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實用的《春節感受》作文彙總5篇

作文1.84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感受》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春節感受》作文彙總5篇

《春節感受》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我們一年當中最為重要和熱鬧的節日,每年的春節總是熱熱鬧鬧,今年也不例外。

在老家,到了臘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應該忙活起來了。請灶王爺,供灶王爺。希望新的一年灶王爺可以帶來好運。二十四,打掃房屋,來一個徹底大掃除。家裏老老小小一起上陣,灑掃庭院,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掃衞生,高高興興迎新年的歡樂氣氛。

春節將至,每家每户都要貼春聯,貼年畫。大紅的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添了幾分喜慶;貼年畫,也是貼門神,是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的寄託。有許多人家也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福氣,代表希望,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二十五,磨豆腐。打豆腐是辛苦活,所以,村裏只有幾户人家做豆腐,所以,二十五那天,人們都會早起,要不然做豆腐可就排不上隊了。大家做好豆腐,要儲備起來,以備正月裏食用。

二十九蒸饅頭,饅頭用來自己吃和招待客人。還沒等歇會兒,緊接着,三十就到來了。三十晚上,離家在外的人不管多遠都要趕着回家,吃上一頓熱騰騰的年夜飯。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噼噼啪啪的爆竹聲響起來了,新的一年即將到來。

吃過年夜飯,大人們圍坐桌前閒聊,而小孩子就出去玩,看放煙花。一朵朵“菊花”在空中綻放,偶爾還會有幾朵“牡丹”在一旁喝彩。“天女散花”使天空多了幾分絢麗,顯得格外動人。

煙花持續放了三十分鐘,光亮把整個小村包圍了起來,小村充滿了歡樂與喜慶的氣氛。除了這些,年三十,大人和小孩還要守歲。當然,幾歲的孩子是要睡覺的,因為第二天還要去給長輩們拜年。當然,也有家長趁孩子睡覺時,偷偷地將壓歲錢放在孩子的枕頭下。給小孩子一個驚喜。

《春節感受》作文 篇2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在這盛大的節日,家家户户張燈結綵,喜氣洋洋,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噼裏啪啦,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户。今年的春節,我在鄉下老家過的,熱鬧極了。

年三十早晨,我們一家人就忙開了。爸爸在大門上貼春聯。映入我眼簾的是“日麗春常駐,人跟福永留”,表示家庭祥跟幸福。我跟爺爺貼福字,媽媽跟奶奶包餃子……

晚上,該是吃年夜飯的時候了,廚房裏盪漾着誘人的香味,桌上擺放着豐盛的晚餐,看得我口水直流。桌中間有一條魚,表示年年有餘。一家人歡歡喜喜圍坐在桌子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嚐着年夜飯,其樂融融,屋裏充滿了幸福的氣氛。

八點整,我們準時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讚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話,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盪漾在屋頂上空。

從七年級開始,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品嚐着美酒佳餚,談天説地。最高興的則是我們,可以大把大把地收取壓歲錢,歡天喜地跑到街上去買很多好玩的東西,今年,我被評上了“三好學生”,外婆跟小姨還額外給我一份紅包跟一個精美的文具盒,鼓勵我在新的一年裏,學習更上一層樓!

時間在一串串爆竹聲中飛快流逝,我在依依不捨中踏上了回家的路,春節真熱鬧呀,我真想天天過春節!

《春節感受》作文 篇3

從臘七臘八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節日喜悦中。那些天南地北親朋故舊,不顧山水阻隔,以敬拜父母名義回家,以親人團圓名義回家,相聚在春節裏。

春節重頭戲,要數團年宴了。這一天大人們最為忙碌。廚房裏熱氣蒸騰,煎炸蒸煮飄香,鍋碗瓢盆齊鳴;爺爺奶奶刀工精湛,爸爸媽媽廚藝了得。像我這樣懶散人,也要參與收拾屋子,接待客人。而我更期待團年宴早一點開席,以便大快朵頤。

下午四點,親人陸續到齊,一番寒喧之後,論資排輩入席。滿桌菜餚,滿杯瓊漿,滿滿親情,瀰漫了整個空間。親人們先拜列祖列宗,又祝福爺爺奶奶、父母等長輩,然後是兄弟姐妹互相祝福或調侃。酒過三巡,氣氛更加熱烈,有敬酒,也有賴酒,酒杯碰得咣噹作響。一頓團年飯,起碼要拉扯上一兩個鐘頭才肯罷休。

親人們無論喝多少酒,卻總忘不了一件事,就是觀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客廳里人多擠不下,就看卧室電視、書房電腦,甚至用手機瀏覽。當春晚主持人敲響新年鐘聲,成千上萬煙花昇天燃放,將城市映照得好似一座五光十色迷幻城。

除夕過後,便是大年七年級了。放眼望去,大街上,車水馬龍,小巷中,行人如織,出行拜年人,絡繹不絕。大人小孩,無論在什麼地方相遇,都是互道祝福,新年快樂之聲,不絕於耳;禮花鞭炮共鳴,震耳欲聾。

春節,就這樣悄然而至,又這樣漸行漸遠。春節,既然是春天節日,讓我想起不知名詩句:

春天何其多,屬於你春天有幾何?春天把希望給人,你給了春天什麼?

《春節感受》作文 篇4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承載着每一個人的獨特情感。從小生長在北京的我,似乎也對春節有着難以言説的眷戀。每逢春節,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都會興致勃勃地述説一些過往的舊事,雖然年年如此,我卻津津有味地一遍遍聆聽,不厭其煩地沉醉在温暖的回憶裏,任時光倒退、斗轉星移。

這年復一年的春節記憶,經過歲月的組接,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過年圖景,其中的一些風物也永久地定格在我的腦海,揮之不去、難以忘懷。

“送信兒的臘八粥,要了命的關東糖。”這是北京人過年的真實寫照。臘八粥像一位使者一樣,向人們報告着過年的訊息。各式各樣的豆兒、紅棗、栗子、花生、冰糖熬在一起,發生了美妙的碰撞,誕生出一鍋香噴噴的臘八粥。當然,泡臘八蒜也是這一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一顆顆大蒜跳入香醋中,經過數十天的沐浴,換上了綠外衣,等待着人們口腔的檢驗。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開啟了四季更替的華美序幕。“立”表示開始,“春”表示季節,從這一天起,大地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切都踏着春天的節拍,走近欣欣向榮。根據歷史記載,“立春”節氣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到了東漢逐漸有了迎春的習俗,直至清代,皇帝都會選擇良辰吉時,率領眾臣舉行春耕儀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年的2月4日,我家都保留着“咬春”和吃春餅的民俗習慣,提前備好蘿蔔和其他食材,準時了卻春困,迎接春姑娘的到來。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鍋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朗朗上口的過年民謠像清脆的鈴聲,提醒着忙碌了一年的人們趕快行動起來,為過年做好充分的準備。琳琅滿目的糖果、巧克力穿着五彩繽紛的衣裳呈現在眼前,人們盡情地挑選着喜愛的口味,挑選着自己嚮往的甜蜜生活。高高懸掛的紅燈籠,是春節的.眼睛,注視着萬家團圓的美好北京。可愛的生肖卡通圖案、代表吉慶的年畫兒,五顏六色地張貼在大街小巷,張貼出人們對新生活的完美暢想。

大年三十,除夕守歲,全家人在一起包餃子、煮餃子。餃子形狀本身很像古時的元寶,因此吃餃子有“招財進寶”之意。當熱氣騰騰的餃子從鍋裏出來時,這一年的最後晚餐正式開始,大家其樂融融地品嚐着過年的滋味。爆竹辭舊歲,一聲聲具有穿透力的鞭炮聲和絢麗的焰火,為節日的夜空增添了燦爛的風景,同時攪動了人們歡樂的心情。春晚的播出像一道視覺盛宴,豐富着人們的娛樂生活。不管是幽默的小品相聲,還是炫目的唱歌舞蹈,每個人都通過它收穫了不同的心情,體味了不同的感受,懷揣了不同的夢想,都用自己的方式等待着新年的到來。隨着社會的發展,拜年的方式也趨向於多元化。從最早親自作揖,到後來的送賀卡,再到現在通過電話、短信、網絡進行“虛擬”祝福,傳遞友誼和表示感情的橋樑越架越高,我們依舊擁有祝福,但缺少了人與人面對面的温暖和感動。

小時候,我總喜歡把所有的快樂像押寶似的押在除夕這一天。這一天,我可以吃到香噴噴的豬肉白菜餡餃子;這一天,我可以穿着新衣服在院子中嬉戲;更重要的是,這一天,父母可以放下繁重的工作,帶我出去逛廟會、串親戚。因此,除夕是一年中最快樂的一天。後來漸漸長大,發現除夕並不是那樣甜,似乎有些酸、有些澀。除夕中藴藏着一個個回家的故事。每一個主人公便是遠在他鄉的遊子,他們講述着不同的遠行故事,卻有着相同的人生感悟——過年回家。那一年,姑姑插隊回家,爸爸和爺爺、奶奶的除夕夜充滿了淚水,晶瑩的淚光代替了所有的語言。那一年,我們拆遷,拆掉的是我們擁有童年、青春、回憶的“家”。除夕,我忘記了怎樣度過,只是依稀記得雪花紛飛,我們穿行在北京的各個街道,望着萬家燈火的北京城,看着別人過年。現在想想,那一年,的確很艱難。時光荏苒,爺爺、奶奶漸漸地老去。淚水的鹹味、堅忍的苦味圍繞了他們一輩子,除夕卻使他們的苦難、辛酸凝結成金黃的透明琥珀,在流光的照耀下,熠熠發光。堆成小山的禮品並不是他們最想要的,他們只求兒女平安,能夠常回家看看。他們願意在除夕那天,把自己的寶貝拿出來。一張張過期的糧票,一雙雙嶄新的鞋墊。每一樣東西都是那樣珍貴。他們願意活着,願意和兒女過除夕,願意享受愛的味道。

北京對於過年的食俗是十分講究的。年夜飯在每一個家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許是“糕”與“高”諧音,又有喜慶和吉祥的好彩頭,因此年糕是我家必備的。蒸一屜的時間總是那樣漫長,好像過了一個世紀。在揭蓋的一瞬間,一團雪白的蒸汽撲面而來,香味也瀰漫了整個廚房。“肉皮凍兒”做法簡單,價廉物美,深受大家的愛戴。黃豆(要泡過)、胡蘿蔔、花生、肉皮,和白肉湯同煮,加上少許醬油和鹽,煮熟後盛入容器中,涼了以後自然凝結成塊。食用時,再蘸一些臘八醋,味道真是美極了。“七年級的餃子,八年級的面,九年級的合子往家轉。”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習俗,七年級不必説,八年級吃麪是為了挑壽,祈願可以長命百歲,九年級則因為合子是圓形的,可以“轉”,意思是往家裏多賺錢,取財源滾滾的意思。初五俗稱“破五”,這一天,捏緊餃子就代表着捏住了小人的嘴,不讓他們撥弄是非。

廟會的熱鬧是顯而易見的。人們帶着喜氣,各自逛的不亦樂乎,精細地挑選着適合的年貨,摩肩接踵的人流,滿載而歸的收穫,透出了過年的氣氛。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匯聚成一首首歡快的交響曲在人們耳邊迴盪,抱着玩具、提着燈籠,大人、小孩,老人、青年,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月圓人團圓,各家各户圍坐在一起,吃着元宵,談論着關於歷史的傳説。正月十五鬧元宵,一個“鬧”字就把元宵節那種喜悦表現的淋漓盡致。據説,舊時北京為了慶祝元宵節,夜晚燈市口街道的兩旁會點燃彩燈,照耀得北京城如白晝一般明亮。人們三個一羣、兩個一夥地觀賞着造型奇特的燈籠,爭相猜燈謎,那種熱鬧感覺從不亞於過除夕。

二月二,龍抬頭。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卻與龍息息相關。所有普通的食物都加上“龍”的頭銜,水餃是“龍耳”、餛飩是“龍眼”、麪條是“龍鬚”。吃春餅即是“吃龍鱗”這樣的比喻是很形象的,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圓圓的龍鱗,在上面抹些甜麪醬,夾些豆芽、黃瓜、粉絲、菠菜,輕輕一卷,鮮香爽口,美味至極。中國人之所以對龍如此敬畏,是因為龍作為中國的圖騰,一直庇護着整個民族、庇護着每一個龍的傳人。

隨着時間的變遷面對春節,有人會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從前的那種渴望過年的感覺漸漸模糊了。其實,年並沒有變,改變的是社會。相比以前,我們現在的物質、精神生活都有了極大的提高,每天都像是在過年,豐盛的菜餚時時刻刻都停留在餐桌上,等待過年的心情也隨之消失的無影無蹤。

臘月裏,腳步變得匆匆忙忙。為了採購年貨,要在超市一遍遍地轉,要把所有需要的東西都搬回家。臘月裏,心情變得歡欣雀躍。看着家人平安健康,看着窗明几淨的房間,才明白家永遠是我們心靈的港灣。臘月裏,電話變得忙忙碌碌。聽到遠方的囑咐,聽到親戚的問候,一種貼心的温暖油然而生。臘月裏,思緒變得無比複雜。望着爸爸臉上增加的皺紋,望着長高的小外甥,忽然覺得自己身上要承擔起沉甸甸的責任。臘月裏,事情變得異常煩瑣。探親訪友、參加活動,時間總是很短,相聚總是很短。臘月裏,一路奔跑,一路幸福。

有時民俗固然很多、很煩瑣,但是它藴涵的意義卻很深遠。年年歲歲,歲歲年年,聽的、看的、想的、説的、做的、吃的、喝的、玩的、樂的,無不充滿着過年的味道,有點神聖,卻充滿了喜悦和期盼。從我們睜開雙眼打量世界,就開始擁有春節。經歷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才明白順境不洋洋得意,逆境不垂頭喪氣。

《春節感受》作文 篇5

過年的感受真好,如同喝了蜜一樣,甜在嘴裏,也甜在心裏,又像陽光照耀在我們的心房,舒服極了。

過年了,家家户户都貼上了對聯,掛上了燈籠,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我們家也不例外,牆上掛上了火紅火紅的中國結,門上貼上了紅彤彤的門聯,櫃子裝飾着小燈籠……到處都是紅紅火火……我呢?卻輕鬆自在地待在房間裏自由自在的看電視,你想看多久就看多久,邊吃零食邊看,坐怎樣的姿勢當然都不會有人管你啦。自由的感受真好!

團圓飯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節目,大家齊聚一堂,歡歡喜喜地吃着香噴噴的飯菜。看着一家人圍着大圓桌説説笑笑,我覺得過年的感受真好。

此時窗外放起了煙花,美麗的煙花在天空中絢麗繽紛,盡情地綻放自己的笑臉,像花一般迎接新年的美好,一朵比一朵高,一朵比一朵漂亮、絢麗。整個夜空像一片花海,是那麼的驚豔。

正月七年級吃過早飯,親戚朋友開始迎來送往互相串門了。熱鬧的感受真好。

過年了,最期待的就是壓歲錢。可是手握着紅包,我感受它並不輕,這裏有長輩們對我的期望,是那麼情誼濃濃。拿壓歲錢的感受真好。

過年不但可以吃香噴噴的飯菜,還可以放鞭炮、看聯歡晚會,還可以收到紅包,可以和許多親戚朋友在一起,開心的不得了。

只有過年才會有這些快樂,所以過年的感受真好。

過年的感受真好,我真想天天過年,也盼望我能在新的一年裏克服困難,汲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學習成績也蒸蒸日上。

標籤:彙總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