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實用】生命的作文8篇

作文5.99K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命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生命的作文8篇

生命的作文 篇1

忙碌的冬季,窗上的冰花越來越厚……生命中似乎少了點什麼,哦,我開始淡忘了——温馨。

那是一種怎樣的格調啊!是初春河上掠過的第一絲綠;是洋槐花漫若飛雪的第一朵花;是月光如水浸潤的庭院;還是滿坡黃花間衣袖盈風的少女的笑靨……

匆忙的春風吹散了冬的腳步,將冰吹融,將朦朧中的葉片拉出大地……於是,匆忙的我忘記了生命的格調,啊,又若隱若現!

猶記得小時候最喜歡踩着洋槐花,然後抬頭看着橋邊的那棵大樹。真的很高,我會從指縫中看着它,陽光還是刺到了我的眼睛。這調皮的洋槐樹!一會兒將陽光遮住,一會兒又透露出幾縷光線,然後我們便一起咯咯地笑着。大風一吹,它歡笑着,抖動着身子,漫天飛雪般。有的調皮地滑過我的臉頰,有的偷溜飛進我的脖子,弄得我認為是蟲子,在那兒直跳。散落一地的洋槐花,是簡單的,更是温馨的。

小鐵皮桶在水井中碰來碰去。由青石磚砌成的水井,邊上爬滿了青苔,配着清悠的撞擊聲,喚醒了姑蘇城外的那半夜鐘聲。此刻頗有《陋室銘》中“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韻味。再回到水井,這只是我一時的幻想罷了。桶中的水也哼起了調子,讓人似乎到了青山綠水之處了。潺潺的溪水,被石礫的鋒芒割破,仍然歡快地流着。柔軟但不柔弱,彎曲但不屈服。多麼自由自在啊!“叮咚”,我看到了李清照的淚滴入井水中,成了我的凝眸,我感受着那份哀愁卻也是欣喜。“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叮咚”,清脆的聲音,足足地滋潤了我的心田……

温馨的洋槐花和清脆的鐵桶與水井的撞擊聲,沒有大美,沒有仙樂,只是生命中的一段小插曲,是不經意的。可是,就是這些生活中的細節構成了生命的格調,生命應是充滿着温馨。

在快節奏的社會中,適時放慢腳步,品味生命中的温馨。在學習上,能夠輕鬆上陣;在名利場上,化解笑裏藏刀;在生活中,擁有融冰之旅。請從細節獲取温馨,請用温馨點綴生命。

春意盎然,窗上的冰花開始融化了。生命的格調就應該是温馨的,你看,窗外的世界多美啊!

生命的作文 篇2

敬畏神靈、敬畏自然,歸根結底是敬畏生命。我們珍惜生命,無論自己的,還是他人的,所以努力通過一切渠道保護自己,包括乞求生靈的庇佑,這是一種美好願望的通俗表達,所以我們善待周圍的世界,善待周圍的人,這是佛家思想,更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以善推定,以善出發,世界就是美好的。

敬畏生命,所以我們會善待生靈,我們會注重生命的質量,我們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會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也會將自己的選擇和最愛的人結合起來。如果我們隨時能以一種佛家心境生存,以儒家思想奮進,就應該是比較愜意、完美的人生吧。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 一樹一菩提 一土一如來 一方一淨土 一笑一塵緣 一念一清靜 心是蓮花開……”

生命的作文 篇3

五四是中國的一個超級民族節日。她的意義是多方面的,既有其重大的政治意義,也有深遠的學術意義。像這樣意義的節日在我國曆史上可能是很少的,或者説是唯一的。

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那一年,我十七歲(按照中國舊曆虛歲的算法),是一個已經略知一些世事的青年了;在知識上,也開始有了一些積累。我在七歲左右的時候進私塾讀書。那時還是晚清,家鄉附近沒有現在所説的學校,大城市有了,但我們鄉下還沒有,所以只能入這種舊式學堂。這是一家客家人創辦的私塾,老師也是從鄰縣請來的一位講客家話的生員。因為據説我們的祖先是從外地遷來的,祖宗是講客家話的,我父親大概是為了讓我不忘祖先的緣故,就讓我讀講客家話的書。我先學了《三字經》、《論語》,後來好像又學了《幼學瓊林》之類專講駢偶對句的開蒙書,我都是一本一本地跟着學下去的。但老師教書的時候,只教誦讀,不講意思,不注意兒童心理,所以我那時對讀書並不感興趣,學習態度是被動的。有時老師還打人,連像我這樣很老實的學生也被恫嚇過,結果弄得我對讀書的事,心裏很怕。

辛亥革命後的第二年,1912年,我們那個鎮子破天荒地開辦了第一所完全國小,當時叫兩級國小,實行初小與高小雙部學制。它看上去挺新,實際上還是半新半舊的。學校裏並沒有新式的教學設備,師資也還是原來的生員班底,不過是受過短期的師範培訓,比如讀了幾個月、半年的師範專科,就又取得了新的教書資格。在功課上,開設了國文、算術、格致、體操、圖畫等。在作文訓練上,起初做一些簡單的題目,如《讀書論》;稍後做史論文章,較為複雜一點了,像談漢高祖治世的《劉(邦)項(羽)優劣論》等;策論沒做過。到了高小時,老師又增加了經史典籍方面的功課,如讀《左傳》、《綱鑑發凡》等,讓學生懂得了一些知古鑑今的道理。除此而外,雖然不是開課,但在老師和高年級的同學當中,還興起一股風氣,就是作舊詩,我也被捲了進去,並且很感興趣。我後來一輩子寫詩兼搞詩學算是在這時啟蒙了。當時讀的書有《唐詩三百首》和《隨園詩話》等。這些書,在今天看,也是好書。這對我個人來説,可能是更重要的一部分國小教育。那時我也讀了一些文言小説,像有一部叫《餘之妻》,當時很有名,作者叫徐枕亞,是禮拜六派的作家。至於白話小説,那時還見不到。總之,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是在這樣陳舊的、半新半舊的教育制度下度過的。

五四運動,像一聲驚雷,把我們從沉夢中喚醒。她使我們這些本來不大懂得國家民族大事的少年和青年學生,組織起來,上街遊行、講演,去各商店查禁日貨,到神廟前的戲台上表演宣傳愛國精神的活報劇……這些活動的想法和內容都是很單純的,但這一來,卻使我對國家社會有了一種實體的感受。過去,我在學校裏做《愛國論》,都是空的;到了這時,有了自己的實踐,就把原來抽象的東西,變成了實在的信念。這種初步的社會實踐,還成為我後來進一步為國家社會做工作的萌芽、基礎。

五四運動對我更大的啟導作用是在學藝方面。像大家都知道的,在五四的前兩年,即1917年,新文學運動已經在知識界開始了,但五四運動的巨大力量卻把它在全社會範圍內帶動起來,並把它的革命影響擴大到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在那個特定的時代氣氛下,它這隻文學之舟,成了一艘駛向縱深的歷史海洋的母艦,承載了許多新學術的運送使命。它們後來又同它脱離開來,成了其他的現代新學科。在這些現代學科羣中,就包括了我後來所終生從事的民俗學(包括民間文藝學)。

我接觸新文學運動是在1921年前後,即五四運動爆發後的一

一兩年。當時國內各地的報刊大都改成了白話文,所刊載的作品也大都是白話創作。使用文言的`、或半文半白文體的報刊,雖然尚未絕跡,但到底不是主流了。這些刊物影響了我,使我拋棄了讀古文、作舊詩的習慣,開始改而從事新文藝的創作。我開始學作白話的新詩、小品文和散文,不久,還與別的兩位同學聯合,出了一本新詩集,叫《三朵花》(自印,1923年左右)。現在另外兩人都不在世了,其中的一位在大革命時期成了烈士,另一位在抗戰中病逝。五四後的三四年,我還和同窗好友辦過一個刊物,起名《狂飆》。那時我熱血沸騰地創作新詩和寫散文,在後來出版的《荔枝小品》(1927,北新書局)和《海濱的二月》(1929,北新書局)中,都收入了我在這一時期創作的一些作品。

我的學藝活動的更重要方面是對人民大眾口傳的民間文學作品加以收集整理和進行初步理論探索的工作。我的蒐集活動是從參與北京大學的歌謠學運動開始的。自北大歌謠徵集會在北大《日刊》上印行了《歌謠選》之後,全國各地的報刊紛紛效仿,也大都登載了歌謠、故事之類的作品,比如廣東的《羣報》、上海的《婦女月刊》和我們家鄉的《陸安日報》等。到了1922年底,我就跟着這個潮流活動,在我們鄉下蒐集歌謠故事,所得作品的一部分,後來發表在北大的《歌謠》週刊等刊物上。那時的這種蒐集口頭文學的工作,不像以後那種有組織的、有計劃的調查,而是個人的、自發的活動,主要是在家族親戚、同學和朋友中間蒐集。我搜集到了一些普通流行的民歌,也有客家人的山歌等。這些材料以後在不同時期分別印成了《民間趣事》(1926,北新書局)、《客音情歌集》(1927,北新書局)等。那一時期,我還在《歌謠》週刊上發表了有關《歌謠雜談》一類的文章,在對民間文學的理論探索方面,也做了些嘗試。

在早期的新民間文學運動史上,我參與《歌謠》週刊的學術活動曾引起了社會的注意。經常有些年輕學者問我,胡適在他的《白話文學史》自序中寫過一段話:自從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發起蒐集歌謠以來,出版的歌謠至少在一萬首以上。在這一方面,常惠、白啟明、鍾敬文、顧頡剛、董作賓……諸先生的努力最不可磨滅,對此話我怎麼看?胡適在五四時是否認識我?其實這段話我也是事後才知道的。有一天,一個同鄉在街上看見我,説你現在大名鼎鼎了,胡先生的書裏都講到你了,他還説了別的一些你老兄如何如何之類的誇獎的話,我這才第一次從他口裏聽説此事。後來我自己也買到了這本書,才看見了這段原文。我始終沒和胡適見過面,也從無個人之間的來往。他在五四時已經名氣很大,是新文學革命運動的發起人;我則還是一個學術青年,在熱心地追隨着這個偉大的文化運動。我想,胡適先生之所以能夠注意到我,是因為我那時是《歌謠》週刊圈裏的活躍分子,他可能是在看《歌謠》週刊時,發現了裏面的幾個重要作者,包括我,他認為值得一書,就把這幾個人寫進了他那本有名的《白話文學史》,還把我的名字寫得很靠前。這主要表現了他的中國學者氣派,他是完全從實際材料出發來得出他的結論的。他那時很關心歌謠,還從文學角度寫過一篇著名的研究歌謠比較理論的文章,在當時很有權威性。董作賓撰寫研究民歌《看見她》的論文,就受了他的啟發。他那本《白話文學史》,在那時候大家都非看不可,解放後的一段時期還很流行;那麼以他這樣的學者這樣對待當時我這樣的一個年輕人,這對我認識五四和後來走上研究民間文學的學術道路,肯定是有影響的。

在參加《歌謠》週刊的活動期間,我與北大學者直接發生民俗學的學術往來,並長期保持這種學術關係的,主要是顧頡剛先生。顧先生出身江南蘇州的世代書香之家,後來又考進北大讀書,學

養深厚。在五四時期,他年紀還輕,但學問造詣已經很深,我很欽佩他。1923年,他在整理清代文獻時,發現了李調元的《粵風》,就在《歌謠》週刊上寫了文章。我看到後,知道《粵風》彙集了兩廣一帶的多民族民歌土調,那裏正是我的家鄉,於是我就響應顧先生的意見,也給《歌謠》週刊寫了文章。以後,我們就通過《歌謠》週刊往來通信,談到了《粵風》,也談了其他一些民間文學作品,如對《孟姜女》傳説的看法等。顧先生不久寫了《孟姜女故事研究》。1926年夏,我到了嶺南大學,在圖書館裏找到了《粵風》,就和劉乾七年級道,對它進行了翻譯整理,後來分作兩部分出版,一部分叫《亻良僮情歌》(1927,北京樸社),另一部分就是前面提到的《客音情歌集》。這項工作,一直得到了顧先生的鼓勵。顧先生熱心提攜後學,積極地推廣學術,造就人才,他對我的影響在我一生的學術活動中都佔有相當的位置。

從五四開始,我這種對民間文學的興趣,後來發展了對整個民俗現象的興趣,並一直延長下來。到了1927年,我到中山大學工作時,探索民俗學的興趣愈加濃厚了。那時顧先生等一批北大教授由於躲避北京政府的黑暗統治,南下廈門,又來到廣州,到中山大學教書,這時我們才初次相遇,但因為有了前幾年在《歌謠》上通信的鋪墊,我們一見面就成了老熟人。當年底,我參與了同顧先生等一道籌辦中大民俗學會的工作,後一起了《民俗》週刊,出版了民俗學叢書等。這些活動以後都延續下去了。

後來,民俗學的學術發展了,我個人又有了許多新的經歷,比如又到了杭州;到了日本留學;解放後又參與建立了民間文學和民俗學兩個方面的學會等等,這些當然都是學問上的進一步發展,一直到現在,已經八十年了。這個就不去細講了。

但回頭來看,中國民間文藝學和民俗學兩個現代學科發展根源還是在五四時期。假如當時沒有五四運動的這些文化上的影響,我在學藝上,就不一定走上這條路,而且不一定能堅持下來。現在飲水思源,應該感謝五四對我的啟迪作用。她是我所終生不能忘懷的學藝上的乳母,茲以聯語銘之:

一陣雷霆,驚起國民禦侮救亡意識,

八旬歲月,難忘師傅啟蒙發聵恩情。

生命的作文 篇4

在人生的道路中,想必我們都有一個終身難忘的貴人,我的這位貴人就是我國小時的班主任——何老師。

是何老師教會我怎樣做人,教會我許多道理,並賦予我豐富的知識。

何老師是一位温柔善良、平易近人的好老師。她圓圓的臉上長着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臉上的兩個小酒窩一笑就深陷下去,美麗極了!何老師雖然個子不高,但是身材很苗條,宛若窈窕淑女。

在國小六年的生活中,何老師教會我不少做人的道理。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二年級時的運動會上:在參加四百米跑步時,由於體力不支的我沒有為班級取得榮譽,坐在一旁抱頭痛哭,並回想比賽時的畫面。

這時,何老師朝我走過來,伸出手對我説:“沒關係的,你看,這五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樣齊呢!我們人也是一樣,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並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這場比賽,重在參與,不要太放在心上。”

聽了何老師的這一番教導,我的心情平復了許多,也懂得了這個道理,何老師的這番話使我終身受益。

在人生的道路中,一個貴人很重要,他讓你步入正軌,不要誤入歧途,何老師不僅是我的恩師,同時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最重要的一個貴人。

生命的作文 篇5

爸爸給我買了一隻小烏龜,我很喜歡。這幾天,我們都在學有關生命的課文,這讓我知道,不光是人有生命,動物也有生命,它們讓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記得又一次,我覺得很無聊,就把一個小盒子拿到陽台上。我小心翼翼地把裏面的烏龜拿出來,放在地上,烏龜慢吞吞地走來走去。妹妹突然走過來在,睜大眼睛的説:“王婷姐姐,烏龜跑了。”我回答道:“哦!知道了。我把它給抓回來。”

我用手去碰烏龜殼的側面,烏龜現在是四腳朝天了。頓時,我和妹妹哈哈大笑。可是,烏龜正在掙扎着,四隻腳往旁邊一翻,沒有成功。但是看上去,烏龜還沒有放棄。它四隻腳再次用力地往旁邊翻去,終於,它翻過來了。

烏龜趕緊跑,我不慌不忙地用手按住烏龜殼,這時候,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向前衝去。烏龜那種強大的生命的力量令我震驚,我慢慢地放了它,妹妹嘟着嘴説:“你幹嘛不抓它了呀!”我沒有説話。可不久,這隻烏龜就死了。

雖然生命短暫,但是烏龜卻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努力掙扎着。這就是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作文 篇6

當我們呱呱墜地之際,我們的生命就是一張白紙,猶如我們的哭聲那般單純自然。我的使命就是為生命着色。

紅,是生命中最燦爛的色彩,猶如朝陽那般耀眼奪目。首先,我要給我的生命着上紅色。紅,是一份對心之所向往的追求,是一份對夢想的執著。在"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黑人的男孩女孩與白人的男孩女孩會手拉着手……"中,我聽到了紅色的誓言,在李開復毅然離開"微軟"踏上"追求心靈"的途中,我看到了紅色的追求在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在天光明》中,我讀到了紅色的渴望。紅,是屬於心的顏色,是一種對生活的熱忱。"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着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我享受生活,熱愛生活,巨大的快樂來自音樂和家庭。"這是半身癱瘓的科學家霍金對生活的熱忱。同樣,紅也是鮮血的顏色。在我們拼命奔向前方時,我們總會受傷,總會看見有形無形的汩汩的紅,我們感到的不止是痛,更是激起心中的那滿天紅。

追求、執著、熱忱、傷痛,紅是它們的色彩,青春應該擁有紅色,我將拿起紅色畫筆,向着前方行走,然向落下一抹抹紅色。

綠,是大自然的顏色,純潔、自然,令人賞心悦目。綠,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顏色。綠,即是親近自然,感受自然,體味自然給予我們的美好與力量。如果不是綠的柔美,哪有貝多芬美妙的鋼琴聲?如果不是綠給予的靈感,哪有《再別康橋》的浪漫與柔美?如果不是綠的奇妙,哪有詩人或畫家筆下的美妙世界?自然,就猶如母親的懷抱,温暖,奇妙,令人暇想無限。在一個雨天,我會撐上一把油紙傘,看老媽子雨精靈裝點的空靈的世界,我會靜聽雨打巴蕉的自然純粹的音樂,我會感悟那梧桐落葉的感傷,我會品位那池中蓮花的清閒脱俗。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會尋得幾朵蒲公英,彎下身子,悄悄地吹拂,看他們飄向遠方;我會去體味長江的壯闊,黃河的洶湧,我會找一個靜謐的夜晚,躲在竹椅上,靜數天止的繁星……我要讓我的生命充滿綠色,讓這份綠色給予我寧靜淡的心境,讓這份綠色給予我靈感與精神的自由。

除了紅綠之外,灰也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顏色。這灰色是周圍平筆下的"生活中的無聲無息",這灰色是培根筆下的厄運。在這份厄運中,我們要像香料一樣,在烈火焚身之際散發出最濃郁的芬芳。三毛是我喜愛的作家,但我不理解也怠慢的得她為何選擇離去。相反,我欣賞楊絳。當她先生,女兒相斷離世的一,她在這份沉重的灰色中飽嘗別離的痛苦,但她選擇活着。她説:"其實是一樣的。這樣反而更好,如果離他們而去,他們會多麼痛苦啊,真的,這樣更好!"讀罷,我嗅到了楊絳在灰色中散發出人的芬芳。既然灰色無法躲避,那就讓它來吧!我坦然接受,無論何種色彩,都是生命的色彩。我只願在我的灰色中,我能散發出怡人的芬芳。

生命只是一張潔白的紙,我們要在這張紙上着上應屬於生命精神的色彩,並讓其散發出生命的芬芳。

生命的作文 篇7

隨風消極逝的誓言也一同消融了愛的春天,友誼的天空從此失去了唯美的畫面,如果一切回到從前,你是否能夠實現對我許下的諾言:小青:我們將會是一輩子的好姐妹...

可是五年前的今天,你卻永遠背棄了我們的誓言,就算我在怎麼呼喚也換不醒你那沉睡的容顏!彷彿就從那天我再也沒有勇氣相信別人給我的諾言

五年來,我卻不曾忘記我們在一起的日子,不曾忘記你用微笑告別生命的那個瞬間,雖然那時我只有十五歲,但我也明白死亡就意味着你再也不要會出現在我的面前了,在也不會和我玩了,在也不會...

五年後的今天,我依然會寫信來表達我對你的思念,去年我告訴你:我上大學了,可是好想和你一起呢!今天我要告訴你:沒有你的日子我一直都很堅強!可是五年來我也不曾放棄等待,等待你的回信,等待那來自天堂的回信...

親愛的朋友,我想告訴你這是我最後一次寫信給你了,但我不會把你忘記的:因為你一直會在我的心裏!

你對待病魔的堅強讓我震撼,你對待生命的樂觀讓我感動,雖然我們在一起的日子只有幾年:但你教給我的東西是我用一輩子才真正做到的!

謝謝你在我的生命中出現過,我會很堅強的生活,我會用心去生活,因為你讓我明白了活着的真締是好好生活!

不在感傷,不在抱怨我會好好的生活,親愛的朋友在天堂裏你也要繼續微笑下去!

我不在尋找心靈的寄託,也不在回憶過去的所得,我要堅強樂觀的去生活,就像你一直對我説的:小青,不要哭!是呀就讓我們笑着説再見吧:因為我們的友誼永遠不變!

生命的輪迴有時真的無奈,既然這樣就讓我們笑着面對,留給記憶最美的瞬間吧!

朋友就讓我們一起努力,不去想天與海的距離,不去想天堂的方向!

謝謝你在我的生命中出現!

不再回憶,告別昨天:我要實現用微笑生活的諾言,親愛的朋友再見,我用微笑為你指引天堂的方向。

謝謝你在我的生命中出現。

生命的作文 篇8

“啪”!一聲鞭響,正在懷着美夢的凡卡衣服上劃出了一道深深的裂痕。凡卡猛地抬起頭,怔怔地望着怒氣衝衝的老闆娘。凡卡驚恐地發現老闆娘與夥計們回來了。老闆娘揮舞着鞭子,如同凶神惡煞地吼道:“誰讓你在這睡覺的?滾回過道去!”凡卡灰溜溜地跑了回去,不時還望着越來越遠的老闆娘還有身後壞笑的夥計們。不過,凡卡沒有回去睡覺,而是來到門外,瑟瑟發抖地站住雪地上,等着爺爺來接他回家。

一天接一天過去了,凡卡忍着痛,耐着打,每天早晨都期盼着爺爺的身影從遠處向鞋店走來,這是凡卡唯一對生活的希望。

幾年過去了,凡卡學有所成,已經是大小夥子的他用他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租了鞋店,但是他仍不忘養育之恩他的爺爺。不久,他便返回故鄉,來到生他的這片熱土。一打聽,爺爺早已去世,埋在砍聖誕樹的那個地方,聽到這個消息,凡卡腦子裏“嗡”的一聲,便跪在墳前大哭:“爺爺呀,我還沒見你最後一面你就去世了,我的信你收到沒有?那時我還是個小孩子,現在我已經是個成年人了,才知道您把我送到鞋店的用意,我現在不是那麼窮了,你不用再當守夜人了,爺爺呀———————”

凡卡招了一些童工,只是不像他以前的老闆娘對待他那樣對待了。

標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