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的傳家之寶作文8篇

作文1.44W

傳家之寶是家中世代相傳的珍貴物品。下面是我的傳家之寶作文8篇,請參考!

我的傳家之寶作文8篇

  【篇一:何以為寶,何以傳家】

什麼是珍寶?黃金白玉,綾羅綢緞,都不如一室藏書。

用什麼傳家?蔭封官爵,高屋廣廈,都難比幾句家訓。

許多人認為,用奇珍異寶傳家,可以福澤後代。但果真如此嗎?古代蔭封官職,不少人把官爵當作傳家寶傳之後世,於是造就了一大批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白玉為堂金做馬”的敗家子。甚至有一位將軍的兒子大呼“米從倉中來”。古人説,富不過三代,説的就是這些膏粱子弟,紈絝之徒。

以財富傳家,要麼會讓子孫像秦二世胡亥那樣,揮霍無度,把父輩的江山輸得乾乾淨淨;要麼像老葛朗台那樣,視錢如命,直至大病將死才拿出家財。對子孫來説,家傳的財產不是珍寶,而是禍根。

正因如此,陶朱公三散家財,廣施恩惠,以財帛換美名,以美名傳後世。

在我看來,最珍貴的傳家寶莫過於精神的財富。司馬遷遊孔廟後長歎:諸侯之家,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孔子以禮樂為寶,以詩書傳家,至今七十餘世長盛不衰,沒有一個帝王能夠與之相比。因為孔家代代重教,以儒學教化子孫,所以儘管孔家未再出過大學者,卻也沒有過敗家之子。

以金銀財帛傳家,雖然能讓子孫衣食無憂,卻不能讓他們明理修德。有財卻無德,只能走向墮落。諸葛亮一代賢相,死後極盡哀榮卻家無餘財,留下的只有一篇《誡子書》,要求子孫“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因此,儘管蜀漢二世而亡,沒有諸葛家子孫建功的機會。但他的後代卻比軟弱的劉禪和曹睿好得多,戰死沙場,無負家國。

方孝孺,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品行高潔,寧折不彎。他的父親方克勤官至布政使卻家無餘田兩袖清風,留下的是忠義的訓誡。程顥程頤兄弟並稱二程,與朱熹齊名,他們留下的《程氏家訓》至今被程家奉為圭臬。其中明確禁止子孫中的貪官污吏死後葬入祖墳。餘杭錢家,自五代時吳越王錢鏐始,歷代以重教為念。錢穆、錢鍾書、新中國三錢,都出自錢家。

類似的傳家寶還有很多。這樣一句話、一本書傳家,對子孫的益處遠比財帛大得多。

中國曆來重精神勝於物質,這不是沒有道理的。精神文化傳家,是更有價值的。

  【篇二:源遠流長】

我沒有想到,“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這樣一句輕輕吐露的話語,也可以作為寶物流傳。但隱隱之中,它卻傾訴了一種思想,一種操守,一種老一輩的期望。這,使得一句輕輕的話語,竟可以有了價值,有了深意,有了源遠流長的光彩。

一品青花,是那麼古雅珍貴,但物終究是物,更瑰麗的,是那將傳世青花描繪的手法;幾枚勛章,誠然是光彩奪目,但父輩的榮耀終究不是子輩取得的,更應去領悟的,是那愛國奉獻的思想。一件物品作為傳家寶,我們不能將它時刻攜帶身邊,一種精神作為傳家寶,我們可以將它時刻履踐。

《老炮兒》裏六爺總是固守着自己與時代漸行漸遠的衚衕兒規矩——長者要叫“您”,稱呼要尊敬。在他眼中,做事哪能沒有一個理呢?就連茬架,也得有茬架的規矩。六爺,您苦苦堅守卻已慢慢失去的到底是什麼呢,無非是仁、義、禮、敬四字罷了。可這本不應是我們追求的美好品格麼?這本不應是我們從古至今民族的傳家寶麼?

影片裏,看得到的,是貪腐,是虛偽,是仗勢欺人,而那一點點微渺的幾乎不可見的仁義,在渾濁卻湍急的時代浪潮裏幾欲被淹沒。不可見,更無傳。莫要忘記,那些老規矩、老思想裏也有金子在閃光啊!當傳世的青花被你驕傲地擺在案几前時,你是否有忘記,“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這樣敦敦教誨的祖訓?當榮耀的勛章在你的瞳仁裏熠熠生輝時,你有沒有感受到過,心中奔湧着一腔愛國奉獻熱血?

王羲之一代聖手,書下多少文化瑰寶足以千古流傳。可對於王獻之來説,《快雪時晴帖》不是他的傳家寶,《蘭亭序》不是他的傳家寶,真正值得去傳承的,是父親一手行雲流水般行書好功夫。若無此志氣,焉得有後世“二王”的美譽?

無論是蘇洵、蘇軾、蘇轍的詞,亦或曹操、曹丕、曹植的賦,無論是“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的豪情,亦或“糜滅豈不痛,願與根骸連。”的深刻,豈非都能讓人於文字背後,看見一種一脈相傳,卻又各有千秋的精神?

時間滾滾,對於四方上下,世紀也不過是一瞬,而浪花翻湧中未嘗往也的.,只有亙古不變的情感,思想,與精神。

什麼是傳家寶?是我胸中華夏的熱血永遠流淌,是我耳邊先人的誡訓千載迴盪!

  【篇三:傳承須重“心”作文】

青花罐流傳至今,經過歲月打磨,既有貯藏的價值,又有欣賞的樂趣;爺爺的勛章,記載先輩的功績,熔鑄有過去歲月的榮耀;而家傳祖訓則凝聚祖先的智慧,將生活的經驗與思考代代相傳。那麼哪個傳家寶更有價值?要我選,我會選擇小程的祖訓。

青花罐可能古典優雅,值得欣賞。而幾枚勛章可能記載着爺爺的一生,記錄着過去的歲月。但小程的祖訓卻不同,不僅有着和諧婉轉的音韻,也有先人積累的精神財富,更有前兩者所不具備的東西,這些都是它的魅力所在。

首先,精神層面上的傳家寶更能使受傳人受益。原因很簡單,像青花瓷一類的,有的人只是因為它的構造外形,或是內蓄涵養而擺着欣賞,這就意味着受傳人只是作為旁觀者去欣賞它,而沒有切身體會。但祖訓方面的傳家寶不同,受傳人不會把它們鎖在櫃枱裏瞻仰,而是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通過行動來對訓誡有更高的理解,這也能使受傳人的各方面得到提高。諸葛亮去世後把財產都交給了國家,留下的可能是一封《誡子書》,但可能就是這一篇文章,使他兒子諸葛瞻深深受益,在後期守衞國土是為國捐軀。這就是精神層面的傳家寶帶給人們的力量。

同時,這類傳家寶能很好的營造一種家庭氛圍。受傳人在切身體會的同時,也將把訓誡裏的思想讓身邊人瞭解,使身邊的人受益,這將會是一種很好的傳遞。古代文人墨客自然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良好的底藴,也就出現了像蘇家三豪傑這樣令人嘖嘖稱奇的名門。為什麼一般暴發户“富不過三代”?也是一樣道理,在一夜暴富後,由於缺少底藴,在傳承給後人時只有物質,這就使後代往往會陷入泥潭,找不到方向。

然而現今社會,越來越淡漠這一點,人們只關注老一輩留下的存摺房產等,卻不留意傳遞下來的精神。祖訓方面留下的財富,是需要時間去積澱的,而正是需要時間,才顯現出它的真正價值。

所以我認為文化精神上的傳家寶更有價值,正如《青燈》中寫道:不懂得傳統的人,正如不知方向的航海者。精神層面的傳家寶正是我們每個人所需要的,因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承。

  【篇四:於魂靈間,傳承】

光陰飛速流轉,不曾停留,而作為社會這個龐大機器上的小齒輪,我們亦不停地運轉,未嘗停歇。快,實在太快了。在塵世間碌碌又匆匆,我不禁有些猶疑,有什麼能夠永恆,又有什麼應被傳承?

這是個沉重的話題。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幾個月前流行的服裝被人棄之敝履,不久前曾鮮活的記憶也被漸漸淡忘,“傳家寶”這個詞聽起來確乎有些遙遠。而且,倘若問起什麼應當留給子孫後代,多數人的腦海裏只會浮現出真金白銀,萬貫家財罷。

可悲,可歎。古人有言“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又云“詩書繼世長”。誰料當今社會竟浮躁、崇利至斯呢?然而,所謂的財富、榮光只不過是一時的富足與輝煌;一世,乃至萬世的傳承卻依賴於詩書與品行。魏晉時門閥世家何以代代相傳,不僅在於財富地位的積累,更在於文化教養的傳承。世家大族往往掌握一門經典的解釋權,那便是他們的傳家寶,譬如《荀子》之於穎川荀氏。

同時,魏晉時的世家大族也相當注重子弟的品行,謝安就曾見侄子謝玄喜佩香囊而通過下將香囊贏走再付之一炬,終使子孫成才。反觀現在的“官二代”、“富二代”往往缺乏家庭教育,抑或為富不仁,濫用權勢,直至如李天一般釀成大禍,當真應了“富不過三代”。

依吾觀之,傳子以錢財、器物,為物質的傳承;傳子以精神、詩書,乃魂靈間的傳承。前者流於表面,後者深入骨髓;前者在一時,後者在千秋。

曾國藩一生之經歷,堪稱波瀾壯闊,對已,他可以做到“流水高山心自知”,卻仍在家書、家訓中對子孫不厭其煩地諄諄教誨。傅雷也曾將對兒子嚴格的要求,殷切的期盼匯入一封封家書,他去了,可精神仍在,家風長存。這樣的傳家寶,可謂深入靈魂,難以消磨。

物質世界飛速的變遷難掩精神世界的永恆,在光怪陸離的世間,總有什麼紮根在我們的魂靈,它們不僅是一家一姓的傳家寶,更是人類的傳家寶。

還記得讀《三體》時,看到人類文明即將毀滅,人們試圖將人類文明的精髓記錄,卻發現任何技術都有其時間限制。我不禁深思,我想,我們應當把精神文明,德行品質銘刻於心,於魂靈間代代相傳,永不磨滅。

這樣的傳家寶,至少可保存至世界毀滅吧。

  【篇五:昭質恆久遠,精神永流傳】

提起傳家寶,人們想到的大多是一塊純潔無瑕的美玉,物美、價高;或是一個上了年紀的情話罐,有年頭有故事;抑或是祖輩的幾枚勛章,代表着昔日的輝煌。

可有些人的傳家寶,看不見,摸不着。它是祖輩對後人的勸誡,是世代流傳的美好品質。在我看來,此類精神與昭質,才是更有價值的“傳家寶”。

有人發出疑問:“這樣的傳家寶沒有金錢上的價值,要它又有何用?”其實,這些昭質與精神,雖難以用價值衡量,卻令子孫受用。

回首往昔,范仲淹先生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儘管身居高位,子孫們卻和他一起過着清貧的日子。範公去世後未曾給子孫留下什麼錢帛,可他卻留下了心憂天下、兩袖清風的訓誡,他的子孫也正是繼承了祖輩的美好品質,代代相傳。這件事,也終成一樁美談。

古人云“富不過三代”。所留的金銀錢帛終究會消逝於天地間,或在子孫手中漸漸揮霍一空。而精神與品質,教會後輩們如何去為人處世,如何豐富自我,如何奉獻社會,如何體現價值。學會了這些,我想,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他們的子孫定會了然於胸,財富、名譽與讚揚,自會紛至沓來。由此可見,為子孫後輩留下美好品質與精神,給子孫帶來的,遠不止物質與財富。

林則徐有言:“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由此可見,林則徐先生不贊成為後輩們留下物質上的傳家寶。實際上,他早將剛正不阿,一心為國的精神傳於自己的後人,乃至世界。直至今日,這些精神仍被人們掛在嘴邊,放在心裏。若留錢帛傳家,兒孫因富貴而驕奢淫逸,反不為美。

反觀今日,亦有扎克伯格替女裸捐,不留財產,只將慈善的美好品質傳於世間。我想:他的女兒,一定不是那些人們所不屑的“富二代”,而是一個謙和、善良的女孩。因為她的父親沒有將龐大的商業帝國留給她,而是為她留下了善良的品質。

昭質恆久遠,精神永流傳。為子孫留下青花罐、留下勛章,不如留下一張祖訓,留下一種品質。因為財產終會散去,榮譽終會消退,但昭質與精神與人俱在,世代相傳!

  【篇六:問傳家寶為何物】

世間珍奇無數,敢問傳家寶為何物?想必當今傳家寶這一概念已頗為淡薄,即使有,大也不過一隻古董、幾張舊照、彰顯功勛的獎章幾枚罷。代代相傳一句祖訓、一種精神的甚為寥寥。

傳家寶意識的淡化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家庭結構簡單化,致使家庭觀念退化。生活富足化視野開放化,致使人們渴望追求時尚而不願珍藏並不很值錢的老東西。那麼傳家寶就應該匿跡嗎?不。

傳家寶或具體或抽象,但在精神層面都是無價且唯一的。我們不能用物質化的狹隘目光審視其價值,而更應意識到它在思想領域承載的厚重意義。物質類傳家寶大都貴在它們身上的故事與歷經物是人非的滄桑感,以此物追憶過往、緬懷先人、抒發感慨,甚好。然而精神傳家寶則更具深遠意義。著名的《傅雷家書》《曾國藩家書》就是例證。這些傳家寶記錄了偉人的思想觀念作為後世的精神嚮導與力量源泉,其價值流傳百世,歷久彌新。若説一隻青花罐引發的感慨是一時的、個人的,一封有內涵的家書帶來的則是亙古的、可傳播進而普惠眾生的。

我們需要精神世界的傳家寶,這毋庸置疑。唐代有一九世同堂的大家族,皇帝拜訪時曾詢問治家有何祕訣,答案為一字“忍”。這個忍字構築了這一家族的精神支柱,因而家族得以生生不息,和睦興旺。可見這樣的傳家寶增強了家族的凝聚力。除了此類“言傳”,亦可有“身教”。居里夫人把諾貝爾獎章給孩子玩耍的行為,在孩子心中種下了淡泊名利的種子。沃倫巴菲特當年抓住契機進入風投行業,兒子彼得繼承了其前瞻性,瞄準機遇投身音樂的商業化領域,成就了自己的輝煌。可以看出,長輩正確的言傳身教是後人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相較某些富家子弟揮霍先人積蓄而思想空虛的表現,精神傳家寶的優越性不言而喻。主席所讚賞、弘揚的家風,需要精神傳家寶的保駕護航,更需要代代人擔起承前啟後的責任。每一代人都應該積極吸取前輩的經驗,加以豐富補充,並把精髓傳承給後輩。這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人人力所能及的人生價值實現方式。若是無此先例的家族,不妨就從自己做起,以身作則開本宗之先河,也可留下百年後能依舊留存的些許有價值的印跡。

問傳家寶為何物,直叫人不渝守護。

此物乃精神財富,定助你走好前路。

  【篇七:品德致後,精神傳家】

一罐青花,承載的是家族的歷史;幾枚勛章,流傳的是前人的榮光;一句祖訓,發揚的是先輩的智慧。誠然,傳家寶代表了整個家族的經歷或經驗,各有自己的寶貴价值。但對我而言,更有價值的莫過於小程家的祖訓,因為它凝結了先人的諄諄教誨和殷切希望。

無論多麼奇麗的珍寶,都終究敵不過滄海桑田的變遷。因此,以品德致後,以精神傳家就顯得尤為重要。

正所謂“物極必反”,一個家族的強盛並不會永遠持續下去,物質的傳家寶總會在歷史車輪的傾軋下煙消雲散。曹雪芹的家族原是江寧織造,榮光赦赦、富可敵國,想必傳家寶也不勝枚舉,但它們最終也隨着家族的覆滅無影無蹤,流傳下來的只是一部浸滿辛酸血淚的《紅樓夢》。精神上的傳家寶卻有所不同,只要家族裏有一個人存在,前人的智慧就永遠不會消失。

物質的傳家寶僅能提醒後人家族的歷史,精神的傳家寶卻能給予後人無窮無盡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成為家族困時自強的激勵。或許,要經過時間的試煉,傳家寶的價值才會真正顯現——飢寒時、困頓時、離亂時,再怎麼閃耀的珍品也將變得一文不值,藴含深意的格言祖訓卻因鼓舞了一個家族的復興而成為無價之寶。

對此,古今文臣武士早已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家中書架常備《顏氏家訓》和《曾國藩家書》,因為正是這些代代流傳的品德和智慧促進了其家族的繁盛,閲讀古人的“精神傳家寶”更能使人獲益匪淺。相反,故宮博物院裏卻沒有一件以某家傳家寶著稱的藏品。因為一代大家的精神和品德,並不會凝結在物質珍品中。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時代,大千世界往往令人眼花繚亂神志不清。因此,我們更需要品德和精神上的“傳家寶”來時時鞭策、激勵自己。精神傳家寶的價值正在於此——永恆而具有無窮的力量。

但願將來回首,漫溯時光長河,能看見更多以品德致後、精神傳家而閃閃發光的浪花。因為,物質珍品,家族榮光,宛如驚鴻;品德致後,精神傳家,方能不朽。

  【篇八:萬物皆可流,精魂永不散】

宮牆傾倒,高樓林立,血脈相承,生生不息。歷史的風向後吹去,我們看到無數人揹負着同一個姓氏向前攀緣,而總有一件“寶貝”,屹立在祠堂之中,鎮守着整個家族的魂靈。

有人説,那是一個青花罐。做工精美,價值連城,歷史悠久,底藴豐厚。或皇帝御賜,或偶然拾得,總之代代相傳。到了某一輩家道中落,忍痛典當換來些許銀兩,咬牙堅持奮力拼搏終是重振榮光。起起伏伏,跌跌宕宕,它始終見證,微涼的觸感內含祖輩堅守的體温。它是家族的見證者。

有人説,那是幾枚徽章。光彩閃耀,內藏鋒芒。太太太爺爺征戰四方,換來如今天下安康,祖舅公戰死沙場,保衞祖國鎮守邊疆。小小勛章上凝結着奔騰的熱血,閃爍着家族的榮耀。它是家族榮譽的捍衞者。

也有人説,那只是一句簡短的祖訓。樸實無華以至於簡陋了。但它其中藴含着的思想、精神,卻激盪着每一個族人的靈魂,如引路的明燈,為家族指明方向。它是家族前行的指引者。

每家都有每家的故事,每家也有每家的寶貝。非要辨出個高低輕重來,着實令人難以下“口”。但對我來説,許是這最虛無縹緲的祖訓來得更有意義些。

一個家族最重要核心的什麼?萬貫家財?非也。富可敵國也有“山空”的一天。無上榮光?非也。權傾朝野也有隱沒的一天。時間是最可怕的東西,而家族的傳承恰是依時間之河而流轉,財富榮耀都是重物,隨時都有沉沒的可能。唯有精神,貫穿整個家族文化的奧義和精髓,它溶於長河之水,潤澤着每一個浮躁的靈魂。每年都有無數遊人慕名探訪曾國藩故居,不是去看傳統的屋室,也不是去看什麼價值連城的至寶,只是為了一本薄薄的家書,去看這個家族的精神支柱。

歷史的風向後吹去,青花罐風化成土,舊勛章鏽跡斑斑,而那一句短短的祖訓,卻始終呢喃在不同的脣邊,激盪着不同的魂靈,築起家族的文化豐碑。

“忠厚傳家久,讀書繼世長”,萬物皆可流,精魂永不散。

標籤:傳家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