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弟子規》讀後感【熱門】

作文2.15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規》讀後感【熱門】

《弟子規》讀後感1

談到珍愛生命的時候,我們總不會忘記強調,是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可貴的生命。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總是忘了賦予我們生命,無私哺育我們成長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們愛與關心,是因為他們的悉心照顧,我們才能夠在一個優異的環境下茁壯長大。

這些天不知怎麼的我把書房裏的《弟子規》拿來翻了翻。當我看到“入則孝”的時候,我心裏湧起了陣陣好奇與疑惑。“入則孝”説的是回到家就要孝順父母嗎?我好奇地查了查資料,果然就是這個意思。在孔夫子那個年代就開始講究孝道,對於受到父母的愛越來越濃的我們怎麼能夠不去做一些孝順父母的事了。

生命誠可貴,而這可貴的生命是誰給與我們的呢?這一切都是父母給與我們的。他們不但給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養育成人。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父母呢?是的。一個聲音肯定的回答説。那我們應該怎樣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吧。

"冬則温,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意思就是冬天要讓父母親穿的暖和,夏天要讓父母涼爽。早上要問安,晚上要向父母親請安。出門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事業不隨便改變。同學們你做到了嗎?

感恩父母從現在做起,吃飯時候給父母夾肉,幫父母捶背,給父母端洗腳水。感謝給予我們生命的人。感謝把我們養育成人——父母,大喊一聲父母我愛你們!

《弟子規》讀後感2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説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説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堅信,也會堅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堅信的,也再不敢堅信了。看,他説得多有道理啊!在“信”這一章,古人這樣説:“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這教育我們開口説話時,誠信為先。我們答應別人的事情,必須要遵守承諾。當我們沒有潛質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我們更不能用來騙人。《弟子規》的“信”篇還教我們怎樣説話:“説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切戒之。”説話多不如説話少和好。説話要恰到好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該説的就説不該説的就決對不能説。在我們跟他人交談時,談話的資料要實事求是、口齒清晰。不好聽信花言巧語,正因

這些話雖然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下流骯髒以及無賴粗俗的語言,都儘量不好沾染。誠信並不難做到:我心想。只要人人認真去做,那麼誠信的世界離我們還會遠嗎。

《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規,聖人訓,守孝第,次謹信……”每天早晨我們的教室都傳出朗朗的讀書聲,這是我們入學以來早自習誦讀《弟子規》的聲音,每天我都沉浸在朗朗的背誦聲中,樂此不疲。老師説,《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每個小朋友都要用《弟子規》來指導自己的言行。

我不但學會了背誦《弟子規》,還學會了唱《弟子規》的歌呢,優美的旋律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詞,聽起來很優美,我很喜歡唱這首歌。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有一次,媽媽要帶我外出學小提琴,準備好出門的時候,我還在玩學習機,媽媽説:“翔晨,快點!”我卻像沒聽見一樣,還在那裏磨蹭。媽媽急了,大聲説:“父母呼,應勿緩。”我聽見後趕緊關掉學習機,不好意思地跟媽媽出門了。心裏想:哈哈,媽媽也會背《弟子規》。

還有一次,我和同桌在班級的過道上撿到了一塊漂亮的橡皮,我的同桌特別喜歡那個公主的圖案,於是她對我説:“不要告訴老師,咱們倆一起用,行嗎?”我突然想起《弟子規》裏的一句話“物雖小,勿私藏”,我連忙擺手説:“不行!不行!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能要,那樣是不文明的,應該把橡皮交給老師,請老師幫助找到失主。”同桌聽我這樣一説,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現在我已經把《弟子規》背得滾瓜爛熟了,我時刻用《弟子規》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當我挑食的時候,我會很自然地想起那句“對飲食,勿揀擇”;當我挑剔穿着的時候,我不由自之地想起那句“衣貴潔,不貴華”;當我和媽媽頂嘴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句“父母教,須靜聽”。

感謝《弟子規》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規》中聖人的訓誡將會伴我成長,讓我受益終生!

《弟子規》讀後感4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説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説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説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説:“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裏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説:“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着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讀後感5

晚上,伴着習習涼風,我翻開了《弟子規》,映入眼簾的是“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這樣一句話。細看底下的註釋,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思:至於外表穿着,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猛然間我想了“君子憂道不憂貧”這句古話。

躺在牀上,思緒隨着涼風飛呀飛,飛到了西晉這個時期,我看到了年輕時的阮咸。雖然他家裏並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錢人面前卻泰然自若,一點也不自卑。六月六日這一天,每一個都把自我的衣服拿到太陽下頭曬。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據當時的風俗,也把自我的衣服晾起來,路上看見阮咸晾曬自我的舊衣服,都來觀看。但阮咸一點也不在意,他認為:富貴不是能夠誇耀的資本,貧寒也不是恥辱,人活着是否有尊嚴關鍵在於他的德行和學識。

思緒不再飄飛,回到了此刻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個幼兒園門口,一個小女孩竟然對他的同伴説送自我上學的父親是她們家的司機!可笑可悲的背後是深深地思考:我們的社會怎樣啦我們的孩子怎樣啦講究物質的奢糜與攀比竟讓純真的孩童至此!試想一下,假如都以此刻的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那麼10年後,20年後,甚至100年後的今日,我們的子孫後代將變成怎樣樣的人呢到時候吃穿的攀比又將如何呢無數的問號在我腦海中迴盪,久久不能散去……

多虧了這本《弟子規》,他提醒了我們,他喚醒了我們,他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了我們將怎樣做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過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弟子規》讀後感6

誠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優良傳統,還記得春秋末期魯國的儒學家曾參嗎?還記得他為了遵守諾言將自己家中的豬殺掉的故事嗎?他當時對妻子説過一句話:“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首先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麼都跟父母學,你現在哄騙他,等於是在潛移默化的教他學會欺騙。”這不正是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嗎?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人都騙,那麼,他肯定也不會像華歆一樣對待生人了吧?所以肯定是一個不可交往的人,是一個沒有誠信,對社會起不到良好的作用的人。

除了誠信,我們還要懂得“忠言逆耳利於行”的道理,要悉心聽取他人的意見,而不要一説你不好就翻臉,所謂“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就是這個意思吧。

其次還有“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我們明白:“看見別人的優點,就要努力去學習,看見見別人的缺點,就要先看看自己有沒有同樣的缺點,然後想辦法去改正。就連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不也説過嗎:“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嗎?

學習《弟子規》的過程,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昇華的過程,這將對一個人的'成長帶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這樣,生活才會變得更加踏實和美好,社會才能變得更加和諧。

《弟子規》讀後感7

學習《弟子規》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

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

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弟子規》讀後感8

這個暑假,我看了《弟子規》這本書,很有感受。《弟子規》顧名思義就是古代弟子的行為規範,它告訴我們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做人要守信、慷慨。

先説守信吧,我可是一個很守信的人哦。暑假裏的一天,我和一位同學約好晚上七點鐘在羽毛球館見面,可是時間已經過了很久,她還沒來。我急得讓媽媽打***媽的手機,可是一直沒人接。媽媽勸我別等了,先自己玩吧。我不肯,我想起《弟子規》裏的一句話: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我要講信用,我要遵守諾言!我家和她家離得很近,於是我央求媽媽陪我去她家樓下叫她,我在她家樓下大聲喊了好幾遍,都沒人應。當時我就像一隻泄氣了的皮球一樣,很失望。媽媽安慰我説:“你是個守信的好孩子,她也許有急事去了吧。”我心裏才舒服了一些。

我平時雖然不是那麼慷慨大方,但對於橡皮、鉛筆之類的小東西,我是十分樂意借給別人的。但因為我是一個很愛看書很愛買書而且很愛惜書的“小書迷”,所以我不怎麼願意將自己最最喜歡的書借給同學,生怕同學把自己心愛的書給弄髒弄壞了,因此有時就不太願意把書借給別人。但是自從讀了《弟子規》之後,我的表現有了很大的變化:我認識到這是一種很自私很小氣的行為,我為自己過去的表現感到羞愧。我準備開學以後把自己喜歡的一些書都帶到班裏,和同學們分享。我要做到《弟子規》裏説的那樣:人借物,有勿慳。這樣,大家在一起都可以相處得很快樂,很開心,看着別人開心快樂的樣子,我想我一定會比他們更開心!

守信、慷慨的人會更受大家的歡迎,還會有更多的朋友,讓我們一起做一個守信、慷慨的人吧!

《弟子規》讀後感9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我正在大聲讀《弟子規》一書,感悟裏面的精華所在。

《弟子規》是一本寫道德禮儀崇孝上進的書。在這本書中,每一段話都配有一個相關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藴涵着一個道理,而這些道理就是這本書的精華。

我最記憶深刻的就是“對飲食,勿揀擇,食可適,勿過則。”

這句話的意思是:吃飯的時候,不要挑食,否則會營養不良;吃東西還要適可而止,不要暴飲暴食,吃飯過量就會損傷身體。我身邊正好有一對例子:我有兩個朋友,一個從小嬌生慣養,愛挑食,假設有一盤帶有葱的菜給她吃,她能用筷子一個一個把葱挑出來再吃;另一個特別能吃,只要有好吃的她就一口氣吃完,所以肥嘟嘟的。而我正好,不挑食也不暴飲暴食。

讀了這本書後,我懂得了許多做人與孝敬父母的道理:“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告訴我們要有愛心,與有道德的人親近,多學習;“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教育我們出回要先通知父母,不讓他們擔心;“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是説借別人的東西要及時還,別人向你借東西,若有就借出去,不要小氣……

《弟子規》還有一個過人之處,就是簡練。此書把內容容納概括為三字,讀起來流暢而壓韻,真實精妙絕倫啊!

我愛讀書,愛讀《弟子規》,愛它的每一個道理,讀完後,我自然也會用實際行動來崇孝,做一個孝女。

《弟子規》讀後感10

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不在自己的父母身邊,為了自己的事業,為了養家餬口,背井離鄉,遠離自己的父母,父母的這種親情正在慢慢淡化!父母對我們的愛,永遠都在。聽到你在外面過得很好的時侯,他們很高興,逢人都説。要是遇到什麼麻煩時,父母都會擔心的不得了,睡不着覺!為了讓我們娶上媳份兒,操心至極!所以,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卻忽略了父母的愛,認為父母總是杞人憂天,嘮嘮叨叨,總會跟父母產生不一致的看法,甚至認為父母不愛我們了,這個時侯,我們還會如何去孝敬父母呢?弟子規告訴了我們答案。不管怎麼樣,我們聽從父母的意願是對他們的尊敬,我們應該更加寬容,體諒得照顧父母。對他們要有耐心,父母健康的時侯,我們會很自然的孝順父母,父母真正生病了,需要我們照顧的時侯,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做到耐心,孝心呢?

父母也有犯錯的時侯,我們做子女的要幫助他們改正,對他們的不良嗜好,我們有責任去幫助他們,這也是一種孝心。但是一定得講究方法。

父母漸漸老去,我們也有自己的壓力,不管怎麼,珍惜現在,珍惜與他們的每一刻。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讀後感11

讀一本好書,猶如同一位智者談話;讀一本好書,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讀一本好書,可以從中學到無窮的知識。而《弟子規》可謂是好書之一。

人們常説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麼,怎樣才算孝敬父母呢?《弟子規》告訴了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聽父母的話,當父母叫我們時,應及時回答,當父母讓我們做事時,我們應趕快放下手中事,去幫助父母,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中去幫助父母,從日常小事做起。

對於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做到和睦相處。大的要關心小的,小的也要尊敬父母,尊敬比自己大的長輩,語言要和藹温和一些,不要尖酸刻薄,必要時,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

做人最基本的是要講究誠信。是的,誠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凡出言,信為先,奚可焉……”這段出自《弟子規》的話清楚的告訴我們如何講誠信,但凡是出自於自己的話語,答應別人的事也一定要做到。不論是一件小事,還是一件大事,只要你給予了他人承諾,你就一定要做到。講信用的人,往往是最受歡迎的人了;誠信的商店,往往是生意最火爆的商店了……做人要講誠信,乃是從古至今永不變更的事實。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得到別人仰慕,而《弟子規》中的一段話也講到“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一個人只要有才華,不驕傲自大,那麼他就能夠受到別人的尊敬。

通過讀《弟子規》,我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變了自身的一些缺點,學習了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範,《弟子規》不愧是一本好書!

《弟子規》讀後感12

《弟子規》主要是講述一些兒童應知應盡的生活禮儀與道德規範。我背了《弟子規》裏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有所感。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家中,父母呼叫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能拖拖拉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在教導我們時,我們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裏。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虛心接受,並且承擔過失,不可頂撞父母,讓他們傷心。

在生活中,爸爸叫我起牀,像蜜蜂一樣“翁嗡嗡”地叫,煩死人了;有時候媽媽叫我幹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就拖拖拉拉的,我心裏暗暗地想:憑什麼讓我幹,幹這事多累啊;有一道數學題很難,我都會了,可爸爸還在那講,像麻雀一樣“嘰嘰喳喳”的,太羅嗦了;有一次,我犯了一個特大的錯誤,我整個上午都沒有學習,在家裏為所欲為,爸爸媽媽就嚴厲地把我訓斥了一頓,當時,我心裏恨死他們了。可是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做得太過分了,我就向爸爸媽媽承認了錯誤。我決定改正平時的一些壞毛病,今後要孝順父母,要關心父母,聽從父母的話,這才是好孩子。

父母是給予我們生命的人。父親如陽光,給予我剛強和熱情,讓我的意志獲得了磨鍊;母愛如月亮,給予我温情與詩意,讓我的靈魂得到洗禮。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多麼偉大呀!我們要好好愛自己的父母!

《弟子規》讀後感13

很多人都喜歡看韓劇,為什麼喜歡?我沒有作過具體的調查。但我想是不是有這樣一個原因,那就是韓劇中有很多情景畫面讓人感到很温馨——鞠躬問候,彬彬有禮,進退有度,謙恭温和……這些傳統文化的影子,讓人如沐春風。

和彈丸之地的韓國比,我們可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素有“禮儀之邦”之美稱。但是,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遭到了史無前例的破壞。尤其是近些年來,我們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但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有人總結説,國人現在存在着明顯的五大缺失:孝道缺失、責任缺失、誠信缺失、信仰缺失、禮儀缺失。越來越多的人感覺到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好像中華民族又一次到了危險的時刻!怎麼辦?誰能力挽狂瀾?當沒有更好的辦法和出路時,我們不妨回頭看,看看古人。

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例如儒家的教育思想,就是維繫社會安定和平的強大力量,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基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是古訓,但卻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其中,修身是立世之根本。一個人如果沒有很好的修養,那怎麼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那麼,如何修身?——《弟子規》當是必讀的第一本。因為《弟子規》是孔孟思想的根,它崇尚仁愛、和平、向善,它彙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是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寶典。

雖然它是古代兒童教育的啟蒙讀物,但對於我們這些今人來説,這一“啟蒙”教育應該補——算是亡羊補牢吧,但願為時不晚。

《弟子規》讀後感14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最近,我讀了《弟子規》,令我受益匪淺。“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我最喜歡這一句。它講的是:子路聽説城中發生了大事,就駕車到城內,他衝在最前面,卻被敵人的武士砍斷了一條胳膊,帽子也掉落在地上,他大聲説道:“等我把帽子戴好,再來殺!”説完,子路拾起帽子,戴在頭上,然後從容而死。

它的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鈕釦要扣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繫好。放置帽子和衣服應當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順手亂丟放,以免弄皺弄髒。

它讓我明白了:儀表是一個人美姿的展示,是心靈的窗口,國小生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儀表習慣,就要從穿衣戴帽做起。“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它的意思是:事情雖然很小,也不要擅自為所欲為而不稟告父母;如果任性而為,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讓父母擔心,這就是不孝的行為。

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來據為己有;如果真的私藏了,品德就有了缺陷,父母知道了,心裏一定十分難過。

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很多小事情,我們不能為所欲為,而不告訴父母,要不然就會讓父母擔心難過。

我愛讀書,因為讀書可以長知識,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弟子規》讀後感15

回想《弟子規》這本書已經在我家有幾年了,記得幼兒園大班時老師每天給讀論語,媽媽也曾經給我讀過,所以這本書沒怎麼翻閲就被閒在了書架上。一直到這個寒假老師讓同學背誦《弟子規》,我才把這位沉睡已久的老師請出來。

讀了這本書,雖然有些我還不是特別明白,但我還是收穫了許多,比如:“父母呼應勿緩 行勿懶父母教須聽從 父母責 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候媽媽喊去擦桌子,叫幾聲我還磨磨唧唧的不想動,再叫,我有時還會回上一句:“有獎勵嗎?” “什麼獎勵?”我説“那就擦一次獎勵一塊錢吧!”媽媽也許是想讓我乾的有動力些,索性就答應了我的要求,説實在的那段時間我的錢包真的是鼓鼓的。後來媽媽覺得我大了一些,媽媽再次喊我擦桌子的時候,她説:“兒子,咱家四口人,那這四口人是不是都是這個家的一份子?”我説“是”媽媽繼續説:“那既然是,那咱乾點家務,做點事情,還用錢嗎?”從那以後,我感覺我再也沒有擦過桌子。讀了弟子規之後,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

還有“朝起早夜眠遲 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大意是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為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早晨起牀,務必洗臉梳粧、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想想我自己呢,每天早上都是媽媽叫完一遍又一遍,像是個打鳴雞,督促我的學習,又像是個嘮叨的唐僧。

這本書讓我的臉紅了一次又一次,很多我不太明白的地方,我會仔細閲讀。以後也會以《弟子規》來要求自己。

標籤:讀後感 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