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風情作文

作文1.15W

我國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家鄉風情作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家鄉風情作文

  篇一:家鄉風情作文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我的家鄉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户户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這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説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篇二:家鄉風情作文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吃豐富的地方—海豐。每家每户每天必喝的鹹菜,還有梅隴菜粿、公平甜桃、牛肉餅,過年時家家户户要吃的菜茶。

我的家鄉靠大海,一眼望去,大海無邊無際,洶湧澎湃。起浪的海面上就像有一羣調皮的小孩在翻跟斗。風平浪靜的大海就像可愛的寶寶正在睡覺。海邊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貝殼,有的像星星,有的像月亮,有的像一隻只美麗的小蝴蝶海邊的家鄉可真美!

鄉下人家最喜歡的就是在大海邊散步。喜歡那裏奇形怪狀的貝殼。除了這些鄉下人家還喜歡種花呢!春天到來的時候,鄉下人家會在房前種幾株花:月季花、梨花、桃花等。這些美麗可愛的小花都爭着開放。桃花抬起它們那害羞的臉蛋,像一位位美麗年輕的姑娘,正在張望着陌生的世界。梨花姐姐穿上了雪白的衣服,像剛睡醒的花美人它們就像農民伯伯那麼樸實。

家鄉有個草莓園。我可喜歡去摘草莓。摘草莓是件不容易的事呀!我走進草莓園,我看到了一片又大又紅的草莓在我面前。草莓生長在泥土裏,所以我們一定要穿雨靴進去才不致於弄到全身都是泥。我小心地踩過泥土,輕輕把草莓摘下來放到籃子裏。這件事看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難呀!

在家鄉,我是多麼的快活啊!

  篇三:家鄉風情作文

現在我依舊還是住在大山環繞的地方,山清水秀。然而我在小鎮上欣賞到的風光還是和小時候在老家有所不同,今天我又踏上了老家的故旅。

雖然我們老家離小鎮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但我還是放棄坐車,選擇徒步。在我上國小的時候鄉間還沒有馬路,都是用石頭鋪的小路,而現在那些路已經被馬路所替代,自然不會再有人走,早已長滿了青苔,而我冒險地去踩青苔路,果然還是滑倒在了一片種滿綠豆的地裏,雖然有點自作自受,但是不知為什麼我會被摔得如此開心。這或許就是久違的故鄉情吧。

路途中的風景盡收眼底,一路的稻田,綠樹和農民們種的菜看了視力瞬間回升。如果我們每天都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視力和健康那是肯定好到沒話説。小孩玩耍的場景,還有農民們忙碌的背影,這和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模一樣。更驚人相似的是我們家裏已經什麼都沒有了,鄰居還邀請我們在他們家吃飯,在我們這裏最流行的就是用豆花和臘肉來招待客人,今天的午餐也沒有少了這個標配,所以他們把我們當客人看待而不是隨便去蹭飯的。我懷念曾經和純樸的他們相處在一起的時光,雖然他們的年齡都比我大,但是説話閒聊起來完全沒有代溝。我記得鄧超在《乘風破浪》裏扮演的阿浪穿越回了他父親的時代,他説:真喜歡這個時代,你説想靜靜時,不會有人問你靜靜是誰。而我僅僅就是回了自己的故鄉,沒有穿越,然而就算是當今時代,我如果對他們説我想靜靜,他們也不會問靜靜是誰,他們似乎正如桃花源裏的純樸的人一樣,偏離時代軌道,完全不知道流行的網絡詞,更不會接觸網絡這個虛擬世界。而我也陶醉於他們的這一份超凡脱俗的純樸的鄉土之情中。

回來時我還是選擇走路,雖然一天挺累的,但還是很開心,而我小鎮雖然離老家不遠,但是那份對故土的眷念還是無法被代替。在回家的路上我思考了很多,甚至還自私地希望老家不要變得發達,這樣原始的美麗風景就不會被高樓消滅;純樸的鄰里鄉情就不會被高樓裏的防盜門所隔遠,而我卻還是希望自己的故鄉發展得越來越好,不管怎樣,我也希望故鄉風情永存。

  篇四:家鄉風情作文

許多的天津人還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逛娘娘宮: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是風葫蘆,成年男人到這裏,忘不了買燈籠,女人們來這裏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家家要買糖瓜兒,等到夜裏12點祭灶王爺。待香燃盡後,請下灶王像,點火燒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碼子換上,年復一年,都是這樣。

吊錢兒作為春節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損壞,否則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破五: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户户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在天津人的心目中,鬧元宵也是過年,因此,要鬧得轟轟烈烈,要鬧出年味來。從正月十三到十七的每天晚上,城內繁華的街道,遊人如織,燈火輝煌,鑼鼓喧天,非常熱鬧。十五這天,平時分家單過或外出工作的,都要集中在家長的住處吃晚飯,因為正月十五是第一個月圓的日子,月圓家圓,象徵着家庭和睦、美滿幸福。 湘中一帶流存着許多過年的風俗,不但古老、樸素,而且豐富多彩。特別是在遊藝娛樂方面,百藝競獻,異彩紛呈。如舞龍燈,耍獅子,贊土地,舞春牛,送財神,打花鼓……長沙一帶,流行的大年七年級風俗有:大清早起,開門炮後,擺好供品,由男子長者擇吉利方向奠酒三巡,作揖三次,謂之出天行;然後全家大小梳洗完畢,於堂屋齊向祖先禮拜,再依輩份高低,全家相互拜見,俗稱全家拜年,又謂之團拜。 在湘潭一帶流存着許多過年的風俗,古老而樸素。從正月七年級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舞龍燈先要接龍。即挨家挨户發請帖,凡是接了請帖的人家就依次進屋去舞龍燈表示祝賀。接龍後,開始舞龍。龍隨鼓起,翻騰跳躍,大有騰雲駕霧之勢。歡快時,燈游龍卷,讓人目不暇接,中學生作文《家鄉的拜年風情作文》。湘中一帶盛行舞龍燈,還傳承着不少的巫風楚俗,如接龍、收水、掛紅等,都表達了人們喜慶豐年的美好祝願。 春節是中國人民普天同慶的日子。但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或多或少都形成了自己的節日習俗,湘潭也不例外。尤其在食俗方面,更是別具特色。

在春節期間,湘潭人喜歡以海南檳榔敬客,甚至年節唱大戲,對演唱出眾的演員,也以檳榔作為獎賞。清人有《潭州竹枝詞》道:風流妙劇話情長,豔姿嬌容雅擅揚,一串珠喉歌宛轉,有人台下擲檳榔。 廣州美稱花城,以種花為業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現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更成為廣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七年級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廣州新春風俗,在人際交往中,必備利是。當然,所謂利是,即為紅包,親朋相見,大人要給小孩利是。廣州市民中,市民階層十分講究,要給雙封,而內包多少紙幣則不拘,但沒有利是即為無禮,所以春節期間到廣州人家裏做客,要多帶幾個紅包為好,免得麻煩。甚至商場門口,也會在金桔樹上掛滿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合肥人過年有兩點與全國不同:一是要打香炭;二是鞭炮通宵達旦,節日氣氛非常熱烈。打香炭即在大年三十掃塵後,家家都要在屋內用醋澆紅木炭,剎時,濃煙滾滾,煙霧繚繞,這時閉上大門,以求淨化空氣,去邪避災。吃罷年飯後,開始燃放鞭炮,從晚上到次日早上,連續不斷,炮聲震耳欲聾,火光沖天,大有千軍萬馬攻城之勢。

如今,此風雖有所消退,但較全國而言,仍屬數一數二。 孔府年節有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圍繞臘八粥,熬粥時安排很多人,燒火户這天專來燒火。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給當差喝的,一種是內宅、本族和上供用的,因對象的不同而佐料各異。除夕: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木,院裏搭綵棚,午後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後去祖廟辭歲。大人給孩子壓歲錢,裝在紅紙袋裏,上寫長命百歲。每人都備一個景泰藍食盒,放米麪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以示來年吉祥。

標籤: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