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設計 > 環境設計

生態綠地設計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化進程日趨快速,但城市環境水平卻有所下降。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關於生態綠地設計對城市環境的影響,歡迎參考閲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生態綠地設計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1、綠地規劃理論

隨時代發展與進步,我們認識到與城市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植物系統是城市生態系統中最重要一環,綠地系統的建設也得到規劃管理者的重視。但是,從目前來看,現實中綠地系統的現狀卻不盡人意,其中生態綠地系統的科學規劃、管理和評價指標存在缺陷。沿用至今的綠地率、綠化覆蓋率、人均綠地面積等綠化指標,對於在宏觀上表示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的綠化用地規模基本狀況及水平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如果用綠地面積或綠化覆蓋率來進行規劃並推算控制園林綠地的生態效益,往往會出現很大的誤差,不能真實反映在環境中綠色面積能發生實際效應的生物量、生態效率以及生態功能,特別是在分析城市的綠化結構和估算綠地的生態效益時,綠化覆蓋率等指標是無法實現的。因此,我們要不斷來完善綠地系統的評價體系,更科學合理地評價綠地生態效益。

  2、綠容率指標體系

綠容率指標體系作為一種新生理論,它的具體含義是:為了應用於生態規劃對總體規劃、控制性規劃、詳細規劃、綠地系統專項規劃、城市設計、項目設計進行科學指導與控制而制定的綠化指標。其目的在於提高單位面積上綠地的科學生物總量,進而約束綠地系統建設的投機行為,規範綠地系統建設的責任和義務,提高有限的綠地系統建設的品質和效率。這一體系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沿用原有的綠地評價指標―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第二部分是衡量綠地本身的生態效益水平的指標―綠量、綠量率;第三部分是將綠地建設與城市規劃建設結合起來的綠容率及綠化建設指數。

1.綠地面積:指城市中各類公園、街頭綠地、居住區綠地、單位附屬綠地、道路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和風景林地等綠地面積總和。

2.綠地率:指城市一定區域範圍內,各種綠地面積佔區域總面積的百分比。即:綠地率=區域內園林綠地面積總和/區域總面積×100%。

3.綠化覆蓋面積:一定範圍內所有喬木、灌木、地被和草本植物垂直投影面積。

4.綠化覆蓋率:指一定區域內綠化覆蓋面積佔區域總面積的百分比。即綠化覆蓋率=區域內園林綠地覆蓋面積總和/區域總面積×100%。

5.綠量和三維綠量:綠量在綠容率指標體系中指植物全部葉子的1/2總面積,國際常用單位為平方米。三維綠量也是20世紀80年代新提出的概念,是指綠地中植物生長的莖、葉所佔的空間體積的量,單位常用立方米。

6.綠量率:也稱葉面積指數(LAI),指單位面積內植物1/2的葉面積。

7.綠容率:也稱綠量容積率,指某規劃用地內,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的總綠量。

8.綠化建設指數:是將綠地系統及建築開發結合起來和一項指標,是綠容率和容積率的比值,也是綠量和總建築面積的比值。

  3、綠容率指標體系產生的背景及實施技術路線

綠容率作為生態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體現了規劃編制的科學指導意義和嚴謹的可操作的量化應用路線,改變了社會對綠化的單一認識和簡單的行為方式。

生態規劃不僅僅是一項科學研究,更是一項可應用、實施並影響後人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看到許多城市都面臨着城市蔓延、城市擴張、城市板結以及城市健康安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形式主義的城市草地、簡單低效的城市綠地建設、逐漸被壓縮、侵濁、破碎的城市綠地系統、加上長官意志、扭曲的地方經濟發展的狹隘導向和特權商品―破壞生態優先權的默許等等,這些行為往往藉助了科學的外衣。某些學者在科學上的不負責任與價錢誘惑的錢權交易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在綠容率體系中綠量的指標涉及單株綠量、羣落綠量、地塊綠量的計算模型和數據統計模式。對於綠容率中有效的綠量計算是以穩定綠量的植物羣落的初始綠量開始的。統一的綠容率指標體系涉及生態規劃中的自然區域和城市區域,統合了生態規則、傳統的常規指標,與生態等級控制指標、規劃的常規指標、城市容度指標並行構成技術體系。它依託GIS數字信息系統的`動態運行,實現生態效益和城市生態承載等重要生態指標的對應與協調配套。

綠容率不僅可以用在生態規則中,而且可作為國土、森林、土地和城市綠地系統建設的設計管理指標。目前,在區域生態規劃、城鎮生態規劃、項目地塊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等領域進行不間斷的研究與實踐。

  4、生態學同綠容率指標系統內核相統一

在建築界,對環境和生態的關注體現在“綠色建築”和“生態建築”的實踐方面。歐美國家20世紀60年代以前的生態建築設計主要表現為對氣候的關注,形成“生物氣候地方主義”的設計理論;20世紀60年代以後,隨着深層次生態學、生物建築運動以及可持續發展思想的逐步完善,生態理論大大豐富。在園林界,提出了園林生態學理論,這種理論以人類生態學為基礎,融匯景觀學、景觀生態學、植物生態學和有關城市生態系統等理論,研究風景園林和城市綠化影響範圍內的人類生活、資源利用和環境質量三者之間的關係及調節的途徑,並提出園林生態學原則理論:

1.功能原則:必須把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維護自然生態過程作為園林的主要功能來評價。

2.經濟與高效原則:強調用最少的投入來健全自然生態過程,滿足人類身心再生功能;強調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來實現上述功能。

3.循環與再生原則:強調利用生態系統的循環和再生功能,構建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如養分和水的循環利用,避免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

4.鄉土與生物多樣性原則:強調城市園林綠地系統是以鄉土植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最後堡壘之一,應節制引用外來樹種,保護和發展鄉土樹種。

5.整體和連續性原則:園林綠地不是一個獨立的遊賞空間,而是城市與大地綜合體的有機部分,應作為人類生活空間和自然過程的連續體系來設計和管理。

城市綠地景觀規劃所遵循的思想和原則是多方面的,而不僅是生態原則。即使是生態設計也是包含社會、文化和經濟在內的複合生態。在城市綠地景觀規劃中加入生態設計的概念不是景觀規劃的突變和割裂,而是進化、延續和豐富。加入生態的概念是在規劃中側重考慮人與自然的關係,採取多目標而非單一目標的途徑,解決城市環境問題,使人與自然的關係達到高度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