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彙總八篇

作文7.31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彙總八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1

春節,迎春滿福,年年歲歲,福滿乾坤。所謂春節,必定要熱熱鬧鬧,一家人和和美美,吃頓團圓飯,倖幸福福………也算樂在其中了。

春節帶有辭舊迎新之意,人們用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因此,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凝聚着華夏人們對生命追求和情感的寄託。它好似黃河,奔騰不息了幾千年,卻依然在人們心中湧動,它好似一株煙花,沉澱了幾千年,總是異彩紛呈地展現於高空………看似隆重的春節,卻已繁植了幾千年,其傳統文化可謂源遠流長。這也使每年的春節過得分外有“年味”。

貼春聯,是春節必不可少的大事,這是中華民族的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了時代背景,寄託美好願望,是我國獨有的文學形式。它把春節的喜氣洋洋發揚得淋漓盡致。

除了貼春聯,春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那就是放鞭炮了。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説,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最怕的就是鞭炮了,後來,人們在春節的時候就家家放鞭炮,再也不怕年了。就這樣,這個習俗就流傳到了現在春節不可不放鞭炮了。

春節的習俗如此多姿多彩,那當然就不能沒有年貨吧!春節的年貨可多了,這裏面最有意義的是年糕,年糕與年高的諧音相同,含着長壽的好意思。吃年糕還能年年幸福呢!

年糕不僅含義好而且年糕吃起來甜耳不膩,十分爽口。年糕的口味有很多,且因地而異,北京的年糕為北方的代表,有黃、白兩色,有蒸、炸兩種,象徵着金、銀,並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焚誠默祝望財臨。”你説年糕難道不會不讓人喜歡呢?

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除夕就要到了,這一天家家都會做好吃的食物,餃子就是那一天一定要吃的食物,餃子的形狀與金元寶相似,餃子皮是和麪做成的,而和與合是一個音,所以人們覺得吃餃子是會讓家庭和和美美的。在除夕夜,不管在多遠的地方的子輩都要回家過年,一家人團團圓圓地一起吃年夜飯。

當鐘聲發出年號時,就表示新的一年已經來臨。在新年裏,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要穿新衣裳和父母一起拜年,小孩子拜年的時候可以得到壓歲錢,為什麼長輩要發壓歲錢呢?這也是一個很長的傳説——古時候有一個叫崇的小妖會吃小孩,所以人們在春節的時候都想保護好孩子,但是傳聞崇怕錢,後來人們把錢放在孩子身邊以求保幼,因為崇和歲讀音相同所以人們就把那些錢叫做“壓歲錢”。

春節是我國古老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明珠,它是我們的先輩們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歷經了多少千百年的文化,每想到這兒,我的心裏就洋溢着自豪。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2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人們一般會祭奠祖先,除舊佈新,祈求豐年,貼春聯,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等。雖然這些習俗現在有的已經漸漸被淡化,但是一大早來到超市,門口依舊停滿了車:巴士,轎車,電瓶車,自行車……左拐右拐,穿過車羣,剛掀開超市重重的布簾,我的眼睛便使不過來了:琳琅滿目的商品應有盡有,來回攢動的人潮形態各異,橫衝直撞的購物車滿載而歸……

“年貨多多”

看着這幅熱鬧非凡的景象,我也不禁心血來潮,推着購物車飛一般的加入了他們的行列之中,瘋狂地開始搶購,“大禮包”?來一包!“茅台酒”?來六瓶!“牛奶”?來四箱!“奶茶”?來一對……不一會兒,我的車裏已“物滿為患”,趕緊去結賬!望着收銀台“長龍”一點一點吃掉,又被人潮一點點加長。我一個箭步衝上前去充當起“龍尾”,“龍尾”沒當久,又逐漸變成“龍身”終於變成“龍頭”了,付完錢我拎着大包小包走一步歇三步,艱難地把我的“戰利品”搬回家去。

“四處奔波”

第二天,大年三十。我們一家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將買來的大包小包塞進了咱車的後備箱裏,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開始了“回家之旅”。

剛開始,車倒也不多,一路暢通無阻,直到一家超市門口,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看着那熱鬧而壯觀的景象,我也是醉了……幸虧爸爸車技還不錯,左躲右閃,左進右突,在隆隆的禮炮聲中成功突圍,到了田間小道上,車子明顯少了許多。很快便來到了外公家,“吆,又長高啦!”是啊,時間在流逝,我也在不斷成長。我自豪地回答:“因為我又長大了一歲!”在外公家吃完了午飯,我們又馬不停蹄地去爺爺家拜年,拿完紅包,吃完團圓飯,第二天,又去了大舅、二舅家,因為其他人都在一起,我們也不用一個個再去拜年了,可吃午飯時,人太多,不夠坐,我和表妹,表哥只好到一旁的小桌子上“打醬油”了。

“美味爽口”

碗筷準備好後,開始上菜!第一道:皮肚魚丸青菜湯!嫩綠的青菜葉兒上點綴着雪白潤滑的魚丸,兩者間忽隱忽現地飄着淡黃的皮肚,美!第二道:扣肉!一層厚而飽實的皮,一層油而不膩的肥,一層老而帶甜的瘦,一絲似斷似連的韌,香!第三道:南瓜餅!香軟的紅豆包在正中,黏滑的南瓜裹在外頭,外加一層燦燦的皮,脆!……很快,美味便端上桌來,因為好吃,眨眼工夫這些菜便被一掃而光,摸着自己滾圓的肚皮,卻仍意猶未盡。

吃完飯,大人們在桌子上一邊打牌,一邊拉家常,我們幾個可不想湊這個熱鬧,到房間裏去看電視去了,打牌一直持續到天黑,我們才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

這兩天雖然很累,但我們卻收穫到了濃濃的年味與親情,鼓鼓的紅包與祝福,將這些帶回家中。永記這忙碌而快樂的春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3

讀了《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我的思緒已經飄到了在家鄉——三門沙柳過的春節。

春節在家鄉是從農曆臘月二十七開始,到正月十六結束。在臘月二十七,外公外婆就開始打掃屋子了;正月二十八就開始做豆腐;正月二十九和除夕就開始準備年夜飯了。

除夕那天,我們回到老家,門前已貼起了紅紅的對聯,年味兒就有些出來了。到了下午,我們一家人也到齊了,外公拿出一張大圓桌,讓我的媽媽和幾個阿姨去廚房將剩下的幾個大菜做好,自己則帶着我們一羣小孩去集市上面買各種乾果與零食,預備着晚上看春晚時吃,還買了許多煙花。在觥籌交錯中,親人們相互祝福,我們這些小孩則將一大桌豐盛的年夜飯大快朵頤。飯後,我們都發到了壓歲錢,心滿意足地就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小孩們強撐到十一點半,眼皮一沉,就想睡去,可舅舅的一句話卻叫醒了我們:“要放關門炮了!”我們就醒了過來,穿好鞋子,趕緊跑到了院子裏,看着舅舅將煙花點燃,綻放在空中。我們都知道明天醒得最早的人就有機會放開門炮,便都在心中下定決心,明天一定要起早,爭取放開門炮,就紛紛去睡了。

第二天清晨,迷迷糊糊中聽見了幾聲炮響,只覺得煩人,轉了個身便繼續睡。到了大概十點鐘,我醒了,下了牀,穿好新衣就跑到了客廳, 大人們已經醒了,正在吃早飯。“不放開門炮了?”我疑惑道。“都放好了!”媽媽應了一聲。想起那“煩人”的幾聲炮響,我只覺得懊惱,悶悶地走到餐桌前,開始吃起了粥,桌上清一色都是素菜,才恍然想起正月七年級全天一定要吃素的。吃過早飯,就玩起了昨天剩下的煙火。

正月十四前的十幾天,大家都忙着走親訪友,好不熱鬧! 元宵節在我的家鄉是在正月十四過的。

正月十四那天,中午我們吃的是麥餃筒。午飯後,家家户户的大人們就開始匆匆製作糟羹,而小孩們卻興奮異常——下午就可以拿着碗,挨家挨户地討糟羹了!糟羹是由蟶子、牡蠣各種家鄉特產的海鮮和一些蔬菜切成丁,放入羹中,十分豐盛。説是一碗羹,倒不如説是一個小型的集市!下午三點鐘,我們拿着碗和勺子,三五一羣,紛紛衝出家門,挨家挨户地進了門。一進門,那家的主人便會給你盛上滿滿一大碗糟羹,到時你就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有些人家是去年剛結的婚,這時他們便會做甜羹。甜羹和糟羹相反,裏面放有糯米圓子、水果丁、馬蹄蓮等,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道熱甜品。到了後面,肚子快要吃撐了,可還有幾家沒吃,看着主人家正要往碗裏添,忙出聲阻攔:“少一點!少一點!”好不容易將全村都吃遍了,大家就聚在一起,比誰吃得多,又是哪家最好吃······

“嗒——嗒——”在碗與勺子的碰撞聲中,元宵節的腳步漸漸地遠了,年味也漸漸淡了。到了十六,很多人都回到城市了,春節也就這樣過去了。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4

春節,迎春滿福,年年歲歲,福滿乾坤。所謂春節,必定要熱熱鬧鬧,一家人和和美美,吃頓團圓飯,倖幸福福也算樂在其中了。

春節帶有辭舊迎新之意,人們用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因此,它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凝聚着華夏人們對生命追求和情感的寄託。它好似黃河,奔騰不息了幾千年,卻依然在人們心中湧動,它好似一株煙花,沉澱了幾千年,總是異彩紛呈地展現於高空看似隆重的春節,卻已繁植了幾千年,其傳統文化可謂源遠流長。這也使每年的春節過得分外有年味。

貼春聯,是春節必不可少的大事,這是中華民族的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了時代背景,寄託美好願望,是我國獨有的文學形式。它把春節的喜氣洋洋發揚得淋漓盡致。

除了貼春聯,春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那就是放鞭炮了。這個習俗來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説,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最怕的就是鞭炮了,後來,人們在春節的時候就家家放鞭炮,再也不怕年了。就這樣,這個習俗就流傳到了現在春節不可不放鞭炮了。

春節的習俗如此多姿多彩,那當然就不能沒有年貨吧!春節的年貨可多了,這裏面最有意義的是年糕,年糕與年高的諧音相同,含着長壽的好意思。吃年糕還能年年幸福呢!

年糕不僅含義好而且年糕吃起來甜耳不膩,十分爽口。年糕的'口味有很多,且因地而異,北京的年糕為北方的代表,有黃、白兩色,有蒸、炸兩種,象徵着金、銀,並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焚誠默祝望財臨。你説年糕難道不會不讓人喜歡呢?

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除夕就要到了,這一天家家都會做好吃的食物,餃子就是那一天一定要吃的食物,餃子的形狀與金元寶相似,餃子皮是和麪做成的,而和與合是一個音,所以人們覺得吃餃子是會讓家庭和和美美的。在除夕夜,不管在多遠的地方的子輩都要回家過年,一家人團團圓圓地一起吃年夜飯。

當鐘聲發出年號時,就表示新的一年已經來臨。在新年裏,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要穿新衣裳和父母一起拜年,小孩子拜年的時候可以得到壓歲錢,為什麼長輩要發壓歲錢呢?這也是一個很長的傳説古時候有一個叫崇的小妖會吃小孩,所以人們在春節的時候都想保護好孩子,但是傳聞崇怕錢,後來人們把錢放在孩子身邊以求保幼,因為崇和歲讀音相同所以人們就把那些錢叫做壓歲錢。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顆明珠,它是我們的先輩們世世代代傳下來的,歷經了多少千百年的文化,每想到這兒,我的心裏就洋溢着自豪。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5

春節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在北京到了大年三十和全國其它地方一樣開始過春節了。

聽爸爸説,在過去小孩都盼着過春節,因為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才能吃到花生、瓜子、糖果,才能穿上新衣服。可是現在沒過春節的時候也能吃到花生、瓜子、糖果,還能穿上新衣服。我們現在真幸福啊!為什麼會這樣呢?爸爸説現在國家富強了!大年三十晚上大家在一起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

我自己看了卡酷春晚,裏面有偉至、彩虹、受不了、還有壞年,壞年使用了它發明的吹牛麥克風、不努力舞鞋和説瞎話餅乾。最後卡兔打敗了壞年,壞年知道自己錯了,它説下次還會來的,然後就坐飛船走了。看完春晚就開始放鞭炮了,這時炮竹聲特別響,天空亮的像白天一樣。大年七年級早上全家吃餃子,餃子裏有花生米誰吃到一顆奶奶就給誰十元錢。我還得到了很多壓歲錢呢。大年八年級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逛龍譚湖廟會,逛廟會的人特別多,媽媽還給我買了一個大佛手玩具,我舉着佛手跑來跑去特別高興。到了正月十五晚上吃元宵,放鞭炮。這就算過完春節了。

聽爸爸説春節是一年裏大家團聚、休息、快樂、相互祝福的最重要的日子,我喜歡這樣的日子年年都有。

  450字作文家鄉的春節四

快過年了,大家走街串巷,忙着辦年貨。

街上貨物琳琅滿目,購物者是多之又多,你看,一些女士們正在商店選購“新年禮服”呢,周圍圍着一羣可愛的“小天使”,笑嘻嘻地吵着鬧着要買新衣服、新玩具。這些媽媽被吵得沒辦法,只好放下手中已看好的衣物,先帶“寶貝們”一陣狂購後,再來為自己添置。

“對不起,不好意思,把你的衣服弄髒了。”這時突然傳來一句道歉。怎麼回事?原來一位大伯剛買完魚出來,不小心將正在購買年畫的幾位小姑娘的衣服弄髒了。“沒關係!”小姑娘笑嘻嘻地拿着剛選好的年畫又走進了另一家商店。這位大伯也笑哈哈地走了。

“哈哈哈……”那邊又傳來了一陣陣笑聲……

除夕之夜:

“嗤,嗤,嗤——”的幾聲,天空盛開了幾朵鮮花,五彩繽紛,原來是幾位小朋友在放煙花。又是幾聲清脆的爆裂聲,漆黑的天空頓時變得一片通明,原本墨一般黑的屋脊,此時如同被明亮的彩燈照耀得清晰可見,遠處的羣山也依稀可辨。隨着鮮花的盛開,頓時傳來一陣驚喜的歡呼聲。小河之畔,時而隱現一張張仰望天空的笑臉。天上的美景稍縱即逝,地上的驚喜卻在漫延。

一家人圍着大圓桌,吃着熱氣騰騰的團圓飯,看着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等待着新年的到來。

走親訪友:

“恭喜發財!”一陣陣問候傳入耳中,原來是路上走親訪友的熟人互致問候。而夥伴們則是跑東家串西家,“跟你拜個年!”手中的鈔票也多了起來,甚至手中還會賺得一大把香煙。而這大多是送給自己的老爸,有時也會試着抽一下,可咳嗽幾聲只好把它扔掉了。小姑娘們則在一起咬着嘴皮子悄聲細語地説着什麼。大人們在一起談談家常,老人們則在兒女們的陪伴下觀看着TV節目,精彩的節目時而惹得老人們會心地笑個不停。

過新年,喜洋洋,家庭大團圓,每個人都春風滿面,每個人都嘴角流油……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6

母親的家鄉在鍾祥,那麼鍾祥也算是我的另一個家鄉了。

按照鍾祥的叫法,春節,叫過大年,而元宵,則叫做過小年。

要説過年的氛圍,城區也許感覺不到什麼,要想真正體驗,還得去鄉村田野間看看,領略保存下來的年的原汁原味。

相對於城裏,這兒過年似乎着急一些:剛進入臘月,便能隔三差五地聽見殺豬聲。殺豬的是鄉親們用少許的煙和錢請來的,他們通常以此為生,鄉親們叫他們“殺豬佬”。“殺豬佬”一般由三至四人組成,自帶工具和一個大桶。一到臘月,便挨家挨户地幫人殺豬。

到了臘月二十,要過年的氣氛就更濃了。雖然是一年最冷的時候,可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

進入臘月二十以後,人們便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年貨。吃的方面當然是最重要的。春節必備菜,如蟠龍菜、魚、蒸肉、香腸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還有瓜果:臍橙、蘋果、蘆柑……更是數不勝數;值得一提的,是鍾祥的傳統點心:交切(芝麻糖)、酥糖、金麻果……到了年三十兒,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主人拿出這些,直看得小孩口水流!

從臘月二十起,街上的貨攤子就多了——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祭祀用品的等等都只會在這時出來。

到了臘月二十五、六,炒花生、炒蠶豆的時候到了。是需要用乾燥的河沙炒的,但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忌做這些的,民間有“七不炒,八不鬧,九號炒了惹強盜”的説法。

二十七、二十八是做包子、蟠龍菜的時候。所謂包子也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包子,是沒有餡兒的,説白了就是“包子的外形,饅頭的內心”。而蟠龍菜的工藝太過複雜,現在人們基本買現成的了。

到了二十九,家裏的長輩便不再準備,等着在外拼搏的孩子們回到家的港灣。

年三十兒,大人們會去先輩的墳上燒幾柱香,放幾掛鞭,稱上墳,以表達對先輩的懷念。外婆也常跟我和弟弟説,這是在請祖宗們過年。但現在為了低碳環保,放鞭炮的也就少了些。

到了下午,準備年夜飯時,是一片温馨祥和。婦女們在廚房準備饕餮盛宴,而男人們則張羅着貼春聯,小孩們則坐在沙發上,對着取暖器,吃着、喝着、笑着、鬧着。好一片其樂融融!

紅燭和香點燃了!當家的燒着紙錢,口中唸唸有詞。等放了鞭炮,便可開始大飽口福。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七年級開始拜年。鍾祥有“七年級拜父母,八年級走丈母”之説。九年級之後,則根據親戚的遠近,依次拜年。當然,這是小孩們最高興的時候,因為他們的紅包是大人們免不了的。

元宵,是鍾祥人民的小年,這是新年的又一個高潮。這天會有許多煙花盛宴,並有觀花燈、猜燈謎、舞龍等節目。街上人們摩肩接踵,往日再冷清的街道也是車水馬龍。人們無不沉浸在節日的喜悦之中。

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學生陸陸續續地返校,大人們又照常做事。“一年之計在於春”,喜慶的新年和春姑娘攜手。新的一年,在火紅的“福”中,在碧根的嫩芽裏,美麗地綻放……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重重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描寫了春節一片繁榮之景,在我的家鄉春節可是個最重要的節日。

過年了,可是準備是一大難題,看看我的家鄉是怎麼準備的吧。我的家鄉是東北那旮的一個小村落,過年時可有夠忙的。去縣城買各種食品,像魚啊、糖果啊、田雞啊等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無所不有,大魚要挑活的、糖果要挑甜的、田雞要挑肥的,這才能滿足我們的胃口。可有人問了過年怎麼不買雞鴨菜呢?因為啊在我的老家,家家户户都有菜園,養着胖乎乎的雞鴨豬牛。我們過年吃的肉總是香噴噴的,因為他們的飼料就很好,菜是我們家鄉的一大特色。

包餃子,可是有我們特殊的方法。餃子的餡兒也是各式各樣的,菲菜雞蛋的,雞蛋是山中野雞蛋;狍子肉,東北特有動物;酸菜豬肉的,傳統的酸菜醃製,到處都洋溢着農家氣息。形狀也有講究——包的像麥子穗,皮薄餡厚倍香,好看又有含義,預示着明天能有好收成。在煮法上更是別具一格。用大鍋架在土坑上,在底下堆上柴火,火焰彷彿呼之欲出,在跳着激昂的舞,濃煙滾滾,驅散着寒冬臘月的寒冷。用天然木頭燒出來的餃子另有一般風味,香噴噴的,好吃到彷彿不是人間存在着的美味。

要説過年的時候,小孩子可是最高興的。給長輩們説上幾句祝福的話,便有紅包拿,拿到紅包後都樂呵呵的美滋滋的。吃着如宮廷御宴般的美食,看着春節聯歡晚會,彷彿家裏剩下的雞、豬、鴨、牛也都跟着高興起來,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要説小孩子期盼的還是放鞭炮,別看村子小,鞭炮樣式可不少。幾千響的長連鞭炮、二踢腳、小陀螺……各式煙花甭提多漂亮了。一縷青煙冒出“嘶——”小孩子就歡呼雀躍起來。鞭炮聲雖然極其響亮,小陀螺的聲音雖機器清脆高昂,但合起來卻如一場樂會,在指揮棒的指揮下分外和諧動聽、嚶嚶成韻。

我的家鄉最大的特色——酒。老人們從地窖裏拿出了珍藏三四年的酒。有白酒和葡萄酒。白酒用自己家最好的高粱釀製而成,葡萄酒是山上的野葡萄和城裏最好的冰糖泡成。特別是葡萄酒——濃郁的酒香中夾雜着葡萄的香氣,彷彿飄出了酒罈勾引出人對美酒想喝的渴望念頭,攤稱酒中之極品,莫一口酸溜溜的莫一口甜滋滋的。豪爽的東北人用大碗喝酒,喝完之後借酒助興,兩個人就高唱着二人轉,兩個人的聲音完美交融,婉轉動聽一點違和感都沒有。

吃完飯後小孩子總是唱着老人給他們講故事,小孩們聽着聽着忽而高興、忽而緊張、忽而害怕彷彿深入其境,老人們也不厭其煩的講着一個又一個生動形象的故事。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我最愛的節日。

家鄉的春節作文900字 篇8

臘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大掃除。對於我來説,可是最苦的了!因為我是家裏的長孫,清掃整間屋子可謂是我的重任了。搬搬抬抬的不用我做。可是洗碗、擦窗子、掃地、拖地、擦桌子和椅子……無一不是我乾的,妹妹她們還小,不用幹我可苦了!不過,看着自己清掃得一乾二淨的屋子,我也稍帶一絲自豪了!那可是為迎接新年做準備啊!

除夕那天,我們這裏都要貼對聯、貼“紅錢”。北方的還剪紅紙貼在窗子和門上,我們這裏很少是這樣的。我們先把上一年貼上的對聯和“紅錢”撕下來,再用漿糊把信的對聯和“紅錢”粘上。而且撕下來的對聯和“紅錢”不得亂丟,得將它放在“聚寶盆”裏燒盡才算吉利。做完這些,會發現手指頭是紅紅的。晚上吃團圓飯,一家大小其樂融融,開心極了!

等到年七年級(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奶奶、嬸嬸、媽媽和我得在早上5點起牀。因為我們得為拜神供佛的食材做準備。早上6點多,我們開始拜神供佛。點神燈、上香、燒元寶……做完這些,我最喜歡的“糖果盒”就登場了。裏面裝着各式各樣的糖果,誘人食慾啊!不過,得把它放在神台上先供奉一下神佛。我總是把收偷偷放進“糖果盒”裏,掏出幾顆。如果媽媽沒發現,我就把糖果都吞下肚子啦!如果被發現了,我就立即把糖果藏在舌頭底下,得意地説道:“沒有!沒有!”這時,媽媽總是點一下我的鼻子,説:“你呀!嘴饞了吧!”我就好更得意了。

拜神供佛後,得燒爆仗了。一串長長的、紅紅的鞭炮掛在高處,由家中的長子點燃。

點完鞭炮。算是吃早飯吧!不過特別的是,食物不是油條、粥之類的,而全都是齋菜。奶奶説:“這是這兒的風俗,家家户户都是這樣的。”還有,我們每個人的杯子裏都有紅茶,茶裏放一顆棗子。我們小孩子,都學爺爺品酒那樣:端起杯子,聞一聞——香!有時我們把手指頭伸進杯子裏,沾一沾水,閉上眼睛,舔一舔——嘿!甜的!

從年八年級開始,每家每户擺酒席,邀請親戚朋友來歡聚一堂。那時,數我們小孩最開心了。不但有大人們送我們新年禮物,而且我們只要説一聲:“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源源不斷的利是錢就向我們送來,別提多高興了!還有一些喝醉酒的,口裏盡説:“再來!再來!”我們也不忘給他們倒一杯酒,口裏説一句:“新年快樂!”他們又迷迷糊糊地送來一封利是,我們接下後,心中暗喜,得意地説:“謝謝!”哈哈!又多了一封利是了!還有燒煙花的。在那閃爍着些許星光的夜空中,不時傳來一陣陣煙花綻開的聲音。煙花綻開了,色彩斑斕,紅的、黃的、綠的……如此,美麗的煙花,為這麼熱鬧的氣氛又添加了一絲生機……

直到年初八,上班的人陸陸續續上班,人民開始工作。新年的喜悦景象開始告一段落。

不過,對我來説:家鄉的春節,熱鬧極了!好玩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