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電氣工程師月薪是否降低

陳學飛決定辭掉月薪5000元的機修工作。儘管老闆再三挽留,但這個28歲的年輕人去意已決,理由來源於與日俱增的危機感。“廠裏機器人越來越多,一線工人越來越少,要是不轉型肯定早晚被淘汰。”就跟隨本站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電氣工程師月薪是否降低

陳學飛所在的唯美陶瓷是東莞最先實施機器換人的企業。據報道稱,該企業已經節約用工2200人,每月節約人工成本660萬元。陳學飛對這一數字的具體感受是:原本需要6個人為一組的打包生產線,現在只用2個人就夠了。

隨着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動力數量短缺等問題日漸凸顯,“世界工廠”東莞大量企業開啟了機器換人戰略,2013年起,當地政府每年拿出2億元鼓勵企業“機器換人”。首家“無人工廠”便在東莞誕生。

如今,辭職之後的陳學飛正在一家電氣工程師培訓學校自費學習,希望在機器換人之後能成為“控制機器的人”。他説自己是幸運的,原本機修工出身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但另一些沒有技術的同事們,轉型舉步維艱。

南方日報記者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在機器換人的大背景下,東莞勞動力市場正發生結構性的變化——製造業企業中大量一線工人被機器人取代,尤其低技能、高危險的崗位甚至有消亡之勢;調試、維護和控制機器人的技術性崗位需求正逐漸增加,企業直呼高薪難求。

  1 機器人來了

流水線從650人減到60人

2008年陳學飛進入唯美集團做機修工,任務是維修壓磚機。當時,產品從燒成出窯到磨邊拋光再到分選包裝的各個工序全靠人工,有些“人滿為患”。

2013年工廠大規模引進機器設備。陳學飛説,瓷磚一出爐就進入輸送帶送到車間,拋光切割、檢測、打包等工序都在自動輸送帶上完成,生產線班組人數日漸減少。

讓陳學飛感到有危機感的,是公司的發展規劃——“根據規劃,現在從原料到成品需要數百人,但以後只需要幾個人,全是自動化生產。”此前該廠領導去意大利的陶瓷廠考察,發現意大利的瓷磚廠偌大的生產線上一個人都沒有。

近年來,隨着政府扶持政策不斷落地,“機器換人”正在東莞傳統制造業內如火如荼地進行。尤其一些工作環境較為惡劣、存在潛在安全危險的崗位,機器換人的做法被諸多企業認可,效益也逐漸凸顯出來。

在金屬精密元件的製造過程中,拋光工藝一直是十分依賴於手藝精度的技術活,即便是有着數年經驗的拋光師傅,也難以保證生產的良品率。2013年下半年,東莞一家大型手機配件生產企業投入上千萬元,引進60部工業機器人。如今走進拋光車間,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機械手取代了往日大量的拋光師傅。

該企業提供的數據顯示,使用機器人拋光打磨後,該車間的人力從改善前的650人降到改善後的60人,人力節約590人;產品不良率大幅降低,設備產能效率則大幅提高。按照產值換算,企業僅用了一年時間便收回了拋光車間機器換人所投入的成本。

同樣地,東莞萬德電子製品有限公司也在機器換人。該公司總經理白毅鬆計算:一台代替單工位人工的機器,大約需要投資一個人兩年的工資來購置,但每台機器的使用壽命最少有5年。由於機器可以連續工作,其生產效率是人工的1.2倍。這樣一算,5年下來企業用工成本可以節約一半以上。

  2 部分工種在消失

工人轉崗薪資降低一半

機器人的到來改變了生產線上的用工狀態,部分高危險係數、高人工成本的工種,正逐漸被完全取代。

走進萬德電子的注塑車間,數千平方米的車間內,100多套大型機械設備高速運轉,偶爾見有工人穿插其中調試機器。而在以前,這裏至少有上百人在堅守崗位。

公司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陳成福説,注塑環節需要的工人多、危險係數高,曾有其他廠的員工被模具砸傷、被料筒燙傷、鎖模過程中被壓傷……現在該生產線主要由機器做,所需工人減少了三分之二。在陳福成看來,把危險的工作交給機器,這無疑是在人口紅利漸漸消失的時期最好的選擇。

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順利轉崗,工人更換崗位面臨着降低薪水、短期無法適應的困局。

廣西人黎明(化名)原本是東莞一家上市企業拋光車間的拋光師傅。黎明的一身技藝都是跟隨東莞製造業的崛起練就。2013年底,企業引進的工業機器人陸續上馬,首先替換掉這個充滿危險且成本昂貴的崗位,包括黎明在內的上百名拋光師傅面臨轉崗的選擇。

黎明拒絕了內部轉崗辭職離開:“當時企業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基本只有底薪,一個月拿到手只有兩三千元工資,根本養不起家。拋光師傅一個月也有四五千元工資,要降薪去做普工,我們很多人都不願意。”

如今,黎明已從東莞轉戰深圳,成為另一家手機配件企業的`拋光員工,乾的還是原來的活,不同的是工資由原先的四五千元增加到六七千元,只是加班多了起來。黎明説,像他這樣的拋光工人,在東莞、深圳等電子信息產業發達區域並不愁沒有飯吃,這也是他和眾多拋光工人當初選擇離開而不接受轉崗的原因所在。

  3 工人轉型升級

培訓學校逐年趨熱招生倍增

陳學飛想通過3個月的脱產培訓,轉型去做電氣工程師——通過數字編程來控制各種類型的機械或生產過程。在做這個決定之前,他一直身處在機器換人的危機感中,感覺需要“回爐再造”。

8月8日下午,陳學飛報讀的智通PLC電氣自動化培訓班坐得滿滿當當,班上的培訓者大多是25歲左右的年輕人,有一定的技術知識,他們希望通過努力走上收入更高的崗位。

來自四川廣元的聶小龍説,自己高中畢業後就來到東莞,此前在橋頭鎮一家文具廠上班。“當時工資太低了,尤其跟電氣工程師沒法比,基本工資就差了四五倍。”聶小龍坦言學習有些吃力,但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廣東智通職業培訓學院執行院長謝靈軍説,近年來如電氣工程等機器人應用相關的培訓班逐年趨熱,該類別招生人數從最初每年200人增加到今年的500人。另一個特點是,企業委託培訓與半工半讀的週末班人數明顯增加。他做過統計,每個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是被機器替換的普工,試圖通過學習來謀求轉型。

面對如今各地正在興起的“機器換人”計劃,拋光師傅黎明坦言,自己也擔心未來哪一天拋光師傅會沒有現在吃香,如果政府能夠出資支持他們這些傳統技術工人蔘加技能培訓,向機器人技術操作工轉型的話,黎明説他還是很願意的,畢竟在他眼中,這可能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不僅是個人在謀求提升,一些企業也在積極提升工人的技能水平,適應工作發展變化。東莞百進五金塑料有限公司在機器換人上大約投入了500萬元的資金。該公司在頭盔頂殼批鋒的處理上引用較多的機械手,採用的機器是德國原裝進口機。該公司總經辦運營副總監吳元梅説,機器降低了材料損耗率,做出來的頭盔精藝度更高,可謂一舉多得。

  4 是否造成大量失業

機器規模有限工人依然緊缺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農民工增長率已經降到了0.1%。而在2010年,這一數字還是6%。人口紅利的消失,機器代替人工,成為企業的現實選擇。機器換人是否造成大量失業?東莞多數企業主認為這一觀點有失偏頗。

東莞萬德電子製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成福説,企業因為招不到人才被迫用到機器,並不是機器來了就容不下人了。在此期間,就算有個別崗位員工被機器替換,也會被安排到其他崗位。就目前來看,企業每月正常流失的工人都有百人以上,工人依然非常緊缺,不間斷招工還是常態。

吳元梅表示,機械手代替人手後,公司並沒有進行人員的裁減。但人員流失率較高,一些年輕工人會因為感覺工作辛苦,在工作一段時間後主動離職;一些40歲左右的老員工則會被分配到裝配或其他的崗位去工作。吳元梅認為,機器換人最主要還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提高效益。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和牛津大學聯合發佈的報道中説,在未來預計有1000萬的不熟練工種將會被機器人取代。在2033年之前,全美國45%的工作將會被機器人廣泛取代。

之所以東莞尚未因為機器人的到來造成大量工人失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目前工業機器人智能化程度還不高,在企業也多是以試點為主並未大規模鋪開,因此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非常有限。此外,雖然工廠為工人們調了崗、加了薪,但加班次數也增加。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税務系主任林江教授認為,機器換人的最終發展結果是工人數量會越來越少,一些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工人則會面臨失業的危險。一些受教育程度高的工人可能會被分配到管理崗位,或者到監控室對車間生產進行監控。

  5 機器人相關人才激增

電氣工程師月薪過萬仍難求

林江曾在東莞做過一項調研,發現東莞企業的技術型人才還是比較短缺,有些廠長的工資甚至沒有一名高級技術工人的高。此前,東莞最大人才機構智通人才做過一項調查顯示,61.69%的受訪製造業企業表示目前急缺技術人才。

智通人才部門經理賀先發説,除了企業進行機器換人外,東莞還出現了很多造機器人的企業,對相關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月薪普遍過萬元。

東莞市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協會會長、萬德電子人力資源負責人林舜珠印證了這一説法,機器換人之後,企業對相關領域的人才需求激增,開出高薪招攬人才,但招人的情況並不理想。她分析説,主要原因是相關技術儲備人才不足,職業教育發展緩慢,企業人才培養壓力大,見效慢。

東莞市機器人產業協會會長蔣仕龍長期從事機器人技術及應用研究,“現在機器人人才很缺,但缺的不是一線的機器操作工,而是既熟悉傳統行業工藝,又懂得機器人技術,且能將兩者很好結合起來應用的。”他認為,由於很多企業在利用機器人進行技改過程中對自身的需求並不明確,很多時候需要專業、懂行的人才幫助企業制定最佳的技術改造方案,但由於機器人產業在國內剛起步沒幾年,企業對機器人應用高端人才求賢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