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編導製作

關於編導的聲畫組合

編導就是編和導,從編導從事的工作性質來看編可理解為:編寫、編撰、編排、編輯、編劇等;導可理解為:引導、指導、領導、導向、導播、導演等。關於編導的聲畫組合,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知識,歡迎閲讀了解。

關於編導的聲畫組合

  一、“聲畫組合”題型是編導類考試的必然趨勢

傳統的電影聲音觀念是聲音的“從屬意識”。認為有聲電影只是無聲電影的簡單的延續,因而電影仍舊是“視覺藝術”。所以應當是“視覺為主、聲音為輔”,聲音單方面為畫面服務,被用來補充、説明、豐富和擴展畫面的內容與涵義,並無論聲音顯示出如何的表現力,也只能以畫面的附庸而存在。這一觀點最典型的標準用語即是聲音主要是:“烘托畫面氣氛”。總之,聲音從屬於畫面。

而當代電影聲音觀念,則是聲音與畫面並行的綜合意識。即認為有聲電影不是無聲電影的簡單延續,它是另外一種獨立的藝術,它屬於“視聽藝術”,應當聲畫並重。認為電影的銀幕空間、銀幕形象是聲音與畫面共同構築的藝術綜合體,聲音與畫面是兩個互為依存、共同構築的藝術序列。如陳凱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王志文飾演的老師給小春上最後一刻的片斷和影片最後的車站相遇片斷。其中在最後一課片斷中,衣着整潔的老師坐在琴旁為小春伴奏,兩個人沉浸在樂曲中。配合着音樂,觀眾看到了兩人即將分離的不捨、老師對小春的愛和小春在音樂道路上的潛力和希望。在影片最後車站相遇的片斷中,小春因為領悟到父愛的珍貴在火車站大廳裏激動的拉響了小提琴。帶有感恩色彩的琴聲配合小春帶着淚水的臉以及眾人激動的表情共同把影片推向高潮。

在紀錄片中,聲畫同步可以體現真實感(聲畫同期錄製)。這樣的例子很多,如《神奇的地球》中播出過的《最後的蒸汽機火車》。本片講述的是當地最後一列蒸汽機火車即將退役時最後一天的紀錄。用膠片拍出的畫面帶着與眾不同的温暖的褐色調子,頗具老照片的情調。進站時火車周圍包裹的濃濃的白色水蒸氣和蒸汽機火車特有的轟鳴聲讓觀眾被感真實。

如今電影中的聲音在影視藝術作品中,有時甚至超過畫面的重要性成為影視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電影聲、畫之關係,越來越出現變化無窮的境界,新的聲畫語言組合方式也因而不斷被電影藝術家們推出。影視藝術作品中聲音和畫面的關係主要有三種:其一,畫面佔主要地位,聲音烘托畫面;其二,聲音佔主要地位,畫面烘托聲音(音樂電視、音樂題材的影片);其三,聲音與畫面同樣重要,誰也離不開誰。

電視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聲音和畫面是其主要表現手段,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主要面對未來中國影視行業培養合格人才,具備廣播電視節目策劃、編導、主持和製作等專業知識和技能,融會貫通藝術與技術的複合型、創新型傳媒人才,因此在選拔入學之前增加“聲畫組合”的題目是必然趨勢。

  二、將“聲音”在“聲畫組合”題目中突出,打動評委

“聲畫組合”作為本年度推出的`新型題型,筆者認為將重點考察“如何將聲音與畫面或者情景融合”,甚至將“聲音作為一種敍事和表達主題的手段”,因此,考生必須掌握聲音在影視中的表現功能,並熟練運用。影視中主要存在三種聲音,即:人聲、音樂和音響,這將成為考試中的重點。

電影中的聲音,首先是作為造型元素參與影片銀幕空間和銀幕形象的塑造。聲音給了銀幕世界以生命的活力和無限的空間延伸——包括進入人們的心理空間(如音樂及某些具有一定社會含義的自然聲等)。第二,一切藝術最根本的職能就是表達情緒,所以,聲音參與電影的視聽造型,尋求銀幕空間真實、生動的目的,是為了履行作為一種藝術形態表達情緒的根本職能。因而聲音又必須是作為情緒元素(思想元素)參與影片的創作。在那些堪稱藝術品的影片中,每一項聲音的每一次使用,幾乎都同時是作為情緒元素而存在的。最後,在一些特定的、必要的情況下,作為造型元素和情緒元素的聲音(包括人聲、動作聲、自然聲、音樂聲等)又常常直接參與影片的結構,或推動影片動作的發展,從而成為影片的劇作元素參與影片的創作。

《紅高粱》和《孩子王》是真正的把聲音作為造型元素、情緒元素、劇作元素來使用和發揮的兩部好片子。那高粱地裏的風聲和歌聲,那碩大茅草屋頂下和空曠山野裏的朗朗書聲,還有那酒歌、轎伕歌、那齊天的嗩吶等等。雖然兩片對自然聲的運用還沒有表現出足夠的關注,但總的説來,在電影聲音的創作方面已經表現出難能的、鮮明的、積極能動的創作意識。

  三、“聲畫組合”的題型預測及應對“五要點”

眾所周知,浙江傳媒學院每年藝考時考察的題目是“畫面組合”。這種題目要求考生在給定的10—15個被打亂的影視片段(也可能是靜態圖片)中,尋找其規律,並將其按照邏輯、敍事、鏡頭組接規律等重新組合。這種題目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對故事要素的把握、人物關係的梳理、主題的理解、懸念的認識及鏡頭的畫面感,和“聲畫組合”有其相似性,但由於前者是以“筆試”形式,後者是以“口試”形式出現,因此又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筆者認為四川省本次“聲畫組合”的題型可能主要以下面幾種形式出現:

  1、詞語概念式

請以“一樹鮮花”為題目,講述幾個畫面,並將聲音融入其中。

為“團圓飯”配上創意的聲音。

  2、句子判斷式

“班主任今天沒有來,突然停電了”,講述幾個畫面,並將聲音融入其中。

  3、形象組合式

將“郵票、金魚、枱燈”組合成幾個畫面,並將聲音融入其中。

  4、給定材料式

給考生一個故事提綱,讓其講述畫面,並將聲音融入其中。

  5、續寫式

給考生一個成語、小故事之類,讓其講述畫面,並將聲音融入其中,如:南郭先生逃走之後。

  6、改寫式

將成語、唐詩等改寫為一個情節或片段,在這種模式中改寫與擴寫是並重的。如:請“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改成一組畫面,並將聲音融入其中。

  7、情節拼塊式

給定幾個混亂的情節,要求考生用畫面的形式把它們用自己認為比較合理的順序增加適當情節拼回原狀,考慮聲音的融入。

筆者認為,以上無論哪種形式出現在考試中,考生只需掌握以下五點,以“五點應萬變”:

第一點,考慮主題。也就是説,考生在獲取給定的素材後,必須考慮所敍述的畫面內容的主題,主題是一切藝術的生命,沒有主題的藝術不成其為藝術。

第二點,考慮情節或片段的構思。最簡單的一種方式是走“温情路線”,這是一種最普遍的感情訴求形式,通常表現家庭的温情和和睦,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情,朋友之間友誼之情,戀人之間的愛情,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通過這些人們所熟知的情感貼近生活。

第三點,考慮人物的設置。人物設置以典型性和打動人為目的,比如:可愛的小孩、年邁的情侶、下崗工人等,或者具有時代特點的人物形象,如:宅男宅女、蟻族、富二代、窮二代、90後等。

其四點,考慮聲音的使用。主要考慮人物的對白、音樂、音效、自然聲等的準確使用。

其五點,考慮揭示主題。可採用語言、文字、畫外音等方式揭示主題。

標籤:聲畫 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