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我的經典啟蒙老師—《弟子規》作文

作文6.93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經典啟蒙老師—《弟子規》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經典啟蒙老師—《弟子規》作文

我的經典啟蒙老師—《弟子規》作文1

當年我五歲,幼兒園老師讓懵懂的我們開始了背誦《弟子規》的日子,我們邊玩邊學,手舞之、足蹈之,搖頭晃腦很快就把《弟子規》印在了我們像白紙一樣的小腦袋瓜裏。三年過去了,《弟子規》仍然朗朗上口,我逐漸明白裏面所講的孝敬父母、親人,尊重師長,為人處世,讀書學習,修養品德的道理,懂得感恩、尊師、愛護同學、愛父母、愛長輩、愛家鄉、愛祖國。可以説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受益匪淺。

一、增強了語言識字能力。從《弟子規》優美的語言裏,讓我認識了好多字詞,奠定了語文基礎,“語文是一切知識學習的基礎”媽媽就是這麼説的,所以我現在學習一點都不感覺吃力,雖然我剛上一年級,但我能讀厚厚的《西遊記》、《愛麗絲漫遊奇境記》、《十萬個為什麼》等等大部頭。

二、增強品德修養,懂得感恩。“出必告,返必面”,就是在離開的時候一定要跟家裏人打招呼,回家之後要告訴家裏人“我回來了”;“親有疾藥先嚐”不只是説“給父母喂藥前,要自己先嚐冷熱”,而是讓我們懂得感恩父母;“長者立,幼勿坐”,在家吃飯我一定等長輩全坐下後才坐下,有好吃的第一口一定是給長輩;爸爸去喝酒前我一句:“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很管用的。

《弟子規》讓我懂得愛和感恩。三、督促養成生活學習好習慣。“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用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這些淺顯易懂的句子,在我學習生活中不自覺的就從腦子裏冒出來,我會照着它們去做,成為習慣就不難了。

雖然我對《弟子規》還不能全部理解,暫時只明白這些淺顯的道理,以後我會慢慢長大,慢慢體會它帶給我的無盡好處,它是我一生的經典啟蒙老師。

我的經典啟蒙老師—《弟子規》作文2

從我剛剛記事起,我的家人就為我買來了各種各樣的書:有講故事的、學知識的、有現代科學類、有古老的中華經典文學。一本好書不光是我的朋友更是我今後生活成長的重要啟蒙老師!

記得我還在上學前班的時候,姥姥有一天送給了我一本《弟子規》,它是清代的蒙學課本,讓我們瞭解古代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還教育我們養成一種守規範、守紀律、懂道理的好習慣。有一次媽媽和我念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不明白,就讓媽媽給我講,我低着頭靜靜得聽着媽媽解釋着每一句的意思,感到很慚愧,因為在平時的生活中我不夠認真時,爸爸媽媽給我指出錯誤時,我不但不認真聽還感覺他們很煩很羅嗦。現在學習了這幾句後,每當爸爸媽媽給我指出錯誤時,我都會想起這句話,並且虛心接受,而不再亂髮脾氣了。

剛上國小時我總是為找不到讀書的好方法而苦惱,這時我在《弟子規》裏讀到:“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學習不能死學,而不去親近仁者追求道德的完善和品德的培養,或是隻去學自己的而不去看別人的經驗和教訓是不行的,要學會在課堂上專心致志、聚精會神,有了這樣的好習慣才能讀好書。我現在正在慢慢的努力,相信努力了就會有收穫!

《弟子規》中還有許多的經典小故事如:《卧冰求鯉》《親嘗湯藥》《蘆衣順母》等都是教導我們尊敬老人,在得到獲取的同時要懂得感恩回報。這本書已經伴隨我走過了三年,它就像一把鑰匙和階梯,當我失落時教會我懂得滿足自信,當我驕傲時為我敲警鐘。這真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好書呀!如果説爸爸媽媽賜予了我生命,那麼《弟子規》就是我最好的啟蒙老師它教會了我如何去做一名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