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人與路作文國中生

作文1.14W

人們習慣於將人與路聯繫起來,認為人的一生猶如走在一條路上,出生是起點,經歷是路程,死亡是終點。下面是關於人與路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人與路作文國中生
  人與路作文1

有人説,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説,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沒了路。我説,世上的路千萬條,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何必在意別人怎麼説,怎麼做,要走就走出屬於自己的前所未有,獨一無二的路。

“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是魯迅先生的至理名言,鼓勵人們去開拓創新,探索走向光明的道路。歷史上無數的開拓者們無不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句話: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為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歷史奠定了基礎;林則徐虎門銷煙,抗擊外國侵略者,成為近代中國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擺在他們面前的本是荒蕪,然而他們勇於開拓,勇於走在自己的路,他們的足跡才會在數千年後的今天仍在歷史的長河裏閃閃發光。

然而人和路的關係總是曖昧不清:人是路上走的人,路是人們走出的路,但人有時還是會迷路,是路錯了?還是我們錯了?

所以便有人説,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沒了路。

我們作為後來人,追尋着前人的腳步,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路上偶有的荊棘也會把我們絆倒:一戰失敗後的德國沒有反思戰爭,而是在法西斯主義的煽動下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無數無辜的平民百姓再次帶來巨大的痛苦;如今的日本,在右翼勢力的鼓動下,動作頻繁,這是對歷史的無視,更是對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的踐踏。我們是希望日本不要重蹈覆轍,不要成為全世界和平愛好者的共同敵人……

路還是不斷向前發展,人們也沒有停止腳步。就在每一個人的一小步中,歷史在大步地邁進。

古人云:“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我們寄居在這茫茫天地間,自身的渺小與宇宙的浩渺讓我們的存在顯得無比卑微,唯有當我的每一步都重重地踏在路上時,才感覺到真實的力量。

  人與路作文2

小時候,路是一條羊腸小道,你在這頭,我在那頭。

還記得麼?那時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從我媽手中接過我説:“這孩子,瘦成這樣難養嘔!”於是,你省吃儉用,把攢下來的錢給我買奶粉,買糖葫蘆。漸漸地,我胖了,會走路了,一張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後面,一個勁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卻瘦了,村上人見了説:“老太婆怎麼這麼瘦啊?”你笑呵呵地撫摸着我的腦袋説:“千金才買老來瘦啊!”每到週末,你牽着我的手,走過那條羊腸小道來到村口等我媽來接,把我“歸還”後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對你的呼喚,在小道的盡頭,你轉身再朝我揮揮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勁地擦着自己的臉。

那條羊腸小道,如今已鋪上水泥了罷?那些你踩過的腳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卻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裏。

再大些,路是一電話線,你在家裏,我在遠方。

就像鷹要成為翱翔蒼穹的使者,就必須離開母親的懷抱,用雙翅開拓出屬於自己的藍天,——我離開了家,去遠方唸書,獨自一人。揹着沉甸甸的書包和你早就準備好的大袋水果,還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嚀萬囑咐。身處異地,成績的不理想,以及同學關係的難處,讓我屢次垂淚。於是打電話給你,向你傾訴,你的話語如涓涓細流,洗滌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靈。慢慢的,我適應了環境,也很少想起你。偶爾打電話給你,聽你用高興而微顫的聲音,叫我注意身體云云。我呢,總是用不在乎的口氣應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熱過幾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攢錢,為我。我聽到你對隔壁的李嬸説過:“俺孫子聰明着,俺現在多攢點錢,供她上大學!”

那根電話線,也許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卻承載着天下最闊大的愛。

後來啊,路是一張張冥幣,你在天上,我在地上。

你説,你要等我回來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唸叨了一個禮拜,我還是沒回來。看到你時,你那雙在田間耕作了半個世紀的手涼了。我問自己,上哪找你?唯有藉着這些冥幣,讓它們為我鋪一條“心路”,寄託我的深情,問候天堂裏的你……

  人與路作文3

春天裏,路兩旁開滿了不知名的小野花,女孩子們臭美地摘下往頭上一插,不等你看清便已咯咯笑着跑遠。最愛的是下雨天,僵硬的泥土變得鬆軟,踩上去如同母親最輕柔的撫摸,皮孩子在泥裏打滾,一臉明亮的笑意。大人們坐在屋檐下,聊着自家的別家的閒話,探討着今年的收成,偶爾有個嬸嬸放下手中針線,向雨中早已沒有形象的男孩子大吼一聲:“你個臭小子,才剛給你換衣服哪!”但隨即又在雨中盪漾開了。傳得最遠的只有孩子的歡叫和女人們的爽朗的笑聲。

那時的日子,快樂而純粹,天空明朗常有笑靨。

我家門前有一條路,鋪着細碎的沙子,沒有雜草,偶爾在邊上的邊上,未被覆蓋的泥土裏,會鑽出幾棵營養不良般的腦袋。大人們仍早出晚歸,然而都騎着自行車或拎着包,腳上穿着結實的膠鞋,咯吱作響。孩子們被迫穿上嶄新的鞋子,不準再打赤腳,那會割傷腳板。於是只好繞遠道去田野,瘦瘦小小的田埂成了唯一的寄託。夥伴們常常托腮望天,看大朵白雲飄過,覺得有什麼在悄悄地變了。大人們不再在下雨天圍坐屋檐下聊天,即使下雨,他們也要上班,叔叔們只有下了班才匆忙一聚,喝兩盅小酒,意猶未盡,不得不散,生怕睡晚了第二天上班沒精神。媽媽們也很少在寶寶的牀頭,用温柔的聲音哼好聽的童謠。

那裏的日子,明媚夾着憂傷,天空中只有雲朵供我們想象。

我家門前有一條路,水泥澆鑄,稜角分明,邊沿整齊,讓我陡然生出深深的恨意。很少看見有什麼孩子打赤腳,連穿鞋的孩子都很少出現。我終於看見村裏有個半大的娃娃,表情嚴肅。我説:“來,姐給你吃糖。”“媽媽説不要和陌生人説話。”口氣老到,我悻悻收回手。陡然發現,家家大門緊閉,只有鳥兒偶爾掠過,帶出寂寞的迴響。那些和善的、豪爽的大嬸們都不見了!那些貪杯的、常為一點小事爭得臉紅脖子粗的叔叔伯伯們都到哪裏去了?

我在睡夢裏,只聽見鞋底敲打水泥路的清脆的咯咯聲。我夢見自己摔倒在路上,可是無人理睬,他們説,我很忙。我爬起來,站在冰冷的水泥上,想起曾經温暖柔軟的泥路,想起那些樸素的小花,突然淚流滿面……

  人與路作文4

大漠長煙,孤泉冷月,蕭蕭聲,長風千年。我背倚着莫高窟顫抖的身軀,前方是路,玄奘寂寞半生的信仰之路。敦煌百年恥辱,西行路千年風霜。

史載,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遊記》中的三徒弟,在我眼中,是玄奘精神的三個側面:悟空——開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堅持;沙僧——寂寞者的隱忍。

悟空,這個幾乎為所有男孩子崇拜的藝術形象,是一個勇敢者的形象。他一路向前,披荊斬棘,敢於與一切擋路者搏殺。開路,總是伴隨着犧牲與流血,但是,只要有勇氣,只要信念足夠堅定,開路者就能如孫悟空那樣,有銅臂鐵手,有金剛不壞之身。玄奘就是這種意志如鐵、心志如鋼的開路人。黃沙千年,吹不去他一個個堅實的足印,便是他勇敢勇氣的明證。八戒,他常常是被嘲笑的吧,可在我眼中,他是最懂得堅持的。沒有誘惑,無法顯示堅持的可貴;沒有猶豫,無法彰顯堅持的艱難。西行的八戒,動搖的最多,可他堅持到了最後。這份難得的可貴,是許多行路者堅持的動力。玄奘,貴在堅持。韶華數載,寂寂半生,無數次,面臨生死絕境。沙漠帶給人的恐懼和絕望,在玄奘咬緊的牙關中消散。

沙僧,他總是默默的。小説中,他不善言談,不苟言笑,老實本分。沙僧在三師兄弟中,道行最淺,可他的步伐卻絲毫不慢。這才是行路的生活,也是玄奘西行一路的生命狀態。多少個日日夜夜,他獨行在浩瀚沙海,無朋無伴。寂寞,對於一個獨行者來説,比自然的災難更可怕。可玄奘的心中,有他至上的佛,在他深沉的目光中,可以看見他不寂寞的心靈。

玄奘,作為師傅,他的生命詮釋了信仰的意義。行路難,多歧路,信仰是一切勇氣和堅持的來源,是與寂寞抗爭的力量。唐三藏,是《西遊記》中真正的,最後的,也是唯一的強者,他是一切力量與偉大的象徵。

烈烈的邊塞之風,吹得我生疼,更心疼着流落異國的中華寶藏。今年,距王圓打開敦煌文明寶藏的恥辱之年,恰逢百年。研究敦煌學的學者們,你們也一定常站在這裏,西望玄奘之路吧?是不是在這眼前的路上,你們悟得了勇敢和堅持,學會了忍受寂寞?然後,我知道,你們一定會舉步行路,追尋着玄奘,去拯救莫高窟,拯救敦煌文化,拯救中國文化。

路漫漫其修遠兮。祈禱。如今正在考場上作文奮書的九百五十萬考生,明天,也將踏上玄奘的路,踏上敦煌學研究者的路,踏上中國文化復興的路!

  人與路作文5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從這條路出發 ,在路上,留下了我成長的足跡,風吹雨打,消不去我堅實的足印,這便是最好的明證。

這條路是我國小校園前的一條路,它簡單平凡,但暢通無礙,它樸實無華,記錄着我國小時光的點點滴滴。

第一次行走在這條路上,我梳着兩隻沖天的羊角辮,一手牽着爸爸,一手拉着媽媽,帶着跳躍的步伐,在路上不安分地前行,一切對於我來説,都是那麼新鮮、陌生。從那天起,路成了我最忠實的朋友。早晨,它在朝霞中期盼我到來。暮至,它在夕陽下目送我歸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改初衷,當然隨着我的成長,它也在蜕變着。

最初,這條路是水泥澆灌而成,由於年久失修路面高低不平,再加上學校附近是居民區,經常堆着大量的垃圾,嚴重影響了市容環境和交通安全。記得一個下雨天,同學的奶奶騎着電動車來接她放學回家,因為天陰路滑,電動車滑進了一個水坑,不慎摔倒,住院治療了好幾個月。幾年前,泰州加快城市建設的步伐,新修了許多寬闊平整的大馬路,我們校園門口的路也被修得平平整整,路面又鋪上一層柏油,使得車輛行駛在上面,又穩當,又輕快,真可謂暢通無阻。隨着市民素質的提高,垃圾成堆的景象也已不再,一家家擺滿琳琅滿目商品的專賣店依次綻放在路的兩旁,整條路變得整潔平坦、大氣悦目。

我喜歡這條路,喜歡它的忠心,喜歡它的直爽,最喜歡它的還是它的樸素。的確,它並不算寬闊,特別是由於近年來,私家車走進千家萬户,原先給人感覺還寬闊的它,現在甚至可以用“狹窄”來形容它;它也不現代,從周圍的古老民居,就可看出它生活年代的久遠,但偏偏就是這些,造就了它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韻。路兩旁鬱鬱葱葱的梧桐樹幹上的許多斑駁,好似在訴説着它經歷過的曲折、恬淡……每到中午,家家户户飄出的飯菜香,溢滿了整條路,同時氤氲着的,還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除了“樸實無華”,我幾乎想不出華麗的詞藻來讚美它。我只能説,它好像一位典雅的母親,而我,學校裏的每位學生,乃至在這條路旁居住的人們,都是它的兒女。

當我受委屈時,一路都是我伴着眼淚的小腳印。當我取得好成績時,一路遍佈我帶着歡笑的小腳印。現在觸碰它,似乎還能聽到當時如風鈴般咯咯的笑音呢!

這條路雖沒有玄奘取經之路的大漠長煙,孤泉冷月,但它也能見證我們城市變化發展的軌跡,見證我歡樂成長的歷程。我會用開路者的勇敢,行路者的堅持,寂寞者的隱忍,領路者的堅定,不斷踏實地走下去。路伴着我,記錄我的成長;我踏着它,見證它的發展。

標籤:國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