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華】心生作文三篇

作文2.45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生作文3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心生作文三篇

心生作文 篇1

林語堂先生曾説:“賞玩一樣東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

想起途中老師所推薦的蘇軾的《定風波》,許是有先見之明,希望我們為蘇軾的那句“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所染,且拋去所有不快,所有煩悶,好好領略這閩南風光。

在江南久居的越人,不曾知這方閩南之地冬日的與眾不同。不同於江南人們在這暮冬蟄居一室,與暖氣為伴,這兒卻宛如初夏,陽光正好,穿過樹隙,帶着奪目的絢麗,似是最繁華的煙火。空氣中瀰漫的是檸檬葉的香氣。確實是一個宜人之地。但由於糾結選課,鬱郁之氣結於胸腹,對這份初夏的温柔便興致缺缺。

林語堂紀念館是一個很讓人靜心的地方,不必按捺心中的不愉悦,煩悶自會被洗滌。坐落於一片香蕉林海,與江浙滬相異的是:這兒少了幾分遊客的喧囂,多了幾分寧靜與從容,大抵任何喧響都是對比般温情最殘忍的打擾。紀念館很小,不過一間二層小樓。但就是這方寸之地,卻讓人輕鬆,讓人愉悦。紀念館講述了林語堂的家庭、他的學歷、他的作品,流露着他的柔情、他的淵博、他的幽默風趣。我其實並不瞭解林語堂,但在這方寸的格局中,我萌生了應該多多認識他的衝動,以及不曾對他有過深入瞭解的後悔,即使我曾讀過《蘇東坡傳》,即使我知道來漳州定會參觀他的紀念館。我總覺得他的文宇過於平實甚至有些平淡,沒有什麼晦澀難懂的哲思之句,不如秋陽般的《黃州突圍》,語言亦不似同代的魯迅那樣尖鋭辛辣,帶着濃濃嘲諷。作為越人,偏愛魯迅無可厚非,因為語言的親切感,因為俚語。但平淡之言加諸於林語堂,實屬無稽之談。

林語堂的文字深刻之處,不在於難懂的字句,而在於背後的深意。他定義蘇東坡是標誌,代表了文人的愉悦,看似好懂,卻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在一塊刻石上,我找到了《京華煙雲》中的一句話:“別輕易認輸,別總對自己説沒有辦法,人生中許多事,只有經歷過,疼過,才能真懂。”很簡單,很直白,卻猝然擊中了我的心,我一直憂心選純文會學不好歷史,但既然喜歡,為什麼不去試一試。

在眺望台上遠眺,陽光漸漸柔和下來。風拂過香蕉樹葉,温柔地輕輕搖晃寬大的葉子。

回想起紀念館最後寫的,林語堂在閩南長大,他有好奇,便用目光在樹幹上摸索;他反感人爭搶,覺得是在高山上看螞蟻。直白而幽默,帶着孩童般的打趣。

或許只有閩南此地才能養出這樣直白而幽默的人才。在閩南久居,亦會沾染此般年少的氣息,養出年輕的心境。

林先生的那句:“賞玩一樣東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其實,欣賞的美景,亦是心的風景,而風景的淨化,亦是心的蜕變。越人遊閩,心境改變於雲深不知處。

心生作文 篇2

一個富翁,見到一個漁夫在海邊垂釣,就關切地説:“你這樣怎能賺到大錢?如果我是你,就會想辦法買一艘漁船,這樣會捕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然後呢?”“然後我會把賺到的錢再去投資。”“然後呢?”漁夫繼續追問到。“比如開工廠,然後我再去投資,賺更多的錢,我就可以成為更大的富翁。”“你有那麼多的錢以後幹什麼?”“然後我可以到夏威夷海灘度假,享受悠閒的生活啦!”“那麼,你看我現在不是正在享受這樣的生活嗎?”

生活有時就是這樣可笑,它有時像是一個圓,我們從起點出發一路順着追求的路線跑下來,終點恰落在起點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要看是報以什麼樣的心態去活,不是誰都可以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的,我們要生存,要在工作中得到自己生活的來源,壓力與煩惱也就不斷地從中產生。

有錢人可以利用節省下來的閒暇時間去旅行,去鄉村度假,那對於他(她)們來説既是一種放鬆,也是一種享受。換一個環境,會得到一種釋放與解脱,另一個環境能給人帶來新奇與快樂。鄉村的風景,返樸歸真,是親近於自然的,對整日穿梭於人海車流中的人來説,是天上人間。而對於農村的人來説呢,那隻不過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他(她)們或許正向往着城市的繁華呢——高樓林立,和體面的工作,要遠遠好過整日在土裏刨食——沒什麼,人就是這樣,越是得不到什麼,就越嚮往什麼。對於個人的愛好,是可以有選擇的去做,而對賴以生存的工作來説,有時,可不是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是能做什麼只能做什麼,因為要生存,所以不得不放棄一些夢想。

有些人的'生活方式,其實是很愜意的,比如説與時俱進的農民,踩踏着季節的旋律,走四時的台步,是何等的灑脱,那正是一些人整日奔波於車水馬龍之間的人士夢寐以求的,沒有緊張的節奏,卻依然飽食着自然的谷果,那可是要花高一點價格才能買來的綠色食品呢,這算不算是一種安樂?

也許,對於農民來説,那只是生活,既然在生活中游走,就會產生大大小小的壓力,再喜歡的事如果帶着壓力去做,也很難體會出其中的樂趣,什麼都要求發展,時代也需要進步,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麼不想糧食一年比一年高產的農民便不是好農民,當膨脹在心中的那些期望壓縮了悠然的本質,便產生了另一種物質,那就是責任,對自己的,對別人的,要自己好過的同時,也要讓家人以及身邊的人幸福快樂。

都説幸福快樂與物質無關,可這些起碼也都得建立在温飽與滿足之上,有人説富日子好過,苦日子難熬,我偏説苦日子好過,富日子難熬,“患難見真情”在苦難裏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不空置疑,能與自己在困苦的日子裏齊心協力、並肩作戰的,都是值得自己用一生去珍惜的人,那苦澀裏釀造出來的甜蜜,是無法比擬的,這些是在物質充盈的條件下根本體會不到的感覺。

同樣走一段鄉間小路,如果兩個人開車前往,也許自然的田園美景像電影裏的一個片段一閃即逝,只容人回味;若兩個人手挽着手,走在小路上,那草綠花紅,鳥叫蟲鳴,還有一望無垠的田地,空氣中飄着花香,把一切風光盡收眼底......

其實,快樂就在路上,只是有的人走的慢,就要享受的多,感受的多,而最先到達終點的人,也不過是無聊地喝着咖啡等待着後來人。

生活,一向對我們不薄,即使它給你出難題,可是你知道嗎,它背後正藏着一份豐厚的大禮等着犒賞你呢,要看我們報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境由心生,物由人造,付出,總是會有收穫的。選擇一種簡單的方式,快樂的活着。

心生作文 篇3

摘春花泡酒,聽夏風淺吟,賞温柔秋月,尋冬雪臘梅。若有一顆閒適之心,又何愁無所可樂呢?

賣餅人窮時當壚而歌,樂天喜人;富時卻緘默不語,惹人悵然。究其根本,是失了一顆閒適之心。對於物質的嚮往令他急速向前,誤以為將生意做大做好而後方能享受幸福,殊不知清貧之時的歌聲就是最大的幸福。

錢鍾書先生認為:快樂無需分肉體和精神,只是來源於心無所掛、心無所愧。我們常感到不快樂、不幸福,因為我們汲汲於名利、慼慼於富貴。當我們將快樂與否寄託在身外之物時,不快樂自然長相伴隨。因此不如尋回一顆閒心,自然會發現參差多態的幸福了。

金聖歎作《不亦快哉》:夏日急雨可樂,故友忽至可樂,看壯夫唱吳歌可樂,推紙窗放蜂亦可樂。所樂者皆生活瑣事,卻超脱於世俗之上,呈現出大心境、大氣度。但憑一顆閒心,去體驗生活百態,把眼光放於常人所不及處,自然別有新意。

世人如今説“閒”,貶意是一天比一天多了。似乎“閒”是遊手好閒,是不務正業,立志將“閒”剷除,唯恐他人冠以“閒人”二字。我卻認為不然。將生活過得充實,把人生活出意義固然是好,可這並不意味着我們要見縫插針地補上每一點空隙。那樣的人生整日裏忙忙碌碌,看似充實,實則空虛——因為你沒有留下時間思考自己的價值觀,體驗不尋常的經歷,你所過的生活就是一幅空架子,按照早已固定的路線一步步走向死亡。

人是來到世上尋求快樂的。既然如此,豈可糊塗地走一遭,臨了死才發現有諸多遺憾?那句“慢慢走,欣賞啊”猶在耳畔,呼喚着我們去找回一顆閒適之心。

閒心能生樂。漲潮樂閒,故成《幽夢影》,論山水,論風月,論草石,皆見地獨到。董小宛有閒心,故而能將柴米油鹽的平凡生活打理得風雅美麗。蘇東坡更是深得“閒”之精髓,以臨皋亭比新第園池,心若脱鈎之魚。

“閒適”一詞,先“閒”而後才“適”。此“適”非物質之舒適,實乃心之舒適。閒而後適,不亦快哉!

標籤:三篇 心生 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