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音樂

唱歌顫音和發聲方法

音樂2.24W

大家知道怎麼發顫音嗎?這是屬於音樂的發聲的技巧,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唱歌顫音和發聲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唱歌顫音和發聲方法

  如何發顫音【1】

通過聲帶的控制是可以達到顫音的效果的,同樣,通過抖喉頭也可以做出顫音,但是必須説明,雖然很多歌手,如劉德華、張宇是通過控制喉頭抖動來獲得顫音的,但是,這樣的顫音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經過氣息訓練獲得的顫音,如果説的比較嚴重一點,是做出來的顫音,而不是自然獲得的顫音。這種控制喉頭的方法其實並不容易,且對聲帶有一定損害。

那麼,什麼是自然獲得的顫音。

通常,通過橫膈膜的下壓和恢復原位,造成氣息變化而發出的顫音就是美聲唱法或者説學院派的顫音。發出顫音時,由於氣息的變化,喉部肌肉會劇烈跳動,尤其男性的喉結較凸顯,更易令人察覺。但這並不能與刻意抖喉頭獲得的顫音劃上等號。

此外,在很多聲樂作品中,由於原本的語言就有顫音,大舌或小舌顫音,所以很多的聲樂作品的顫音具有民族性。

如果談到練習,摘一段百度知道上的 顫音掌握方法: 1. 發出長音,並活躍地抖動雙手。抖動雙手時需温柔、鬆弛,從上到下或兩邊運動。再以快速温柔的節奏抖動雙手。 2. 不抖動雙手,繼續發聲並嘗試延續顫音的效果。 3. 如果顫音有所流失,再抖動雙手,作感覺。

最後,強調一點,顫音應當來自於經過長期聯繫後的氣息控制。而是否有顫音並不能成為歌曲演唱技巧是否高超的判斷標準。

  唱歌的顫音要怎麼練【1】

一、「顫音」是唱歌的一種音效,它象徵音腔音質與技巧。很多人誤以為把喉嚨和小腹交替輪流不斷上落髮出「震音」的聲音,便誤認以為「顫音」,這樣子真的大錯特錯。

「顫音」用物理來作比喻:試以一隻高身瓶子,中間放一夥石頭,用點氣力去搖動它,定然發出顫震清脆響亮的聲音。

如果盛載石頭是一個小瓶子,出來的效果就很牽強和帶有壓迫的音色。

「顫音」的形成是經過長期的聲音鍛鍊,令到共鳴與共鳴之間,有着良好的互通和互相適應情況底下,所發出的人體迭蕩聲音。

初學唱歌的朋友,切勿希望一步登上「顫音」境界,慢慢把聲音練得開闊通透,那時候自然發現「顫音」;原來是不用大力去上下,「震」出來的。

二、第一節:如何掌握顫音

顫音(Vibrato)是指歌聲呈波浪式的活動,又稱為音波。當氣息通過聲帶發出聲音,歌唱者有意識地將之震動,便會形成顫音。發出顫音時,喉部肌肉會劇烈跳動,尤其男性的喉結較凸顯,更易令人察覺。

學習顫音其實並不困難,只要運氣穩定,喉嚨,便能有效作出自然的震動。我們可以以相差半度的兩個音階,用[a]聲進行練習。例如C大調中E和F(即m和f)剛好相差半音,嘗試不斷[a]出mfmfmfmf……,且越唱越快,便能產生以m為中心的顫音。

第二節:顫音帶來的效果

顫音易於掌握而效果又顯注,特別是處理延長音方面,純粹的拉長,會使聲音又直又呆板,用顫音則可令聲音鬆弛、活潑生動,令樂曲的色彩更豐富,音色更圓潤悦耳;若能配合其他腔體的共鳴運用,自能產生餘音裊裊,繞樑三日的動人歌聲。

對於歌唱者而言,顫音大大增添了樂曲的層次感,令較平凡的樂句亦不置顯得僵硬,是相當實用的歌唱技巧。不過有數點是必須注意的:

1. 喉部震動不是口/脣的震動。初學時可用手指輕觸脣部,避免錯誤的搖動。

2. 千萬別把似是而非的“喉嚨抖動”當作顫音。抖動是束緊喉嚨發聲,用壓力強迫咽喉肌肉抖震,這對聲帶的傷害很大,故練習時應以輕鬆自然為大原則,否則將錯誤習以為常就不易糾正了。

3. 聲樂家會進一步講究顫音的振頻與振幅等方面,但不用拘泥於小處,只要“唱者自然,聽者舒服”便可以了。一般而言,獨唱者不妨多用顫音,強化聲音質感;合唱時則要彼此相互配合,不應振顫過頻、過大,以免聽眾感到煩厭。

三、(—)腹顫音的練習,關鍵在於演奏者對呼吸的控制能力。

首先,要求演奏者的呼吸,一定要建立在良好的呼吸型式基礎上;然後,才有可能進一步掌握腹顫音的呼吸方法。因此,呼吸類型的選擇極為重要。最為理想的呼吸型式,是,民間俗稱“丹田氣”。練習過程中、腹部和橫膈膜必須積極參與運動。這對於以為主的演奏者是很困難的,除非改變呼吸類型。在合理的呼吸型式確定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必須逐步掌握彈性呼吸的基本功。我們把它稱之為“彈性(節奏性)呼吸法”。

這種呼吸法的特點是;吸氣時,小腹(丹田)加強控制,讓均勻地抽動。當胸腔中、下部向外擴張的同時,橫膈膜有節奏地逐漸下垂。小腹腹壁肌肉在彈動中微微前移。腰部肌肉向周圍(主要是向兩側及向後)擴張。氣流便是在這一過程中緩緩地吸入肺部的。呼氣時,同樣要加強小腹(丹田)的控制,腹壁肌肉及胸腔中,下部逐漸作彈性收縮。橫膈膜在腹部顫動的影響下,相應地鬆、緊、弛、張,徐徐地向上提起。而氣流的輸出,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地完成的。

運用“彈性呼吸法”時,腹部顫動是產生顫音波的主要手段,喉部顫動是輔助手段。強顫時,主要靠的顫動;弱顫時,則主要靠喉部肌肉的顫動。實際上,腹顫音是、橫隔膜肌肉與喉部肌肉三者的聯合運動。

四、“呼”顫法練習——將一支臘燭點燃,然後,反覆地輕輕吹動火苗,火苗擺動的節奏便是腹部顫動的`節奏。

另一種方法是,體會人們在大笑時連續發出“哈哈……”的那種呼氣規律(但不要出聲)。這些下意識的腹、喉,基本上符合“吹”腹顫音的肌肉組織活動規律。所不同的是,需要把這種下意識的(低級階段的),通過嚴格訓練變為由演奏者自由控制(高級階段的)的。

五、顫音有幾種,傳統的顫音是需要訓練橫膈膜產生的,可以通過要哭的時候去感覺體會。

還有的顫音是通過喉嚨的快速抖動產生的,港台歌手用的比較多。還有是通過氣息衝擊軟齶產生的,但是這種基本在中用不到。還有要注意的是,在發不同字的時候要用不同的顫音方法。具體的樓主找點教程去看,估計應該有。

六、顫音,實質是用氣息演繹歌曲的時候,強大的氣流衝擊口腔和鼻腔後部所產生的震動,小腹給予氣息的壓力產生了氣流。

我倒不贊成流行音樂一定要用這樣死板的方式產生顫音,有些歌星通過喉結的抖動()和嗓子眼的一緊一鬆()“做”出了顫音。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種風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們也具有強大氣流的顫音。所以,還是那句話,氣息是根本。用了氣息,自然會有氣流的衝擊產生顫音。對於流行歌曲,有些低調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樣每個字都在氣息上,有時似一種悄悄話,有時像一種無奈的歎息,不會有強大的氣流支持你的顫音,這時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來修飾你的尾音,我認為流行歌曲的顫音表現不完全靠氣息頂出來,有時候抖抖喉結,控制嗓子眼裏的聲音也未嘗不可,只要整體在歌曲的氛圍之中不受影響即可。

沒有顫音的朋友如果鐵定對顫音垂涎三尺,就從模仿開始吧——模仿救護車叫喚。好笑吧?這只是沒有聲樂老師在身邊、一種自我揣摩的方法,當然不屬於常規的聲樂練習。發出“嗚嗚”的依次循環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讓你找到抖動喉結的感覺,慢慢的吧“嗚嗚”的發音轉變成“嗯嗯”的發音,再慢慢的轉成“你~”的發音,再唱一些“你”結尾的一句歌……呵呵,這只是一種感受喉結抖動的顫音方式,與氣息發聲不一樣,保準聲樂老師看了會氣死!但沒件事都需要循序漸進,慢慢揣摩,不妨試試。

最後再次發表一下我的觀點,我們如果眼光放高一點,這段歷史時期流行強調顫音的唱法,也許再過5年後就不流行強調顫音的唱法了。何必為了沒有顫音而苦惱呢?顫音雖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氣氛,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願意喜歡聽一些質樸、純潔的聲音。所以,只要用心唱就好,也許你會更有特色。

七、總之,運用氣息來顫是根本。喉嚨的顫可作為輔助補充。多練習吧,習慣成自然。

標籤:顫音 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