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技能 > 色彩

建築裝飾設計的室內色彩應用

色彩2.52W

建築色彩設計其實也是色彩學在人類生活環境中的一種實際運用,與其他實用色彩研究一樣,隨着人類對色彩學關係的不斷探索,必然能使色彩在建築裝飾設計中得到更好發揮,充分實現色彩在人類生活中的價值。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建築裝飾設計的室內色彩應用 ,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建築裝飾設計的室內色彩應用

建築裝飾色彩

講解了裝飾色彩的概念與特性規律,更側重對學生綜合素質與創造能力的培養。通過對中國傳統裝飾色彩的剖析和東西方裝飾藝術風格的講述,力求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通過對裝飾色彩在環境裝飾設計、紡織品設計、家居裝飾用品設計、平面藝術設計等多個設計領域中的應用分析,用理性啟迪兼具實踐的方式,使學習者的創意思維能力得到卓有成效的全面開發與提高。

建築的室內與室外有着很多大視覺區別

室內空間的照度明顯要低於室外,天然的光線只有通過門、窗等射入室內。同時,室內的光源基本似是定向的。室外由於太陽方位從早到晚的改變着,光源不定向;而室內的光源基本總是從門、窗或者某處固定的透光處射入室內,因此室內的採光配色基本是固定的。還有,在室內,視距一般不會超過100米以上,因此,室內的視距是大大縮短,相較於室外而言。但是,人們的活動大多集中在室內,活動時間也較長,因此視野比較固定,甚至有一部分人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室內,或工作、或學習、或休息。這與室外的活動大多是行進式的有很大的區別。

正是因為室內和室外光與色都有着很大的區別,導致了室內色彩搭配肯定比室外所受外部的環境影響要少,室內光的定型性使其更容易塑造空間的色調。同時,室內環境對人來説,不但要滿足人的物質生活的功能需求,還要具備一定的精神空間的功能。因此,室內可以採用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結合。

室內空間的人工照明不僅僅是為了補充室內照明亮度的不足,更多的是為了營造某種氛圍或者文化氣質。因此,在室內設計的色彩搭配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色彩冷暖的搭配。色彩的冷暖是色相的重要特徵。在美術學方向,有的畫家非常強調色彩的冷暖,甚至認為,色相問題就是色彩的冷暖問題。因此,把握色彩冷暖的搭配具有十分重要的實用意義。比如,廣州地區天氣炎熱,夏天時間比較長,因此,室內適合採用冷色調,可以使人有清涼之感,而長江以北地區天氣比較陰冷,因此室內適合採用較暖色,使人有温暖之感覺。

(2)要注意色彩的進退感。一般來説,暖色調具有“進色”感,意思是暖色給人的感覺要比實際距離近,相反,冷色調具有“退色”感,也就是感覺距離要比實際距離遠。因此,同樣體積的建築,相同距離的時候,冷色調的就會顯得小一些,而暖色調的會顯的稍微龐大。

(3)要充分利用色彩的明度要素。明度對比強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明度增加,會使人更加的興奮和精神。相反,夜晚睡覺,卻需要關燈,相對會使人沉靜下來。因此,睡房一般不適合大紅大綠的顏色,對比強烈或者顏色太過飽和,都會太過引起人的注意,不易入睡。

建築的不同用途和功能室內色彩的運用

(1)居住類的建築,包括家庭中的卧室、餐廳、客廳等,在顏色的配比方面,要大致遵循相同的風格,形成較為一致的裝飾風格。比如,客廳的色彩一般應該稍微熱烈些,因為,這裏是家裏人共聚之地,也是迎賓的場所,在大面積的低純度顏色中,適當的插入一些高純度的顏色,使之不產生沉鬱之感,讓人喜歡。相對客廳來説,卧室一般應該要文靜些,色不易過多。但兒童房卻可以按照小朋友的喜好搭配些可愛明亮的顏色。

(2)是學習、研究類的建築。讀書、學習、研究,首要要求是安靜,所以,顏色必定先要遵循文靜,視線所及之處最好不要出現特別強烈對比的顏色。比如,一般大學的實驗室和各類型的研究室,大多采用白色、淺灰、淺黃、淡綠等色彩搭配,營造出一種寧靜文雅科學的氛圍。

(3)紀念、陳列類的.建築內部環境的顏色要求,要突出莊重、嚴肅的特點。從色彩的三要素來説,這類紀念性建築,色相的對比度不宜太強烈。最好是側重某一種色相,然後在這中間加以稍微差別變化。如,當紀念性建築周圍明度較低,那麼就需要主體建築明度稍高。無論哪種方式,均需要拉開明度檔次,使形象盡顯突出。博物館、美術館由於重點功能是陳列和展覽,因此,一般色彩的搭配都傾向於灰色等不甚明亮的顏色,目的是襯托所展覽和陳列物品的特點。另外,還有文娛體育類建築、醫療保健類的建築、商業式建築,這些建築的內部空間顏色搭配,都需要根各自的功能特點、地域特點及特定人羣,加以仔細地分劃和配搭,使其營造出適合的氛圍,使使用者可以達到心情愉悦和舒適。

色彩代表生命,人們對色彩的情感體驗是最為直接和最為普遍的,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所以,室內顏色的搭配,除了考慮色彩本身的物理特性以外,還要考慮到色彩的社會文化性和色彩的感情導向以及各自民族的審美心理和,此外,一些與民俗文化有着密切關係的各類民俗、忌諱也需要進一步的掌握,這就對設計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在設計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進步。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