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華】我們的節日春節作文900字3篇

作文2.13W
我們的節日春節作文900字 篇1

博海同行,又屆一春。還記得每一年,那些快樂的日子嗎?

【精華】我們的節日春節作文900字3篇

──題記

明媚的陽光透過窗照在書案上,我坐在鍵盤前,回憶起那些讓我難忘的節日,思緒莫名的回到了過去,回到了那些曾讓我快樂、悲傷的日子……

每一年中都有許許多多的節日,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瑰寶,在這些節日中,我們或許會喜悦、或許會悲傷、或許會想家。

而在這眾多的節日中春節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甚至連空氣也瀰漫着喜慶的氣息。因為春節的臨近,把親人間的距離在逐漸的拉近,把思鄉的念頭變得渴望,把團圓的期盼變成現實!

和大家一樣,我也深愛着這個讓人喜悦的節日──春節。在那熟悉的除夕之夜,似乎到處都瀰漫着年帶來的歡樂與激情。“嘀嘀嘀……”是好友送來的新春祝福,“嘀嘀嘀……”是親戚寄來的温暖問候,“嘀嘀嘀……”是同事帶來的體貼提醒……這些短信像天使的翅膀守護着我們、温暖着我們。一道道美味的佳餚被端上了桌,家人們圍坐在一起,嘮起了過去一年發生的事、嘮起了對新一年的美好憧憬。吃過飯,大家坐在電視前享受着中國人民新年中的一道共同的盛宴──春晚。突然傳來一陣噼裏啪啦的聲音,打開門一看,只見縣城內禮花四起,如同將一束束絢爛的鮮花拋向天空,紅的似火,白的象雪……有得象盛開的菊花,有得象神州七號呼嘯着直衝雲宵,有的象流星雨一樣在天空。遠處的高樓大廈都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五彩繽紛,美麗極了!噼裏啪啦的聲音此起彼伏,就象音樂家在彈奏新年的音符。熱鬧過後,回到房間,春晚已經開始了。全家人其樂融融,幸福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我們被趙本山的小品給逗得捧腹大笑,被周杰倫的歌曲帶到了另一個世界,在12點的鐘聲敲響後,全家人的情緒也被帶入了高潮階段,隨後那優美的舞蹈節目也把我們深深地打動,在這個夜晚我們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息中。

第二天早上,老老少少都穿上了新衣服,出門向鄰居們拜年。“恭喜發財,生意興隆。”“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諸如這類的祝福語迴繞在耳邊。我們孩子便會跟在大人旁邊,向他們討要壓歲錢,這裏一個紅包,那裏一個紅包,不過一會兒口袋就被裝得滿滿的,此時我們也會特別的滿足和歡樂。在緊接的10多天裏,我們會走親訪友,好好地吃上幾頓,把過去一年中不好的回憶都拋之腦後。

一個節日,就像一個故事,情節美妙動人;一個節日,就是一種文化,內容絢麗多姿。在當今很多洋化了的節日文化的衝擊中,願我們更多地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歡度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節日。每一個節日都代表着中國的傳統文化,我愛我們的節日。

我們的節日春節作文900字 篇2

我們的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我最喜愛的節日是春節。春節,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七年級。

追溯起來,春節起源於殷商的祭神祭祖活動。相傳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人們管它叫“年”。它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一種味兒,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聰明的祖先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就竄到人類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深夜,直至雞鳴破曉,它才返回山林中。百姓們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年關”,於是,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了晚飯,熄燈淨灶,再把雞圈牛欄扎牢實,把宅院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夜飯,後來就叫“年夜飯”。由於這頓飯有吉凶未卜的味道,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還需在吃飯前供祭祖先,祈求祖先保佑。吃過飯後,一家人擠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養成熬夜守歲的習慣。

我們的春節帶着浪漫夢幻的色彩,發展到今天,活動可多啦,從臘月初八到正月十五。

臘月初八,家家户户煮臘八粥。臘八粥形式多樣,有的叫“七寶粥”,“五味粥”。我家愛用紅小豆加江米,臘肉,胡蘿蔔,花生米,香青菜,大棗和大米之類來混煮,味道兒可鮮啦,它不僅清香甜美,口舌生津,而且能胃氣舒暢,我極喜歡吃。

臘月廿三,廿四稱“小年”,,祭灶神,蒸花饃,寫春聯,吃灶糖,掃庭院。小年習俗吃年糕,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意取年歲年,籍以祈歲稔”。我家年糕俗稱糯米粑粑。

臘月廿八,吃“出籠”米豆腐,用鹼水將大米浸泡,然後和水磨成漿,再用火經過鍋裏攪和,最後拿到鋪有稻草的大鍋裏蒸出,它鹼味兒中和着稻草的清香,進口入胃,蕩氣迴腸。

臘月廿九,我家鄉的習俗要置天地桌;臘月三十,吃年夜飯。餐桌上,最顯眼的是魚,魚者,餘也,年年有餘,吉祥如意。到80後,電視普及,春晚成為中國人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代替圍着火爐“守歲”習俗,成為新的“守歲”時尚。

正月七年級吃元寶,燃放爆竹,百年佔歲,飲屠蘇酒。當説“元寶”,是將糯米制成米粉,包元寶時中間用紅糖做芯子,讓後放入鍋中,用火煮熟,放入碗中,熱氣騰騰,吃的時候,紅糖溢出,紅紅火火,象徵幸福臨門。

最有人情味兒的莫過於正月八年級至十五的拜年,借春節喜慶,給親友,長輩,拜年既讓親友長輩高興,又能加強人與人溝通、交流。俗話説,水不攪不渾,人不走不親。俗話還説,客走旺家門,被訪者一高興,還給小字輩兒一些壓歲紅包兒。

春節一直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這期間,唱呀,跳呀,耍龍燈,舞獅子,各種各樣的活動,增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我愛春節。春節有綿長而深厚的人情味兒,我願天下人幸福安康!

  指導老師推薦語:

舉眼望世界,人們過節的豐厚而盛大,莫過於龍圖騰家族的春節。小作者如話家常,如數家珍,再現民族節日——春節的浪漫與神祕,展現民俗文化特色。寫出自己受到民俗文化薰陶,表達自己對民族節日的`喜愛。讓讀者能夠領會春節中每個活動的韻味兒。

我們的節日春節作文900字 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早早地就嗅到了節日的氣息,儘管天公不做美,接連幾天因雨雪霏霏,冷風習習,而傳來陣陣寒意,可這卻絲毫抵擋不住人們對春節來臨的喜悦之情。瞧,户外煙火聲、歡笑聲、喧鬧聲,聲聲入耳,户內親友之情、鄰里情、思親情,情情牽心。恰是那難得一見的老少團圓快樂無休止之熱鬧,而醖釀出了一幅別開生面的氣氛圖。人頭攢動的年貨大街上,更是熱鬧。煙花,綻放紅火;爆竹,唱響熱鬧;彰顯文法的春聯,勾勒格調的年畫,紅透情結的窗花,傳達心願的“福”字,都透射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來置辦年貨的大多都是些農民工。他們樸素的衣服與周圍人們的身着光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太陽早已把他們的臉龐染成了古銅色,面對商人的搭茬,他們的臉上露出侷促的笑。有的要用平時積攢下的錢扯點布做新鞋做新衣裳或換換牀單,有的要買過年的日用品,有的要給孩子挑選過年的玩具,至少要給孩子買個新帽子。更多的去各攤點買春聯,買年畫,買中國結金元寶掛件,在他們看來,這些充滿年味兒的東西似乎真的能給他們,他們一家,在來年帶來好福氣。

付錢時,他們掏出包了幾層、裝着承載着他們一年辛苦勞動汗水的人民幣的小包,用充滿老繭的,經受毒辣陽光洗禮的手小心翼翼的抽出幾張,遞給買年貨的商人,舒坦的笑容在皺紋裏綻放,那種自豪溢於言表。間或聽到他們操着濃重的地方口音給家裏人打電話:“今年收成不錯吧!俺正在買年貨呢,街上人可多了。俺買到車票了,明天就回家……”路過車站,比肩接踵的人羣在進站口緩緩地移動着,刺激着人們的視覺與神經,提醒着人們該回家聚聚了。

細細看看,這批浩浩大大的返鄉隊伍中的“主力軍”還是農民。他們手中提着或是肩上扛着大包小包,或是蛇皮袋,或是布袋,或是破舊的揹包,或是簡易的旅遊箱,手中緊緊捏着回家的車票,生怕因為人多而丟了好不容易買來的車票。過了檢票口的,急切邁向車的步伐似乎注入新的力量,不知疲倦,因為回家團聚是他們最大的動力。坐上車的,心中的激動溢於言表,這時才舒了一口氣,小心放好自己的包,理理自己身上的衣服,不時看着窗外等待的人羣,淳樸地笑着,露出並不整齊的牙齒,期待着能夠早一點回家,那個有着妻兒等待的温馨的家,早一點歡聚一堂。“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如此淳樸的話語揭示了在這個美好的節日裏人們內心對家的渴望。

無論在哪裏,無論離家多遠,無論是海外學子,還是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家永遠是自己的歸宿。一聲聲清脆的爆竹,表達了十三億中國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一個喜慶的“福”字,寄託了億萬中國人對和諧幸福的祈盼。一個拜年的手勢,傳承了炎黃子孫千百年來的相互牽掛。一家人的歡聚一堂,藴含可多少中國人的血脈親情。如今,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與進步早已洗去了春節的迷信色彩,春節那朵美麗而美好的花兒在我們面前毫不掩飾地綻開。我們沉浸在春節的喜慶和歡樂之中,我們的生活和命運正像人們所期盼的那樣節節高。

標籤:精華 節日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