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英語 > 基礎英語

英語語法部分教學後記

教學後記是我們教師對自身具體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是我們教師整理課堂教學,反饋信息、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找出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的重要過程。英語語法部分的教學後記應該怎麼寫?

英語語法部分教學後記

  英語語法部分教學後記篇一:

英語語法的學習,一直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題,因此,英語語法的教學也一直是困擾廣大教師一個難題。我們一直都在探討着語法教學,在教學中,本人也有一定的感觸。

語法是一門語言的使用規則,在語言學習中,學習語法是基礎,而且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教師在教授語法知識時,更要充分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把英語語法的學習變成學生學習的英語的中最有吸引力的部分。

那麼,以前是怎樣教授語法知識呢?我們不防就兩種教學方法進行一下對比,傳統的語法教學採用演繹法。即教師把語法規律按照一定摸式呈現給學生。例如教師在講授虛擬語氣這一語法現象時,首先把語法規則板書:一、什麼是虛擬語氣。二、由if引導的虛擬條件句中,從句謂語用過去時,be動詞用were,主句謂語用would (could,should ,might )do。隨後,教師分別舉了幾個含有虛擬語氣的句子。最後教師讓學生進行練習。這種演繹的教學方法受到批判的因素是:

1、教師 “不累”。即教師從備課到教學,幾乎少動腦筋。教學方式比較守舊和僵化。

2、學生 “機械”。即學生被動而機械地接受語法知識死記條條框框。這和高中生活躍的思維和年齡特徵是格格不入的。

3、課堂 “死水一潭”。因為演繹法以教師的説為主,缺乏師生互動關係,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這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與演繹法相對的`是歸納法。歸納法與演繹法全然不同,即經過老師的啟發,學生自己發現規律,總結規律。同是在講授虛擬語氣,首先教師口頭造了一個句子:If I were a bird, I would fly in the sky.(假如我是一隻鳥,我就在天空中飛翔。)“此時學生好生奇怪:主語是I,be 動詞卻用were,通常情況下是用am或was。於是大家疑惑一陣就紛紛發言了:老師,怎麼用were,是不是弄錯了。這樣,教師就把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隨後老師進行解釋:這就是虛擬語氣的句式結構要注意謂語動詞的變化。教師再舉幾個例子讓學生探究和合作學習。最後,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意義的練習。於是學生對虛擬語氣這一語法現象有了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這就是歸納的教學法。

這種教學方法符合新教材教學特點,歸納法使教師不得不大大增加自己的知識,而且進行充分的備課。“備課”甚至可以認為是“想課”。思考怎樣教好,思考的過程,是一個花時間和精力過程。 在注意語法導入的同時,讓學生全方位學習英語語法也是更加重要的。結合新課程教育理念,突出一個“新”字,要成功進行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應做到以下七點:

1、提醒學生預習。預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是一種有效的接受知識的手段。是一種讓學生把瞬時記憶轉變為長時記憶的一種方法。在導入一個新語法之前,把預習當作讓學生必做的家庭作業。

2、注意傳授語法知識的量度。例如在傳授“定語從句”這一語法知識時,它涉及的內容多而雜,教師不可能在一節課全部讓學生融會貫通,“填滿”為止。在第一課時,教師只需講定語從句的概念、結構、以及關係代詞which, that, who, whom;關係副詞where , when, why 至於關係代詞和關係副詞的具體用法和特殊用法,可在下幾節課中去講解。

3、注意反覆。講完一個語法知識點後,教師要在課堂上讓學生反覆練習,從而喚起學生的記憶。

4、在語法練習中讓學生體驗成功感。這體現在作業和測驗的設計上。學生掌握什麼,教師就讓他們做這方面的作業。學生會什麼,教師就測驗什麼。讓學生體驗了成功感,當然他們就對這種語法現象充滿自信,從而為以後更深層次的知識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5、注意學生的異體性。“異體性”即個體差異。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傳授方法和指導方法。練習難易要適當,要使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學有所得。

6、注意提問時的輔助與提示。無論是在提問,練習或是表演當中,教師都應給予學生適當的提示,讓他們連續正確地把內容表達出來。而不是去中止或是打斷或是過早評判學生是否具有回答這個問題的能力。

我深信:只要每位教師在高中語法教學上多動腦筋,大膽創新,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

  英語語法部分教學後記篇二:

語言學家David Nunan在1999年對語法作出了這樣的詮釋:“Grammar:The study of how syntax(form), semantics(meaning), and pragmatics(use) work together to enable individuals to communicate through language.”最新、最權威的理論明確地告訴我們,語法教學一定要從運用的角度出發,把語言的形式、意義和用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七下的主要語法項目為: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現在進行時和祈使句。其中,一般過去時對學生來説難度最大。在JEFC教材中,一般過去時出現在八年級第八、九、十單元,從學習較為簡單的be動詞的過去時開始,過渡到had,然後再到實義動詞的過去時。但Go for it!只安排了兩個單元,而且在第九單元How was your weekend?中一下子呈現了be動詞的過去時和實義動詞的過去時,出現了規則動詞和部分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如:visit –visited, practice-practiced, study–studied, stay-stayed, have-had, do-did, go-went, sit-sat, write-wrote, read-read, see-saw 等。在七(上)中我們已經知道,新目標教材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單元之間話題聯繫較少,語法現象銜接不夠。而且教材只在表格中簡單呈現應知應會的語法實例,不作語法分析,不利於學生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語法體系,很難把握語法教學。於是,在實施新課標的今天,語法教學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有些教師仍然沿用舊的教學模式解決語法部分,出現了要講的內容太多,課時不夠,學生掌握的情況總是不理想等問題。另外一種情況是,部分教師誤認為語法教學已經不重要,語法部分只要照本宣科地過一過,從而導致學生由於基礎語言知識和結構掌握不牢,不僅不能用準確、得體的標準英語進行口頭表達,更寫不出幾句沒有任何語法錯誤的完整英語句子。根據Nunan的語法教學理論,我們的做法是:

1.走出認識誤區,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首先要了解《Go for it!》的語法編排體系,它是按語言習得規律,集中呈現語法現象,讓學生在運用中獲得感受,再通過逐步的學習習得語言,使語法知識得到鞏固和強化。新教材並不是要求放棄語法教學,而是要求教師改變語法教學的方式,將語言的形式與其意義、交際功能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內化語言規則,從而使學生達到能準確運用語言進行有效交際的目的。

2.參考相關習題,確定語法講解範疇。

在農村大多數學生離開課堂之後並沒有多少聽説英語的機會,他們十分缺少環境英語的反覆刺激。而在課堂中學到的畢竟有限,如果讓他們掌握了規律,那麼在任何時候他們都能通過思考,轉化成自己的知識,繼而形成語言能力。所以必要的語法規則的講解仍然要進行,但切忌太泛。可以參考相關的習題,確定語法的難度和深度。如上面提到的一般過去時的學習,雖然出現了不規則動詞的變化形式,但不規則動詞表卻沒有在附錄中出現,分析八上教材,我們會看到一般過去時作為語法項目有兩個單元的複習,而不規則動詞表也將出現在八上的附錄中,可見,把大量的不規則動詞的過去式呈現給學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當然,詞彙是越多越好的,我們的做法是:在接下來的單元教學中,如果出現動詞,則補充相應的過去式。或者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每天要求學生記若干個過去式。

3.在合作中探究規則,在任務中熟練規則。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提倡在任務中學會語言。語法教學也一樣。以第五單元I’m watching TV為例. 本單元的話題是談論人們的日常活動,語法項目是現在進行時。在國小PEP五年級教材中,學生曾經接觸過這種時態。但當時學生以感性認識為主,教師一般不作語法的歸納。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我們可以比較快的引入現在進行時的基本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