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關於考研非名校過線率不足1/10 名校分數線連漲

關於考研非名校過線率不足1/10 名校分數線連漲

關於考研非名校過線率不足1/10 名校分數線連漲

非名校專業碩士成“備胎”

王李焱(化名)不久前查到了自己的考研成績,總分291分。然而今年的A區考研國家線是315分,她報考中央民族大學的法律碩士專業落榜了。在查詢網站上公佈的成績彙總表時,她發現,專業的計劃招生名額是60人,共159人報考,卻只有13人過了國家線。她又查閲了往年的報考情況,發現2013年計劃招生名額是50人,只有9人過國家線。

從2009年開始,全日制專業碩士(以下簡稱專碩)在研究生結構中的比例不斷擴大,在研究生學位中所佔的比例已經從10%上升到近一半,教育部稱,到2015年將使二者比例達到1:1。

然而,隨着招生名額年年增多,除了少數名校,報考人數卻沒有相應的增加。以法律碩士為例,過線率低、計劃名額招不滿,最後只好通過調劑來填補空缺的現象,已經在不少高校的專碩招生中出現。

法律碩士實行國家聯考,全國所有考生都使用同樣的試卷。然而,在研究生招生單位中,只有34所高校擁有自主劃定招生分數線的權力,而且全為985高校;其他高校則被劃分為A區、B區,由國家統一劃定分數線。區內考生達到國家線是最基本要求,如果未能通過國家線,就無法參加學校的複試。過線率低的,往往是這些不具備自主劃線資格的高校。

一所非211高校的法學院教授將這34所高校比喻為“女神”,其他高校則是“備胎”,其社會認可度和受追捧度都無法與34所相比,在專業碩士這一新興事物上體現尤甚。由於只能根據國家線來招收學生,招到優秀的學生變得越來越難。

非名校過線率不到十分之一 名校分數線卻年年走高

李睿(化名)是山西大學法律碩士專業的學生。在她考研的2011年,專業的計劃招生人數是50人,她考上後發現,自己竟然是唯一考過國家線的學生,其餘49個名額都得靠調劑填補。她所在的山西大學法律碩士專業,近幾年的情況一直不容樂觀:計劃招生人數都在30人左右,但每年過國家線的都只有一兩個人。

蘇州大學2012級法律碩士閆敏(化名)也對複試印象很深:“我們報考專碩的總共才12個人過線,但專碩計劃招生五六十人。”更讓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我感覺報考的人數還沒招生人數多”。

同樣,鄭州大學。

“不同層次的學校,所享受到的資源相差太大了。”華中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的分數線基本上都比國家線高10~25分,最高的高出35分。人大2008級法碩學生李靜記得,當時計劃招100多個人,最後的錄取比例接近1:100。武漢大學2012級法律碩士範磊説,2012年,武大法律碩士共計劃招280人,報考的人數高達三四千人,招考比例超過1:10,複試分數線也是年年都比國家線高10分左右。範磊所在的班級裏總共43人,本科為一本和二本高校的學生佔到了70%,他的室友都是從上海交通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一本高校考進來的。

在擁有自主劃線權的34所985高校裏,法學專業不那麼著名的重慶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過去幾年的分數線曾經都低於國家線,但今年,重慶大學分數線上漲了20分,高出國家線5分;華中科技大學的分數線則首次與國家線持平。

“相對於所謂的專業實力,大家更看重學校的綜合排名。”正在準備法碩考研的武漢工業學院學生王君(化名)説,考生認名牌學校,卻不認非名校裏的名牌專業,是普遍現象。

非名校專業碩士成“備胎”

在招生需求年年增加,生源質量卻下滑、過線率不佳的現狀下,一些非名校的專業碩士已經逐漸淪為“備胎”,大部分名額都要靠調劑才能錄滿。

閆敏本科畢業於大同大學,他坦言,“選擇考蘇州大學是因為相對好考,我本科的學校比較差。”像他這樣直接報考蘇州大學的學生,“本科學校大都不怎麼樣,司法考試也沒過,不少都是江蘇一些地方高校畢業的”。雖然在他現在的室友中,也不乏一些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好學校”的學生,但他們都是考清華、北師大等名校失利,才調劑過來的。

與李睿同級的楊祖(化名)就是從學術型碩士調劑過來的學生,“專碩成了學碩的‘備胎’,早就是公開的祕密了。”他説。

這導致許多學生在法學考研路上都會採取這樣的策略:先報學碩,考不上再調劑讀專碩。事實上,許多學校在學碩完成初試篩選後,慣常的程序也是建議落榜的學生調劑。“在學碩參加完複試沒被錄取的,老師都會直接打電話問願不願意調劑到專碩。”

蘇州大學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教授承認,報考學術型碩士的學生往往是應屆生,而報考專碩的學生中,很多都有過工作經驗,他們抱着來給自己“鍍金”、增加就業砝碼後再回歸社會的想法考研。對於老師來説,顯然更喜歡應屆畢業生,“他們的基礎更好”。

因此,在專碩生源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通過調劑來保證生源質量,已經是許多非名校的無奈之舉。

就業導向使專碩遇冷 培養模式尚不清晰

對於專碩招生名額的迅速增加,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副教授元軼就感到不太適應。他指出:“兩者的區別,有時候僅僅體現在畢業流程上。”

元軼認為,目前的導師、培養方案都使專業碩士沒能彰顯出自身的優勢。“我們導師自身也要反思。國內的一名導師往往都指導多名專碩,這本身也影響了教育質量,有些導師直到學生專碩畢業,也未必能夠記得清學生的具體情況”。

在元軼看來,學生對學碩的追捧既是出於傳統思想的原因,也是出於就業的考慮。“中國人選擇接受教育的思想一直都如此,對所謂實用性的方向總覺得不夠陽春白雪,同時,就業市場的反饋也還不夠明顯。”

“在人們的觀念裏,就是認為學術型的比較好,現在用調劑還可以滿足專碩的招生,要是不能調劑,情況會更糟糕,可能完不成計劃。”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峯説,“導師的上課習慣、考試習慣、思維定式和對學生的偏好,都是傾向於學術化的。學校也覺得考學碩的學生生源好,這就像人們對普通高中和重點高中的看法一樣,覺得重點高中學生素質更高。”

塗豔國也表示,就他接觸的學生來看,學生更多考慮的是就業問題。“因為用人單位看出身,所以學生也會更注重學校的名氣。就算有些985高校的專業不是很好,學生也會更多地考慮這個學校,而有些非名校哪怕有很好的專業,生源也不好。”

但他仍然認為,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專碩的設置並沒有更多地考慮辦學規律,還是為了解決生源出口的問題。”塗豔國説,儘管從理論上來説,專業碩士的主要生源應該是在職人員,但為了緩解擴招後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而開放全日制的專業碩士學位,導致了目前的現狀。

他以自己所在的教育學專業舉例:專碩的學制是兩年,要求實踐至少一年,但事實上,上課、實習、畢業論文在一年內完成不太可能,這便使得培養質量大打折扣。同時,全日制的專碩學生其實在找工作上也沒有什麼優勢。“社會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的人,但本科的師範生都不好就業,更何況專碩的很多學生是由於無法就業,從二三本的學校考過來的,培養出來的人遠遠超過了社會需求。”

“專碩學位的設置“專碩學位的設置和培養還是應該更多的考慮社會需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招生。”塗豔國表示,很多普通高校並不具備培養專碩的能力,這樣大規模開放專碩的培養單位,只能進一步敗壞專碩的名聲。

他也建議,在現有情況下,學生在選擇時不應有太多功利的考慮。“有些好學校的資源有限,對學生的關注也有限,甚至不把學生當回事,這對學生的發展並不是好事。在某些普通一本或二本學校,只招十幾、二十個人,導師帶起來反而會更用心。”而對於教師而言,更重要的是觀念的轉變和培養方式的改革。“很多教師的觀念沒有轉變過來,還習慣以學術型的標準來要求專碩學生。”

魯東大學大幅提高研究生獎助學金額度。今年秋季學期入魯東大學學習的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在學期間的獎助學金額度將大幅提高。其中,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達到50400元,最低20400元;碩士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達到29600元,最低9600元。

學校新的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以“獎優、酬勞、助困”為導向,由助學金、獎學金、“三助”崗位津貼、科研成果獎勵、特困資助五大部分構成。其中,研究生獎學金有“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和“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兩種(一般只能獲得其中一種);研究生助學金由“國家助學金”、“學校助學金”和“導師資助”三部分組成。根據《辦法》,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標準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3萬元,碩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萬元;研究生學業獎學金標準為:博士研究生一等獎學金每生每年15000元,二等獎學金每生每年8000元;碩士研究生一等獎學金每生每年8000元,二等獎學金每生每年5000元,三等獎學金每生每年3000元。研究生國家助學金標準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月1000元(每年12000元),碩士研究生每生每月500元(每年6000元)。研究生學校助學金標準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月700元(每年8400元),碩士研究生每生每月300元(每年3600元)。

為什麼選擇跨專業考研,已經不能算一個問題。大學聯考後讓學生在短期內就確定專業的“反人類”模式,社會經濟發展的冷熱交替,各行業的交叉融合的大勢,決定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需要一個“再選一次”的機會。

跨考人數的增多,一方面説明考生選擇餘地的增加,高校政策的開放,另一方面也説明,許多人跨專業考研究生,已經不再以“科研”為目的了。

任何一個需要深造的專業和學科,都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而跨專業從某種程度上説,恰恰是斬斷了這個鏈條。更重要的是,在跨專業考研中,考生顯示出強烈的專業主導傾向。

《求學·考研》雜誌進行了全網調查。結果顯示,最受跨考考生青睞的專業依次是會計碩士、金融學、新聞傳播學、法律碩士、翻譯碩士等7個專業。

這些專業應用性強,與市場結合緊密,有着較好的就業前景。專業。其中,絕大多數的考生的專業又集中在目前就業趨勢較好的會計碩士、金融學和經濟學。這意味着,導師的實力、科研項目的數量等與科研息息相關的要素已經不是考生關注的核心,所學的專業能不能幫助他們在研究生畢業後,順利找到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是考生更關心的。

會計碩士:跨考人數最多的專業

這是在調查中跨專業人數最多的專業,其中報考MPACC的人數佔了44%。考生的本科專業大多為統計學、財務管理、金融學、市場營銷及國際經濟與貿易,跨度並不算大。

會計學專業的特點就是易獲取金融等高成長性行業的工作機會,就業層次、薪酬均較高。自2012年會計碩士改革試行以來,會計碩士被推向一個更加白熱化的階段,並將繼續保持穩中有增的態勢。這一方面與適齡人羣的基數大和就業壓力的增加有直接關係;另一方面,作為研究生培養的趨勢,專業碩士將會進一步擴招,像會計碩士這類注重實務的專業也會繼續熱下去。

雖然會計學專業本科階段開設的課程專業性也較強,但相比類似的金融學專業,它更偏向於一種“工具”,涉及分析層面的內容沒有金融那麼深,因此對數學的要求沒那麼高,對於經管類專業考生,抑或是本科階段開設高數課程的考生來説,跨專業考研還是比較容易成功的。

金融學:理工科學生報考最多的專業

跨專業報考金融學的考生比例幾乎和考會計碩士的相同。最大的區別是,報考金融學的學生中,理工科背景的人數比報考會計碩士的多得多,非理工背景的僅佔兩成。

金融學是理工科考生經常會選擇的專業。他們跨考金融專業的優勢,首先在於邏輯思維優勢、數學建模能力——現在熱賣的基金產品、理財工具、餘額寶、百發等,都是建立在數學模型之上,涉及理工科的基礎知識。

金融的實質就是融通資金,為了保持現金流,或是提前投資,説到底是為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也就是説,金融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任何脱離實體經濟的金融行為都是很危險的。所以,理工科背景在金融業的優勢更多在於對實體經濟更好的理解能力,畢竟實體經濟大多是建立在物理、化學、IT的基礎上的。

目前的銀行從業者中有一半人,甚至更多是非金融、經濟、財務專業的人員。他們本科專業各異,有計算機、通信、法律甚至機械和物理。現在備考和在讀的金融研究生也有很多是跨專業的,導師們非常歡迎這些跨專業學生。有些金融分析機構招聘時指明要有工科背景的畢業生,他們要的就是工科那種嚴謹理性的思維和分析。

新聞傳播學:跨專業比科班更有優勢的專業

一個耐人尋味的數字:2012屆就業率較高的本科專業中,新聞傳播學以畢業半年後就業率93.8%高居所有專業中的第30位,高於平均就業率91.5%。但是,畢業三年內職業轉換率高的本科專業,新聞學以42%高居第二。也就是説,雖然新聞傳播學的畢業生找工作比較容易,但在三年內,有近半數選擇離開這個行業了。

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之一,便是新聞行業已經不歡迎萬金油式的新聞專業畢業生,而需要各種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的畢業生,着力培養專家型的記者。隨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網絡的迅猛發展,人們越來越在意與自己相關專業和行業報道的專業水準了。傳統新聞學專業學生雖然新聞功底紮實,但缺乏跨行業的專業知識。好比一位缺乏經濟學和法律方面的'知識的記者,是很難寫出一篇有水準的財經報道的。隨着外匯市場、保險業、證券業、金融期貨、產權交易市場在我國的迅速發展,現有各類財經新聞採編及製作人員數量明顯不足,水平也顯得相對滯後,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樣,在IT領域,如果同時有一定的工科學科知識背景,報道會更具深度。因此,新聞專業也是在眾多跨考專業中,為數不多的跨專業考生比科班考生更有優勢的專業。

法律碩士:最純粹的跨考專業

研究生只招收非法律專業本科生,因此法律碩士可謂是最純粹的跨考軍團。除去個人愛好和就業等因素,考生熱衷報考法律碩士的原因很簡單:不考數學。對於那些本科階段數學成績不是很理想的理工類和經濟類等專業的學生以及本科階段的專業培養課程中沒有包括數學課程的學生來説,法律碩士是不錯的跨考選擇。如果本科學的是外語,優勢就更加明顯了。同時,法律碩士是全國統考,教育部(微博)統一出題,有統一的參考教材,所以無論考哪個學校,複習方法以及參考書都一樣,直接打消了跨專業考生的最大顧慮。在各專業考研中體現了難能可貴的公平性。

市場營銷:最矛盾的專業

這是一個矛盾的專業。在各大招聘會上,市場營銷人才始終是最緊缺的,但它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卻達不到全國所有專業平均水準,同時它是為數不多的考生“跨進來”和“跨出去”(讀研轉變專業的比例達63%)都熱門的專業,也就是説,學市場營銷的沒做市場沒做營銷,沒學的反而要報考。

集合了諸多矛盾點的專業,最核心的問題是,你想成為何種程度的市場營銷人才。如果從事低層次的營銷工作,只是單純地執行公司的營銷戰略與策略,比如銷售工作,並不需要考研,甚至不需要本科是市場營銷。如果從事營銷工作層次高、會影響到企業營銷決策的工作,例如專業市場研究,需要統計分析能力、策劃能力、審美能力等達到較高的層次,那就需要考研。市場營銷是個多學科交叉的學科類別,除了營銷類的專業知識需要掌握,還需要對相關的學科有所涉獵,金融、會計、政治、法律、軍事、歷史、地理、人文等。市場越來越專業化、細分化,需要更專業的人。

翻譯碩士:最重視英語的專業

作為一個技術性專業,翻譯碩士和其他同樣看重技術的理工科專業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哪怕你本科不是英語專業,但一樣可以英語説得滾瓜爛熟,四六級不在話下;而理工科專業的技術必須通過本科四年來積澱。

教育部頒佈的《翻譯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中明確提到,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獲得者應具有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熟練的翻譯技能和寬廣的知識面,能夠勝任不同專業領域所需的高級翻譯工作。由此可見,翻譯碩士除了需要語言和翻譯兩方面的技能,還需要有寬廣的知識面,國家鼓勵非外語專業學生報考也是出於這個考慮。翻譯碩士注重實踐,如果具有複合專業背景,在遇到相關行業翻譯時就具備外語專業學生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翻譯工作絕不是簡單的語言轉換,更要注重各個領域翻譯的專業性。要想真正達到客户的實際翻譯要求,光有文本的正確遠遠不夠,還應在慣用句法、專業詞彙等方面都達到相關的專業要求,這就給複合專業背景的譯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是分領域翻譯的根源所在。

行政管理:幾乎每個企業都需要的專業

跨考這個專業的理由很簡單,社會需求大,報考門檻不高。現有的行政管理職業無論政府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都需要行政管理專業人才。這無形之中為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就業創造了較大的就業機會。另外,企業等單位增設行政管理人員職位是大勢所趨,這從量上增加了本專業人才的就業機會。從目前來看,行政管理專業人才需求量正呈上升趨勢。

在記者調查過程中,35名在2013年報考行政管理專業的考生,本科就讀的專業有保險學、財政學、會計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等,但他們最終僅一人沒有考上。雖説考研難度因人而異,但行政管理不考數學,客觀上降低了跨考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