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推薦】重陽節的作文500字三篇

作文1.2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500字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重陽節的作文500字三篇

重陽節的作文500字 篇1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説,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洋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我所在的城市——上海,這裏沒有山,僅有的也只是小山丘,即使登上去,也無法感受“重陽節秋高氣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盡收眼底。”的意境,可這絲毫沒有減退我們上海人對重陽節的興致。在大大小小的糕點店裏,都擺滿了插着彩色旗子的重陽糕。社區裏也組織開展重陽節的活動。這次,我校歡樂團隊的主題也是重陽節。在我鄉下的外婆家,那兒的重陽節才叫熱鬧呢!到那時,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到大山下,開始登高。這麼多人一起爬山,別提多有趣呢!

重陽節又是“老人節”,每當此時,我都要打個電話給我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祝他們節日快樂,因為這是他們的節日,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精神文明遺產,我們應該繼續傳承下去!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就在眼前了,讓我們一起開開心心地度過吧!

重陽節的作文500字 篇2

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年輕人可以用學習壓力大、工作競爭激烈等客觀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這種忘卻,但無法迴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在傳統節日被淡忘的同時,西方節日卻在不少年輕人中風光無限。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卻對中國傳統“七夕”節不屑一顧,就是一例。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積澱形式,是傳統倫理觀、價值觀的特定反映形態。然而我們不少年輕人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在重陽節登高、賞菊,更無法體會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倫理內涵。在此次調查中,9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 “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當然這種弱化需要辯證地看待。對於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這種弱化無疑有益。但是對於那些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之類優秀的東西,這種弱化就不應該了。因為,恰恰是孕育於後者之中的倫理規範與價值觀念,成為構築現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陽節被一些年輕人逐漸淡忘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這種淡漠已經引起社會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國小把誦讀四書五經的部分內容列入課程表。在全國估計已有100萬孩子開始把誦讀古詩文作為日常學習的必修課。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背了多少古詩,而是讓他們多瞭解一下自己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並在這種優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為“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棟樑之才。

重陽節的作文500字 篇3

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年輕人可以用學習壓力大、工作競爭激烈等客觀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這種忘卻,但是無法迴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在傳統節日被淡忘的同時,西方節日卻在不少年輕人中風光無限。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卻對中國傳統“七夕”節不屑一顧,就是一例。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積澱形式,是傳統倫理觀、價值觀的特定反映形態。然而我們不少年輕人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在重陽節登高、賞菊,更無法體會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倫理內涵。在此次調查中,9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是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 “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當然這種弱化需要辯證地看待。對於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這種弱化無疑有益。但對於那些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之類優秀的東西,這種弱化就不應該了。因為,恰恰是孕育於後者之中的倫理規範與價值觀念,成為構築現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陽節被一些年輕人逐漸淡忘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這種淡漠已經引起社會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國小把誦讀四書五經的部分內容列入課程表。在全國估計已有100萬孩子開始把誦讀古詩文作為日常學習的必修課。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背了多少古詩,而是讓他們多瞭解一下自己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並在這種優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為“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棟樑之才。

標籤:重陽節 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