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關於語文快樂作文4篇

作文2.07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快樂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語文快樂作文4篇

語文快樂作文 篇1

語文是一門很有趣的課。上課的時候,只要是上新課文,老師就會要我們齊讀她手上拿的生字卡片,她就是我們的語文老師——樑老師。

別看樑老師平時都跟我們嘻嘻哈哈的,可只要是上課,她就變得非常嚴肅認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考我們。比如考大組認漢字,她就用開火車的辦法,開火車還分兩種呢,一種是於單軌火車,一種是雙軌火車。單軌火車就是老師出示生字卡片,單組同學一個緊挨一個快速讀出生字並組詞。雙軌火車就是兩組同學並列齊讀,看哪組讀得好。

更有趣的是“埋地雷”。老師選三個同學,由同學自己任選一個生字當“地雷”埋起來,開火車時,如果你不小心踩上埋的“地雷”的話,你就得老老實實地站起來背誦,要是背不出,可就倒黴了,還得接受其它的懲罰。

樑老師的絕招還有很多,比如要分別扮演課文裏不同的小動物讀課文;猜謎語、玩遊戲、識字比賽等等。我們都很喜歡樑老師,更喜歡樑老師的語文課!

語文快樂作文 篇2

這個學期,我最大的快樂就是來四真學堂上餘老師的語文課。

其中一節語文課上,餘老師和我們玩了一個有趣的遊戲,我記憶猶新,這個遊戲就是——矇眼畫畫。

這節語文課,對我們來説既是一節有意義的語文課,也是一堂快樂的語文課。

上課鈴響了,大家就在七嘴八舌地猜測:“啊,今天肯定又要玩什麼遊戲了。”

“是啊,是啊。”有人附和道。

“不知會玩什麼呢!”有同學在問。

“不會是很高難度的吧?”有人擔心。

“別説了,看看餘老師怎麼説吧。”這句話結束了同學們的議論。

“好,現在我們開始玩遊戲——矇眼畫畫。”餘老師面帶微笑地説道:“張惠茹,你是班長,你上台給大家做一個示範吧。”

“啊,我?”我驚訝地望着餘老師,心裏根本沒有思想準備。

“對啊,下面我來當爸爸,你來當孩子,讓你體驗一下盲人的生活。”餘老師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哦。”我帶着好奇心,踏着碎步,走向講台。

餘老師用他寬大温暖的手把眼罩輕輕戴到我的眼睛上,我頓時感受到盲人眼前一片漆黑的辛苦。

“上台。”隨着餘老師的指令,我緩緩走向講台方向。

“哎呀,台階在哪兒?”我大聲地問。

“哈哈哈哈……”台下傳來一陣爆笑聲。

終於我登上講台,找準位置,開始畫畫。

餘老師則在一旁指揮我:“手往左,往右,向前,好,畫個圓圈。”

只聽見有人在台下小聲説:“這是臉吧。”

“哇,臉有那麼圓啊,真不知道是怎麼畫的,”張柏源的聲音忽然在我耳邊響起。

“往上,忘左,畫,往下畫。”餘老師在認真地指揮着我,“不要着急,慢慢畫。”

“這是什麼啊?”台下傳來這樣的聲音。

“頭髮。”有人小聲回答道

“哦。”

“哈哈哈哈……”台下的爆笑聲再次傳來。

“畫的怎麼樣了呀?”餘老師詢問的聲音傳到耳邊。

“你等會兒就知道了。”我回答道。

終於畫完了,脱下眼罩,我一看,這哪裏是什麼三毛,簡直就是一個UFO呢!

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這節快樂的語文課就結束了,真希望每天都能上這樣快樂的語文課!

語文快樂作文 篇3

我們總喜歡把作文教學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師怕教,學生怕寫的尷尬,統統歸罪於應試,直接把矛頭指向大學聯考和會考。其實,這是認識上的一種誤區,我們不能把二者完全對立起來,而是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貫徹快樂作文的理念,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作深入細緻的反思。

自主是快樂作文的第一步

從信息論來看,作文是一個外界信息的輸入、儲存、加工、編碼、輸出的過程。信息的輸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輸出是結果,而這個信息輸入→加工→輸出的過程,全仗主體積極而有成效的工作,離開了主體的主動精神,信息既不能輸入,也不能加工,更不會有信息的輸出了。這裏説的主動精神,就是寫作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是我要寫,而不是要我寫,就能從作文中體會到樂趣與快感。然而在我們的教學中,學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寫作,是一項任務,是訓練系列中的一個環節。教師為了應試有很強硬的理由,學生則有太多的無奈。他們沒有選擇餘地,不能自主,寫作也不是一種內在需要。因此交還學生作文的自主權,讓他們真正喜歡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寫我心,是我們改變作文教學現狀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體現在寫作時間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時限量的作文訓練會使每個人感到畏懼,因為每個人的寫作衝動不是恆定不變的,有些東西稍縱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會學生捕捉這些不期而遇的真實感受,那麼隨筆、日記、讀書筆記等應是學生練習的常用形式,或洋洋灑灑,或三言兩語,興之所至,揮灑即就。

自主作文還要保障學生在寫作空間上的自由。想寫什麼,不想寫什麼,完全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應該引導他們從多角度去透視生活,觀察事物,不囿居於校園和家庭,鼓勵學生關注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用自己的心靈觀照現實生活。強調觀察、體味、思考,反對被動的、機械地模仿和重複,對現實做出真善美、假惡醜的判斷。惟有如此,學生才能體會到一種自由和快樂,憑藉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圍的事物。信心十足地傳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美好事物的頌揚。

自主探究和發現要比被動接受快樂。寫作的規律和技法不是靠教師的灌輸得到。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説過: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學習就是依靠發現,要求學生利用教師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動的進行學習,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探索和發現事物,而不是消極地接受知識。如果教師只滿足在課堂上傳授寫作技巧,他肯定不是一個好的語文老師。美國著名的認知學派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生髮現學習的發現與科學家的發現,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質是相同的,都是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而發生的,其智力功能和發展價值是相通的。因此寫作的經驗、技巧乃至規律都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寫作的樂趣也就在此,否則它就成了別人嚼過的饃饃。長期以來,教師是在做學生的事情,剝奪了學生探索發現的樂趣,結果教師喂得津津有味,學生卻飢腸轆轆。

激情是快樂作文的助燃劑

自主寫作確實輕鬆自在,是一種理想狀態下的作文教學,是快樂作文的起點。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學生要愛作文。如果沒有這個前提,自主只能是給不自覺者大開了方便之門,自主只會導致作文教學的無政府狀態,使作文教學無所作為。那麼這種激情,這種對作文的熱愛又該怎樣去點燃和呵護呢?

學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於對生活的激情。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寫作文,徹底打消他們為考試而寫作的思想,要讓他們明確寫作是現代生活的需要。美國學者認為:寫作技能是未來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個人必須具備的技能。再説,我們的作文教學目的,也不是為了培養少數的幾個作家,而是千千萬萬普通的勞動者,他們所需要的並非創造文學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廣泛意義的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和創造能力。葉聖陶也説過:寫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認識文字,練習寫作,並不是為着給自己一個讀書人或者文學家的頭銜,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見豐富、更見充實。既然寫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就有責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學,讓學生像熱愛生活一樣去熱愛作文。十幾歲的孩子對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來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為他們作文的源頭活水,那麼作文的快樂是可以想見的。

有人把教師比做火把,那麼學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師去點燃。語文老師對寫作要熱愛,要率先垂範,經常下水作文。如果一個語文老師只會整天談經驗説技巧,多少顯得有些滑稽,不親自下水試一試,怎麼能體會得了寫作的艱辛與快樂。魯迅先生當年曾諷刺過那些專職的批評家:你這麼會説,那麼你倒來做一篇試試看!如今我們不少的語文老師也只是會説而不能寫,甚至因為不會寫而只能空洞的説。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一個以寫作見長的語文老師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也只有這種老師,才能説得出經驗和技巧,而且是同學們樂意接受的。師生之間能就寫作的具體感受進行交流,達成心靈的撞擊、共鳴、磨合與默契。試想,當一個班級乃至一座校園形成了一股熱愛寫作、交談寫作經驗、探討寫作經驗的風氣,誰能相信寫作文在這個班級或者這座校園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呢?

分享成功是快樂作文的最大奧祕

教育心理學表明,生活使人面臨難度不同的.任務,他們必然會評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獲取成就,並選擇能有所成就的任務。這種情況,最有可能發生在他們預計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把握時,因為這給他們提供了最大的現實挑戰。如果他們認為成功完全不可能,或者勝券在握,動機水準反而下降。所謂跳一跳,摘桃子,如果使勁跳了,桃子還是遙不可及,那再次跳起的動力就喪失了。學生學習數理化的興趣往往高於語文學習的興趣,解答理科習題的勁頭要比寫作文的勁頭足,原因在於一道理科習題解答出來,學生就摘到了桃子,能嚐到成功的甜頭。而作文寫出來了,只有少數同學有摘桃子的感覺,大多數人換得的是老師的冷冰冰的評語,甚至是諷刺和挖苦,有太多的失敗和苦水。在此,我奉勸所有一線的語文老師,不要高懸你們的桃子,不要拿思想深刻,構思精巧,風格獨特,語言優美的要求苛刻學生的作文。

建立一套多元評價標準是很有必要的。

教師要正視學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異,全班自始至終一個尺度無疑是違背教學規律和教育科學的。對學生作文的起始狀態教師要進行摸排、定位、建立檔案。作文評價要重過程,看發展,不搞一刀切。在評價機制上,教師不搞一言堂,而是充分發揚民主,採取學生自評、互評、師生共評等多種形式。生生之間,師生之間要平等對話,沒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對一些比較差勁作文,教師要寬容,要儘量去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因為我們的理念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成功。

此外,搭建展示平台也十分必要。比如,讓每一個學生都準備一個精緻的小本本,寫上自己的得意之作,以供交流;班級可以設論壇、劈專欄,既可以評論身邊的人和事,也可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年級可以出優秀作文選,讓優秀作文變成一個一個的鉛字,供人傳閲;學校要有文學社、廣播站,搞辯論、辦演講、設沙龍,讓有寫作專長的同學一展風采。總之,機會要多,舞台要大,才可以形成強力磁場,展示才華,調動興趣。

快樂地作文,又因作文而快樂,這是廣大師生的永遠追求。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一線教師要儘快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於創新,努力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轉變態度,培養習慣,視作文為樂事。惟有如此,才會有新鮮活潑、個性突出、思想豐富的作文湧現,教師的快樂也莫過於此吧。

語文快樂作文 篇4

一想到語文課,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節快樂的語文課。

還記得那一節語文課,我們可是用了幾乎一個星期來準備,因為那是要給全市其他國小教師前去學習的。每一個人都早早地來到了學校穿着整齊如一的校服,繫着紅領巾,一支隊伍在老師最後的動員下走向多媒體教室。

我們展示的是21《老人與海鷗》。一開課,班裏的氛圍便是輕鬆快樂的,那是一種令人陶醉,令人舒心的氣氛,總之我很喜歡。張老師——我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在台上滿面春風地對我們説:“同學們,大家先來讀一讀第七單元的導讀吧。”話音未落,大家便以充滿感情的歡快而輕鬆的語氣讀道“第七組,動物……”讀完了,老師對大家説,“為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説着走到了第一排空椅旁,“我們來開一趟火車,展示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果吧。”只見一大羣同學迅速舉起了手——這其中還包括我,第一個發言總是好的。可惜老師叫了孫工洲同學,他可十分優秀,只聽見輕鬆的聲音在耳邊迴盪:“那是一個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約來到翠湖邊……”老師又連續叫了幾位同學,但是,還是沒有我。“這一部分講的是什麼?”老師問。“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同學們大聲響亮地回答道。“我們可以從哪裏看出來?”老師問完,叫了我旁邊的陳越濤。“我從‘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都褪了色’可以看出……”他笑着大聲響亮地回答。一會兒工夫,跟着課文的步伐,我們來到了第二板塊“海鷗對老人震撼的情”。不過歡聲笑語的課堂還是依舊。“分成四人小組討論第二個課後問題。”老師對我們説着,拿着語文,走在同學們間,查看着完成情況。這一下子可就是形態各異了,有的同學正在與他人討論;有的同學正“拉幫結派”,打算一起發言;有的同學正在悵望灰天,苦思着問題;還有的同學正在語文書上瘋狂的做着筆記,彷彿發現了什麼驚天大祕密。“接天蓮葉無窮碧”,一組同學喊道,這是“密語”,“映日荷花別樣紅”大家答道,又是歡聲笑語。輕鬆快樂時光不知不覺過去了,雖然我沒發言,但是我還是為這節語文課的成功喝彩!

好一節快樂,輕鬆自在的語文課!他讓我從此對語文熱情高漲!

標籤:語文 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