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愛糧節糧作文(通用23篇)

作文2.44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糧節糧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糧節糧作文(通用23篇)

愛糧節糧作文 篇1

俗話説得好:“一粒糧食一滴汗”,這話我始終也忘不掉,由於我親自感受過收稻穀的味道。還記得上年八月份,我跟隨爺爺和爸爸去地裏收稻穀。我心想:不便是收稻穀嗎?我又並不是不容易。剛剛一下田,手和腳就被穀子刺得發癢的。我嘟着嘴,有點兒不開心。這時候,爺爺在一旁笑着説:“傻姑娘,那麼急着下來做什麼?”過了一會兒,大家剛開始收稻穀了,爺爺和爸爸拿着長刀不斷地割着蒲公英的種子。我覺得她們都下來了,因為我只能忍者痛下來,心想:我不能被這一點痛就嚇退了,不可以被她們比下來。

沒多久,我已經是大汗淋漓了,頭頂的汗水也沿着臉孔滑掉。這一點苦還算不得什麼,幾日過去,稻穀終於是收完了了,可大家的手和臉被曬得黑乎乎的,像個非洲黑人一樣。從這件事情之後,我感受來到農民伯伯的收稻穀的艱辛,更何況穀子也要晾乾,在其中有多少艱苦,要流是多少汗啊!之後我想行動起來,愛護糧食,從來不偷倒剩菜學起,以節省為榮,以消耗為恥,主動培養愛護糧食的良好的習慣,那樣才可以無愧於農民伯伯的辛勤工作。

愛糧節糧作文 篇2

人們常説,要珍惜糧食。這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李紳寫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這首詩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這首詩是説,每一粒糧食都凝結着勞動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啊,我們不能浪費。這道理人人都懂,可又有誰真正做到了呢?

中午在食堂裏吃完飯,總是有許多同學只吃了一半飯菜就倒掉,還有的居然只吃了幾口就倒了,幾乎沒有人把飯菜都吃完。也許你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但如果今天你浪費一口飯,明天我浪費一口飯,後天他再浪費一口飯……這樣日積月累,會浪費多少糧食?如果每個人每頓飯都多吃些飯菜,一年又會節約多少糧食?兩年,三年呢?我們每天吃的米都是農民伯伯們冒着寒冷,頂着太陽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在吃飯的時候,我們應該想想那些在大山裏,和我們同齡的孩子,他們連我們每天都吃的雞蛋都吃不到。那些孩子吃不飽、穿不暖,整天吃山裏的蘑菇,野菜。有時一兩個月都吃不上飯,更別説肉了。作為在在城市裏生活的我們,應該珍惜每一粒米,每一片菜葉,每一塊肉……不能想吃就吃,更不應該挑食。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愛糧節糧作文 篇3

我們學校現在有了免費營養午餐,但是有很多同學隨意的倒掉飯菜,讓人看了很是心疼。

糧食和水是生命之源,沒有糧食和水就沒有我們人類。但是現在人們浪費糧食的現象非常多。“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古詩我們耳熟能詳,但我們按照這樣做了嗎?沒有,依然可以看見食堂那堆積如山的剩飯剩菜。

有一天中午,食堂的工作人員將撒的飯和倒掉的飯加在一起足足有四十斤,這種浪費多大呀!這些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用汗水換來的。要想吃上白米飯農民伯伯先要把種子撒到育秧田裏,經過精心培育,發芽後,漸漸長成秧苗。然後,把秧苗從育秧田裏請出來,分成一撮一撮地插到水田裏,為了讓秧苗長得更好農民伯伯頂着烈日,給秧苗澆水、施肥、噴農藥、拔野草……在農民伯伯的精心照料下,秧苗們長出了嫩嫩的稻穗。稻穗越長越大,也越來越飽滿,秧苗成熟了。這時農民伯伯帶着豐收的喜悦來收穫它們了。回到家裏,農民伯伯先用脱粒機從稻穗上把稻粒脱下來,然後再把帶皮的稻粒送進碾米機,脱去外殼,才成了大米。要吃大米要經過這麼多的過程。我們再浪費難道不可恥嗎?現在地球上的糧食這麼少,我們一定不能再浪費糧食,一定不能讓糧食再陷入危機。

我們現在要節約糧食,否則我們以後吃到的是什麼呢?

愛糧節糧作文 篇4

中央電視台曾經播出過這樣一則廣告:廣告中,有一對情人、一對老友、一對姐妹、一對父子一起在飯店吃飯,他們各自點了許多菜。多點菜大方,公款吃喝,打包沒面子,小孩子高興就好,四種理由,強烈的反應了現代中國人的就餐習慣與浪費現狀。 有人説,糧食還會生產出來,浪費就浪費點兒吧!其實不然,農民伯伯頭頂着烈日,在田間除草、間苗。鋤頭隨着農民的手一上一下。汗水滴滴入土中,禾苗在汗水的滋潤下成長﹑抽穗、結果……太陽與他為朋;月亮和他做伴。我們揹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浪費着糧食,多麼鮮明的反差! 如今,生活條件富裕了,人們卻開始大肆揮霍﹑浪費,全國一年浪費近2000億元,相當於2億人一年的口糧,一個省一天就浪費近50噸飯菜,多麼驚人的數字! 糧食浪費狀況不容樂觀,現在成千上萬人還掙扎在温飽線上。我呼籲大家,節約起來吧!少點幾個菜,餐後打包,這是我們力所能及的。我光盤,我光榮!光盤,從我做起!

愛糧節糧作文 篇5

我自幼在城市長大,雖然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古詩詞倒背如流,但還是缺乏對糧食真正意義上的認識。直到前陣子去農村爺爺家,親歷了收割糧食的一幕,才使我有了體會。

那是收穫的日子,我跟隨着大人去收割小麥。因為老家是山區,靠天吃飯,雨水多收成就好。在田地裏,讓我真正感受到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滋味。耕地在距離村莊很遠的地方,一大早起來,就背上水和乾糧出發。太陽沒出來還好,當太陽當空照時,火辣辣的,長輩們跪在土地上收割小麥,滿面汗水,滿身黃土,但是,他們不會漏掉一顆麥子。我真正地理解了什麼叫“汗滴禾下土”,我也知道了糧食對農民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為什麼要“節約糧食、杜絕浪費”,親身的體驗給了我最好的教育。我曾親眼看到爺爺將掉下的饃饃渣仔細撿起來,輕輕地把灰吹了吃掉,這就是農民,糧食就是命啊!

自農村回來後,我在六中住校,每當我在食堂吃飯,看到有同學浪費糧食時,我就會告訴他我在農村的所見所聞。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目前,我們國家發展很快,大量的土地被城市的發展吞併,耕地越來越少,糧食和水資源一樣更加寶貴,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絕不浪費一粒糧,自覺成為節糧的榜樣,從今天開始,從現在做起……

愛糧節糧作文 篇6

只要不是假期,每到中午十二點,我們美麗的行知校園裏一定是人聲鼎沸。原來是到了可以開飯的時間了!

“民以食為天”,吃飯當然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情!尤其是勞累了一上午,可以補充能量、可以休息了。有狼吞虎嚥的、也有細嚼慢嚥的,還有張牙舞爪的,總之,開飯時間的教室,要有多歡騰就有多歡騰。

可是每次吃完飯,當我看到那些被倒掉的剩飯剩菜時,我的心就像倒翻了五味瓶,有一股説不出的難受!倒掉的這些,多半是吃剩下的米飯,有被啃了幾口吐掉的五花肉,有被吃了一半的雞腿,還有很多的蔬菜……

為什麼會浪費那麼多呢?我也曾私下向同學們做過問卷調查:有的説不愛吃肥肉,有的説雞腿不好吃,有的説不喜歡吃某些蔬菜,還有的説飯打太多了吃不下……哎,確實都是有“理由”的。可是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每頓要倒掉這麼多糧食和蔬菜,那麼每週呢?每個學期呢?加起來這是一種多大的浪費啊!

讓我們一起來關注學校午餐浪費現象,每個人從自我做起,珍惜和節約糧食!

愛糧節糧作文 篇7

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40多名宣城小記者奔赴宣州區金星糧油公司,開始“愛糧節糧·‘金星’相伴”——宣城小記者社會實踐活動。

據公司的夏總介紹,金星公司是集收購、儲存、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糧油專業公司,還是全國中國小愛糧節糧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呢。首先我們一起參觀糧食倉庫、檢化驗設備,非常先進的設備讓我們都很欣慰。現在的農民,已經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記憶中走出。當我們看了公司提取的米象、黑蝨蟲、二代黑蝨蟲等害蟲標本時,感到農業科技的重要性。

拾麥穗比賽,場面可是熱火朝天,一上午也沒有人喊苦喊累。集體午餐時看到香噴噴的米飯,我突然生出了一種特別的感動,不由得想起了那首著名的古詩!參觀米廠觀看稻穀成米全流程,向五星國小學生贈送紀念品,拾麥穗大賽頒獎……一天的實踐活動結束了,大家雖然有點勞累,但心情極為高興,因為我們知道了從今天起,要節糧愛糧;特別是當代國小生更應承擔起節糧、愛糧的社會責任,拒絕浪費,反思一飯一粥的來之不易。

“節糧愛糧”,從我做起!

愛糧節糧作文 篇8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你聽過嗎?這就是講我們要愛惜糧食。不能因為你家裏糧食多久隨便浪費,這樣你污染了環境,也浪費了糧食。等到你真的需要糧食的時候,後悔都來不及,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米飯或者其它食物。

記得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中午,我獨自去朋友家玩。過了一會兒,她家吃飯了,我就在門外等她,她拿着飯來找我。

我對她説:“我們一會兒一起玩捉迷藏吧!”

“好啊!”

“你在吃飯,我多給你點時間吧!”

不一會兒,我就數完了100聲,立即跑去找她。當我找到她時,發現她正要把飯倒掉。我連忙阻止到:“喂!別倒!”幸好喊得及時,她沒有這麼做,我耐心地告訴她:“小紅,你倒了這碗飯,就代表浪費了許多糧食,你可別忘了李紳寫的那首詩啊!”

聽了我的話,小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表示以後再也不浪費糧食了。

經過這件事後,我們更加懂得珍惜糧食的可貴性,這個中午發生的事在我的腦海裏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

愛糧節糧作文 篇9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一直在我耳邊迴響。

我記得有一次吃飯時,由於我吃得狼吞虎嚥,飯粒和一些小一點兒的青菜都一一掉出了碗,灑到了桌子上。媽媽見那一桌的米粒,便語重心長地對我説:“飯菜來的不容易啊!你可要好好珍惜呀!在我年輕的時候可都沒飯吃啊!農民伯伯種出這些糧食是十分辛苦的。”接着媽媽給我講來了一些關於我外公的故事,並告訴我外公是怎麼種田的。第二天,媽媽要帶我、姐姐去鄉下吃飯,我們一個個都高興極了。

到了鄉下,爸爸説為了能讓我和姐姐知道糧食是怎麼來得,專門讓我和姐姐去田間看看。

田野一片綠色,就像是一塊塊交錯的.大地毯鋪在田裏。在這綠色的毯子上,許多人在忙碌地幹着農活,有的在耕地;有的在挑秧苗;有的在......你瞧,那邊一個是十多歲的婆婆正在拋秧呢!她從一塊板子上拿出翠綠的秧苗,撒到田中,讓它們自己成長。她每撒一把秧苗,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就隨着臉頰流了下去。此外,我還看到一位六十多歲的老爺爺正在除草,爺爺輕輕彎下腰,用那粗糙的雙手去接觸那骯髒的雜草和污泥。雖然雜草出去了,卻紅了爺爺自己的雙手。火辣辣的太陽照射在每個農民的身上,汗水濕透了每個農民的衣服。

今後,每當我吃着香噴噴的米飯時,不由自主地就會想起農民伯伯用一滴滴汗水換來的糧食。

讓我們好好愛惜農民伯伯辛苦耕種出來的、粒粒都含着汗水的糧食吧!

愛糧節糧作文 篇10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蛋奶飄香,珍惜從校園做起

我是一名國小一年級的學生,今天老師告訴我們:每年的 10 月 16 日 是世界糧食日,號召我們要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校園做起。 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一羣活潑可愛的孩子,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們正吃着“營養早餐”——一個雞蛋、一份牛奶、火腿腸(桃酥)和麪包。 蛋奶飄香,洋溢着整個清晨的校園。人們都説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我 們的這份早餐是實實在在政府給的,這項工程讓我們茁壯成長。 每天我高 高興興的去上學,品嚐着鮮美的雞蛋和醇香的牛奶,心裏美滋滋的。 每天當我們還在睡夢中的時候,辛勤的老師已經開始為我們的營養早餐忙碌了。

當我們來到學校時,老師們已經將熱騰騰的牛奶、熱乎乎的雞 蛋送到我們的手上。回想到這裏,我心裏不禁湧起一股暖流,深深地感受 到:老師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國家對我們的關心真是無微不至呀! 就由衷地對現在的好生活充滿感激。 黨和國家對我們這麼無微不至,還有老師每天早上忙碌的身影 ,我們 應該看在眼裏。但是我們有的同學在吃蛋奶時挑肥揀瘦,喜歡吃這個,不 喜歡吃那個,還把吃剩下的扔進垃圾筒裏,實在不應該。老師告訴我們, 合理飲食,搭配均衡,才能有一個好的身體。為了有個好身體,讓我們合 理飲食吧。 節約從校園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從我們的蛋奶工程做起。同學們 讓我們行動起來,互相監督,不要把節糧愛糧變成一句空話放在嘴邊,從自身做起,做一個節糧愛糧的好學生。

最後,我們要感謝國家對我們的關心、關懷和重視,我們這些祖國的 花朵應該知道感恩,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的一切!感恩社會,感激國家的好政策。

愛糧節糧作文 篇11

農民辛勤地耕耘; 甘霖及時地澆灌; 陽光無私地照耀; 還有大地地哺育; 培育出了金燦燦的稻穀。 黃牛辛勤地犁地; 晨露入微地滋潤; 暖風和煦地安撫; 還有沃土的呵護; 早就出了綠油油的蔬菜。 當我們把那飯菜 因為不合口味而倒入垃圾箱; 可否想過這背後, 有多少農民的心血 在這些飯菜中。 當我們把那鮮湯 因為吃膩了而倒入垃圾桶; 可否想過這背後, 有多少農民的汗水 融入這鮮湯。 古今中外, 有李紳的《憫農》 作為典範; 有馬克思的名言 作為榜樣。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這是世界的美德。 杜絕浪費,從我做起, 這是節糧愛糧的認知。

讓我們愛惜 這來之不易的糧食; 讓我們宣傳 這不浪費糧食的好習慣。 讓我們呼籲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杜絕浪費,從我做起“ 這句令人深思的口號吧!

愛糧節糧作文 篇1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誰都會背,但能真正體會到農民伯伯艱辛的又有幾個人呢?特別我們這些城市裏長大的孩子,從小就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養成了嬌生慣養的壞習慣,挑食是我們的一種通病,稍有一點不合口味就不吃,我也不例外,也是這大軍中的一員。雖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經常在耳邊嘮叨什麼“一顆糧食一顆汗”,説他們以前飯都吃不上的陳年舊事,我卻不以為然,當成了耳旁風。我行我素的經常“製造垃圾”。自從親身體驗過一次辛勤勞動後,我為自己以前的行為感到羞愧……

去年暑假媽媽帶我去外婆家,因外婆家住在一個較偏僻的山村,購物不方便,所以出發前媽媽買了一些水果、蔬菜、肉類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顛簸,走了兩小時左右陡峭又崎嶇的山路終於達到目的地—外婆家,我全身都要癱瘓了,一屁股坐到椅子上不想動彈,外婆看到我們來了非常高興,忙着殺雞宰鴨迎接我們的到來。晚上,吃飯時,外婆要把一大塊雞肉挾到我的碗裏,由於我的推辭,雞肉掉到地上了,我感覺不太好意思,外婆説:“沒關係的,洗洗還可以吃。”然後重新幫我挾了一塊,自己卻把掉在地上的雞肉撿起來洗洗吃了。我心想,外婆這是怎麼了,碗裏還有那麼多,為什麼要撿地上的。後來媽媽告訴我,在農村要養一隻雞,需要一年半的時間,要吃掉很多糧食。一般只有來了客人才捨得殺雞吃。

外婆都七十五歲了,還種有四畝多田,暑假正是農忙季節,每天天剛矇矇亮,外婆就去田裏割稻,中午也只休息一會兒,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回到家還要整理打回家的穀子,每天晚上都要忙到大半夜才能休息。看到外婆這麼辛苦,我決定加入到勞動中去。第二天很早我就起牀了,但是還是沒有趕上。吃過早餐,我戴上太陽帽,背上小揹簍,跟着大家一起勞動。我拿起鐮刀學着大人的樣子割稻子,看着她們輕盈快捷的動作,我想應該非常輕鬆,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割好一簇,還差點割到手上,不一會兒我就腰痠腿痛,我想換換“工種”肯定會好些,於是我加入到抱送稻穗的隊伍中,十幾個來回。我的手臂全是稻葉留下的一條條長長的血痕,田裏小蟲咬的皰,都湊在一起,好難受啊!當時好想休息,當看到外婆村裏其他小孩像沒事人一樣在稻田裏勞動,不服輸的我只好咬緊牙關繼續“戰鬥”,我繼續換“工種”加入打穀子的隊伍,可打穀子不僅要用腳踩,而且還要用雙手拿一把稻穗在打穀機滾筒上用力來回搓動,穀粒才能打幹淨,稍一鬆手,稻杆就會全部掉入打穀機桶內,處理起來非常麻煩,這也不是我乾的活,所有“工種”都試完後,“戰鬥”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只想打道回府,但苦於找不到回家路,只好硬着皮頭,東打打,西鬧鬧,在炎炎烈日下熬到中午,揹着十幾斤重的穀子,就像是揹着百斤重的石頭一樣壓在我的肩上,走幾公里的路,就像是走了幾十公里一樣,到了家裏,我趕快扔下小揹簍,朝肩上一看,兩條長長的紅印深深的烙在肩上,肩就像被火燒過一樣,痛死了。下午再也不想去了,就留在家裏幫忙曬穀子,但是曬穀子的活也不輕鬆,每隔半個小時要翻一次穀子,還要掃稻毛,用篩子篩,太陽下山了,又要收穀子,曬好的穀子要用風車車好,才能放入倉庫。哎!這一天過得可真累!期間外婆還告訴我,種稻要經過選種、育種、播種、耕田、插秧、施肥、鋤草(如果稻苗生病了還要殺蟲)、收割、曬穀等環節,如果那一個環節出問題,都不會有好收成。聽了這些後,我終於能理解外婆為什麼會這麼節約了。

經過這次勞動,我體會到了糧食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要反對浪費。當你看到滿桌的飯菜不想吃的時候,想想在邊遠山區缺衣少食的人們,就會覺得其實飯吃起來是特別香的;當你把大碗大碗的飯菜倒入垃圾桶時,想想頂着炎炎烈日,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田地間辛勤勞作的人們,就會覺得浪費糧食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如今,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舒服,越來越豐富多彩了,但我們絕不能奢侈,不能浪費,要勤儉節約,愛糧節糧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是每個人的事!愛惜糧食,反對浪費,從小做起,要從我做起,要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做到不挑食,不浪費,把勤儉節約這種美德永遠傳承下去。

愛糧節糧作文 篇13

古人云:“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苦,每一衣,則思紡織之辛苦。

有一次,我們全家吃飯時妹妹一心想出去玩於是無心吃飯,把飯菜掉的滿桌子都是。爸爸看見了非常生氣,訓斥道:“你怎麼可以這麼浪費食物呢。”妹妹不以為然地説:"我們家又不是沒飯吃,這麼節約幹嘛。”我看不下去了,憤憤不平地説:“你這麼認為的話,你就大錯特錯了。勤儉節約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美德你不是不明白奶奶的手為什麼總是那麼枯糙嗎?那是因為奶奶長期勞作所造成的。而你卻浪費了他們的努力。'妹妹聽了,不解的問:“種田真的有那麼辛苦嗎?' ' 當然,從田裏的莊稼到你現在吃的米飯可要經過好長時間的勞動管理加工。”妹妹聽了慚愧的低下了頭動手把桌上的飯粒拾了起來。爸爸欣慰地拍了拍妹妹的頭説:“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如果我們每天浪費一粒米,一年經濟損失將達到上百萬,如果我們每天節約一粒糧食,全國13億人口將節約糧食64800公斤,可救災民64800人,可供180個農民一年的口糧,多麼驚人的數目啊!非洲地區有三分之一的人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全世界每年有600萬學齡兒童因飢餓而死亡。目前,全球約30個國家陷入糧食危機。在我國百分之四十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要依靠進口。我國還需十年解決少數貧困地區温飽問題。

我們的生活漸漸富裕,鋪張浪費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垃圾桶裏隨處可見人們不吃的食物。難道就因為你吃不下了,你不喜歡吃就不吃了嗎?你可知道農民伯伯為了這些糧食付出了多少心血與汗水?

愛糧節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愛糧節糧作文 篇14

大家都能熟練地背誦李紳的《憫農》,但從小生活在城市裏的我們,又有幾人能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艱辛?又有幾人因為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而真正做到了“顆粒歸倉”?農民伯伯用滴滴汗水換來的糧食,怎麼能允許我們肆意浪費呢?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節約每一粒糧食。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我小時候吃飯特別不乖,總是想這想那,東張西望,常常半小時吃不完半碗飯,還灑得到處都是。桌子上除了碗,星星點點,全是我“遺棄”的白白胖胖的米飯粒兒。媽媽經常提醒我:“女兒,你下巴有個洞”。可天真的我哪裏懂媽媽的暗示,仍舊面不改色,一如既往。有一次居然把吃不完的飯偷偷地倒進垃圾桶裏。

前年夏天,我和媽媽去看望鄉下的外婆。那天,太陽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天地之間就像一個蒸籠。狗吐出長長的舌頭;雞耷拉着翅膀;蟬此起彼伏,“知了”個沒完。走在鄉間小路上,我看見許多農民伯伯在地裏幹活。我問媽媽:他們在幹什麼呢?這麼熱的天,怎麼不待在家裏呢?媽媽説:“他們在收割稻子呢。農民們這幾天最忙,要是錯過了這幾天,稻子就會因為太熟而跌落在田裏。”我停住了腳步,細細看去:農民伯伯們一個個都低着頭,彎下腰,手裏拿着鐮刀,熟練地一刀割下一束稻子。從他們身邊的一大堆整齊的“稻丘”來看,他們已經割了很久了。他們一個個都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皮膚在爆裂的陽光下變得越來越黝黑髮亮。媽媽告訴我:“這只是一個小節而已。其實,稻子從栽種到成為米飯,過程很複雜,有很多道工序……”我聽得頭都暈了,吃個米飯怎麼那麼困難喲?想想以前自己倒米飯在垃圾桶的事,我的臉一下就紅了……

“女兒,你看”,媽媽的手指向另一塊稻田。那裏,有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穿着一件背心、一條褲衩,手臂上有很多紅紅的印跡,估計是被稻子上的毛刺劃的。他認真地割着,那動作,多熟練呀,一看就是從小幫着大人做事的乖娃娃。而我呢?不但不幫忙做事,還經常浪費糧食,真羞愧呀!

回到家裏,我不停地回想着自己浪費糧食的畫面,回想伯伯辛苦勞動的場面,當然,還有那個小弟弟認真的樣子。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不斷地念叨:從今天開始,我一定不再浪費糧食了!愛糧節糧,從我做起!

愛糧節糧作文 篇15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當我想起這句話時總是想起農名伯伯十分辛苦的工作,供應大家的需要,而我卻在下面這件事浪費了一些糧食。

一個星期天,我和爸爸媽媽正在吃飯,媽媽給我夾了許多菜,其中就有青椒,我看見以後馬上把青椒扔進了垃圾桶,媽媽看見後立馬責問我:“為什麼不吃青椒?”我説:“我不喜歡吃。”“不吃也不應該就這樣把食物扔到垃圾桶啊!”“我不想吃,才扔掉的,我要是喜歡吃,早就全吃了!”“那你也不能扔掉呀!可以給爸爸媽媽吃呀!而且你知不知道那可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用血汗種出來的,要是人人和你一樣浪費食物,那農民伯伯付出的血汗不是白費了嗎?”我對媽媽説:“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挑食了,把不喜歡吃的扔掉,只吃自己喜歡的。”媽媽看了看我説:“這才是好孩子!”

下面這件事我也差點浪費一些食物。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到同煤快餐吃飯。我們到了那裏以後開始點菜,飯菜上來以後我和爸爸開始吃飯。不一會兒,我吃的就剩下一點了。可這是我肚子飽了,我自言自語道:“剩下的這點不吃了。”我正準備走時爸爸攔住了我説:“張昊,別走,把這點吃完了再走!”“肚子飽了,不想再吃了。”“你不可以浪費食物,難道你忘了“憫農”這首詩了嗎?”我想了一下説:“噢,想起來了,對不起爸爸,我不應該剩飯,要不農民伯伯就白工作了!”我趕緊回到坐位上,開始吃剩餘的飯。爸爸邊看邊説:“對,好孩子,人人都應該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

同學們,通過上面這兩件事的教育,使我深刻的明白浪費食物是可恥的,我們一定要珍惜農民伯伯們的勞動成果,珍惜每一粒米,做個真真正正的好孩子。

愛糧節糧作文 篇16

“看你掉的,真是的。”哎!我頂着苦瓜臉,默默地把飯粒撿起來放進嘴裏,艱難地嚥了下去。

飯後,爺爺給我講了個故事:在爺爺小時候,吃不上飯,每天就吃清水煮野菜,放上點鹽。饑荒時連野菜都沒有,吃不飽,沒辦法,只能吃樹皮、樹葉和蘑菇。有的樹葉有毒,吃了渾身浮腫,蘑菇吃了上吐下瀉。“那時明知有毒,為什麼還要吃呢?”爺爺告訴我,那時不吃也不行,吃了大不了病一場,免過一死,而如果不吃,就得餓死。有些人就是餓死的。過冬時,更沒有東西吃了,葉子落了,就刮樹皮,下雪時吃雪,就這樣熬過了一個個冬天。

聽了這個故事以後,我決定不浪費糧食了。愛糧節糧,要從我們這些小孩做起。

愛糧節糧作文 篇17

你知道在過去,人們幾乎沒有食物可吃;現在,人們用一雙勤勞的手和國家的富民政策開始了小康生活。

我經常聽爸爸給我講他們的老故事。他説他生日只吃一個雞蛋和一碗麪,肉只在過年的時候吃。現在,我們通常在生日那天買一個大蛋糕或吃一頓大餐。相比之下,我覺得無比幸福;除了幸福,我又覺得慚愧。

有一句詩我們都學會了:鋤草的日子是中午,汗水滴草,土落。誰知道呢,每頓飯都很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農民用汗水播下種子,播種幼苗,收穫穀物,為每一粒穀物流汗。食物很難得到。我們應該珍惜和節約食物,永遠不要浪費它。

記得有一次,我吃午飯的時候,因為急着看電視,碗裏剩了一點米飯,就放下筷子準備起牀。爸爸看見了,攔住我説:“朝朝,吃完飯,別浪費糧食。這些食物都是你爺爺辛苦掙來的。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我們不能倒掉,哪怕還有一粒米。”聽了父親的話,我覺得自己太無知了,就把剩下的飯吃了,才去看電視。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中的一些人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浪費來之不易的食物,這是一種遺憾。現在,讓我們醒來,呼喚那些浪費食物的人,告訴他們:今天我們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們不能忘記過去的苦難,我們不能忘記現在飢餓的人們。我們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從我和小事做起。

現在,我的家鄉是水稻收穫的旺季。我覺得家家户户一定要有好收成,糧倉一定要裝得滿滿的。在學校,在家裏,我們國小生一定要用實際行動證明: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愛糧節糧作文 篇18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所寫的《憫農》雖然短小精練,但是意藴深遠,耐人尋味。它告誡我們:顆顆糧食飽含着農民伯伯的血汗,要倍加珍惜。

每次吃飯,我碗裏哪怕只剩一粒米飯,老爸都會對我進行憶苦思甜教育,滔滔不絕地講述他小時候如何跟着爺爺踏着露水除草、頂着烈日曬稻、披着星光澆水,然後説上一大堆愛惜糧食的名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飲水要思源,吃飯當節儉。粒粒盤中餐,皆是辛苦換。我在老爸的諄諄教誨下,養成了愛惜糧食的習慣。

民以食為天,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將這種美德發揚光大,真正做到“愛惜糧食,人人有責”。

可又有幾人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節約呢!更多的人對節約很是不屑,幾粒米飯有什麼大不了的。或許他們不知道,全世界每年都有超過500萬人因飢餓而死,其中大部分是5歲以下的兒童。

現實生活中更令人痛惜的是,成盤成碗倒掉糧食的現象隨處可見。我時常看見某些同學很瀟灑地將沒有吃上幾口的飯菜倒入垃圾桶,他們倒掉的不僅是那一盤盤飯菜,更是倒掉了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的汗水以及那些在飢餓中掙扎的人們的急切期盼。

有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糧食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其中大學生每年倒掉的糧食可養活1000萬人,浪費糧食的人可能不知道我國還有1。28億吃不飽的貧困人口。看到這些數據,我們難道不感到陣陣心寒嗎?難道不應該為自己的浪費行為感到自責和羞恥嗎?

前一段時間,全國掀起了“光盤熱”,倡導人們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良好習慣。我們全家總動員,積極地參與了這項行動,並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帶動周圍的人減少浪費,共建我們的美好家園。

“光盤”行動中,老爸是我的好榜樣。每次吃完飯,老爸的碗底總是最乾淨的,有時連粘在碗邊上的油都被他舔個精光,可謂“比狗啃過的骨頭還乾淨”。在老爸的影響下,我也把碗裏的飯菜全都吃乾淨。每次我們全家在小餐館吃飯,看着服務員姐姐盯着桌上那像洗過似的盤子發愣時,我總會笑嘻嘻地向服務員姐姐扮個鬼臉,打個“V”的手勢,然後高聲喊出:“光盤行動,人人蔘與,耶!”

馬上就要迎來第33個“世界糧食日”了,我想送同學們兩句話:“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倒掉的是米飯,流走的是血汗!”

愛糧節糧作文 篇19

糧食,像一把大傘,支撐着我們的生命,但我們卻不懂得怎樣去珍惜它。

做為地球的公民,我們有權利節約糧食,也有責任節約糧食。沒了糧食,我們將無法生存,動植物也會隨之滅絕,大氣層會消失,地球也將會和其他星球一樣成為一個枯竭的星球。就在上一週,我們學校就浪費了一桶白米飯,那些食物可讓兩個人吃上一個禮拜,真是太可惜了!

據有關部門統計,全球每年糧食總量的1/3被浪費,每年浪費的食物可達十三億噸,可供兩億人吃上一年。聽了這個數據,大家可想而知人們不經意間浪費的糧食有多少。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節約糧食。比如:在餐館點菜的時候要適量,而不是擺闊氣,亂點一氣;要把剩飯和剩菜很好的保存起來,不亂扔剩飯菜以備下次加熱後繼續食用;還有,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吃不了就少盛一些。這樣,不僅能滿足你的胃口,也能節約糧食,豈不是兩全其美?

我記得曾經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説全中國13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光是每年新增加的一千五百萬人就要吃50億公斤的糧食!所以,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來説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浪費糧食是可恥的,從某種意義上説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糧食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那麼要讓節約糧食化為自覺,成為習慣,我們就要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

你還愣着幹什麼,快快行動呀,別讓我們的糧食“弟弟”從我們身邊溜走了。

愛糧節糧作文 篇20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題記

現在我們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呵護,卻有人不知父母生活的勞累艱辛,每日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把勤儉、節約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全部拋於腦後。在吃、穿方面攀比現象非常嚴重,他們根本不顧及家庭經濟狀況,挑吃挑喝,感覺不可口的飯菜隨意丟棄,食堂餐桌剩萊、剩飯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剛買的帶有很好包裝的食品,不小心掉在地上,不但不彎腰拾起,甚至還踏上一腳,以此滿足虛榮,感覺有點“酷”。種種現象,不但嚴重浪費、糟蹋糧食,而且污染了生活環境,尤其是給家庭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負擔。須知,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古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詩無不道出“糧食是來之不易”的道理,讓人明白愛糧節糧的重要性。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無糧則慌”;“倉廩實而知禮節”。糧食是人們生存的必需品,又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是維繫社會穩定與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是國家立國安邦的基礎。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最大的糧食消費國。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還遠遠低於世界水平,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糧食才能滿足需求。目前世界糧食年貿易量僅為2億噸左右,中國倘若大量缺糧根本無法通過國際市場達到滿足。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方,13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可想而知,一旦缺糧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在全球糧食危機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中國不能坐以待斃,坐食山空。必須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及時做好準備,那就是要求國人愛糧節糧。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成為節約糧食的表率。平日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倒剩飯菜;到飯店要有節制地點菜,若有剩餘要打包回家;做個節約宣傳員,向鄰里倡導節約,監督身邊的人,及時制止各種浪費現象。

“節糧”是對勞動的尊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這種美德就像清泉,永遠清澈見底卻永遠執着;又好比寶石,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熠熠閃光。我們要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減少和拒絕浪費,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職責。從孩子抓起,讓青少年從小就有拒絕浪費的意識,讓我們人盡其力,物盡其用,對浪費説“不”! 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愛糧節糧作文 篇21

俗話説,“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句話説明糧食的重要性。糧食和水一樣,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糧食,人類將無法生存。

我們每天在吃飯時是否全吃完了呢?有沒有浪費糧食呢?現在,你浪費糧食時有沒有想過新聞裏非洲的許多小朋友因為吃不到糧食而忍飢挨餓,有的被活活餓死,如果被他們看到這一幕,會怎麼樣呢?我們中國一些貧困地區的孩子也因為缺糧而忍飢挨餓。我想:他們多麼希望能有一頓飽飯吃。然而,學校裏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把吃不完的饅頭扔掉,把雞腿扔掉……這樣的事情天天發生。同學們在扔掉這些東西時,是否想到過那些捱餓的小朋友們?他們會有怎樣的生活?我們這樣做對嗎?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從小就背這首詩,但又有幾個人真正明白其中的含義?

中國是人口大國,糧食非常珍貴。同學們,糧食來之不易,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我們節約糧食,愛惜糧食吧!

愛糧節糧作文 篇22

牆角的一支蠟燭,照亮了房宇;林邊的一株野草,映射了春天;樹梢的一隻小鳥,帶來了自由的氣息……你是否也曾用心去發現,生活中每件微不足道的事物,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你是否也曾思考過,那一粒粒被棄如糟粕的大米是上天的恩賜和農民的辛勤?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愛糧節糧吧。

我信走遊蕩於蒼茫大地,不小心來到了學堂旁。那時的你還很稚嫩,在慈愛可親的老師教導下,正搖頭晃腦地在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的你是否也曾信誓旦旦地説着自己要做個節約糧食的好孩子?那是的你是否也體恤過農民伯伯的辛苦?小小的你,不知不覺中已經承諾了太多。

日月變換,四季更替中,你已悄然長大。時光磨平了你的容顏,歲月帶走了你的稚嫩。可上帝卻為何如此殘忍,連你愛惜糧食的美德也要無情的帶走?《雙城記》説:“這個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這個人人都愛裝清高的年代裏,已鮮有人保持一顆本心,體恤着農民之辛勤,糧食之不易了。放眼高中食堂,怕真如魯迅所言: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一盤有一盤沒動幾口的飯菜,倒進那一個又一個的垃圾桶,不一會兒,便小山聳立了。大米也好,青菜也好,你有沒有想過你傾倒可能不僅是飯菜,也是農民的汗水,家長的付出,國家之未來呢?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希望與明天,肩上之責任何其沉重,難道我們就是用浪費糧食來回報培養我們的祖國嗎?

潛移默化中,我們已變了太多,但我問你,你浪費糧食的行為和跟着腐爛世界的潮流墮落的人又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不在這如花年歲,為自己來養起一個可以令自己都欽佩並驕傲的美德呢?為什麼不在這青少年時代,便英勇無畏,擔負起祖國的一片藍天呢?

也許,你自認為幾粒大米不過芝麻大點事,但日日如此,人人如此,這世界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我想説,我們都不是偉大的人,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小事。

讓我們共同努力,愛惜糧食,雖前程艱難,但一路相伴,與日月同輝。

愛糧節糧作文 篇23

我們要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而糧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

如果我們沒有了糧食,就無法生存。我的奶奶就是一個種田的人,她要先把稻種灑到地裏面,等過上十五至十六天後,地裏才能長出秧苗時,再去給秧苗施肥,再等成熟之後,田裏就會從碧綠色逐漸變成金黃色,也漸漸長出了稻穗,最後用收割機收割起來,再用機器把稻穗製成大米。奶奶曾經對我説過:“一粒米需要很多的勞動和汗水才能長出。”記得在她小的時候,因為生活實在貧苦,只能吃野菜。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

我們有些人都不珍惜糧食,都覺得只要自己有錢就行了,所以就鋪張浪費。其實,如果實在吃不下的話,就可以給一些牲畜吃,但還是要儘量的吃完,同時我們還要節省糧食,糧食雖然是地裏長出來的,但同時也是用汗水和金錢才換來的,而金錢是大人用心血和辛勤的勞動換來的,所以糧食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我們要更加愛糧節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