、葡萄乾……什麼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進去,不一會兒便有了香味兒,這濃濃的粥香也是一種“年味兒”。

過了臘八,我就開始盼二十三過小年兒了,這天是大年的“彩排”,這天過的好,大年也就更好。這天是要祭灶神的,還得用麥芽糖祭灶神,據説因為麥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讓他説壞事,也有的説,因為麥芽糖是甜的`,可以讓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這天我們全家大掃除,好表現出新年新氣象,上午我們把牀單、窗簾、枱布……全部洗乾淨。把地掃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這天早上要去買年貨、對聯。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擠掉了。回來要把窗花、對聯全部貼上。下午還要燉肉,包餃子。包餃子時還要包三、四個“錢餃子”,誰吃到的多,誰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運就多 。

大年七年級,早上早早的就要起來拜年,拿壓歲錢。小孩們最喜歡過年,尤其是七年級、二,因為有壓歲錢拿嘛!但可不是白拿,還要叩頭如搗蒜。

家鄉的風俗作文 45

誰沒有自己的家鄉?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呢?每個人的家鄉雖然不一樣,但對家鄉的熱愛卻是相同的',我當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家鄉的一些風俗吧!

每年端午節,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粽子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和竹葉。甜的要加入豆沙、花生和紅棗,鹹的要加香菇、肉絲和鹽巴等。首先用兩片竹葉捲成錐形,然後放入米和餡,用筷子插幾下,使米和包餡更結實,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的,最後,用草繩把它梱緊。蒸好的粽子香氣撲鼻,可好吃了!端午節時,每家每户都會在門口掛上菖蒲、艾草,可以驅趕蚊蟲,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還可以驅邪。划龍舟是端午節才有的比賽。幾條龍舟一字排開,哨聲一響,幾條龍舟就像離弦的箭一樣向終點衝去,先劃到終點,並奪到旗子的隊伍就獲勝了。那是多麼精彩的比賽呀!

除了端午節以外,我家鄉的春節也很讓人喜愛。每到春節前,人們會絡繹不絕地到人山人海的市場辦年貨。每個人的籃子都裝得滿滿的,有開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鴨、鵝、魚、豬肉等,有煙、酒、巧克力等禮物。在家裏,大家忙個不停,手拿掃把,腳踩椅子,爬高爬低,把屋子裏裏外外、上上下下打掃得乾乾淨淨。新年新景象,大家都為新的一年有個好開始而忙碌着、快樂着。不用説我們小朋友是多麼喜歡春節的到來了。

我愛家鄉的風俗,更愛家鄉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