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實用的美與醜作文集錦六篇

作文1.43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與醜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美與醜作文集錦六篇

美與醜作文 篇1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於評判美與醜的標準,我們好似與生俱來卻又各不相同。

在這個美醜分明的時代,人們往往將美與醜的評判標準過多地放在了外貌之上。如今在人們的心中,美與醜的定義,無疑就是外貌的好看與否,樣子令人看起來舒坦大方的就叫“美”,相反,樣子不雅觀,便被人們定義為“醜”。

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但也不必太過追求一件事物的表面美醜,我們應該更加註重其本質美醜。

就像常見的“公車讓座”,若讓座的人是一個樣貌奇醜的人,那我們也決不能另當別論的判斷此人就是“醜”的一類,因為外貌的醜只是表面而不能代表整體,讓座這一行為體現的是其心靈美。要知道本質美實際上比外貌美重要得多,若是全世界都是外貌美而心靈醜的人,那無疑是最可怕的。

本質的美醜固然是重要的,但我們對於本質的美醜之態度更加重要,這便為我打擊那些心靈醜惡的人而讚揚心靈美麗的人打下了基礎。前不久,一篇“商丘小夥兒因太醜找工作頻被拒百家企業願伸出援手”的一篇報道更是正實了這一點。報道里説小夥兒因外貌醜陋,而遭人唾棄,以至於無法找到一份工作,這不就是人們所説的外貌醜嗎?其次,報道又介紹説小夥兒找工作是為了供弟妹上學,因而得到了百家企業的幫助,這就是一種人們對心靈美的人的讚揚方式啊!此報道正是折射出了人們對心靈美這一根本的大力讚揚。

當然,我們也不能要求世界上都是心靈美的人,畢竟心靈美醜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世界上所以都是美好的事物,久而久之人們肯定會因為習以為常就漠視掉“美”的定義,那便失去了評判的意義。正是有了“醜”的存在,才有了“美"的存在,當然也正是因為有了”美”的存在才有了“醜”的存在。“醜”為“美”的評判提供了條件,“美”也為“醜”的評判提供了條件。如此一來,美與醜便是相影相隨的了,這種美醜共存的局面並不侷限於個體或整體之中,就像一個人的心靈美也叫“美”,相貌醜也叫“醜”,它們的存在也不會矛盾。

世間的美醜太多,每個人的評判標準也有不同,但美與醜的評判中最為重要的,是一件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外表,這和前文所提到的評判一個人的美醜,心靈美要比外貌美重要得多。

美與醜作文 篇2

最近有看見討論人醜與否的事情,心裏驀然思索,覺得應該來討論一下當今中國社會對醜與美的論討,當然我是作為醜的那一方。

從古至今,人們總是拿自己與別人相比較,而一個人的相貌因為是人互相間第一面便可以看到的東西,所以往往出現我醜、你美的情況。更是由於此事引申出現代社會的各種為拼臉而出現的東西,譬如美圖神奇、化粧品以及整容技術。

那現代社會這種現象的產生到底是為什麼?我覺得有以下幾點:

1.好勝心:人們內心深處每一個人都渴望出人頭地,與眾不同,而相貌因為只用肉眼就可以相比較,所以往往被拿來作為好勝心的體現。

2.舒適度:一個美好無暇的面龐總是令人看了覺得身心舒暢,顏值高而養眼,所以人們往往喜歡看臉,因為人本身都渴望美好。誰都看跟帥哥美女的圖片,沒誰願意報個鳳姐的圖片欣賞美好。

3.觀念影響:從古至今,人們往往從相貌上來認識對方,雖然再三強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但現實生活中其實是很難做到。自古周公比美,若是人們拋開其他事情,只是論一個有才華而毫無內在,另一個才華橫溢而面貌醜陋的人,百分之九十九必選前者,包括我自己。

總結以上幾點後,諸位可否想到一件事情,就是從古至今究竟人們是怎樣評價一個人的外貌孰醜孰美?其實,並沒有什麼評價美與否的規則與制度,一切都是由人們的眼睛而“看”出來的。

既然如此,那又怎樣能夠評論一個人醜與美呢?其實美不美在人們的面貌,而是他的神態與舉手投足的氣質。

試問一個相貌英俊的花花公子與科比誰更美?很多人將會説科比,因為科比有王者的氣質。但摸着良心,科比的表面外貌比那些高富帥真的更美?這就是人們的審美觀。

自古政界人士與企業家亦或是作家、科學家有幾個是所謂的那種美?那此刻問問你自己愛因斯坦和賈斯丁比伯誰更美?毛爺爺與韓庚誰更美?問問你自己,你是用什麼來判斷這兩組人孰美孰醜?

當然我並沒有對以上任何一位人身攻擊。

所以美與醜根本不必去比,因為沒有依據也沒有可比性與意義。

美與醜作文 篇3

羅丹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當我們的眼睛在捕捉美的過程中,卻往往會因短視而生偏見,因偏見而導致難以彌補的過錯。恰如那隻驕傲的鹿為自己擁有兩隻粗大美麗的角而沾沾自喜,卻忘了這美麗有時卻成了致命的因素。相反,有些事物因為看起來醜陋,而被我們輕易棄置;但很多時候,正是因為不起眼的它反而具有別樣的力量。恰如那驕傲的.鹿為自己細弱的醜腿而抱怨,而在生死攸關的剎那卻是靠它才得以脱險。因此,何為美?何為醜?一孔之見、先入為主地草率認定,顯然欠妥。我們應該有理性的眼光,有長遠的思量,來正視美與醜,切忌鼠目寸光。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本無可厚非。但應該警惕的是,我們應防止被表面的美蠱惑,而看不到其背後詭祕的殺手。正如雖美,但其內有毒。我們需謹慎,莫因貪圖感官的一時愉悦,而為之交付生命,那就太不值得了。人之美不僅在於外表,更重要的是內心。莎士比亞説:“沒有德行的美貌,是轉瞬即逝的;有一顆美好的靈魂,美貌是永存的。”端莊的容顏、得體的打扮、優雅的言行,這些外在的美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高尚的德行、美麗的心靈與之互為表裏,則其美是分裂的,是虛幻的,是造作的,經不起時光的淘洗。

生活中美與醜並存,醜,往往為人所厭棄,所鄙視;但有時,醜卻因為其德性的芬芳,而讓人倍感可貴。《巴黎聖母院》中的敲鐘人伽西莫多,面目可憎,其醜無比,但正是他才給予了吉普賽女郎愛斯梅拉達以危難中的相助。可怖的面容與善良的愛心,構成鮮明的對比;這淳樸的愛心,賜予了醜以別樣的撼人心魄的力量。由此看來,只看到醜的表象,就斷然下論,以為不足用而蔑視、乃至將其拋擲一旁,這樣的判斷與決策顯然缺乏足夠的理性,我們還應該深入其本質,看到醜的價值,揚長棄短,這樣方才不致抱憾終生。

衡量周遭的人或物,是如此;自我認識與評價,亦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自己與對他人一樣,一味求全責備的完美主義心態並不可取。誠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假令你沒有引以為豪的身高、長相,你大可不必為之唉聲歎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矮個有矮個的優勢,醜人也有醜人的用武之地。只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優勢,你一樣可以贏得成功女神的垂青。

奧斯特洛夫斯基説:“人的美並不在於外貌、衣服和髮式,而在於他的本身,在於他的心,要是人沒有內心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漂亮的外表。”關鍵在於本真之美。因此,我想説,人啊,勿為表象的堂皇所媚惑,也勿因外貌的醜陋而厭憎,請擦亮慧眼,清醒地認識那深藏的本質!

美與醜作文 篇4

我心中的美與醜是什麼呢?有同學説是相貌美心靈醜的人,又説是相貌醜心靈美的人。

相貌沒心靈醜的人我覺得應該稱為“蛇精”,有的蛇相貌美得無與倫比,可心裏卻不知道在圖謀什麼陰謀詭計。

相貌醜心靈美的人我稱它為“毛毛蟲”。

毛毛蟲很醜,但是他不害人,它從不想佔領別人的地盤,只是等哪天自己破繭而出,創造出自己輝煌的一生。人也同樣,不害人,等哪天破繭了,去更漂亮的地方自力更生。

相貌美心靈美的人我稱它為“花”。

花的相貌很漂亮,花中的蜜,無私地奉獻給了蜜蜂,讓他們活下來,再把自己的花粉傳播到遠處,為地球添加更多的色彩

外表醜心靈醜的人我稱它為“果蠅”。

果蠅在葉子上裝成蜘蛛,真蜘蛛被“果蠅蜘蛛”的樣子嚇懵了,一步一步的退讓,最後掉下葉子了,果蠅就獨佔了蜘蛛的地盤。

也許,有時候我們以貌取人,把“蛇精”看成“花朵”,把“毛毛蟲”看成“果蠅”。我們要看他的內心,而不是外表,

美與醜作文 篇5

普洛丁説過:“真實就是美,與真實對立的就是醜”。當你看到外表美麗的人用一塊布遮住內心的醜陋時,她真的美嗎?

有一次,我和爸爸一同去生態動物園時,遇到了一處能喂鴿子的小院,在我不斷地央求下,爸爸終於同意讓我去買食物喂鴿子了。

我拿着食物一伸手,鴿子便立即迎了過來,正當我喂的高興時,鴿子卻飛走了,向一個地方彙集了過去。我正生氣是誰搶了我的“客源”時,才發現是一位美麗的小姐姐,拿着更多的食物吸引了成羣的鴿子。她頭戴貝雷帽,扎着兩條麻花辮,穿着斑點的粉白色襯衫和疊字裙,好似天仙下凡,再配上一羣鴿子真是好看極了。

在她面前有一位正在忙碌的拍照師,在人們的讚歎聲中拍了許多照片。但隨着拍照師的一句“拍好了”,只見那位小姐姐與剛才判若兩人,她立刻厭惡的把鴿子從身邊趕走,一邊護着食物一邊説:“你們別吃了,走開,快點走開……”還把剛才鴿子落腳在她身上的地方拍了拍:“這衣服可貴了,你們這些鴿子可真髒,把我衣服都弄髒了”,説着還不忘給鴿子們一個白眼。而她之前在我心中美麗可愛的形象轟然倒塌了。

接着,她又從拍照的人手中把手機拿回去翻閲照片,剛才還是笑容滿面的她,突然就現出本性,她指着手機裏的照片氣呼呼地説:“你拍得這麼難看,還好意思幫人拍照”。原來拍照的人是好心幫忙的路人,此刻卻被她反咬一口。小姐姐説完走了,而我對她也失去了興趣。

我覺得不論一個人的外表多麼美麗,終究是曇花一現。只有心靈美,才是真的美!

美與醜作文 篇6

世上之人,有美,亦有醜。我們又何必介意那虛偽的容貌呢?

外貌,為何美?緣是天生,亦或人工。

內在,為何醜?緣是人造,亦或貪念。

這就是我對貪慕虛榮的人的態度。

外貌,為何平凡?故是天生,亦或自然。

內在,為何美麗?故是本性,亦或忍量。

這就是我對以他人為先的人的看法。

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原是善良的,為何有些人會變得如此醜陋?是貪慾,是佔有,是那總愛稱自以為王的惡念。不是説,心靈美便勝過一切嗎?那為何還要爭權鬥美呢?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行善積德的人,老天絕不會讓他含冤受苦;為非作歹的人,老天也絕不會讓他逍遙自在。但,如果你是改邪歸正的人,老天會給你一次機會,讓你努力,去爭取去靠自己的實力獲得成功,讓你品嚐成功的滋味。

朱自清曾説過:“荷花脱污而不染。”其意思是指荷花,但如果反覆而又細細品味的話,你會知道,那是在喻指心靈美的人:只要自己的心靈美麗,無論在多麼骯髒的環境下,都不會受到污染!

標籤:集錦 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