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石磊考研政治經典總結

  石磊考研政治經典總結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總結(58個)

石磊考研政治經典總結

(一)、唯物論(三觀兩原理一方法論)10個原理

1、三觀:物質觀、意識觀和實踐觀

①物質觀:

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相互依存)。

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運動的物質與時間、空間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相互依存)。

時空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相互依存)。

時空的有限性與無限性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相互依存)。

②意識觀:意識的能動性原理:

第一,在認識世界過程中,意識不僅可以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可以通過抽象思維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意識具有指導性。意識可以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意識的這一能動作用具有兩種不同的性質:其一,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使人們的實踐活動獲得成功;其二,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使人們的實踐活動遭到失敗。意識的這一作用是意識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 第三,意識能夠反作用於主體,影響人的生理過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對於其身體健康狀況有重要影響。

③實踐觀: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自在世界與人化世界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2、兩原理:

①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從屬)

②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辯證唯物主義主張世界統一於物質,是指統一於所有物質形態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客觀實在性;世界的統一是無限多樣的統一,是包含着質的差別的統一;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是運動和發展的充滿聯繫的統一。

3、一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二)、辯證法(一個一,兩個二,三個三,四個四)23個原理

1、一個一是指一個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發展動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統一中得以存在和發展。

第二,矛盾雙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從對方那裏吸收到了有利於自身的因素,從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進中共同地得到發展。

第三,矛盾雙方相互貫通,規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

第四,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鬥爭,推動事物的發展。矛盾的鬥爭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變,一旦矛盾雙方的鬥爭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會引起事物的質變。

⑤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2、兩個二是指兩大總特徵:聯繫和發展

聯繫:

①世界是普遍聯繫的原理(聯繫的含義和特徵);

②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從屬);

系統與要素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從屬)。

發展:

①新事物必然要戰勝舊事物的原理:新事物符合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進性,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新事物脱胎於舊事物的母腹,它對舊事物採取了揚棄的態度,具有舊事物所沒有的優越性;社會領域的新事物符合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的擁護、支持。 ②尊重客觀規律性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相互依存,正、反、換)。

③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原理:世界的發展是無限的,而每一個具體事物的發展是有限的,世界的無限發展是由無數個事物有限的發展過程的集合而成的。

3、三個三是指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1)質量互變規律:

①度的原理:度是質和量的統一。把握事物的度,可以全面而深刻地認識事物,做到胸中有數,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統一。把握事物的度,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掌握“適度”的原則,不能隨意超出事物所允許的範圍。

②質變和量變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③改變了物的量的結構引起質的飛躍的原理。

(2)否定之否定規律:

①肯定和否定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②辯證的否定觀的原理:

第一,辯證否定觀認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於事物的內部,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辯證否定觀認為,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否定是批判和繼承、克服和保留的統一。肯定和否定相互滲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3)對立統一規律(又叫矛盾規律)見一個一。

4、四個四是指四對範疇:原因與結果,現實與可能,必然與偶然,現象與本質 ①現象和本質(並列,都有);

②必然與偶然(並列,都有);

③原因與結果(並列,都有);

④現實與可能(並列,都有)。

⑤形式與內容(從屬)

(三)、認識論(三個一,一觀一論一方法)10個原理

1、一觀——真理觀

①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②真理的具體性的原理

③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④真理的價值性與客觀性的原理:

第一,真理既具有客觀性又具有價值性。

第二,真理的客觀性是指,真理的內容是對客體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觀隨意想象的成分。

第三,真理的價值性是從真理對主體的意義和效用上考察,是對真理的作用、意義、功能的揭示和反映。

第四,真理的價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觀性為基礎的。

⑤價值的主體性與客觀性的原理:價值既有客觀性,又有主體性。價值的客觀性表現在:價值必須以客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屬性為現實基礎,人的需要受社會歷史條件制約。價值的主體性表現在:客觀事物的某種屬性是否能實現價值的滿足要以人的需要為基準,另外,同一客體對於不同的主體的價值滿足帶有主體的個性特徵。

⑥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的原理(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辯證關係原理)。

2、一論——認識論

①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從屬);

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原理(並列、都有);

③實踐和認識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所謂具體的統一,是指認識、理論要同一定時期、地點、條件下的具體實踐相適應。認識、理論要根據具體實踐不斷地補充、豐富和完善。所謂歷史的統一,是指認識、理論要同不斷髮展的實踐相適應,要根據實踐的變化而變化,不能落後於實踐。

④認識過程的反覆性與無限性: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這是認識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無限發展的全過程。

3、一方法——辯證思維方法。

注意:辯證思維方法、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見03年、04年真題)

(四)、唯物史觀(社會發展的因素、規律、特點和動力)15個原理

1、因素:

①人口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

②地理環境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

③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2、規律:

①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原理,從屬)

②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原理,從屬)。

3、特點:

①社會形態更替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的原理;

②社會形態更替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原理;

③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主體選擇性的原理。

4、動力:

①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性力量;

②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④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⑤人民羣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

⑥社會革命和改革推動着社會發展;

標籤:考研 石磊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