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留學 > 留學荷蘭

荷蘭留學:感受不同文化氣息

之前正好寫了一篇《中荷文化差異》,希望能對要來荷蘭留學的同學有所幫助。初來荷蘭時,對於文化差異的感受非常深刻。但是在荷蘭待了一年多,加上平時跟國際學生打交道比較多,除了上街購物幾乎沒什麼機會接觸荷蘭本地人 ,好像都忘了那些曾經以為很震撼的差異。連續三年應邀參加一個本科生課程,要我分享下所感受到的中荷文化差異。很感謝這些機會, 讓我能夠好好整理下之前零碎的感受。先後同我一起的還有西班牙人、印度尼西亞、拉丁美洲、厄瓜多爾、巴基斯坦人、和烏干達人,雖然大家來自不同國家,但是感受到的差異倒是很類似,所以下面也會參雜他們的敍述。細説起來,差異有很多,為顯得有些邏輯,就分為兩大塊,一塊生活,一塊思想。生活方面按照衣食住行四部分。

荷蘭留學:感受不同文化氣息

一、生活

1:衣

説到衣服,就不得不説到荷蘭人的身高了。荷蘭男生平均身高185.5 cm,位列全球第一。本來在中國就被淹沒在人羣中的我,到這裏就只能在學齡前兒童面前找找自信。所以,買衣服、鞋子等就比較麻煩,碼數合適的,款式太幼稚;好看的又沒有號。很尷尬。最痛苦的一點是:來了荷蘭以後,鏡子裏面就再也看不到自己的臉了,只能瞥見黑黑的頭頂。不過,也是因為這個身高優勢,我們剛來荷蘭時三個女生可以橫睡在氣墊牀上一週,毫無壓力;也能在UGG買到便宜的童鞋,與成年人款一樣,價格一半。老天還真是公平的。

跟穿衣相關的另一點就是,雨天時候大家都不打傘也不穿雨披。荷蘭經常下雨,一天下個十幾次也是家常便飯,所以經常被雨澆。記得我第一次出去遇到雨天時,着急忙慌地把雨披拿出來,等我穿完,發現周遭人都很淡定地走在雨裏,沒有采取任何防雨措施。當時那個震驚。後來才得知,大部分的荷蘭人都穿防雨服,哪怕沒穿防雨服的,也無所謂,習慣了。不得不感慨,荷蘭空氣真好,雨也乾淨。如果讓荷蘭人感受下北京下雨,看到白衣服變成灰衣服,就知道雨披和雨傘的必要性了。

我看荷蘭人下雨不打傘奇怪,同樣的他們對於中國人夏天打傘也感到奇怪。在他們的文化裏,特別喜歡曬太陽,曬成小麥色是最棒的。另外一種説法是,如果你沒有出去曬黑,那麼説明你窮,沒錢去旅遊享受日光浴。但中國人發而反其道而行。我的同事問我為什麼中國人夏天要打傘?我説是為了防曬,我們不喜歡被曬黑。接着她問了個更神奇的問題,難道雨傘防曬嗎?待我解釋後,她才知道我們用的是太陽傘,或者太陽傘在荷蘭是個非常詭異和稀少的存在,所以她看到的第一反應是中國人夏天撐雨傘,何其怪哉?

2:食

這是我感受最深刻的一部分。跟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相比,荷蘭人的飲食顯得太粗糙。他們對於吃飯的態度很隨意,講究快捷和方便。之前住在一個荷蘭朋友家,她早飯吃麪包片,中午是酸奶加堅果或者三明治,從開始做到吃完,半小時不到。晚飯稍微豐盛些,但是無非就是意大利麪、土豆或者芝士,烹調也略簡單。冷食為主,炒菜油煙也少,油煙機根本不像中國的那麼強勁,所以每次中國人做飯就是國際舍友門的災難。特別是炒菜時隨意加點辣椒對於外國友人的殺傷力都可以到達生化武器的級別。

來到荷蘭,沒有任何去餐廳吃荷蘭菜的衝動。除了難吃,當然最重要的是貴。不過這樣也讓我提前體驗家庭煮婦的生活,進入了烹調的油煙世界。

另外,我想中國人重視吃飯還有一點原因,那就是我們習慣利用吃飯的契機做很多事情,比方説:談生意、談戀愛、侃大山、各類慶祝......一次飯局或許就能改變人生,它的作用遠遠大於滿足人們口腹之慾。所以我們花大量時間做飯、吃飯,還樂此不疲。荷蘭人,或者是歐洲人並沒有這個習慣,吃完就撤。有時候也會有晚餐會,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幾個小時,但是頻率不多並且一般不會喝太多酒。而我們中國的飯桌文化一般都和酒文化以及人際關係摻雜一起,什麼“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感情淺,舔一舔;感情深,一口悶”等等。荷蘭人類似的場合就是派對,他們會參加派對去結實朋友,但是我想應該不會在派對上談生意吧。這個派對,我還真是沒什麼好感,參加過荷蘭國王日的大派對,學校的新生派對以及一些小型的宿舍派對,但是,感覺略單調,就是啤酒加上震耳欲聾的音樂以及不明原因很快樂的人們。

想要在朋友生日的時候蹭一頓大餐,也是不可能的。厄瓜多爾的朋友分享了他在荷蘭過生日的經驗。他告訴他的荷蘭朋友們,明天是他的生日。朋友門就説好啊,那就帶蛋糕來,我們一起吃。他無語了,不是朋友們給他做蛋糕,給他送禮物嗎?沒辦法,入鄉隨俗。第二天,他來到辦公室,大家圍着蛋糕坐一圈,他要和朋友一一握手錶示感謝。根本不像國內過生日,享受壽星的待遇。我想這點在歐洲或許是類似的,之前捷克舍友過生日,提前用了兩個晚上做了生日那天要吃的餅乾,雖然不太好吃,但也是付出了很多汗水的。等到生日當天,要去購置大量啤酒,以及兩三包薯片和糖果。千萬不要期待能在歐洲人生日派對上吃飽,除了薯片、餅乾、糖果類的小東西,無限量供應的只有啤酒。

吃的方面真是蠻失望,但是喝的就很滿足。荷蘭的牛奶全世界聞名,質量好,關鍵還便宜,也養成了我早餐喝牛奶的習慣,乳糖不耐症貌似也好了,這點還是很可喜的。此外,這裏的酒品種也特別多,各式各樣的紅酒和啤酒,據説光啤酒就有幾百種。對我來説,無法分辨,只能嚐出來有些啤酒甜,有些苦;有些看起來黑,有些看起來黃,如此而已。

關於食,我最後還想分享一個烏干達朋友的經歷。她剛來荷蘭,在市中心到處逛,覺得有點冷,看到很多coffee shop,於是進去準備買一杯咖啡,但是得到的回答是他們不賣咖啡。後來才知道,這種店是賣桑科和合法吸桑科的場所,跟咖啡沒有半毛錢關係。

3:住

很羨慕荷蘭人良好的居住環境:空氣好、綠化好、獨門獨户還帶小花園。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個房子都有碩大無比的窗户,幾乎一面牆就是窗户。貌似是因為以前荷蘭的税按照門大小來收,所以荷蘭人就縮小門的尺寸,擴大窗户面積。傢俱什麼的大件都是從窗户運進去。不過,神奇的是這麼大的玻璃窗户外面沒有防盜窗,無論是不是底樓,一律裸着。這或許説明荷蘭治安好,這要是擺在中國,那就是引誘小偷犯罪。當然,最神奇的就是荷蘭人很少用窗簾,即使有,也是擺設,從來不關上。所以,走在路上,不小心就看到某家在吃飯,某人在看電視,某人光着膀子走來走去.....誰説西方人重視隱私?

説到這個,我還想分享個好像一點都沒有隱私的活動,就是荷蘭很多桑拿都是男女混蒸,德國的桑拿也是混蒸。朋友去德國蒸桑拿,一進換衣間就看到個脱光衣服的女性,當時都震驚了,但是看到大家都很神態自若,也就放得開了。進桑拿房是不能穿內褲的, 有個中國朋友穿了泳褲進去,有正義感的德國朋友還會告訴他必須脱掉...我問同事們是不是也會去這種公共的桑拿室,有些説不在意,有些説看情況。如果比較在意的,一般會和一羣很熟的朋友租個帶桑拿房的房子,這樣就只和朋友赤裸相見,但是,就算這樣,我也無法接受啊!

4:行

這方面,我想絕大多數人都知道,荷蘭是自行車王國。在出國之前也略有耳聞,但是來到這裏,看到紅色塑膠的自行車高速道以及專門的自行車紅綠燈,感覺真是名不虛傳。最神奇的是,在荷蘭騎自行車也是需要學習交規的,而且和汽車的交規是一樣的。在荷蘭會看到一羣穿着安全警示服的小朋友們騎着自行車跟着老師們在街上騎車。對,他們就是在學習交規。所以,在荷蘭,自行車和汽車相撞,警察判定責任是誰並不是看車,而是看車主是否違反了交規。如果自行車違反了交規,那麼汽車也是一點責任都沒有的。更恐怖的是,荷蘭的交規還很複雜,紅綠燈分車子、自行車以及行人,還有各種箭頭標示優行駛權,每個城市的還會有些不同,真是需要系統學習。

自行車在荷蘭是完全可以達到公交車速度的。當然,在路上威風的不是我,我就是騎着後輪晃動的童車慢悠悠地挪動,一不留神,就有一道身影"嗖"一聲經過,不愧是高速!雖然自行車出行有很多優勢,但是自行車要是壞了,修理費用就很有點高。我居住的小村莊,修理自行車的地方9歐起修,有次我自行車就換了根輻條,就要20歐。

荷蘭的公共交通與中國相比,品種就少了很多。沒有地鐵,也沒有高鐵。一般要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只能坐火車,200公里在國內高鐵也就一小時不到,這裏最快兩個半小時。索性荷蘭不大,不然出行真是很不方便。

二、思想

1:直接

西方人都普遍偏直接,直抒胸臆,不掩飾。厄瓜多爾的朋友提到一個小例子:

有天,他問他的荷蘭朋友要不要和他一起去看電影。人家回到:"不,我不想去。"

他愣住了,因為在他的文化裏,拒絕一般比較委婉。如果不想去,一般就推脱自己有事情。但是,這哥們這麼直接,讓他以為自己肯定是哪裏做的不對,惹到人家了。後來才知道這就是人家説話的方式。

另一個例子,有一個朋友A做了可頌,然後把照片發在羣裏。第二天,另一個荷蘭朋友B問:“你昨天做的可頌如何?”A回答“挺好吃的。” 然後B説:“是嗎?但是看起來並不好吃嘛!”我聽到這個對話差點尷尬症都犯了,但是A就很淡定,習以為常毫無反應。

標籤:留學 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