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實用】景點旅遊作文四篇

作文1.33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景點旅遊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實用】景點旅遊作文四篇

景點旅遊作文 篇1

我的家鄉舟山羣島,那裏空氣清新 。 物產豐富 。,風景優美,沈家門漁港更是一個旅遊的好去處。

白天,海上停泊着無數條來自五湖四海的漁船。他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像一位位仰首挺胸的海軍出海。停泊的漁船揚帆啟航了,它們紛紛離開港口,向大海行駛,那許許多多的漁船開得飛快,捲起了洶湧的波濤。到了三四天,那些出海的漁船都滿載而歸回到港口,漁民們露出甜美的笑容。走在街上的人來來往往 。 形態各異的人:有的悠閒地在街上溜達 。 有的在觀看風景 。 有的拿着相機不停地拍照 留影。

每當夜幕降臨,沈家門漁港就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美麗的霓虹燈,把沈家門漁港打扮得絢麗多彩。各種各樣顏色的燈光,把漁港旁邊高樓大廈的周圍裝飾的瑰麗無比。閃爍的燈光,把馬路打扮的像一條很長很長的金龍。海面上像利劍一樣的燈光,穿過高樓大廈照射在山上。海面上的船閃爍着,五顏六色的點點燈光,好看極了!

夜排檔是漁港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風景線,馬路旁邊有一連串的夜排檔。每個攤位前都擺着,各種各樣的海鮮。有金燦燦的小黃魚, 有發着銀光的帶魚 。 有張牙舞爪的大龍蝦應有盡有。那些外來的遊客吃得津津有味 ! 有的邊品嚐美味的海鮮,邊欣賞夜晚的美景 。 有的邊吃着海鮮,邊稱讚沈家門漁港風景好。

這就是沈家門漁港,一個風景優美 。 物產豐富的地方,我愛沈家門漁港。

景點旅遊作文 篇2

外出旅遊本來是一件輕鬆美好的事情,但是一些遊客的不文明行徑卻是大煞風景。剛剛結束的清明小長假,筆者就看到了一些的不文明現象——比如,有人不排隊就擠上前去攪亂了秩序;在景區的“嚴禁煙火”警示牌前,有人在任性地吞雲吐霧;還有的小朋友更是上演了驚險一刻,隨意攀爬欄杆等人工設施;景區內地上的垃圾也是隨處可見,尤其是食品類的垃圾更是遍地都是,停車場、高速路、草坪上等遊客休息的地方更成為了重災區。近年來,各種不文明出遊的現象屢屢被曝光,既堵了人心也傷了一些人的尊嚴,但往往是更多的人在看熱鬧,並沒有引以為戒注意自己的行為。

在張家界天門山海拔1400餘米的西線棧道絕壁上,一羣吊着繩索的環衞工人在懸崖外清理峭壁及樹枝上的垃圾,過往的遊客看到這樣用生命撿垃圾的驚險一幕,既對工作人員抱以敬佩之意,同時也對隨意丟垃圾的不文明行為表示譴責。為加強提升旅遊文明,各地各部門從做細做小做實等方面出實招,努力營造良好的文明出遊環境。中國旅遊協會首次發佈文明旅遊倡議,積極引導廣大遊客文明出行;中國民航局與國家旅遊局依法依規,聯手整治不文明乘機行為。而僅僅靠有關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公眾的參與是實現文明出遊的重要基礎。筆者認為,保護環境、保護自然是每個人的責任,一個人最起碼應該注重自己的形象,進而知恥而守禮,比如在附近沒垃圾桶的情況下,可以塑料袋存好垃圾,帶到山下,只有讓文明的觀念內化於心、外見於行,才能使其成為一種自覺行為。美景遭破壞,我們出遊的質量也會打折扣,出遊不文明行為最終影響是遊客本身,會讓美好初衷窘態頻現。

誠然,文明出遊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需要“德治”與“法治”的雙軌驅動。一方面,遊客在提升自身文化和道德修養上下功夫,做到讓文明出遊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尤其要加強早期的教育,從娃娃抓起;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保障文明出遊的硬約束。現在全國很多省份都在制定文明旅遊行為準則,用法律和制度規範遊客的行為舉止。國家旅遊局依法制訂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也已經施行,全國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工作也同步開展,遊客不文明行為的劣跡將保存一至兩年。準確有效地制定一部讓全社會認同的法律,重要的是要注意法律實施的有效性,使制定好的法律一定要起到實際效果,從這個角度説,文明旅遊還仍然任重而道遠。

旅遊出行不僅僅是一種迴歸自然的體驗,更是一個人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的展示平台。“你站在橋上看風景,其他看風景的人也在樓上或遠處望着你”,出行時讓我們記住旅途中的風景要靠目光去發現,而生命裏的風景要靠行為去雕刻,讓我們所有人一起對不文明行為説“不”。

景點旅遊作文 篇3

大家好!歡迎來到東龍古村參觀。

像贛南所有古村一樣,四面環山,中有大明堂,都為山間盆地,溪河穿盆而過。東龍也是標準的風水寶地,是贛南風水的傑出典範。村莊規劃以東北面的東龍嶺為祖山來龍,以東南面以的南橋嶺為望山來龍,一溪穿過明堂,東水西流,出水口及水口塔在西方。整個村莊分為五片功能區,建築全佈置在山麓緩坡處,北面是坐北朝南的祖宗祠堂區、西面是休娛園區,東、南、西南是居住區。

孝思堂門前有一照壁,形制為中原地區古制,壁有兩株高直偉岸的杉樹,一古一新,古杉超過500年,胸徑近米,新杉不足百年。祠堂大門高懸“都閫府”新匾,此匾原為賜建南京兵馬指揮使(此祠後人)府邸門匾。為榮耀李氏祠堂複製新做一塊懸掛於此。孝思堂得名於興建此堂的李思常(東山公)及其後人。李思常為該祠開山基祖李太郎的十七世孫,他及子孫傾其家財從明正統九年(1444年)到明弘治四年(1491年)歷時48年修建而成。 此堂最值得看的是原木框架結構,用了75根原木,採用榫卯連接方式完成整個建築結構框架,將牆體鑲嵌於木結構之間,這樣結構的好處在於即使牆倒,房子也依然聳立。孝思堂歷經500多年,至今完好如初。

再值得看點就是建築風水,特別是天井處理,採用了“四水歸堂”形制,下水道只有一出口,開口東南方,用了株錢成串網格圖案。

“東里一望”建築羣,又稱“百間大屋”。或“仁方公祠”。由李氏下祠(長房這支)二十七世李泰恕,又名李仁方建造。始建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峻工於乾隆二年(1737年)。該建築類似客家圍屋。

百間大屋的.佈局很有意思,與坐北朝南、對稱規整的客家祠堂形制不同,因地處東南面的南橋嶺山麓,考慮了風水朝向,將大門轉向東面,而大部分主體建築軸線是平行山體走向,所以建築羣平面佈置組合上靈活多變,看上去很有審美感。

景點旅遊作文 篇4

在我美麗的故鄉西郊有一座小山名為翠泉山。近年來,由於經濟的發展,城郊的小山幾乎全被開發了,翠泉山卻奇蹟般地倖存下來。從小城隔水望去,山上滿是鬱鬱葱葱的樹木,在陽光的照報下,閃着翠綠剔透的光。是的。故鄉是我童年的搖籃,而翠泉山是這搖籃裏的一顆明珠。

踏着金色的陽光,我又來到翠泉山下。小山悠悠,回憶悠悠……

記得山腳下有一塊草地,上面長着蒲公英、石韭菜、野菊花和許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在春天裏它是五彩繽紛的,我和小夥伴們常常踩碎晶瑩的露珠,把毛茸茸的蒲公英吹離花托,看它乘風飄向遠處。夏天裏草地是軟綿綿的,我們在上面打滾、奔跑,那時覺得這草地真是一個無比寬闊的天地。長大後,重踏這昔日的草地。卻發現它只不過有半個籃球場大罷了。

在草地的那邊,有一條清幽的小徑蜿蜒而上。我舉步拾級,兩旁是蒼勁的松樹和綴滿了珊瑚株般山捻子的灌木叢。我隨手摘下一顆放進口裏,便覺得滿口甜滋滋的,其中還帶着馨馨的草香。把果皮吐在手裏,我的心中驀地升起一種異樣的感覺。這熟悉的動作,這令人懷念的清香,又把我帶入那無優無慮的童年。厚重的時間帷幕啊!

從山腰往上走,小徑漸漸模糊了,最後消失在荊棘叢中不知去向。兩旁的樹也變成了遮夭蔽日的闊葉林,陽光在樹葉間投下斑斑點點的影子。我撥開一條小路,上到了山頂。站在山頂往下看,越過綠浪似的密密的樹蓋,山下是一條清凌凌的小河,濕津津地舔着對岸的小城,這小河便是我們家鄉温柔的母親河了。河上有一座橋,橋上是熙熙攘攘的行人。小城裏高低參差的樓房密密地擠在一起,偶而伸出一根煙肉孤零零地指向天空。城的這邊已看不到環抱她的小山羣了。樓的那邊還是樓,城的那邊仍是城,小城真的擴展了許多。人們正在一步步地通着大自然放棄她美麗的家園。

當我轉身面向密林,遍地的吒紫嫣紅使我身不由己地走下山背面。一路上風聲鳥語。樹香沁鼻。山間隱隱響起泊淚的流水聲,我快步走過去。水聲愈來愈大,逐漸變成“嘩啦啦”的歡唱。綠葉掩映的大石後面隱着一眼清泉,泉水清澈澄淨,依傍着溪邊綠茵茵的青草,宛若一位明眸皓齒的長裙少女,只見它從兩塊巨大山石之間奔湧而出,有如一條白練,順着山勢。劈開野草,飄然下山遠去。我縱有“筆頭千鈞,胸中萬卷”,也難以描繪這詩意盎然的山間美景了。

這一眼泉,就叫翠泉。它如亙古的星辰綴在這小山上,飛花濺玉中流傳着一個動人的傳説:很久以前,這山上住着一家三口,夫婦倆有個女兒叫翠泉。每天,他們從山下的小河提水上山澆灌樹木和花草。一天,父母要出遠門,出發前叮囑翠泉要看護好花草。想不到,父母剛走幾天,一條惡龍路經此地,看見一片山明水秀,便頓發惡念。於是一把火燒光了這山上的所有樹木,翠泉也在大火中被燒死了。一年後,在翠泉燒死的地方,一股清泉噴湧而出,無論春夏秋冬,從不枯竭……幾年後,山上又滿是葱籠藥鬱的樹木了。此後,這山便叫翠泉山。

我走近溪邊,綠水依依,宛若當年。我彷彿又看到那久別了的夥伴們,滿頭草屑,一身泥巴,在溪邊捧起泉水“呼啦啦”地向我潑來。那扎着小辮兒的妹妹懷抱着一束山花,歡笑着向我跑來……

當我從思憶中回過神來,不覺日影已西斜。步下山間小路,又進入了喧鬧的人羣。回眸凝望。真擔心翠泉山會慢慢失去它美麗的光澤。

標籤:四篇 景點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