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学吧

位置:首页 > 范文 > 校园

看电影街头日记观后感范文

校园3.02W

《街头日记》影片讲述的是艾琳通过自己的坚持让一个问题班级回到正轨,《街头日记》让我们知道没有谁是应该被放弃的。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街头日记的优秀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看电影街头日记观后感范文

  街头日记的观后感篇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

讲述的是一位敬业的老师,来到一所本是全校学生的成绩都很好的一流的学校,发现她的所任教的班级中许多学生身处下层社会,为街头暴力所困扰,感觉生活的黑暗,不肯进取,于是她让她的学生们利用日记记录下点点滴滴的遭遇,走进他们的生活,改变了这些学生们的某些观点,并继续带着他们前行直到他们顺利毕业,从而培养出有建设性的学生。

整部影片以火灾、战争、平民暴动开始,帮派暴力和种族对立达到空前紧张,让观看者应接不暇,好像混进一个没有出口的乱世当中。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艾琳.格鲁威的有色种族和犹太种族的学生们就在这样的不太平的家庭和社会中长大,滋生了他们自暴自弃的心理,也厌透了白人们的自以为是横行霸道,整天在为种族、荣誉和尊严而互相厮杀的生活中。艾琳.格鲁威,一位称职的好老师,给这群孩子们找到了自信改变了他们的一生。当她来学校报到时她说她本来是要学法律的,因为这样可以在法庭上为黑皮肤和犹太人受到不公平待遇时能极力为他们辩护。但是她改变了自己的初衷,她要去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因为已经上了法庭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要改变这个现状,只有从教。这是我为女主人公骄傲的地方,纵使家人不同意和丈夫的不满她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些孩子,哪怕是去摆地摊卖胸罩,再去当服务员以此来赚取额外的钱补贴教育经费的不足,(其实不是真正的教育经费不足,而是学校不愿意,把钱花在这些差班的学生身上),来鼓励比较有突出成绩的学生的校外旅游。试问,如今,在中国西部支教的老师们有多少也为此付出了他们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想到这里,我的心里打翻了五味瓶……我敬佩这样的人。她自己花钱送学生们每个人一本笔记本,鼓励他们将自己的辛酸记录下来,使学生们有了心灵的依靠,更是花大笔的钱给他们购买新书以此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身为白种人的她确实的走进了被白种人排斥的种群当中,成为他们生活上的`朋友。即使她的丈夫离她而去时她依然固守她的学生不愿放弃她的工作,我想这时候她已经将她的整颗心都献给了她可爱的学生们。她把自己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融合在一起,赢得了学生们大部分人的尊重。即使最后比较固执的艾雅也受到艾琳.格鲁威老师的感染,勇敢地站在了正义的一边出庭作证。这一切都是艾琳.格鲁威一心为学生做事的结果。在后面有位学生还情不自禁地喊她一声“妈”,使这部电影增加了几分发人深思的气氛。因为她改变了这些孩子,让他们就如重获新生,是他们的第二个母亲。看到了这我已近泪流满面了……

最后我总结一句:大爱无言,大爱可见,教育者若有一颗爱心,那么他/她就是成功的教育者。

  街头日记的观后感篇二

要成为一位出色的班主任,需要花费许多的精力,甚至是牺牲自己的幸福,当然这指的是情感生活。《街头日子》是讲述了一群不同肤色的美国孩子,在女教师爱琳.格鲁威的精心带领下,走出了父辈和同伴们对种族歧视的阴影和暴力,并且喜欢上阅读。

开始看的时候感觉葛女士对孩子们鼓励的那些话觉得有些老套,可她毕竟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而在她一次次的活动中,让学生们逐渐明白了生命的重要,不要漠视。特别是在葛女士身兼三份职业为孩子筹钱买书和参观犹太人博物馆之后,孩子们也逐渐明白了生命是需要尊重的,而前提是你首先从尊重被人开始。还有一个环节值得大家思考,那就是葛女士给每位学生准备的一本日记本,写上自己的想写的,自己的经历、想法......从这里打开了学生封闭的情感大门。

那么她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完成的呢,当然也是在传统体制下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放弃我们的借口,其实我们都是缺少一个坚强而韧性的心,其实我们只要坚持都能做好一件事。

还有一个思考的地方,我们现在社会上经常在讨论教师的第二职业,家教之类的,那都是在为自己更好的物质生活而努力使我们这样去做,难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对全国数万名名公众进行调查:哪个职业道德最差?难怪教师职业排在第三了。但是葛女士是为了学生能读上书而去兼的,而且是两份工作。或许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去做?

同时也让我看到一个人的成功是离开不开旁人的支持,特别是家人的支持和鼓励,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注: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大家可以看看《自由作家日记》这本书。

  街头日记的观后感篇三

看完《街头日记》。从中可以看到教师的神圣在于抗争,不走“寻常路”。

面对不想学习的、对抗的、不合作的班集体,爱林老师没有气馁。

爱林老师积极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这样教学开始有了良好的开端,如何消除种族间的敌视,她从游戏入手,中间画了一条线,让他们因同样的回答而走近。最后特别让人震撼的问题是“你有朋友死于混战吗”学生们一下子沉默了,有了失去友人的共同的悲痛。这样子就开始有一根无形的哀痛把他们联接起来。

老师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子,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其实也是得到关注和治疗。学生慢慢靠近老师。因为真正为孩子(他们)着想的人,他们会感觉到的。

然后,老师告诉他们人类更大的悲痛,就是二战中的大屠杀。千方百计组织了旅行,通过现场(纪念碑)教育,开启孩子们局限在自己圈子的“冤冤相报”的心智模式。

接着,筹集《安妮日记》图书让学生们阅读学习。这样每个人都进入到故事,进入到学习中。他们在寻找自己的影子,寻找生活的答案,寻找学习的理由。

在这样的过程,他们开始互相了解,融洽相处,面对残酷的现实。

最后,印出他们自己的书,让他们觉得他们不再是呆在教室的孩子,而是拥有自己的心声和故事的作家,真正让他们感觉到“我们虽然平凡,但我们也可以做出不一般的事”。被承认、被尊重使他们站立起来,当然这是他们自己争取来的——成为这个多元社会的有价值的一员。经由这样的过程,他们开始迈向真正的学习迈向成熟之路。

当然,老师的伟大还在于要和官僚的作战,敢于走出常规,和不理解的庸俗势力抗争。

影片表现一个独特的教师,展示一个独特课程教学。(老师在能不能继续教高三时,努力争取,并且安抚学生们不要依靠别人——“是你们自己做到的,不是我。不要拿我作为一个你们做不到的借口”——让孩子们去寻找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赖别人。这是一个理性的老师,而不是一个保姆式的老师,不是为了自己虚幻的满足。——只有这样,双方才能更独立而自由地成长。)

其中有一些感人的地方:老师从欧洲请来保护安妮的老人现身说法,这是学生们一次难忘的会面,也会留下一生的烙印。特别是她说,“我们都是普通人,我只是做我认为对的事情。”当学生说,“我心中从来没有英雄,但你是我的英雄。”她说,“每一天你们都在和阴暗的现实抗争,你们才是英雄。你们在用微不足道的方式去寻找光明。”

爱林的父亲由原先的反对变为羡慕、佩服,而发自真心对她说,你是个很棒的老师,独一无二,你被赋予重托。

这是一部好电影,告诉我们教育的艰难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