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留學 > 留學德國

德國留學中國小申請條件全解析

德國留學中國小應該怎樣申請?申請條件是什麼?申請流程及時間又是什麼?針對這一問題,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出這篇德國留學中國小申請條件全解析,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德國留學中國小申請條件全解析
  一、德國中國小教育概況

  1.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德國的教育行政管理是以“合作式文化聯邦制”為特徵的教育行政管理體系,一方面學校教育仍由各州自治為主,另一方面聯邦可以通過一定的權限和建立一些協調機構參與教育事宜的決策。

德國各州的初等教育直屬市教育局或教育局領導,國小實行校長負責制,每所學校都設有校務會議,由教師代表和家長代表組成。校務會議參與學校管理,與校長合作在關於學校教學方法、教材選擇和其他一些重大問題上發揮作用,對學校有關決議作出裁決。校長必須從教師中任命,在任職期間也必須任課,但課時可減少一半。

德國認為,孩子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是有教育意義的。因此,他們制訂了“兒童家務勞動法”。法律規定:6 歲以前的孩子可以盡情地玩耍。滿6週歲到10 歲,要幫助家裏洗滌盤碗碟和負擔到商店購買小物品的跑腿任務。10歲到14歲,要負責整理院內的草坪和洗刷全家的鞋子、地板打蠟的工作。14歲到16歲,要參加宅院旁園地的勞動。對不願意勞動和不完成父母交給的法定家務勞動的孩子,要按違犯法規論處。而家長溺愛孩子,不讓孩子做家務勞動,也是違法的。

  2.基礎學校

經過改革,合併後的德國形成了各州基本相同的學制。法定的普通義務教育9年。國小教育是在基礎學校裏進行的。因此,國小又叫基礎學校。基礎學校的修業年限一般為4年(6~10歲),少數州為6年。凡年滿6歲的兒童都必須進入基礎學校,接受初等義務教育。

  入學成熟檢查

兒童在當年6月30日滿6週歲時,8月1日就可開始入學,接受義務教育。入學時必須由當地衞生部門指定的學校醫生進行健康檢查,不需要考試。檢查內容包括兩方面:

(1)檢查兒童在身體成長方面是否適合上學。包括觀察兒童在體格中發育到能夠忍受每天 3~5節課而無損身體健康,確定他們是否符合合格的標準。

(2)檢查兒童的智力與心理髮展程度,是否達到入學成熟標準。包括檢查兒童是否具有較長時間對教材或對 談話題目集中思想的能力;是否具有合格的語言能力 ;是否願意 同他的同學與教師進行交往。

  學校幼兒園

那些已達入學年齡,經醫生檢查達不到入學要求的兒童有必要進入學校幼兒園 。它是為入基礎學校做準備的 。兒童入園要由家長陪同,同時與教師合作,共同觀察兒童的智力發展情況。學校幼兒園根據入園兒童的特殊情況提供一定的學習和活動。兒童可以在遊戲室選擇自己所喜愛的活動,通過遊戲啟發兒童智力的發展,使兒童接觸集體,成為集體中的一員。教師要根據各個兒童的不同特點,使他們較快地適應環境,並與家長經常交換意見,瞭解兒童的表現和進步。使兒童早日達到基礎學校入學要求。

入學是兒童新生活的開始,家長和教師都非常重視。開學第一天家長帶着孩子一同參加開學典禮。根據德國的傳統習慣,兒童參加開學典禮不但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而且要把家長準備的糖果點心放在一個紙袋裏,抱在懷裏參加。在開學典禮上,校長和教會的牧師或神甫都要講話,祝賀兒童開始新的生活,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教師、家長和學生代表也要講話,並且和兒童一起唱起大家熟悉而喜愛的歌曲。這種熱烈而活潑的形式給兒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容易激發兒童學習興趣。

  基礎學校的任務

從幼兒園到基礎學校,教育環境和教育內容發生很大的變化,如何使兒童適應這個變化,從遊戲的方式過渡到學習的方式,就是基礎學校所要完成的任務。具體説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每個兒童,不論其家庭出身和社會地位如何 ,都應該進行廣泛的基礎教育,促進其身體和知識的發展;

(2)根據兒童個人不同的條件和能力,向其傳授基本知識和技能;

(3)幫助兒童逐步適應學校規章制度的要求,為其繼續學習打好基礎;

(4)始終保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基礎教育階段,一、二年級為第一教育單元,三、四年級為第二教育單元。兩個單元的教育目的是使兒童獲得感性知識和初步瞭解事物的能力,逐步學會讀寫算等最基本的知識,養成能夠坐下來讀書的習慣,初步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創造的能力。逐步把孩子們引向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海洋。

  課程設置

正式列入基礎學校的課程有:德語和常識、數學、宗教、自然常識、音樂、體育、藝術和勞作等。在1~2年級,一些學科進行合科教學,而且教師越來越喜歡在一堂課上分別教2門學科,如教25 分鐘數學,教20分鐘音樂。此外,還有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進度而設置的輔導課。各門課程每週的課時因年級而異,一般在19~25節之間。

各學科的主要教學內容和要求

(1)德語課。1~2年級主要學習讀説和朗誦。書寫貫穿於 1~4年級。要求1 年級結束時,學生就可以學會寫所有的字母。2 年級結束時,學生要能通讀一篇新課文 ,並理解大意 。德語課教學要求主要是:對兒童進行説話的教育,其中包括聽、理解和相互交談;正確書寫和運用詞彙;通過詞彙、句子和語法練習,訓練兒童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造句和閲讀能力;通過敍述、講解和作文,訓練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

(2)常識課。德國國小勞動教育的課程名稱不一 ,一般叫“常識課”。在1~2年級與德語課合併,3~4年級才單獨上課。巴伐利亞州國小常識課每週4節 ,其中2節為史地 ,自然常識,2節為手工勞作。手工勞作1~4年級的教學內容包括:紙工、編織、木工、陶器等。德國十分強調和重視基礎教育中的勞動技術教育,把它視為學生職業生活和社會的重要準備和基礎,是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心設計,並貫穿在基礎教育的全過程。德國把勞動技術教育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對人的全面素質的要求緊密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的目的,除了教育學生了解勞動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瞭解和掌握某項生產勞動技能外,還十分注意教育學生了解現代生產活動的過程 ,從原材料加工 、生產過程的工序到市場銷售,並使他們瞭解勞動與環境生態保護、勞動與社會的關係。這種勞技課並不追求學生學到多少技術操作,不要求學習木加工的一定會做個木房;而是要求學生側重瞭解整個生產過程和工序。

常識課的目的是使兒童認識周圍世界 ,瞭解人類共同 生活的形式,初步瞭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內容相當廣泛,包括自然、社會、交通安全和家庭倫理等各方面的常識教育。一般通過遊戲或實際觀察和指導兒童用一些科學方法來視察事物,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如對一年級學生講冰雪的融化。教師把雪和冰塊放在玻璃瓶內。過一會兒雪和冰都融化了。教師讓學生用手去試一下已融化和未融化的感覺。學生不但通過自己的感覺瞭解自然界的現象,而且用測量和比較的方法得出結論。

德國勞動技術教育的專用教室,不僅設備齊全,而且設計講究。如設有烹飪專用教室,整套的烹飪設備、器具應有盡有,而且專用教室設計了U型、Y型、塊型、條型四種不同型狀的廚房格局。這四種格局的廚房是德國廚房(包括家庭廚房)基本的四種形式。這種設計使學生今天的學習與將來的真實環境 聯繫起來。據介紹,全德有五種勞動技術專用教室,即金加工、木加工、烹飪、辦公室管理、縫紉和編織。這説明德國比較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德國中國小除了在學校專用教室開展勞動技術教育外,還有一個很有特色的實踐環節——個人到企業實習。學生分頭到工廠,和工人一樣上下班,幹一些簡單的工作,目的在於瞭解工廠、職業。老師一週去看兩次學生,巡迴瞭解情況。實習結束,學生作彙報,老師作總結。學生實習的工 廠,由學生自己聯繫,這也是一種鍛鍊。據介紹,學生實習對工廠是個負擔,但是工廠為了物色未來的學徒,又願意接受學生實習 ,讓其瞭解本廠 ,希望這個學生將來成為本廠的一名學徒。

(3)數學課。一年級學生要學會從1 數到100,1~20的加減法。4年級要認識l百萬的數字;學會心算和筆算的四則運算方法 。並會解相應的數學問題。數學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會最基本的運算能力;學會計算數量大小的基本知識;學會解數學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數學能力的發展打好基礎。

(4)音樂、藝術課。兩科經常合上 。音樂課主要是唱歌,邊唱邊舞;學習樂器以演奏樂器為主。音樂課的目的是訓練兒童的音樂和節奏感,培養愛好,交流感情,豐富課外生話。德國的音樂教育有悠久的傳統,學校的文娛活動十分活躍,多數學生都會一種樂器並參加合唱。

(5)宗教課。德國的學校起源於宗教,學校至今仍保留着宗教課。宗教課有天主教的和基督教的,一個學校只有一種,兒童選擇哪一種宗教課,由家長的信仰決定。宗教課的內容由教會決定,教師由牧師和神甫擔任。宗教課一般都伴隨着音樂和歌唱。歌曲主要是唱詩。

(6)藝術和編織課。這是德國的傳統課程 。課程內容有圖畫、剪紙、拼湊玩具和手工勞作等。這些活動帶給兒童快樂,啟發兒童的創造力,使他們學會美化環境,愛護環境,學會自己製作小禮物和美麗的包裝,使兒童懂得目的性和完美性是一致的。

(7)體育課。主要內容有田徑、體操、舞蹈、遊戲,球類活動有手球、羽毛球和足球,另外還有旱冰、滑雪等活動。學校的體育設施齊全,有室外運動場、球場。有條件的學校還有室內體育館、游泳池。地方上每個區都有游泳池,學生可以去上游泳課。體育課對體弱兒童另有課程安排,使他們儘量多參加體育活動。體育課在基礎學校的課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學校一貫重視對兒童身體的鍛鍊。通過體育課的鍛鍊,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培養多種體育愛好,促進學生在課餘時間參加各種業餘體育運動。

(8)輔導課(促進課)。這是德國學校設置的特殊課程,目的在於使學習快慢、方法各不相同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習成績特優的學生布置一些高難度的練習,並允許他們跳級;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 ,並不把他們從正常班級中分出去 ,而是為他們開設每週 2——3課時的促進課,使程度好的學生不感到無聊 ,使學習慢的學生不失去信心。促進課的教學主要體現在趣味性更強,教學更直觀、更形象方面。

(9)環境課 。德國的環境保護在全世界是首屈一指的,這也得益於他們的環境教育的深入。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特別是 80 年代以來,德國公眾的環境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在這之前只有少數人關心環境,且“環境”被認為等同於“自然”。20世紀70年代的德國國小課程中雖有了環保內容,但主要集中在自然保護上。在地理課程中也只涉及環境的兩個方面:其一,自然環境決定人類的活動,如氣侯、地面起伏和自然災害。其二,人有能力征服自然,建設自己的環境。從中可見這種二元對立的環境觀將“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看得涇渭分明。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開始認識人類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類破壞環境也就是危害人類自身。在德國學校中,首先意識到這一思想變化所藴含的重要意義的是地理學科,並在德國學校地理協會的積極支持下,地理成了學校環境教育的中心學科。1980年,當時聯邦德國的“各州教育與文化部長聯席會議”的一項聲明對環境教育有下列闡述:“對於個人和全人類來説,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已成為現在的重大事情,它也是學校的一項任務,提高學生環境意識,使他們具有對環境的責任感,使他們養成在校內外對環境負責的行為。”這次會議做出了“環境教育應該成為學校教學計劃中的一個必修內容”的決定。

德國有16個州,每個州的課程內容各不相同。各州在教育上是獨立的,制定各自的教學大綱,規定使用各自不同的教科書,但環境教育的內容在各州有關的中、國小教學大綱中都有涉及,內容大同小異,主要集中在地理、生物、自然、社會、化學以及經濟、法律等課程,覆蓋5至13 年級。此外,在德語、常識、郊遊活動、鄉土教育等各種課程及活動中也開展環境教育。

在巴伐利亞州文化部的方針中 ,關於環境教育的方法有如下規定:

①環境教育是價值教育。“環保教育的主要任務除傳授生態學基礎知識外,還要樹立如下價值觀”:

——關於環保的意識;

——致力於負責任地處理同自然的關係;

——促進倫理態度的形成,即認識到環境保護不僅僅是關係到人類健康,合法利益和需要,而且關係到地球上所有生靈本身具有相互尊重和生存的權力。在價值觀教育方面,榜樣是很重要的,教師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應根據情況,結合不同的課程,開展環境教育。

②聯繫實際情況和接近現實生活,是環境教育的重要原則。環境教育應當聯繫學生的具體經歷,以他們故鄉的住宅、學校和勞動環境為出發點。在學生上課、流動教學等類似活動時,讓他們直接觀察所熟悉的和使自己感到有意義的環境,領會、體驗並加以判斷。這裏應當提到一系列對環境教育特別適 合的教學場所 :典型的風景區、自然公園、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種植地區、動物園、環保中心、農業、手工業、工業企業等。

③行動方向和行動範圍。學生應當將“個人的經驗和能力變成與環境有關的行動,並儘可能變為富有意義的經歷,使之容易理解錯綜複雜的關係,並推動學生為改善存在的關係做好準備。

從事這類活動的範圍首先應當提及的是,建立對環境有利的教學基地,在保護大自然工作中,實行監督(如對林區、草地等),豎立紀念標誌,採取物種保護措施,確定地區性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及共同參與解決這些問題。

④擴大教學範圍。教師可以將不同學科的內容貫徹於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或者以同其他專業的代表開展合作的途徑,通過安排不限其形式的談話、課堂教學、共同舉辦講座等形式,達到上述目的。這裏也需要採取定向的課題工作形式,例如內部調節課堂教學,研究課題討論會,考察旅行,青年宿營和師生在鄉村休養所停留 ,在勞動共同體和自由工作小組以及在選修課中可以找到這種方式。

  教學組織

基礎學校的教學單位是各年級的班,每班學生數為20人左右,最多不超過25人。這種班額比較適合教學,便於教師瞭解學生。課時一般安排在上午7點半上課,下午不上課,1點放學,學生可以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上午上課6節,每節課45分鐘,課間休息5分鐘,中間有一次15~20分鐘的大休息,學生在這時可以加餐。學校不設食堂,學生都回家吃飯。

各州允許教師靈活掌握上課時間,不要求非45分鐘不可。有一堂課上2門學科的、有講課和學生活動時間各佔比例的,如1~2 年級教師講課佔一節課的2/3,其餘1/3為物理學活動時間。3~4年級教師講解時間佔1/2,其餘為學生活動時間。

教室的黑板是活動的,可以升降,以便高矮不同的教師和學生使用。桌椅可以隨時搬動,不一定一排一排放置。根據教師教學和學生討論的需要,桌椅的擺放形式可隨時調整。

為減輕兒童學習負擔 ,各州都在學校法中規定學生家庭作業量。1~2年級作業不得超過半小時,3~4年級不得超過1小時。有些州還規定兒童的書包重量不得超過體重的1/12~1/10 。一般學科平 時沒有作業,只有課堂練習,練習答案當堂核對,不評分,只打記號,或畫上一個五角星、一朵小花。學生多以獲得五角星和小花而自豪,樂意讓別人觀看。德語、數學、常識三門主科每學期有2~3次作業,作業卷要評分並存檔,以便家長查閲。

基礎學校的假期很多,各州假期的時間不同。除了秋、暑假外,宗教節日也放假。全年主要假期有:

秋假 7天 在10月中旬

聖誕節 14天 在12月~1月

復活節 22天 在3月~4月

基督昇天節 4天 在5月~6月

暑假 45天 在6月~8月

全年各種假期有3個多月,放假時間多數與家長休假時間相一致,可以全家一起出遊。為避免交通和食宿的擁擠,各州政府把學校假日先後錯開。

  教學特色

(1)創造歡樂的學習環境 。按照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教師從創造歡樂的環境和氣氛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國小生畢竟還是孩子,好動和愛玩是他們的特性,有了適合他們心理的環境和氣氛,他們就會樂於上學,不會對上學有負擔或壓力感。為此,學校教室內外都作了精心佈置。教室寬敞、明亮,玻璃窗很大,光線充足;窗上和牆上貼有字母表、學生自己畫的彩色畫、習字和照片,有反映學生學習、生活的,也有動物、人物、綠樹、花草;空間掛着綵帶、紙條、紙葉;窗台、走廊到處是盆栽綠樹和花卉,上掛着各種木偶布娃娃和其他裝飾物,生動形象,五彩繽紛,加上學生課前課後做遊戲的歡樂愉快氣氛,很象兒童遊樂場所。

(2)建立親密無間的師生關係。教師把學生當作朋友 ,象對待成人和朋友一樣尊重、關心、信任他們。有事與學生商量,取得他們的同意後再行動,並讓學生自己動手。學校就像一個大家庭,師生親密無間,友好親熱,學生有些事不對父母講,一到校就告訴教師。上課時,不用起立。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時可以起立,也可以坐着。學生上課時沒有拘束,可以自由離位走動,也可吃東西。1~2年級學生更為自由,每堂課只有30分鐘的講課內容,剩下時間自由讀書、寫字,或到玩具角、勞作角和休息角去活動。教師對學習上後進的學生更加愛護、關心,學生做課堂練習時 ,教師在教室巡迴 ,常坐在差生一邊,循循善誘,啟發鼓勵,從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培養獨立思考和實踐能力。教師上課多用啟發式 ,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許多問題,教師從不直接回答,而是由全班學生共同討論,教師從旁點撥引導但不給統一 的標準答案 ,允許各種回答和意見並存。這樣做有利於學生思想活躍,不壓抑不同的想法和看法,讓學生感到自己的發言受到尊重,從小就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隨便附和他人的意見。如圖畫課,教師不規定主題,由學生任意作畫。作畫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時提問,教師則隨時提示 、檢查和講評 。畫到一半時,教師坐下來讀一篇童話,已畫完的學生可以專門聽老師讀童話,未畫完的學生就邊畫邊聽 ,各得其所 。而童話裏的人物、鳥兒、花草、各種景物不僅可以豐富兒童作畫時的想象力,還能啟發他們和老師一起設想童話中的各種情景。在德語課上,為了讓學生掌握主語、謂語、賓語在句子中位置的變化,學生與教師圍坐成圓形,教師拿出寫好句子的紙條,按詞剪成三塊丟在地上,讓學生用這三個句子成分拼成不同類型的句子 。繼而教師又把三個句子 剪成九個單詞丟在地上,讓找出主語、謂語。全班學生人人動腦筋,個個爭着拼句子,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一節常識課上,課題是種土豆。師生圍坐成中間放着工具、黃沙和泥土,一旁放着2種土豆,一種已發芽,一種未發芽。教師採用提問和討論的方式,先讓學生區別哪一種土豆能作種籽,瞭解種土豆要用哪幾種工具,再討論如何種土豆。在明白方法和程序之後,分成3 個種植小組分別操作。土豆種好以後,每個種植小組進行討論,由一人執筆,寫出“種土豆”報告 ,在全班交流,比較哪個小組寫得最好。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了種植土豆的知識,還培養實際操作技能。在手工勞動課上,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可以製造出簡單的日常生活用品。學校裏設有勞動車間,有各種勞動工具,有台式車牀。如要求學生用一塊長方形木塊做碗、盆之類的生活用品。一年級社會課上進行交通安全教育,由警察局負責交通安全教育的人來校上課時,教室裏作了佈置,用布條擺成斑馬線。學生練習過馬路時,也是紅燈停,綠燈進,模仿一停二看三走四瞧的動作,然後放幻燈進行安全教育,最後到校外馬路上進行實際演習。這種訓練每學期進行兩次,第二次家長也一起參加。

(4)發展學生的個性、愛好和特長 :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創設多種條件和情景,來發展學生的不同個性。愛好和特長。在編織課上,有刺繡、貼花、縫花,可以用毛線編織,也可以在麻袋片上用粗毛線編織花邊和圖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種或幾種編織內容。美術課的內容有寫生畫、剪貼畫,貼人像、畫背景或添畫。教師不固定範圍,也不提供範圍,只作些分解指導或講個故事,設想些情景,讓學生憑想象去畫 。如佈施國小二年級教師 對學生提出的情境條件是:蘇柵娜要畫一座房子,房子是用磚頭砌的,有紅色的窗子,屋子後面有個塔樓和藍色的天空;房子位於一條小河畔,路邊有幾朵小花,太陽照耀着這座漂亮的房子,你能畫出這樣的房子嗎?他先讓學生複述這些條件,然後再動手去畫。結果學生畫得很像老師為他們創設的情景,也充分發揮了各人的想象力。有的在房子上添加了煙囱和縷縷青煙;有的添加了正從房子前面駛過的汽車;有的學生喜歡寫生畫,可以帶着畫夾,走出教室,到室外某個地方去畫。

成績評定和升學問題

基礎學校採用六級評分制,即1分為最優 、4分為及格、5分為不及格、6分為最差。

學生平時沒有考試,也沒有期中期末考試,更沒有統考。每學期做幾次課堂作業,這種作業是閉卷的,相當於課堂測驗。如一個4 年級學生一年同要完成約10次聽寫,6~8次作文,8~10 次數學作業。學生在每學期期末取得一次學業成績證書。1~2年級學生用各科的評語代替記分,3~4年級有成績 ,但評語仍佔很重要的部分 。學生畢業時,根據自身能力、教師判斷和家長願望來決定升入哪種中學學習。

  二、德國中國小申請條件

  1. 德國國小入學申請條件

德國國小一般來説,只接受父母具備一年以上長籤家庭中同時獲得了長籤的未成年孩子。以此方式到達德國的孩子,才可以入德國的公立學校學習。這是國小入學需具備的基本條件。

  2.德國中學需申請條件:

a、年齡:14-17歲中學生,簽證時候需要滿足14歲。個別學校可以招收更小年齡學生。

b、年級:國內八年級必須讀完。最早申請德國9年級。八年級、九年級學生對接申請9、10年級。

c、成績要求:需要提供至少前兩年的中學成績。由於申請人數越來越多,學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些熱門學校,需要學生成績不低於85,甚至能達到90分。例如巴登符騰堡州、巴伐利亞州的學校要求是比較高的。底線是:不能有掛科。

d、德語:入讀中學需要語言達到B2。語言不夠的學生需要先讀語言學校。語言學校同樣需要滿足寄宿、監護、資金擔保等條件。學生出國前需同時收到語言學校和中學錄取。單一的語言錄取是不可以的。

e、性格要求:開朗、活潑、喜歡和人交往的學生,比性格內斂的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寄宿學校的生活。

f、其它:自理能力強、能獨立思考等。

  三、德國留學申請材料

(1)疫苗本,中文德文翻譯件。可以自己翻譯,重要的是,你要詳細的把孩子具體打過什麼疫苗,什麼時間打的,詳細的寫清楚,依次列表出來。

(2)孩子的出生證明,雙認證的那種。

(3)學齡前兒童不需要準備成績單。但如果是已經上學的孩子,三年級以上的需要準備連續兩年的。

三年級以上的需要準備連續兩年的成績單,並翻譯成德語。翻譯可以由自己完成,但原件需要有學校公章和校長簽名。各個州對於這份文件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保險期間,你最好在國內做一個普通公證。

(4)如果是國小生,為孩子買好一個質量靠得住的雙肩背書包。因為德國的小童書包最便宜的也許有100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