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端午節

作文2.14W
家鄉的端午節1

説起端午節,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過的端午節來!

家鄉的端午節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説這樣能夠洗去一年的晦氣,並且還有避邪的作用。

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頭,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能夠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説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説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説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香味。

今日正值端午節,祝所有的好朋友們節日歡樂!祝家鄉的父母家人節日歡樂!祝同我一樣遠在他鄉的哥嫂節日歡樂!

家鄉的端午節2

端午節,我就想起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曲簡單的兒歌就道出我國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一到端午這一天全國各地的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為什麼要吃粽子賽龍舟呢,還要從屈原説起,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預示着楚國前途的危機。

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愛戀故土,於悲憤交加之中,自沉於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棕子。

在我的家鄉也一樣,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得不亦樂乎,大家都在為過節準備。端午節的前兩天,就看到奶奶,去市場買粽葉,糯米,回到家以後,奶奶先把粽葉放到一個盆子裏,用水浸泡,使它變柔軟,然後把糯米洗淨,用水浸泡,經過一段時間的浸泡後,奶奶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先拿起一片粽葉,把它捲成一個椎體,然後再把糯米填到這個椎體李,填滿以後,用其餘的粽葉把它緊緊的裹住,接着用麻線把它困起來,奶奶就像這樣一個一個的包着,不一會,一串粽子就包好了。終於到了端午這一天,媽媽一早就出去買菜了,奶奶從冰箱裏取出之前包好的粽子,放到鍋裏開始煮,媽媽不久也回來了,這時媽媽拿出在市場買的艾葉,把它掛在門上面,然後準備菜餚。

經過了一天的準備,我們的晚餐開始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為先人屈原祈禱後開始用餐,這是電視裏也在播放賽龍舟的畫面,我不由得想起屈原,希望他能聽到我們的祈禱,不會剛到寂寞。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他的延續不僅是龍的節日,還是一種精神的延續。

家鄉的端午節3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雖然在中國的北方和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認為,南方的端午節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尤其是在我的家鄉、瓊海。我的家鄉在端午節不僅有吃粽子和插艾葉的習俗,還有洗龍水,以及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的龍舟賽。

每逢端午最讓人嘴饞的就是粽子了。家鄉的粽子有五角型粽子和長粽子兩種。五角型粽子一般是鹹味的,裏面放着肥瘦相宜的豬肉、鹹蛋黃和臘腸等材料。而長粽子一般只是放糯米。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鹹粽子裏白白的粽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粽香。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誘人啊!而長型粽子則透着一股淡淡的糯米香,解開粽子,沾着白砂糖一口咬下去,那滋味妙不可言,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

最令我們興奮的就是賽龍舟了。比賽那天,博鰲三江入海口的兩岸紅旗飄飄,彩旗獵獵。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此時人山人海,熱鬧無比。隨着一聲令下,由當地人民組成的龍舟隊在水面上奮勇爭先,伴着陣陣喧天的鑼鼓聲,隊員們槳葉翻飛,一隻只龍舟像離弦的箭般向前面射去。河岸上的觀戰的人羣高聲吶喊着:“加油!”“加油!”……

家鄉最有特色的一個就是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洗龍水。每到端午節前一天的晚上,媽媽會準備好五種花草:檳榔花、海棠花、野菠蘿花、艾草、一種蘆葦的芯,寓意“五月五日”。然後,在端午節當日大清早就去井邊取龍水(如果家中、附近沒有井的,就用河水或者自來水代替),先把五種花草清洗乾淨,用盆或者桶裝好放在祖屋門口用來中午祭祖的時候讓祖先洗漱,待祭祖完畢,全家老小再用泡了一天的龍水來沐浴,説是這樣可以在沐浴中沾得龍神恩澤,可以洗去身上的病魔和晦氣,強身健體,而經過龍水洗浴的孩子,會得到龍神的保護,在接下來的一年之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怎樣,我家鄉的端午節不同尋常吧?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我的家鄉一起過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4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最為熱鬧了。聞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時光,感覺那麼近,彷彿那些事就發生在昨天。

端午吃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端午前一天,媽媽就將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裏備着。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她的樣子,左手拿着粽葉彎過來,做成圓錐形,然後右手向漏斗裏放米,將米壓緊抹平後將棕葉反饋過來蓋好,握住後再用絲線捆緊繫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記住纏繞的絲線千萬不能鬆散,否則煮粽子的時候就容易散開了。

包粽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花生、紅豆、大棗、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媽媽喜歡在米里摻紅棗以圖吉利,據説,小孩子吃棗粽多,將來讀書就會早中狀元,我還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後來狀元倒沒有中上,學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還算靈驗吧!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香而不膩,現在回想起來還特別嘴饞呢!

家裏人在煮粽子的鍋裏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説吃五月粽鍋裏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將粽子鍋裏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過端午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説是獨一無二,是端午傳統的象徵。

端午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此刻我在想,倘若屈原能夠穿越兩千年的時空,來到處處繁榮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會懷才不遇,定然不會屢遭排擠屢遭陷害,他也斷不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飲恨楚江吧!

故鄉的端午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悦和歡樂啊!

家鄉的端午節5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説,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有一天下午,我就跟着奶奶學包粽子,奶奶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着,奶奶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裏先放上一粒棗墊底,放上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放上自己喜歡的陷,如棗、紅豆陷,肉陷,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不是把粽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奶奶説:“往裏放的陷候要少一些,把粽葉捏緊些。你看――”奶奶邊説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奶奶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吃着自己包的可愛的粽子,幸福極了。通過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家鄉的端午節6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佳節,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佳節,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説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眾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户户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故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7

昨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有一個愛國詩人,名叫屈原,當他聽説自己的國家都城被強大的秦軍佔領時,一怒之下,寫下了自己的絕筆《懷沙》,然後投江自盡了。江邊的老百姓聽説後,立刻乘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可惜沒有成功。老百姓急忙回家拿飯糰、雞蛋等食物投入江中餵魚,怕魚兒吞食屈原的屍體。如今的龍舟賽、吃粽子都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位愛國詩人。

端午節的早上,我早早地就起牀了,看見桌子上香噴噴的粽子、圓溜溜的雞蛋,我口水直流三千尺,饞得要命,拿起一個粽子就往嘴中塞,一連吃了四五個,弄得滿臉都是米飯,媽媽笑着説:“你真是一個小饞貓!”

吃過早飯,我和爸爸媽媽邁着輕盈的步伐來到河邊看龍舟賽。一到河邊,哇!這裏早已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看來濛濛細雨絲毫沒有阻擋大家看龍舟賽的腳步。我擠在人羣中,往河裏一看,兩條威風凜凜的龍船在河裏劃來劃去。一條紅隊,一條黃隊。岸上的觀眾議論紛紛,有的説紅隊勝,有的説黃隊贏。一聲哨響,比賽正式開始了,只見紅隊像離弦的箭衝向前方,而黃隊也毫不示弱,如猛虎下山,拼命地划向前方。一會兒紅隊在前,一會兒黃隊超過了紅隊,岸上拉拉隊的加油聲此起彼伏,這時,黃隊的領隊突然站在船頭,大聲高喊:“一二三,加油!一二三,加油!”這喊聲似乎給隊員們增添了無窮無盡的力量,他們團結協作,動作整齊,拿出了吃奶的力氣,使勁地向前衝,在紅隊即將再次超過黃隊時,黃隊一縱,衝過了終點線。岸上頓時響起了歡呼聲。

回到家,我們一大家人圍在桌前就餐,餐桌上擺滿了美味佳餚,有我最喜歡吃的紅燒肉、板鴨、雞腿、黃瓜涼拌……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邊吃邊聊,充滿了歡聲笑語。

端午節我過得很快樂,不但吃了很多我喜歡吃的東西,而且還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才能勝利!

家鄉的端午節8

家家户户包粽子,熱熱鬧鬧賽龍舟。端午節到了,在我的家鄉,這是一個隆重的節日。

端午節都是要吃粽子和賽龍舟,但我們家鄉卻不一樣,小孩子也玩賽龍舟,粽子裏可不是香氣四溢的糯米,還有讓人一見就喜歡的一百塊,沒聽過吧!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一到,每家每户的小孩都會拿出自己珍藏已久的小竹船,或自己啊的黑車輪,開始小孩子小龍舟,“戰場”是一條小江河。小江河是有盡頭的,小孩們每個端午都爭分奪秒的把自己的“戰船”放到江裏,開始用力向前劃,那場面,是多麼壯觀!哪一個人最先達到江的盡頭,就會有五百“大洋”,這個五百“大洋”讓全村的小孩都燃起了鬥志,一定要努力划來這個五百“大洋”。

當大人划龍舟時,小孩就跟在後面,在小船上裝上點食物和水,只要大人渴了餓了,就在第一時間把水和飯送給大人吃。

然後就讓我説説錢粽子吧。錢粽子是全村小孩子最渴望的東西,在一百個粽子當中只有一個,而且裏面裝着兩百塊“大洋”,這就試試運氣了,看你是不是全場最佳!

讓我再説一一説端午節時老家的活動,在端午那天,所有小孩都會分到一隻紙鴛鴦,當然也會送一些粽子、草藥,對了!草藥!每當端午,各家的大人會帶着自己的兒女去自己啊的山上採草藥,當然了,在我的家鄉,每家都有一塊地,一塊山頭,所以這是私人財產。山上有各種各樣的草藥,而我的外公是村長,山上的藥材更是多,要是賣出去,都能賣幾十萬!

你知道端午節的傳説麼?那是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因為看到祖國被敵國攻破,心中憂傷過度,投江自殺,到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賽龍舟,吃粽子。

就是這樣,所以我們村規定,只要路過橋和江,都要把糯米粽子扔進水裏,讓江裏的魚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端午,你們家鄉呢?可以説來聽聽嗎?

家鄉的端午節9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俗,我家就有一位包粽子的能手——媽媽。

媽媽説:“蘆葦葉包粽子更好吃。”媽媽先拿來三片蘆葦葉,包成牛角形,再放進米和紅豆或紅棗??????最後用葉子包上。我也學着包了一個粽子,我包的粽子不但不像媽媽包的粽子,而且米都掉出來了。媽媽説:“你的牛角形沒包緊,所以米會掉出來。”我按照媽媽説的又包了一個粽子。米終於不會掉出來了。我又幫媽媽包了幾個粽子。媽媽把粽子放進鍋裏蒸,聞着粽子香味兒,我真希望吃到自己包的粽子。半晌,粽子還沒有出鍋。我問媽媽:“媽媽,粽子什麼時候才出鍋呀?”“過一會兒就出鍋了。”媽媽説。粽子終於出鍋了,有紅豆粽子、有紅棗粽子、有豆沙粽子、還有花生粽子,其中,我最喜歡吃豆沙粽子。我迫不及待的`嚐了一口,真好吃啊!

我們一邊吃粽子,一邊聊天。我問爸爸:“爸爸,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爸爸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韓、齊、秦、趙、楚、燕和其他一國為了爭奪中原土地,中原上炮火連連。楚國有一位屈原的人,他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他叫楚王不要聽那些小人的讒言。發動戰爭。讓百姓背井離鄉,顛沛流離,苦不堪言。楚王不但不聽屈原的勸告,還把屈原趕出宮。悲痛的屈原寫下了《離騷》和《天問》。後來,他聽説楚國亡了,非常難過,他就來到汩羅河,抱着石頭跳河自盡了。附近的漁民知道這件事,就想方設法把屈原的屍體打撈上來,可是怎麼也撈不上來,好心的漁民們怕水裏的小魚小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就把粽子放進水裏給小魚小蝦吃。希望能保全屈原的屍體。至今,這個故事還在流傳。因為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屈原跳河自盡的那一天也是農曆五月初五,所以端午節要吃粽子。”

我喜歡端午節,不僅能吃到美味的粽子,還能感受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

家鄉的端午節10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跟“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南方人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是南方北方,人們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袋,驅避蛇蠍等毒蟲。“粽子香,香櫥房。艾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看麥子黃了,端午節又到了。

去年的端午節,真是一個特別的端午節。早上我一睜開眼就聽到弟弟吵鬧的聲音,我趕緊跑出去一看,原來是家裏人忙着在吃粽子!我也立刻走到餐桌前,剝開碧綠的棕葉,一股清香就迎面撲來,呀是我最喜歡吃的豆沙,蛋黃、花生米的的香甜,所以我忍不住一口氣吃了好幾個。還沒有吃完粽子媽媽就叫我一起到門口掛艾草,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掛艾草?”媽媽回答説:“掛艾草可以避邪。”我笑着説:“什麼年代了,還信邪?這只是我們心中的一種託付吧!”媽媽和我一邊説説笑笑一邊把艾草高高地掛在大門上。

聽奶奶説每當端午節來臨時,村裏的人們會舉行賽龍舟,那個場面很壯觀。我多麼想也去賽龍舟啊!在我8歲時那麼小時,奶奶曾帶我去看賽龍舟。那次,在狀元鎮文化路的街道旁,河道里參加賽的龍舟一字排開有十米長,半米寬,站在船上的發令員一聲槍響,幾十條龍舟就像蛟龍一樣,在水中穿行着,觀眾很興奮,都在吶喊着,為他們加油,那場面十分壯觀。

去年的端午節真是一個特別的端午節,令我終生難忘。

今年,似乎又要到端午節的時候了,我多麼希望自己能親身體驗到過端午節的賽龍舟遊戲啊!可我現在才10歲,根據當地人的傳統,不滿18週歲不好劃漿,頂多當個孩童站船頭,噎,我還得多長几年才可以劃漿呢……

家鄉的端午節11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柳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伴隨着這首民謠,端午節如期而至。

端午節是為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節日,當然,也是一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但是,各地的節日習俗卻不大一樣。“曾經滄海難為水”,我唯獨對家鄉的端午情有獨鍾。

端午的前一天,大人們就準備好糯米,粽子葉以及其他材料,並早早地把粽子葉包好。

包粽子這一環節,好玩,有趣,是小孩們最喜歡的。

首先,把粽子葉拿在手中,慢慢地圍呀,圍呀,繞成一個長柄勺似的形狀。這下,小孩子們可有玩的了。他門用長柄勺似的粽子葉從水盆裏舀一勺水,然後提在空中。葉子裏的水便如根根晶亮的銀線一般,飛流直下,“嘩嘩――”地響。待到水快“乾涸”時,飛流直下的銀線就搖身一變,成了顆顆璀璨的珍珠,滑落在水盆裏,叮咚作響。讓人不由自主地為此景此聲所陶醉。

然後,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將糯米裝在粽子葉裏。小孩兒們的腦袋總是那麼奇特。他們將粽子葉裏的糯米堆成一座小山,白白的,如雪一般,那麼可愛,那麼聖潔。有時,他們還會在小山上栽花種草――將小片的樹葉或花瓣貼在上面,讓小山充滿勃勃生機。

最後就該系線了,就是把包好的粽子捆起來。小孩們捆好後,可不會乖乖地讓粽子得到一份安寧。他們會把粽子系在手腕上,當作溜溜球來玩――丟出去,收回來。可是,他們只能丟出去,卻很難收回來。

端午節的早上,小孩們幾乎都是被四溢的粽香所喚醒。來到餐桌邊,他們就會看到碗裏坐着一個粽子,白白的,嫩嫩的,上面還點綴着一些砂糖。早晨的陽光射進來,照在上面,反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讓人看了,不禁垂涎三尺。於是,他們立刻揮去嘴角的口水,拿起筷子,端起飯碗,輕輕地咬一口,細細地嚼一嚼,慢慢地嚥下去,那滋味,比美味佳餚還美味佳餚。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柳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伴隨這首民謠的餘音,端午節如期而去。但端午的歡樂卻永遠迴盪在我們的心間,永遠,永遠......

家鄉的端午節12

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天中節、女兒節等”我的家鄉在過端午節時是要吃粽子,戴香包、插艾草、綁五彩繩……

在端午節的前幾天,每家每户的人們都會在街道購買粽葉、糯米、紅棗、香包等端午節必備品。在端午節那一天,我們提前買的一些香包等小玩意兒都會戴在身上。小孩子的脖子,手腕或腳踝上都要系由紅、藍、白、黃、綠這幾種絲線做成的五彩繩。人們還會將艾草放在窗台或門口,據説可以起到祈福辟邪的作用。然後我們就可以享用美味的粽子了。粽子雖然好吃,可包起來卻不是那麼的容易。這可是我親自體驗到的。去年在端午節時,我看媽媽包粽子包的那麼輕鬆,所以我也想試試包粽子的感覺,而且吃自己親手包的粽子,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於是我就去找媽媽,讓她教我。剛開始媽媽覺得我學不會,就不答應。可我自信滿滿的告訴她:“包粽子這麼簡單的事,我肯定一學就/會的。”説完還有些驕傲的揚了揚頭。看着我這個樣子,媽媽答應了。

我學着媽媽先拿出了三片粽葉,做成了一個錐形,然後再將勺子裏面的糯米倒了進去。這一切都很順利,我忍不住在嘴上説了句:“也不是很難嗎。”心裏也在想:這麼簡單,我一定會學會的。接下來就開始包了,當我把粽葉折下來時糯米就嘩嘩的從兩邊露了下來,像兩條白色的瀑布似的。一瞬間我的臉就紅了下來。見我過樣,媽媽把我手中的失敗品拿走,又給了我三片粽葉,而我的失敗品,媽媽則把它重新包好了。我看了看手中的粽葉,繼續包,結果瀑布又流了下來。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練習。我終於包出了一個還算好看的粽子,放入鍋中蒸。蒸好出鍋後,我一眼就看見了我的粽子,因為我的粽子中的糯米露了出來。

家鄉的端午節雖不如春節那般熱鬧,但它給我帶來了許多的歡樂,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好期待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家鄉的端午節13

當時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被撤職流放到了南方。這位心繫蒼生的愛國詩人整天悶悶不樂,經常在江邊誦讀悲傷的詩歌,直到聽説秦國攻破了楚國都城郢都。寧死也不願同流合污的屈原選擇了以死明志,投入了洶湧的汨羅江中。

楚國的百姓聽説了之後悲痛萬分,當地的老百姓紛紛划着船前來打撈屈大夫的屍體。一些人還將米飯用樹葉包裹着扔進水裏餵飽魚蝦。這一活動漸漸流傳下來,每年的這個日子作為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也就漸漸成為了這一節日的習俗。

記得家鄉的端午節都是在夏季温度比較高的時候,家鄉的人們早在這一天來臨之前就將東西準備好。端午節當天,每家每户都把早就備好的艾葉放在門口。然後在早上,家人一起忙活着包粽子,準備午飯。

中午,全家人坐在一起享受午飯,吃着可口的粽子,喝着香甜的雄黃酒,聊着最近幾天發生的重大話題。粽子的香味、桌上飯菜的香味、杯中的酒香、還有淡淡的艾葉的氣味全部混雜在一起,營造了一片祥和的節日氛圍......

説到端午節,自然不得不提到除吃粽子外的另一項重大活動——划龍舟。在吃過飯後,我們跟着親朋好友一起去看龍舟比賽。在一條寬闊的江面上,整齊有序地擺放了好幾條龍舟。龍舟上的人穿着整齊的服飾,一個個看起來都健壯有力,坐龍首敲鼓的人更是信心滿滿。

龍舟比賽隨着一聲令下開始了,參賽的幾條龍舟迅速帶着呼喊聲從起點衝出,爭先恐後地奔向終點。龍舟上的隊員們動作整齊一致,呼喊口號也是異常有節奏,敲鼓的隊員也是格外賣力,鼓聲震天!岸邊的圍觀羣眾也是興奮異常,拍照、鼓掌、吶喊......勝負在此時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看完龍舟比賽後,大家又一起回到家中休息,大人們打牌聊天,孩子們看電視玩遊戲。到了晚上,大家又用艾葉泡澡,説是可以驅除疾病。

家鄉的端午節14

今天放學回家看到奶奶來了,正在忙着用幾張綠色的葉子裹着米和紅豆。包成一個個三角形樣的小粽子。我覺得很好奇就做在奶奶旁邊看。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包粽子,奶奶説以前忙都沒時間包,現在退休了,有時間了端午節就快要到了,提前包點粽子。我説:"什麼時候端午節啊!"奶奶説:“每年的五月初五。”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南京人家家都要吃粽子的。以前家家都是自己包。而且一般都是白米的。現在社會進步了,超市都有的賣,品種還很多有豆沙的。鮮肉的還有火腿的.......在我們小的時候可沒這麼發達。所以會包粽子的人也愈來愈少了。

於是我又問奶奶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奶奶説:“這是為了紀念古代的一個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不願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始終不忍捨棄祖國,就抱石投汩羅江身死。當時的人們捨不得他死去,就把粽子投到江裏讓魚龍蝦蟹吃。他們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這一天剛好是五月初五,後來為了紀念他,每年的這一天都要吃粽子。”?

奶奶一邊包一邊繼續説:"我們南京端午節不僅要吃粽子,每家的門頭上還要插艾呢?"那又是為什麼啊!”端午節把艾插在門頭可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因為艾的莖和葉有揮發性芳香油,它產生的奇特芳香油有這種功效。”

“我們小的時候每個小孩子還會帶一個用紅絲線編的香囊。裏面有硃砂、雄黃、香藥。傳説可以避邪驅瘟。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小孩帶了。社會進步了,你們知識豐富了。都不相信迷信了。”“近幾年國家把端午節規定為法定假日。年輕人有時間了就多了一次孝順父母的機會。每到這一天子女都會回家看看父母,幫父母買一些禮物,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這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説着説着奶奶已經把粽子包完了。

今天和奶奶聊天真愉快,以前還不知道有這麼多的習俗呢??

家鄉的端午節15

又是一年的端午,迎着棕葉的清香我們來到了奶奶家。

一進家門,便看到了一捆又一捆綠色的、細長的葉子懸掛在院子裏的各個角落,我疑惑地看着,隨手摘了一根自言自語道:“這是什麼呀?”在一旁忙着的奶奶笑道:“這是艾葉,用來驅蟲的。來,咱們進屋去包棕子吧!”

一聽到馬上就有棕子吃了,我似乎聞道了那香噴噴的糯米味,嘴裏彷彿嚐到了那美味的五花肉。想着想着,我不禁垂涎欲滴,催着奶奶快點包。奶奶笑呵呵地説:“別急,別急,我還要準備材料呢。”

只見奶奶先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淋幹,再放入醬油、酒、鹽、味精。同時她又準備了一些繩子,把碧綠的棕葉放在鍋裏煮了一會兒,然後把一塊塊五花肉切好,浸在了醬油裏。過了一會兒,我發現糯米的顏色終於變成醬色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終於可以開始包了。只見奶奶挽起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輕車熟路地把一張棕葉捲成圓椎形,在裏面放了一些糯米,然後再放了一塊大肉,接着撒了些糯米並蓋平,最後用繩子把棕葉一圈又譯全綁緊,嘿嘿!一個“枕頭娃娃”在奶奶手裏悄然誕生了。

看着看着,我不禁躍躍欲試,“奶奶,您到一邊去包,我要和媽媽來次比賽。”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兩片棕葉,慢慢地把它捲成園錐形,從盆裏撈出一把糯米放入其中,精挑細選了一塊又肥又嫩的五花肉放在糯米的中間。我瞟了瞟媽媽,哈哈,可憐的媽媽正在為裹棕葉發愁呢,這次我肯定贏定了!然而,好景不長,手裏的棕子就像一個咧着嘴大笑的娃娃。嘴巴怎麼也合不上,眼看着媽媽就要趕上來時,我靈機一動,把棕葉一轉,立刻用繩子綁緊,一個“枕頭娃娃”在我手中誕生了,媽媽笑着祝賀我贏了。接着,越來越多的“枕頭娃娃”在我們手裏誕生了……

棕子熟了,我一口一口地品嚐這透着濃濃棕葉清香的棕子,心裏愉快極了。在這個端午節中,我體會到了包棕子的樂趣,這香噴噴的棕子中,有我對端午的喜愛,也包含着我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敬佩。

標籤:端午節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