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英語 > 英語寫作

英文寫作中有哪些常見的中式英語表達?

英語聽説讀寫四項技能中,幾乎所有人都會認同的一點是:寫作是最難提升的一項。對於中國的英語學習者來説,制約寫作提升的原因除了閲讀量不足和缺乏邏輯思維訓練外,還有中式英語問題。什麼是中式英語?中式英語有哪些表現?怎樣減少中式英語現象?希望這篇文章在回答以上三個問題的同時給你帶來啟發。

英文寫作中有哪些常見的中式英語表達?

 1.什麼是中式英語

瓊·平卡姆在《中式英語之鑑》一書中對中式英語有這樣的定義:

Chingli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由這個定義引申開來,通常意義上的中式英語是指中國的英語學習者由於受到漢語影響,在口語和寫作中產生的主觀編造、生搬硬套一種英語。它與英語語言的規則和英語國家的文化習慣相悖。使用中式英語可能會阻礙正常的溝通,甚至造成誤會。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中式英語產生的原因,表現以及解決方案。

2.中式英語是怎麼產生的,有哪些表現?

對於中式英語的成因,有學者提出了“語言遷移”理論,即學習者會習慣用母語的思維和語言習慣去套用目標語,假如母語和目標語的差異過大,就很容易在語言應用中產生錯誤。

漢語與英語分屬兩種不同語系, 前者屬於漢藏語系, 而後者屬於印歐語系。兩者間的巨大差異會導致學習者在習得語言過程中受到母語的負遷移作用,從而出現一系列語言應用問題。

具體來講,中式英語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詞彙應用

在詞彙應用上,中式英語主要有這幾種表現形式:詞彙誤用、搭配不當、用詞累贅。

就英語和漢語而言,漢語詞彙概念較籠統,英語詞彙表達的意義則非常細膩豐富,漢語中的一個詞往往對應着幾個英語單詞。如果我們對單詞本身的理解不夠透徹,僅憑單詞的中文釋義來推測其使用語境,就會造成詞彙誤用。比如要表達“你能介紹一本好書給我嗎?”,初學者容易望文生義,直接寫成 Could you introduce me a good book? 在這裏學習者對 introduce 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單詞雖然帶有“介紹”的含義,但它的使用語境一般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介紹、引薦。在這裏更合適的説法是 Can you recommend a good book?

我曾經在一篇作文中看到過這樣的句子:

Facing various kinds of pressure, college students shouldn't force themselves to do things out of their ability.

這個句子是不是讀起來很彆扭? 其中一個原因是 "force" 的誤用。結合句子的語境來理解,這裏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大學生不應該強迫自己做超出能力範圍外的事情”,force sb to do sth 帶有“強迫某人做(不好的)事情”的含義,用在這裏太過生硬,可以修改為:

Facing various kinds of pressure, college students shouldn't push themselves too hard.

對同個單詞的變化形式理解不到位,也會出現誤用的情況。比如有這樣一個例子:Left alone in the dark corridor, she felt very dangerous. 作者本來是想表達“在漆黑的走廊裏,她感覺自身處境很危險”,但寫出來的英文含義卻變成了“在漆黑的走廊裏,她感覺自己是個危險”。這裏屬於對 dangerous, danger 這兩個詞的理解不到位而產生的誤用。He / She is dangerous 真正含義是“他/她在某方面對其他人構成威脅”,要表達“某人處於危險境地中”,我們可以説 He / She is in great danger.

比起詞彙誤用,搭配不當是一個更加常見的問題。英文中對於詞語之間的搭配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則,而這些規則與漢語中的搭配規則並不一致。比如漢語中我們會説“學習知識”,在英語裏面則沒有 learn knowledge 這樣的説法,而應該説 gain / acquire knowledge.

要表達“在過去數碼產品的價格很貴,以至於很多家庭都負擔不起”,初學者容易寫成 In the past the prices of digital products were so expensive that most families could not afford them. 句子中的 prices 只能與 high, low, moderate 等搭配,而不能與"expensive"搭配(expensive 用來指物品本身而不是價格),因此句子可以改為 In the past the prices of digital products were so high ... 或者 In the past digital products were so expensive ...

用詞累贅幾乎是每個英語學習者都會碰到的問題。漢語的一個特點是注重文采,寫作者往往不惜筆墨反覆強調以加深所表達的`意思, 而英語則與此相反,主張言簡意賅。初學者容易將中文逐詞逐句翻譯成英文,在用詞上很容易出現重複。比如在考場作文中,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的句子:

(1) In my opinion, I think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of fake commodities should be firmly banned.

(2)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find a sol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3) There are more than 200 guests take part in their wedding ceremony.

第一個句子中"In my opinion" 以及 "I think" 兩個表達意思重複了,單詞"ban"本身就帶有“嚴格禁止”的意味,再加一個形容詞是畫蛇添足。此外,fake commodity 也不太符合主流英文裏對“虛假商品”的説法,可以改成 "counterfeit goods"。

第二個句子中 "solution","solve" 兩個單詞意思重複了,可以去掉其中一個,比如説: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water shortage.

第三個句子中作者想表達“有超過200名客人蔘加了他們的婚禮”,於是使用了熟悉的 there be 句型,但太過囉嗦(而且還出現了語法錯誤)。結合語境來看,這裏可以直接寫 More than 200 guests attend their wedding ceremony.

對國內的學習者來説,介詞的使用一直是一個難點,用好介詞能夠極大減少用詞累贅的現象。比如我們可能會見到這樣的句子:I was invited to attend her birthday party last night. 其實它可以精簡為 I was invited to her birthday party last night. 句子中介詞"to"本身就帶有“參與”的意味,不需要再加其他動詞。

(2) 句式和語篇

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背後的思維模式有不少差異。比如漢語中更加傾向於人的主體性,作為這種理念的一個反映,我們會發現中文句子常常以人作為主語,而英語句子常常以實物或抽象概念等客體作為主語。這種差異導致我們在寫英文時句式的選擇經常會出現問題。

舉個例子,要表達“我突然間想到了一個好主意”,我們可能會寫 I suddenly got a good idea. 英語母語人士可能會寫 A good idea occurred to me. 由此可以看出兩種句式的差異。

新概念英語3裏面有這樣一個場景:主人公在搭錯列車後忽然間意識到車子開得很慢。在這裏作者並不是寫 "I suddenly realized..." 而是説 "It suddenly dawned on me that this express was not roaring down the line at ninety miles an hour, but barely chugging along at thirty." 其中的句式 It dawned on me that... 就很好反映了英語表達的重點,即強調“發生了什麼事”,而漢語表達的重點則是“誰做了什麼”。

除了主體和客體的區別之外,漢語和英語句式的區別還體現在句子之間的連接上。漢語注重意合,講究形散而神不散,詞語或語句間的連接主要憑藉語義或語句間的邏輯關係來實現,不用或少用連接手段。英語注重形合,句子往往結構層次清晰,語法嚴謹。要表達複雜的思想時,通過藉助介詞、連詞、關係代詞、分詞等語言形式手段,增加短語、分詞、分句等附加成分將句子擴展並連接起來。下面這個例子就很好説明了英語句式的特點:

At its core, finance does just two simple things. It can act as an economic time machine, helping savers transport today's surplus income into the future, or giving borrowers access to future earnings now. It can also act as a safety net, insuring against floods, fires or illness. By providing these two kinds of service, a well-tuned financial system smooths away life's sharpest ups and downs, making an uncertain world more predictable.

上面的幾個句子結構層次非常清晰,連接也非常自然:段首第一句概括金融的特點,第二句和第三句進行展開,最後一句進行總結。

英語和漢語句子在結構和連接上的差異也是中式英語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我們可能會看到這樣的句子:

On the other hand, some people can't afford such a high price of maintaining a house, they would rent or buy a tiny apartment to live their daily life.

句子出現的問題是缺乏連接詞以及贅述。"some people can’t afford such a high price of maintaining a house" 可以精簡為 some people can’t afford to maintain a house 此外,它與下一個句子之間應該是因果聯繫,因此可以使用連接詞進行連接,整個句子修改為:

On the other hand, since some people can’t afford to maintain a house, they would rent or buy a tiny apartment to live their daily life.

(3) 文化意識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往往能在寫作語言上得到體現,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議論文寫作的結尾部分。漢語文章有一個特點:在結尾處會對主題進行昇華,比如帶有“我們應該”、“我們必須”、“讓我們”等教訓式或口號式內容。這種文風特點會對英文寫作造成影響,很多學生在作文的最後一句會這樣寫: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或者是

Let's devote our love and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而對於英語母語人士來説,文章結尾一般是對文章主要內容進行概述、補充,或者向讀者提出具體的建議或鼓勵。比如這樣的結尾:

Following all this advice, you may not automatically become a successful student, but you will surely be on the right track to succeed.

或者是

In summary, I regret to admit that experience shows sports do little to overcome mutual national stereotypes or promote peace between nations.

 3.怎樣減少中式英語現象?

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對於母語為漢語的學習者來説,要想完全避免漢語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減少中式英語現象,但很難將其杜絕。為了少犯中式英語錯誤,我們需要培養這幾個習慣:

(1) 大量閲讀原版材料,積累常見表達

正如很多人所説,閲讀可以培養“語感”。這種“語感”其實就是對英文常見搭配和句型的熟悉程度。比如對於這個句子:

Hardly a week goes by ____ some food scare being reported in the media.

對英文足夠熟悉的同學很快會反應過來,劃線的地方應該填"without",因為 Scarcely/Hardly a day/week/month goes by without... 是英文中經常出現的固定表達,它的含義是“幾乎每天 / 每週 / 每月都……” 。我們對這種常見短語和句型掌握得越多,表達就會越地道,而要掌握更多的地道表達,閲讀是必經之路。

閲讀原版材料最大的好處在於,我們會潛移默化地吸收英語世界裏最常用,對母語人士而言最為自然的表達方式。比如你在閲讀中會了解到,“讚揚某事的優點”應該是 extol the virtues of sth 而不是 praise the virtues of sth,“發動戰爭”應該是 wage war on sb/sth,“磨練技能”應該説 sharpen/hone your skill ... 減少中式表達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積累正確的表達。

(2) 多查詞典和權威材料,不要生造表達

英語寫作中很重要的一條原則是:不要生造表達,要確保你的搭配和句式在詞典或其他權威來源上找得到例證。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舉個例子,我在一篇作文中看到這樣一個句話:

Some people look back on their teenage years with fondness and call it "the happiest times of lives".

作者本來是想表達“一些人留戀地回憶起他們的青少年時光,並把它稱為是‘生命中最好的歲月’”,其中 look back on their teenage years with fondness 是作者生造出來的表達,顯得很生硬。有沒有更加合適的説法呢?

朗文詞典中有這樣一條例句:He looked back on his university days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nostalgia.

這裏的 nostalgia 顯然就是我們要找的單詞,它更加貼切地寫出了人們對過去事物的留戀,因此,我們可以將句子修改為:

Some people look back on their teenage years with nostalgia and call it "the happiest days of their life".

再舉一個例子,要表達“這座城市的交通正變得越來越擁擠”,有人可能會寫 "The traffic in this city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crowded." 有沒有更好的表達呢?

我們可以看看詞典中 traffic 這個詞的搭配以及例句。柯林斯詞典中有這樣的例句:There was heavy traffic on the roads. 其中 "heavy" 顯然比 "crowded" 更為貼切,因此可以將句子改成: The traffic in this city is getting heavy.

在寫作中碰到不確定的表達時,可以先翻一翻詞典,如果能在詞典中找到相關詞條或例句,那這個表達就可以放心使用。如果詞典中找不到,可以嘗試用谷歌查找權威外刊和語料庫,如果能找到相應例證,那麼表達的問題也不大。關於這一點可以查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3) 學好語法

學好語法對於減少中式英語表達有很大幫助。在上文提到的介詞使用不當,句子缺乏連接詞以及冠詞使用等問題都可以通過鞏固語法知識來解決。對語法的精準理解也有助於我們簡化表達,比如對於這個句子:He was very excited and he couldn't speak a word. 我們可以使用一個語法知識點 ... 進行簡化,將句子改為:He was too excited to speak a word.

對於句子:He looked at his son and felt quite surprised. 則可以通過靈活使用介詞進行精簡,改為:He looked at his son in surprise.

此外,靈活運用句法知識將簡單句合併為複合句還可以增強表達的連貫性,長短句的結合也更加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幾點之外,系統閲讀一些討論中式英語的相關著作也可以增加對這一語言現象的理解,比如著名的《中式英語之鑑》(翻譯專業書籍,但普通學習者也可以參考)

減少中式英語表達是一個長遠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大量的閲讀積累以及不斷的思考反饋。不斷將自己的表達和母語人士的表達做對比,找出其中的不足之處,並想辦法改進,這樣才能實現寫作水平提升。

標籤:中式 寫作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