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質量管理

產品/工作質量的改進

引導語:PDCA的Action,就是改進或者改善,這裏就把它定義成我們產品質量、工作質量的改進跟改善。下面是yjbys小編為你帶來的產品/工作質量的改進,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產品/工作質量的改進

每一個崗位都有質量問題,生產產品的質量,工作質量就以產品質量來表現,但是沒有生產產品的部門,就要用他的工作質量、服務質量來表現,這些都要改進、改善。如果通過PDCA循環,不斷的改進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我們的企業就會越做越好,成本會最低,效率會最高。

我們經常説一句話叫“能夠改變的東西就去改變它,不能改變的東西就去改進或者改善它,不能改善的東西就去適應它,又不能適應的東西就選擇它”。

改進是一步一步的,小範圍的一步一步的改進,它不是突變,不是一個革命,不是搞一個大變革。一個企業適合靜靜的搞變革,只有在快要倒閉的時候才翻天覆地的搞一次。

  (一)改善的觀念

  1.改善是管理的一個部分

管理有兩塊:第一塊是維持現狀,第二個是改進。用5S做好了就可以維持現狀了,按制度做,按標準做,維持現狀,改進就要用PDCA了。通過PDCA把不良率變得更低,把效率變得更高,把成本變得更低,所以,改善跟管理的關係是這樣子的。

  2.改善注意過程

考核看結果,改善看過程,沒有過程就沒有結果,所以我們不要只盯結果不盯過程,結果要看,過程也要盯。

  循環/SDCA循環

改善一般遵守的是兩個循環:PDCA循環和SDCA循環。比方説我們開發了一個新產品,就要先制定一個工作説明書,一個產品就是現場的那個產品説明,工作標準掛在現場,這就是標準了。

因為我們做的過程中就去實施,實施的過程中就檢查,檢查發現不對就修改,修改了以後再修改標準,所以就是不斷的標準化,實施、檢查、改善,再標準化,再實施,不斷一個一個的循環,這樣工作標準就越來越準確,越來越進步,這就是SDCA循環。

  4.質量第一

不光是產品質量,工作質量也是第一,換句話説“做的快,效率高”,質量如果做不好什麼都是空的。

5.用數據來説話

所有的東西都要有量化的數據。

6.下一個流程都是顧客

  (二)改善與管理

工作一邊是維持,一邊是改進,對不同的人的重點是不一樣的,作業人員絕大多數做維持,少部分做改進,督導人員也就是班組長,也是六成七成做維持,三成四成做改進,經理做改進的更多點,高管改進就更多一點,所以,級別越高越要改進工作。

級別越高的人,越要有創新精神,沒有創新精神不可能領導這個企業進步的,特別是面臨現在這麼競爭激烈的市場,大多數的工廠都處於紅海之中,大家競爭的“鮮血淋漓”,這個時候你若不能不斷的改進,你就沒辦法生存。

{案例1}……

為什麼工廠要少人化?為什麼要自動化?因為不少人化、不自動化,這個工廠要麼搬去越南,那裏人力成本低,要麼就關門,現在有的工廠已經開始這麼做了。

江浙地區那些污染的工廠,就從錢塘江上游不斷的被趕向下游,現在已經搬到海邊了,再下面就被趕到對岸、要麼趕下海了。為什麼?連海都不讓污染了,所以,你不改進行嗎?以前行現在不行了,所以企業要不斷的做改進。

因為情況在改變我們也要改變,所以每一個層次的幹部都要做改善的工作、改進的工作,還有創新。

越是高層越要做創新,越是中級層越要做改善,改善就是由於持續不斷的努力,產生小步小步的改進,最後累積而成,這就是改善。

  (三)改善注意過程

改善要注意過程,以過程為導向,要想改進結果就要改進過程。

質量控制

{案例2}……

質量控制方面,常見的質量人員有三種:IQC、IPQC、OQC,如果注意過程,最要注重的是IPQC,以後品管部可能慢慢就變成IPQC了,IQC也沒有了,OQC也沒有了,為什麼?IQC進料檢驗取消,為什麼取消?因為我們要跟供應商建立一個戰略伙伴關係。現在,廣東有的工廠已經取消了IQC,有人説取消了那問題出來怎麼辦?非常簡單,跟你籤個合同,我採購的是良品,沒有説不良品,既然是良品,拿來就用了,用了發現問題了,把所有的損失算出來扣你的貨款,反正你有貨款壓在我這裏,這樣一弄,供應商還敢把質量不好的原材料送過來嗎?不敢了,所以這也是一個辦法,當然要比較強勢才行。

品管部的員工是間接員工,一個工廠的勞動生產率高不高,看它的直接員工跟間接員工的比例。做工廠就是做成本,間接員工越多的企業,競爭力就越弱,要想間接員工少,那就要注重過程管理。

  工作品質和業務品質

品質包括工作品質、業務品質、服務品質、產品品質。

工作品質:每一個間接人員做事情好的程度,工作説明書裏面要寫清楚。

業務品質:業務員在外面的品質,工廠內部部門跟部門之間的關係也是業務關係。

服務就是上道工程對下道工序的服務。

間接部門的目標怎麼制定?把直接部門的主管招在一起,把間接部門的人弄開,然後問直接部門的主管對間接部門有什麼要求,他們就把要求全部提出來,把它結合,如果是合理要求,就是間接部門的目標,所以,間接部門的服務對象就是直接部門。換句話説,它的品質高不高,質量好不好,問直接部門就可以了。直接部門滿意它就高,不滿意就不高,所以這就是服務品質。有了工作品質、業務品質、服務品質跟產品品質以後,我們才可以成為一個成本最低、競爭力最強的企業,這四個品質是有關係的,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從領導到員工,每個人都有品質意識,這就是品質第一的觀念。

  用數據和事實説話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瞭解問題真相,而瞭解問題真相的唯一途徑是要數據資料。白色思考帽的應用:提供客觀數據資料。

給上司提建議的時候,儘量用數據跟事實。另外還要注意方法,用口頭加文字的方式比較好。如果你反映的問題、建議比較複雜的話,最好用文字的方式。

比如,報告領導,不良率由0.7降成0.5了。報告領導,交貨延遲率從每個月延遲四次變成一次了,這個非常準確的數字,一看就假不了,這才是管理裏面要重要的東西,所以要用數據來説話。

做PDCA第一件事情就是收集現在的數據,沒有數據先不要做,現在的情況是什麼樣?我們現在在哪裏?我們要到哪裏去?我們怎麼到那裏去?我們現在在哪裏要數據?我們到哪裏去要數據?我們怎麼到哪裏去?所以數據説話,是我們改善裏面的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也是所有的管理裏面一個重要的觀念。

  下一個流程就是客户

有的企業裏,前面事業部的產品供給下面事業部,絕對是“下一流程就是客户”了,而且還是獨立核算的,但是因為同時還供貨給別的客户,他們就可能對別的客户客氣,而對內部的客户很牛,他知道反正是一個老闆,錢在這個口袋那個口袋都一樣,所以他很牛。

後來發現,要想下一流程是客户,只有做到讓他變成真正的客户。

比如把內部投訴也算投訴,而且還算大投訴,算大客户、重要客户,重要客户投訴一次,等於普通客户投訴一次的三倍的分,要扣三倍的分。把內部的客户也變成重要客户以後,他們的態度完全改變了。

後來,企業改變策略,事業部之間的關係,你只是我其中一家供應商,你的價格好、質量好,我就買你的,你的價格不好、質量不好,我就去買別人的.,這麼一做反而把那個事業部逼出來了,反而會成長,所以,要想把下一流程變成是客户,一定要在企業裏面把它分段,變成真正的客户。

  全面質量控制及全面質量管理

TQC或者叫TQM,全面質量管理,在六七十年代,國營企業就開始推這個工作了。

及時生產方式JIT;

全員生產保全TPM;

提案改建議制度;

QIT持續改善活動。

  全面質量管理

TQC或者TQM,全面質量控制或者全面質量管理

全面的兩層含義:所有工作;所有人員(含上、下游企業)

在企業裏面,品質一直最好的就是普通的員工,因為他們做錯一點點東西,都要被扣錢,所以他們很緊張。品質一直最不好的,就是所有的幹部,做錯事情也沒事的,認為做錯下次改過來就好了。

做全面質量管理,最關鍵的是幹部而不是員工,從上面做下來從老闆開始,老闆也有錯,老闆決策錯誤,總經理決策錯誤,經理指揮不當,用錯人,這些錯誤都是質量問題,都是全面質量管理要管的,最關鍵的是間接人員而不是直接人員。

如果要取消IQC,那麼就要管好供應商,要跟供應商“分贓”,要分的勻,要共贏,要把供應商變成一個長期的合作伙伴。以前找供應商,找好幾家來拼價格,現在對交期、對品質的要求又特別高,找最低的就不行了,所以有個採購原則,任何東西都不要買最便宜的,要買性價比最高的。而且有的東西要買最貴的,比方説名片,是裝門面的東西。飛利浦的燈泡的壽命是普通燈泡的三倍,但價格也是它的三倍,我們還是要買飛利浦的,因為它不用換了。性價比就這麼來算的,算它的壽命,算它的維修成本,算它的過程的費用。

  選擇供應商的方法:

首先,把採購的物料劃一個範圍。

比如這個物料可以在全國範圍內採購,第一件事情就要求採購員把生產這個物料的廠家全部找到,這種信息是比較容易找的,找到以後就可以分類了:A、B、C分三類,A類供應商質量很好,肯定沒問題,價格不是能夠承受的,幹掉;C類價格很便宜,但是質量太爛了,也不是我們要買的,去掉;剩下B類就是我們的目標供應商了,再在B類裏面一個一個去挑,挑出一個比較好的供應商,再去考察、考核、試用期,最後跟它結成戰略伙伴關係。它會穩定的供給你的,因為它知道你是它的長期夥伴關係,它會注意品質、注意交期,另外,你還可以派人去他那裏長住,幫助他解決品質問題,幫助他改進他的質量交貨期,以後慢慢的企業就要變成這樣子。現在做的最好的是汽車企業,供應商都是固定的,所以,一旦你被大眾汽車選成它的供應商以後,它就會長期的幫助你進步。當然進步了以後,降低了成本,他要你降價給他,所以這個全面就是要到供應商那邊去。

  JIT——及時生產方式

JIT的生產計劃適合於小批量、多品種、短交期。 JIT就是剛好那個時間剛好到,恰恰好,just in time,剛剛好。

有個人是做汽車的座椅的,汽車廠告訴他,明天10點鐘就開始用你的座椅,每個小時用多少個,然後他要按那個頻率,把車提前10分鐘開到那個門口。到了那個生產線一流過去了,他就把那個座椅搬上來,用自己的功能裝在汽車上面,為什麼要自己裝?如果汽車廠的人裝,講不明白,裝不上去算誰的?你自己裝,裝不上去是你的,如果裝不上去線停了怎麼算?停一分鐘多少錢,所以,這樣就保證了座椅的質量。老老實實的把座椅往上裝,裝完一車,又來一車,又來一車,這樣是就JIT。

汽車廠都要做JIT,是因為那麼大個車架,那些大輪胎沒有倉庫可以裝,只能説什麼時候送上來直接上線,這個時候就取消了IQC直接裝上去了。這就是JIT。

  TPM——全員生產保全

廣義的TPM是指全員生產保全,比較狹義的TPM就是全員設備保全。TPM的觀念,就是自己的設備自己來管理,自己的工廠自己來維護。

人會生病設備會出故障,這件事情是不正常的。

故障就是人“故意”製造的障礙,就是你做了一些傷害設備的事情,設備才會壞的。設備本來應該用十年的,結果你亂開它、亂用它,可能五年就壞了,設備本來開頭那兩年是不會出故障的,結果你亂用,第一年就出故障了。

原來標誌汽車廠的採購部經理非常熟悉汽車,他開的那輛夏利已經十年了,幾乎沒有故障,但是別人開夏利,五年就壞掉了,所以一個會開車、會保養的人,跟一個不會開車的人,那個設備是完全不一樣的。

全員生產保養就是告訴你自己的設備自己來保養,考核設備人員一定要把它跟生產製造人員混合在一起。設備出了問題,應該是生產部的主管負責,而不是設備部的主管。

  TPM包括幾個內容:

自主保全,是製造部的員工怎麼保養自己的設備,它專門有一套方法。

計劃保全,是設備部的員工怎樣協助製造部的員工保養設備。

效率最大化,是怎麼樣讓設備充分的利用起來,當然這個效率最大化還包含有生產的效率最大化,人的效率最大化都在裏面。

5S活動,TPM的基礎,5S活動有一個最簡單的活動,叫做清掃。

TQM跟TPM是一樣的,就是每個人都要做,其實廣義的TPM連間接部門也要做,間接部門就是效率最大化,間接部門怎麼用最快的效率、最好的速度能支持到前線部門、直接部門的工作。

  提案建議制度

提案建議制度的要點:

是屬於“個人導向”改善活動的一種;

它的功能着重在激勵員工的參與來提高士氣;

其方法是鼓勵員工多提出建議,無論他們的建議有多少。

提案建議制度與合理化建議的區別:

第一,提案建議制度是強迫的,合理化建議因為它不是強迫的,慢慢就沒人做了。

第二,提案改善建議制度是建者有獎,只要有提案就獎勵,管它什麼提案,只要見到提案就獎勵,這個獎金肯定是比較少的。關鍵不是獎金的問題,把他的名字掛到公佈欄上面,這個月提了提案的員工是誰誰誰,甚至把他相片都掛在上面,特別是低層員工看到自己相片掛在上面很威風啊,如果企業有內部刊物的話,把他端在內部刊物上面去。

{案例}……

有一次,有一個員工羞羞答答的找到李老師説:“李總,我想要十份我們的內部報紙,可以嗎?我的相片登在上面了,我想寄回去給我們親戚看一看。”你看看有沒有激勵作用?把他相片放在上面,所以這種激勵是很好的。

提案的兩個指標:

第一個指標:每一百個人多少件提案;

第二個指標:有多少人提提案。

凡是有采納的提案,就要算它的經濟效益,有了經濟效益予以重獎。

除了獎金的問題,關鍵還是給員工一個名譽,提案改善一年下來,它的有形成果,就是給公司省了不少錢,它還有一個結果是無形結果,可能比有形成果還重要,就是讓員工個個都積極工作,讓員工比較快樂,這也是我們用什麼辦法都做不到的。

當然,做提案改善還要教員工一些方法,教他們怎麼去找問題,比方“5W1H”、“4M”,還有“魚骨圖”等等方法,把這些方法教給他們,他們懂了方法以後,就利用這個方法去找問題,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這樣就是全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越是基層員工,發現問題會越早;越是幹部,發現問題會越晚;如果每個人都在尋找問題,做管理就很輕鬆了。所以提案建議制度不光是為公司節約錢,最重要的是調動了員工的工作激情,這也是一種精神激勵。

標籤: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