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選小吃介紹作文彙編5篇

作文3.0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吃介紹作文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小吃介紹作文彙編5篇

小吃介紹作文 篇1

義烏是一個美食天堂,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味小吃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樣,點綴在義烏的大街小巷,可我對家鄉的小吃情有獨鍾。

義烏的小吃可真多,琳琅滿目,風味各異。東河肉餅,薄如蟬翼,獨具風味;佛堂拉麪,滑潤可口,回味無窮;去義亭吃糖溝也是不錯的。金華火腿令人垂顏欲滴。

夜幕降臨,我來到了一家佛堂拉麪館,這裏顧客盈門,位置都坐滿了。很多人在那裏叫着:“我的拉麪好了沒”“來了,這是誰叫的?”

我走進廚房,看見一個做拉麪的廚師拿了一團麪糰,搓成條,然後雙手拿起面的兩端,不停地甩,面打在木板上發出“砰砰”的巨響,再然後把兩端一合,面變成了“梅花辮”廚師重複了幾次。我一眨眼,就只見廚師的手在空中揮舞,不一會兒他手上的麪條就成了一堆,恰好這時水開了,廚師把麪條放進了水裏。這時,我的肚子抗議地更厲害了。

我連忙叫了一碗麪,過了一會兒,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就上來;俄,我一見面條,馬上拿起筷子狼吞虎嚥起來,只過了幾分鐘,我三下五除二就把這一碗麪解決了,我還是意猶未盡還想吃一碗。

説起義烏的小吃,連老外也會嘖嘖稱讚。

小吃介紹作文 篇2

上海是各種名特小吃薈萃的地方,它的口味,既不同於粵港地區的純甜味,也有別於四川、重慶的麻辣味,而是以清淡、鮮美、可口著稱。

上海的小吃,有蒸、煮、炸、烙,品種很多,最為消費者喜愛的,莫過於是:湯包、百葉、油麪精。這是人們最青睞的“三主件”。

湯包:上海湯包的特點,做工精細,小巧玲瓏,皮薄,餡多、蝦肉、蟹肉,不論是哪一種餡,都鹹淡適度,口感極好。每一小籠內一般放湯包十個,用松針鋪底,不粘皮、又清香,端上桌後,觀其形、聞其味,食慾大增,咬開皮,包內有少許油水,故稱“湯包”。

百葉:是一種用豆精皮(上海稱為“千張”)做成一個結子的小吃,有若干層,故叫“百葉”,沸水煮熟後盛入有骨頭湯的碗裏,並加入精鹽、味精葱花等作料,吃起來清淡爽口。

油麪精:是用精麪粉發酵後做成一個個小圓團,用油鍋炸泡成金黃色後起鍋,再放入有滾燙骨頭湯和加了若干作料的碗內,食用時,有一種油而不膩的可口之感。

上海除了濃油醬赤的本幫餐飲,其實最令上海人引以為豪的因該是上海的各色點心。無論是市井的四大金剛,鹹菜泡飯,還是綠波廊裏接待西哈努克的鴿蛋圓子、眉毛酥,均是上乘之美味。蒐羅起角角落落的小點心,慢慢品嚐,美味就從小處漸漸蔓延

1.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可以説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説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的是半發酵的麪粉報上鮮肉和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裏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後撒上葱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美味祕笈: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着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噴薄而出,味道一級。當然咯,生煎如今也有了一定的“美味”發展,蟹肉生煎,雞肉生煎包的口味,也都是一級棒的,而且,現在許多的上海餐飲小吃店,都推出了類似於這樣的,夠傳統也有新意的小吃,想要一嘗美味,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

2.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曆史。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麪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隻饅頭折襉十四隻以上,一兩面粉製作十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美味祕笈:戳破皮子,汁滿一碟為佳品。皮薄、汁鮮、肉嫩、餡豐

3.三鮮小餛飩

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裏,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着的鮮肉,口感鹹香爽滑。

美味祕笈:湯燙、皮薄如紗,三鮮份量到位。哧溜一下溜入腹中

4.油豆腐線粉湯

乾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濕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製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着鐵絲網勺裏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美味祕笈:湯水夠清,味道夠鮮。油豆腐、粉絲和百葉包,再加個雙檔,保證你鮮地掉眉毛。

5.開洋葱油拌麪

以熬香的葱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和麪條一起伴着吃。

美味祕笈:面韌勁十足,開洋鮮美,葱油噴香。一碗好拌麪在手,如果桌上再來幾份好味道的小菜,你一定會覺得吃小吃,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

6.條頭糕薄荷糕

南南北北,糕點是中國人拿手的點心。論起上海的糕點,恐怕掰上腳趾,你都樹不過來。但被上海人廣為喜愛的,要數條頭糕和薄荷糕,還有雙釀團之類的。薄荷糕,糯米粉裏拌着些許的薄荷粉,點綴着紅綠絲。條頭糕,糯米粉糅合細沙(不是裹着細沙,而是兩者揉在一起)做成長條狀,油炸了之後更好吃。

美味祕笈:薄荷糕,甜、涼爽口,夏季吃頗為下火。條頭糕,又軟又凝,甜度適中

7.海棠糕

海棠糕可是點心中的老一輩了,年輕人恐怕有很多都沒吃過。它的外層是粉皮,裏面是豆沙餡,在特製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於模子的形狀象海棠花,故得名。

美味祕笈:外形呈咖啡色,吃表面撒着飴糖,吃口分外香甜。

8.蟹殼黃

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起來酥、鬆、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

美味祕笈:酥、香,滿地找芝麻

9.擂沙圓

擂沙圓是上海喬家柵點心店的風味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樓一帶有一姓雷的老太太,以設攤賣湯糰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糰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她把湯糰表面滾了一層糯米乾粉,後又試製了各類乾粉,結果採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後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種湯糰取名擂沙圓。

擂沙圓品種的品種有許多:鮮肉、豆沙、芝麻等。其色粉紅,豆香濃郁,軟糯爽口,攜帶方便。

做法小貼士:喬家柵點心鋪經營的擂沙圓是將崇明縣大紅袍赤豆煮熟後磨成沙,曬乾後即成紫紅色的粉,然後,把包有鮮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餡心的糯米湯糰煮熟,瀝乾水分,滾上一層豆沙粉。這種湯糰,有色有香、熱吃有濃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軟糯爽口,攜帶方便,一直深受遊客的歡迎。

10。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曆史。上海有兩家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鮮得來”。“小常州”排骨年糕選用常州、無錫等地的豬脊骨肉,用醬油醃漬後,再放入用醬油、油、糖、葱薑末、酒等混合的油鍋中氽,氽至色呈紫紅、肉質鮮嫩、味道濃香時取出。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煮熟後,放在石臼裏用榔頭反覆捶打,待捶打至米已無整粒後取出,每500克切20根,每根裏裹一小塊已經氽過的排骨,再入醬汁油鍋中煮氽。

吃時,灑上五香粉,則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

“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是將麪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

這種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麪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髮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小吃介紹作文 篇3

鍋貼是一種煎烙類食品,是精粉面皮裹瘦肉、韭黃及各種作料製作,放進平底鍋內煮前即成。呈柿黃色,吃着黃焦酥脆,皮薄餡香,灌湯流油。

鍋貼是一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製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豬肉餡為常品,根據季節配以不同鮮蔬菜。包制時一般是餡面各半,呈月芽形。鍋貼底面呈深黃色,酥脆,麪皮軟韌,餡味香美。鍋貼的形狀各地不同,一般是餃子形狀。鍋貼是洛陽大眾風味小吃。成品灌湯流油,色澤黃焦,鮮美溢口。

相傳當年慈禧太后非常喜歡吃餃子,但是一旦涼了就不肯吃了,所以御膳廚房得不停煮出熱騰騰的餃子,還得把冷掉的餃子丟掉。有一天太后到後花園賞花聞到宮牆外傳來一陣香味,於是好奇的走出宮外,看到有人在煎煮狀似餃子,麪皮金黃的食物,嚐了一口後,覺得皮酥脆陷多汁,相當美味。後來才知道,這是御膳廚房丟棄的餃子,因為涼掉了皮粘在一塊,不容易用水煮,所以才用油煎熱着吃。不過還有另一種説法呢,是有位廣東師傅在偶然的機會下,到中國北方吃了煎餃,覺得很好吃,於是帶回家鄉,經過改良,才演變成今天的鍋貼。

鍋貼有講究,須用平底鍋(紅太狼打灰太狼用的鍋哦!),略抹一層油,將鍋貼整整齊齊地擺好,要一個挨一個,煎時應均勻地灑上一些水,最好用有小嘴的水壺灑水,以灑在鍋貼縫隙處,使之滲入平鍋底部為好。蓋上鍋蓋,煎烙二三分鐘後,再灑一次水。再煎烙二三分鐘,再灑水一次。此時可淋油少許。約五分鐘後即可食用。用鐵鏟取出時,以五六個連在一起,底部呈金黃色,周邊及上部稍軟,熱氣騰騰,為最佳。食時,皮有脆有綿,餡亦爛亦酥,香氣撲鼻,回味無窮。真是美好的享受呀。(這做法是家人教我的,還有點是在網上查的……)

小吃介紹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清鎮,那裏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一個風景優美的旅遊勝地。我覺得出除了景色美以外,家鄉的小吃也很有特色。有熱湯絲娃娃、怪炒土豆、什錦冰粉、時令水果冰漿……真是數不勝數,讓人一聽就直流口水。

我最喜歡的.是時令水果冰漿。在炎熱的夏季,來上一碗冰涼解渴的冰漿,別提有多爽了。

冰漿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冰塊打碎,加上白糖和你自己喜歡的水果,然後放到粉碎機裏打成果漿就行了。

它沒有色素,沒有防腐劑,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水果的營養,冰塊的清涼都有了,你説爽不爽?你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幾種水果放到一起,這樣,就完全體現了你自己的風格,創意和品味。

小朋友,歡迎你到我的家鄉清鎮來,到時一定要自己diy一碗冰漿,我保證你一定會喜歡上它的。

小吃介紹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朱熹故里——建陽,這裏不僅風景優美,還有許多有名的小吃呢,清明粿就是其中之一。

清明粿是用清明草和米漿製作成的。清明草,全身有白色茸毛,葉子小小的,開着小黃花,聞着有股清香。清明時節,是清明草生長得最旺盛的時節。

記得清明節那天,我在奶奶的指導下,親手製作了清明粿。奶奶告訴我,做清明粿之前,先要準備好菜餡。奶奶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芋頭、春筍、肉絲、醃菜等,奶奶快速把菜切好,然後倒進鍋裏迅速翻炒,不一會兒香噴噴的菜餡炒好了。

接着,奶奶把洗乾淨的清明草弄碎,倒進米漿裏,讓清明草和米漿均勻地混合在一起。經過不停地攪拌,原來白色的米漿變成了淡綠色,還散發出一股淡淡的 清香。綠色的米漿攪拌均勻後,倒進鍋裏用小火煮至七分熟,米漿變得黏黏的就可以出鍋啦。這時,奶奶把它放在菜板上,不停地揉搓,搓成小圓團,最後讓小圓團 變薄,清明粿的皮做好了。將捏好的皮包上香噴噴的菜餡,清明粿的完成就不遠了。

把包好的清明粿,一個一個地擺在鋪着竹葉的篩子上,拿到鍋裏蒸上十幾分鍾,胖乎乎的清明粿出鍋了。頓時,竹葉香混雜着青草香飄滿整個屋子。我第一個去嘗,輕輕地咬了一口,啊!真好吃!

朋友們,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否也想來嚐嚐呀?

標籤:小吃 彙編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