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的家鄉敦煌作文(通用10篇)

作文1.05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家鄉敦煌作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我的家鄉敦煌作文(通用10篇)

  我的家鄉敦煌作文1

我的家鄉——敦煌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全市總面積3.1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8萬。聽爸爸説,歷史上的敦煌曾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鎖鑰、軍事重鎮。

我為我的家鄉而自豪,因為它有被稱為“世界藝術寶庫”的莫高窟。每個暑假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去莫高窟遊玩,欣賞莫高窟外的美景,還跟隨着中外遊客參觀洞窟。在這裏,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莫高窟第130窟的彌勒佛大像,這尊大佛高35.5米,其高度位居全國之首,他面龐慈祥可親,每天總是笑眯眯地歡迎着每一位到來的人,保佑着人們健康平安。

最令我痛心的是莫高窟經受過幾次人為的重大破壞,很多經卷、經書、壁畫遭到外國人的無情掠奪,遺失到了國外,還有很多美麗的佛像遭到損壞……每次聽到爸爸給我講到這些歷史時,我的心就很難過,我暗暗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將來學好了本領,要像樊錦詩奶奶一樣保護莫高窟。

我愛我的家鄉,因為它有國家重點名勝景區鳴沙山·月牙泉。鳴沙山又名神沙山,因沙動有聲而得名,是我們玩耍的天堂。月牙泉因形似半月而著稱,它靜靜的躺在鳴沙山的懷抱中,聆聽着孩童們歡快的笑聲和駝隊經過時悠揚的駝鈴聲。我經常問爸爸:月牙泉為什麼沒有被鳴沙山所埋沒?爸爸告訴我:月牙泉是鳴沙山的孩子,鳴沙山怎麼會忍心掩埋自己的孩子呢?

我愛我的家鄉,因為她的美麗,因為她的神祕,也因為她寬廣的胸懷,你聽:“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因為她的豪邁,“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是我健康成長的搖籃。

我愛我的家鄉——敦煌!

  我的家鄉敦煌作文2

我的家鄉敦煌,是我國古代絲綢之路上的著名重鎮。它就像一顆綠色的明珠,鑲嵌在茫茫的沙海上。

敦煌,它不僅物產豐富,名勝古蹟更是引人注目。

鳴沙山在敦煌城郊十里。是一座沙粒堆成的小山,最高處約有二百五十米。登上鳴沙山,坐在山脊上,從高處迅速滑下,沙塵隨着身體的移動也飛揚起來,當沙流量不斷增大時,會聽到嗡嗡的聲響,隨流沙的增加,聲音會逐漸增大到嗡嗡如雷鳴。山下有一月牙形的小湖,四面都是流沙,而千百年來,湖水從未乾涸過,也未被流沙所淹沒。原來細沙在瀉到山下之後,晚風又會將它們重新吹向山頂。風兒輕拂着岸邊的雜草,湖水就像一塊綠色綠色的綢緞,映着藍天,映着白雲,映着鳴沙山,靜靜地漾着迷人的微波。

聞名中外的佛窟——敦煌莫高窟,就位於鳴沙山1500米長的陡壁上。一股清澈的泉水從鳴沙山腳下湧出,逶迤流去,消失在沙礫中。這兒到處是花草,古木參天,鳥兒爭鳴,整個莫高窟掩映在一片綠的懷抱裏,景色秀麗而幽靜。呵!多神奇,像被神斧斬過一般的懸崖陡壁上,鑿滿了大大小小像蜂窩、像鴿舍一樣的洞窟,一層層上去直到崖頂。石窟外面的木構廊檐,懸空的棧道,使整個石窟渾然一體,格外壯觀。

據古代碑文記載,公元366年,一位名叫樂樽的和尚雲遊到敦煌。黃昏的時候,他手拄錫杖,行至敦煌附近的三危山下,只見夕陽下山頂上一派金光,彷彿顯現出千佛的形象,他相信這片靈山必將是佛祖的聖地,於是決定在山對面的崖壁上開鑿一個佛洞,這就是敦煌的第一個洞窟。緊接着又有僧人,在這座洞窟旁開鑿了第二個洞窟。莫高窟由此誕生。在以後的一千多年間陸續修建,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洞窟最多、保存最完好、藝術價值最高的佛教藝術石窟羣。

莫高窟現存有壁畫雕像的石窟共四百九十二個,彩繪泥塑2410多個,壁畫更是浩如煙海,總面積達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如果將這些曠世奇珍展開排列,可形成長達50華里的畫廊。在這裏遊人可以看到輕歌曼舞的飛天仙女,她們是能歌善舞,變化自如,是古代最美麗、最善良的象徵,表現了古代藝術家超凡的藝術想象力;還可以看到眾多泥塑,有的樸實温順,有的文靜清秀,有的威武強壯,他們形態各異格局,栩栩如生;還可以看到精美的壁畫,其中的反彈琵琶伎,形象生動,舞姿婀娜,是敦煌藝術的代表作。

家鄉敦煌,正以它那豐富的物產,奇異的景色,尤其是譽滿世界的敦煌藝術吸引着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來觀光遊覽,正在為傳播世界文化遺產作着重要的貢獻。

  我的家鄉敦煌作文3

樂聲響起,帷幕緩緩拉開,仙氣從每一個舞者身上飄散出來,縈繞着舞台。激情昂揚的旋律攥住了每一個觀眾的心,他們目光緊鎖住舞台,屏息斂聲。飛天們不長翅膀,不生羽毛,但憑那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凌空翱翔,跳躍!旋轉!凝聚!飛騰!昇華!剛中帶柔,從遠處看,那舞姿好似複製粘貼一般,整齊劃一。

突然節奏一變,柔緩中又帶些許俏皮,在這左旋右轉的輕盈的舞姿中盡顯女性的柔美和妖嬈。隨着身體的擺動,那炫目的頭飾,豔麗的衣衫,飄舞的長擺也盡情飄動着,映得那飛天更加嫵媚動人。正如唐代詩人李白所説:“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飛天的形象被舞者們展現的淋漓盡致,好似一尊藝術品。那柔軟的腰身優雅又輕柔的扭動着,充滿西域風情。眉眼含情,眼神美麗且妖嬈,一顰一笑都在撥動觀眾們的心絃。

台下的人們屏住呼吸,目光如炬,恨不得再分出幾雙眼,黏在每一個舞者的身上。他們幾分鐘都不眨眼,直勾勾的望向舞台,眼神如劍,穿刺在舞者身上,眸子裏映照的是那舞者婀娜多姿的身形。他們的神情在隨着旋律的變化而變化,時而驚豔,時而沉穩,時而輕快,時而激動……

舞蹈進入最後階段,激情四射的旋律再次響起,場上再次沸騰起來,裙襬和飄帶同時飛起,舞者們似乎在空中游走,飄飄然,好像真的飛天臨世,她們如仙女般翩然起舞,仙氣十足,讓舞蹈有種將要羽化成仙的飄逸。音樂緩緩停止,畫面定格在最美的一剎那,落幕。全場鴉雀無聲,連呼吸聲都不曾有,幾息後,全場如剛甦醒一樣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久久不息……

  我的家鄉敦煌作文4

甲午之秋,七月至末,餘遊敦煌,平沙莽莽,直入天際,於大漠之中,頓覺世情之浩大,餘生之渺小,不由頓生敬畏,信其然也。

驅車北行,至莫高窟,其畫有飛天入地,滿袖風動,足見盛唐尊隆,威名遠弘,近極西域,心甚樂之。但細思之,當年之盛唐,今何在也?昔日之盛名,今日之黃土也,不覺悲從中來,難以自抑。

轉瞬又思,人生於世,無物可長存,名隨身逝,徒留一碑。功名利祿,過往雲煙,縱使鏖戰沙場三十載,難免白首華髮十餘年,萬千功名都作土,不由扣問上蒼,人生何意?一死生如葉落,一譭譽如雲煙;欲齊天地之闊,坐看風起雲落;欲效黃鶴之飛,閒上九天摘辰。欲睥王朝之起落,傲凌然而獨立;欲絕人心之惡念,盡靈台之滌盪!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既出莫高窟,觀四方之楊林,阻斷風沙,隔離兩地,林外為黃沙莽莽,林內有遊人昌昌,一林以分天地,一帶以阻風沙,此亦為生平乎?樹且如此,人亦難免。且看千年之間,豪傑生而英雄起,誰人得鹿?合縱連橫,六國一統;楚河漢界,垓下悲歌;隆中對談,天下鼎足;聞雞起舞,擊楫中流;貞觀開元,盛世經年;靖康之恥,黃龍欲雪;崖山一役,忠義不滅!千載而下,刀光劍影,英雄魂魄,浪淘不盡,或叱吒風雲,名垂汗青;或白髮漁樵,青山斜陽;是非成敗,轉頭成空。

出得楊林,回首黃沙,頓覺天地遼闊,功名利祿,可付笑談。且化蘇子《定風波》一詞:

莫追時長鼎沸聲,何妨談笑且徐行,短衣布鞋易於我。誰怕?輕衣若水淡一生。

烈風吹麪人微冷,長嘯,沙丘夕陽卻相迎,回首向來傷情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的家鄉敦煌作文5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王佳欣,歡迎大家來到敦煌,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有洞窟七百三十五個,壁畫四點五萬平方米,泥質彩塑二千四百一十五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百聞不如一見,一進門,你們便會看見許多壁畫,大家跟我往上看,莫高窟四百九十二個洞窟中都畫有飛天。憑藉飄曵的衣裙、飛舞的綵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其姿態多樣,體態輕盈,富有生氣。但最有特色的是一幅大畫:上面畫了一排女子,她們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和真人一般高!旁邊是為她們打傘的奴才,皇帝則坐在龍椅上,好像在挑選哪個女子才適合做他的娘娘,這幅畫畫得非常逼真,眼前彷彿出現了那個緊張而興奮的畫面。

洞窟北壁繪製了《張騫出使西域》,講述了霍去病在攻打匈奴勝利後獲得了兩個“祭天金人”,漢武帝雖每日帶領羣臣焚香禮拜,但不知金人名號,故而派張騫赴西域問金人名號的故事。畫面上漢武帝騎在馬上,羣臣持傘與張騫告別,張騫一行人馬長途跋涉已近大夏國,城外已有比丘出城迎接。

走過壁畫區便來到了彩塑大睡佛面前。它躺在一個畫滿佛像的石牀上,頭在石枕上微斜着,一手放在頭下,一手放在彎曲的腿上,牀前還放着一雙石鞋,它的眼睛閉着顯得那麼安祥,嘴角微微揚起,彷彿正做着美夢,夢裏是那千年歷史。

你們對敦煌莫高窟瞭解了嗎?壁畫和彩塑互相結合,互為一體。你們看了有什麼感受呢?如果喜歡,歡迎你們下次再來。

  我的家鄉敦煌作文6

説到敦煌莫高窟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它屬於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而且還是世界文化遺產呢,暑假我就親自了解了莫高窟的歷史故事。

莫高窟的意思是沙漠裏最高的洞穴,它坐落於河西走廊西端的崖壁上。一進入莫高窟映入眼簾的就是九層塔,九層塔一山而建,那高聳的飛檐上每一處都刻畫得如此細緻,它採用了樓梯一樣的'結構往崖壁上升,一層比一層深入,九層塔內有着世界最大的佛像,這尊佛像盤腿而坐,非常尊嚴,讓人看一眼便會肅然起敬。

接着我們去了洞窟,洞窟裏面的壁畫深深吸引了我,這些壁畫講訴了古代人們的生活與非凡的想象力。古人用壁畫表現了王宮的宴會、狩獵的場景與想象中的天神。導遊告訴我們這些壁畫是非常珍貴的,這些壁畫花費了許多人的財力和精力,比如古人先要找到五顏六色的石頭,並將這些石頭搗碎,搗碎到比細沙還細用來做顏料,然後在牆上塗上白色顏料並打磨光滑,請來著名的畫師在上面作畫,由於是石頭做顏料,壁畫至今保持住鮮豔。

參觀完莫高窟,爸爸帶我們看了下沉式情景劇《又見敦煌》,該演出沒有固定的舞台,觀眾隨着燈光和情節演出走動,演出講述了莫高窟的歷史:張騫出使西域,“賣國賊”王道士賣莫高窟的藏經。當演出開始時,就如同走進了時光隧道,回到幾千年前,陸陸續續將敦煌的歷史重演一遍,我們隨着演員來到“沙漠”,來到“皇宮”,來到“雪山”,我彷彿親身經歷了敦煌的歷史,這演出精彩極了。

莫高窟藴藏着古人上千年的偉大智慧,我們要好好保護,讓他們源遠流長。

  我的家鄉敦煌作文7

敦煌,一座古老的文化之城。既有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又有被稱為“沙漠之舟”的駱駝。

絲綢之路,是指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這條路上主要販運的是中國的絲綢,故得此名。課文上也介紹過絲綢之路,但只有真正見過,才能感受到它的雄偉壯觀。初到這裏,只覺得太陽讓人睜不開眼,湛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朵,駱駝眨着長睫毛的明亮眼睛。玄奘曾走過這條漫漫長路,我似乎感受到了他的艱辛。在那個交通工具並不發達的時候,這條路只有意志力堅定的人才敢來挑戰。

赤着腳踩在細膩的沙子上,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排了極長的隊伍去滑沙,坡度歪歪斜斜的。剛開始很害怕,但我發現,面對着廣闊的沙漠,這是多麼的微不足道,於是我鼓足勇氣,坐上滑沙板。起初這滑沙板如一條小蛇,東竄西撞,但慢慢的,我把握好了方向。風拂過耳畔,一旁響着沙子的摩擦聲,令我心曠神怡。

慢慢的,太陽被遮住,不見了,我躺在沙漠上,看着夜幕一點點織上了天空。駱駝排着隊慢慢悠悠地往回走着,只留下了柔軟的沙漠上留下了一串長長的腳印,延向遠方,不知所終。人們也陸陸續續地回到了自己的家裏。

熱鬧的沙漠,安靜下來了,只有天空中的幾顆明亮的星星閃爍着。

  我的家鄉敦煌作文8

在中國偌大的版圖上,有一個地方,包含了中華兩千多年的文化與藝術。它,就是“東方盧浮宮”――莫高窟。

作為我這次西域之行的最後一站,敦煌這座城市中的“中國風”為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這座藴含了中華三千多年文明的古城中,一條街、一棟樓甚至一個路燈、石墩中都有了一股中華的氣息。可是我們來不及去感受這濃濃的“中華風情”,就開始了長達兩個小時的期票征程。終於,我們帶着一身“夏日的印跡”,進入了傳説中中國管理最好的景區――敦煌莫高窟。

進入莫高窟大門之後,我們依次穿過了博物館、大小牌坊等景點,來到了莫高窟最大的石窟――大佛殿:九層樓。這個石窟的名字就已説明了一切。它是莫高窟中最大最有名的石窟,外觀是一座巨大木塔,開始只有兩層,但經歷朝歷代次次翻修,在民國時已經超過了窟中34。5米的中國第三大佛――莫高窟大佛,達到了45米的高度,將裏面的泥胎彌勒菩薩從頭到腳包的嚴嚴實實。離開了作為莫高窟第96窟的大佛殿,我來到了另外一個大窟――卧佛洞。進入了卧佛洞,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個大小不輸九層樓大佛地釋迦摩尼涅像映入眼簾。只見這尊卧像躺在一個形如棺材的巨大洞窟之中,全身都鍍有金箔,而在他的身後,有釋迦摩尼的72位弟子,他們紛紛將手放在胸前,對師父涅的舉動表示深深的遺憾與敬意。

離開了卧佛洞,我與老爸回到了車中,駕車向下一個目的地――鳴沙山與月牙泉出發了!

  我的家鄉敦煌作文9

今天下午12點半,我們向日葵小隊相約在地鐵文澤站口,將到浙江美術館參觀敦煌展。

我們乘地鐵很快就到了龍翔橋,但我們還需換乘12路公交車,好不容易等來了公交車,可公交車已經是人滿為患。我們小隊的徐博伊和殷萌算是擠上了公交車,而我和趙春暉、王樂兮、趙衡樂確怎麼都擠不上去,就只能等下一趟公交車了。等了好久,公交車總算來了,我們好不容易都擠上了公交車,可公交車的速度好比蝸牛爬行,真的太慢太慢了。過了好久好久,總算到站了,我們下車走到了浙江美術館。卻看見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龍,在太陽下,我們慢慢地往前挪着,一步步地總算進入展覽區。後來我聽媽媽説,今天的展覽是杭州站的最後一天,明天這些展品都將搬家了。難怪人這麼多啊!

此次的“敦煌藝術展”展出的是敦煌自魏晉南北朝到元代最具代表性的7個復原洞窟,原型分別為莫高窟第158窟、建於1500多年前北涼的第275窟、西魏時期的第249窟、初唐的第220窟、莫高窟第17窟藏經洞、元代的第3窟,以及榆林窟第29窟——這是西夏元素最濃郁的洞窟,為西夏晚期成熟之作。

我們還了解了壁畫可分為尊像畫、故事畫、經變畫、供養人像、佛教史蹟畫、裝飾圖案。

今天我們雖然走得很累很累,而我們都很開心。

  我的家鄉敦煌作文10

敦煌,位於我國甘肅省西部,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點城鎮。譽有“千佛洞”美稱的莫高窟,就在敦煌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現存洞窟735個,分為南北兩區,每個洞窟都有編號,其中存有塑像、壁畫的洞窟多集中在南區,為古代僧侶信眾禮佛的地方。

一進入第268窟,只見左邊有一尊交腳佛坐像,右邊是一個菩薩的壁畫。導遊介紹道:“這個洞窟是在北涼420年到439年間建好的,它位於莫高窟南區中段三層,北面與272、275窟相鄰。”聽完導遊的解説,我又發現,這尊佛像的眼睛輕輕地閉着,嘴角微翹,它的造型精巧,顏色鮮豔,我真佩服古代這些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遊覽完268窟,我們又來到了249號窟,這個洞窟和上一個可不一樣,這個主要的是壁畫。第249窟滿壁都是風動的神仙圖,導遊指着西面牆上那個壁畫問我們:“西披中央的阿修羅有什麼特徵啊?”我仔細的看了看,只聽有人回答:“他有四隻眼睛和四隻手臂。”“對,他還手託着日月立在大海中呢!”導遊補充道。我問導遊:“古代人就有畫畫的顏料了嗎?”導遊笑笑,告訴我:“那是的顏料和我們現在的不一樣,人們需要去懸崖上採一些珍貴的植物,然後提取精華,混合在一起,才能製成各種不同顏色的染料,這些染料的顏色不容易脱落,所以至今還這麼鮮豔。”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敦煌莫高窟是先人智慧的一個證明,我們不禁嘖嘖讚歎。

標籤:敦煌 家鄉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