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職務 > 經濟師

高級經濟師考試複習資料:宏觀經濟學的意見分歧

經濟師1.05W

導語:參加考試併成績合格者,獲得相應級別的專業技術資格,由人事部統一發放合格證書。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高級經濟師考試複習資料:宏觀經濟學的意見分歧,供大家學習參考!

高級經濟師考試複習資料:宏觀經濟學的意見分歧

宏觀經濟學的意見分歧

M1貨幣主義:基本命題是貨幣最要緊,貨幣的推動力是説明產量、就業和價格變化的最主要的因素;幣供量的變動是貨幣推動力的最可靠的度量標準;幣當局的行為支配着幣量的變動,從而通脹、經蕭條或經增長都可以而且應當惟一地通過幣當局的對幣供量的控來加調節。

M2自然率假説: 自然率是指,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當勞動市場在競爭條件下達到均衡時所決定的就業率。由於這一就業率與經濟中的市場結構、社會制度、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因而被冠以“自然率”的名稱。使用自然就業率的概念,貨幣主義説明經濟處於自然率水平,這就是所謂的自然率假説。

M3菲利普斯曲線: 58年提出,繪的是失業率與通脹率之間的交替關係。當通脹率為零時,失業率穩定在一個水平上。在經擴張階段,經活動增加,sp價格提高,廠商增加勞動使用量,從而就業增加,失業率降低。同時,伴隨着就業增加,工人工資上漲,從而通脹率提高。相反,經收縮,失業率增,而通脹率降。因此,失業率與通脹率呈反向變。根據凱義理論,總需增加,導致經活和就業增,工資率提,通脹率加劇。因此,菲線反應了需求增加對通脹的壓力。曲線揭示,低失業和低通脹二者不兼,如一個經濟願意以較高的通脹率為代價,則可實現較低的失業率。

M4單一貨幣規則:貨幣政策的目標是防止貨幣成為經濟混亂的原因,為經濟提供一個穩定的運行環境。因此,貨幣學派主張最優的貨幣政策是按單一的規則控制貨幣供給量,貨幣以經濟增長率加上通貨膨脹率的速度增長。

M5理性預期假設:是指經濟當事人對價格、利率、利潤或收入等經濟變量未來的變動可以作出符合理性的估計。理性預期包含三個方面的特徵。其一,預期平均説來是正確的。其二,經濟當事人在充分利用所有有效信息的基礎上對某個經濟量作出的預期。其三,經濟當事人進行作出預期時所使用的信息包含經濟理論,從而得出的結果與經濟模型的預測相一致。

M6市場出清:無論勞動市場上的工資還是產品市場上的商品價格都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可以根據供求情況迅速進行調整,以達到供求相等均衡狀態。有了這種靈活性,產品市場和勞動市場都不存在超額供給,每個市場都處於或趨於供求相抵的情況。

M7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承襲新古典經濟理論的思想,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理性預期和市場出清為基本假設。

J1評述貨幣主義的基本觀點。

1)貨幣主義的基本命題是,貨幣最要緊,貨幣的推動力是説明產量、就業和價格變化的最主要的因素;貨幣供給量的變動是貨幣推動力的最可靠的度量標準;貨幣當局的行為支配着貨幣量的變動,從而通貨膨脹、經濟蕭條或經濟增長都可以而且應當惟一地通過貨幣當局的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來加以調節。

2)貨幣主義得出了新的貨幣數量論。依照貨幣主義的觀點,一個財富持有者的貨幣需求取決於收入的價格總水平、債券和股票韻收益率、物質資產的收益率以及人力與非人力財富之間的比例等眾多因素。從整個經濟來看,貨幣的需求主要取決於社會的總財富、非人力財富在總財富中所佔的比例和各種非人力財富的預期報酬率。根據經驗分析,弗裏德曼得出的結論是:第一,價格總水平與貨幣供給量之間呈同方向變動。在短期內,貨幣量的變動領先於價格的變動,而在長期內這種滯後現象消失。第二,短期內貨幣流通速度會受到利息率的影響,但波動是輕微的。而在在長期內貨幣流通速度是一個常數。

3)概括貨幣主義的新貨幣數量論,由於MV=PY成立,因而在貨幣流通速度y不變的條件下,貨幣量變動影響到價格户和產出量r。在短期內,由於價格變動滯後於貨幣變動,因而M變動可以影響r。在長期中,M與y同時變動,因而改變貨幣量不會影響產出量。

J2簡要評論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對凱恩斯主義理論的批判。

新古宏經學主要從經驗檢驗和理論一致性兩個方面展開對凱恩主義理論的批判從經檢方面,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利用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技術對菲利普斯曲線的形狀進行了充分的檢驗,以便否定凱恩斯理論。由於滯漲現象的存在,檢驗結果對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有利。

從理論方面,首先,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指出了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三大錯誤。第一,不合理性的預期。在凱恩斯理論中,經濟當事人的預期通常被假定為不變,它主要取決於過去該變量的數值。這就意味着人們並不利用有關將來的信息來謀取最大的利益,從而違背了西方經濟學中理性經濟人的基本假設。第二,在一個理論體系中個人行為不一致。比如,微觀經濟學中分析勞動供給時,假定人們就收入和閒暇進行選擇,但在宏觀消費理論中又假定人們儲蓄的目的是為了將來的消費,即勞動者要在現在和將來之間進行選擇。但並沒有一種理論説明二者的一致性。第三,以國內生產總值作為評價政策的標準不能反映人們的福利狀況。

其次,在批判凱恩斯理論的基礎上,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全盤否定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根據基於理性預期假設和貨幣主義的自然率假説,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認為,凱恩斯主義政策的有效性是建在欺騙公眾基礎上的。經濟中存在着一個由資源、制度、習慣、市場結果等因素決定的自然就業率水平,同時人們會以理性的方式形成預期,在自然因素保持不變的條件下,持續的政策效果是不可能的。不僅如此,由於政府不能預測經濟當事人的行為,因而政策的後果可能是加劇經濟波動。

上述結論主要來自於著名的“盧卡斯批判”。盧卡斯認為,凱恩斯主義政策的有效性大多是根據參數固定不變的計量經濟學模型,但經濟當事人的理性預期將使得這些參數發生改變,從而使得政策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J3.貨幣主義否定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的有效性(new)?

按照貨幣主義的解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表現為政府的財政預算赤字。如果赤字通過發行貨幣加以彌補,那麼該政策就轉化為貨幣政策了。如果政府利用發行債券來彌補財政赤字,那麼就會產生擠出效應。擠出效應表現為下面幾種可能。首先,如果經濟已經處於充分就業狀態,那麼政府增加總需求並不能最終增加總收入。其次,政府增加支出不一定能增加總需求。這是因為,政府向公眾借債,可能擠佔公眾用於消費或投資的收入,從而政府增加支出是以公眾減少支出為代價的;另外,政府增加支出還伴隨着利息率上升,因而也會抑制公眾的投資。因此,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是無效的。

L1新凱恩斯主義是如何解釋價格、工資黏性的?請加以評論。

1)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基本假設:非市場出清和經濟當事人的最大化與理性預期。由於強調宏觀經濟分析的微觀基礎,因而新凱恩斯主義也以經濟當事人的最優化和理性預期作為前提條件。至於非市場出清,新凱恩斯主義認為,當經濟出現需求擾動時,工資和價格不能迅速調整到使市場出清。緩慢的工資和價格調整使經濟回到實際產量等於正常產量的狀態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經濟處於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狀態。關於經濟當事人和最優化和理性預期來源於對微觀經濟單位的基本假定。在這裏,新凱主義也把它作為基本假定。

2)新凱主義對名義黏性和實際黏性在最大化和理性預期假設下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這些解釋包括:菜單成本論、交錯調整價格和交錯調整工資論、不完全競爭論、市場協調論、勞動市場論和信貸配給論等。菜單成本論認為,菜單成本的存在阻礙廠商調整價格,所以價格有黏性。菜單成本是指廠商每次調整價格要花費的成本,包括研究和確定新價格、編印更改價目表等所費的成本。另外,菜單成本也包括調整價格的機會成本。廠商只有在調整價格後的利潤增加量大於菜單成本時,才會調價。因此,菜單成本的存在,使廠商不願意經常地變動價格,所以價格水平有黏性。交錯調整價格及交錯調整工資論以理性預期為假設前提,認為經濟當事人調整價格的時間是交錯進行的。交錯調整導致價格和工資具有慣性。因而,即使存在理性預期,政府政策仍有積極作用。不完全競爭論認為,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利用壟斷力定價時,價格通常不會隨着總需求的變動而變動,價格對總需求變動不敏感,導致產量隨着總需求而變動。另一方面,總需求變動具有外部影響,可以通過宏觀經濟中各經濟當事人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放大,導致經濟波動。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經濟不存在自發趨向於充分就業的機制,因而需要通過政府幹預才能提高效率,增進社會福利。市場協調失靈論是新凱恩斯主義為解釋非市場出清原因而提出的一種新理論。市場協調失靈論從市場機制不能協調眾多經濟當事人的行為來説明市場失靈。他們認為,在一個由許多經濟當事人構成的經濟中,儘管每個經濟當事人都是理性的,他們之間的行為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然而,每個經濟人的市場力量都很小,單個經濟人無力協調整個經濟行為,從而導致市場失靈。市場協調失靈,使市場機制不能確保經濟處於有效率的均衡狀態,只有通過國家干預,才能改變協調失靈的狀況,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勞動市場論多側面地探討了工資黏性和失業的原因。在新凱恩斯主義看來,隱含合同、局內人的壓力效率工資等都是工資黏性的原因。隱含合同是指風險中性的廠商與風險厭惡的工人之存在着非正式的協議;局內人與局外人之間的差別使得廠商面臨着來自於廠商內部在職工人的壓力;效率工資則説明,勞動的效率並不總是常數,它與廠商的工資呈正方向變動。為了保持效率,工資是以高效率工人的標準制定的。所有這些,使得實際工資出現黏性。信貸配給論認為,在不完全信息的信貸市場上,利率和配給機制都在起作用。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供給不完全瞭解風險程度,因而可能存在信貸配給。政府貨幣政策能成功地糾正信貸市場失靈,提高信貸市場效率,降低市場風險,增進社會福利。

L2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貨幣經濟週期理論和政策分析。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理論觀點由於對經濟週期問題的分析又分為貨幣經濟週期學派和實際經濟週期學派。

1)貨幣經濟週期學派解釋是把經濟波動歸因於貨幣因素的.衝擊及人們預期的誤差。在勞動市場上,無論是廠商還是勞動者都會根據價格總水平和名義貨幣工資計算出勞動的實際工資,並以此作用決策的依據。有鑑於此,對應於任意的價格,貨幣工資自發波動都會使得實際工資處於勞動市場出清的狀態,因而均衡就業量不隨價格總水平變動而變動。由此得到的總供給曲線是一條位於充分就業產量上的垂直直線。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認為,勞動需求方和供給方在決策時所使用的價格總水平不一定相同。這是因為,通常廠商可以根據產品的價格隨時調整勞動量(至少是當價格提高時),而勞動供給者則根據預期價格總水平決定提供勞動的數量。對應於既定的貨幣工資,如果工人的預期價格保持不變,那麼價格總水平提高意味着廠商面臨的實際工資下降,從而廠商增加對勞動的需求,均衡就業量從而均衡產出量增加。這表明,經濟的總供給曲線是向右上方傾斜。不過,這一條總供給曲線是以工人的預期價格不變為條件的,對應於不同的預期,總供給曲線也不同。故這裏的總供給曲線被稱為附加預期的總供給曲線。這一模型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波動的初始根源,二是它的傳動機制。關於波動的原因,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認為,貨幣對產量和其他經濟變量具有重要影響,貨幣因素是總需求變動的初始表現從而也就是經濟波動的初始根源,貨幣供給的衝擊引起經濟波動。上述理論應用於政府的政策效果分析上,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認為,由於經濟當事人的價格預期是理性的,如果政府改變總需求的政策是規則的,能被公眾預期到,那麼總供給曲線就隨總需求曲線的變動而變動,從而抵消總需求對產出的影響。因此,預期到的貨幣衝擊隻影響價格水平而不影響實際產出。據此,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得出了規則的貨幣政策無效性命題。所以,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反對政府進行宏觀干預。

2)實際經濟週期理論: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發展的另一個理論是實際經濟週期理論。實際經濟週期理論認為,引起經濟波動的因素是實際因素而不是貨幣因素。導致實際產量發生變動的因素有,生產技術的革新、新產品開發、氣候變化、原材料和能源價格變動等。實際衝擊對供給產生影響:不利的衝擊使得供給減少,有利的衝擊使得供給增加。根據上述理論,新古典的宏觀經濟學反對政府的貨幣政策,主張借鑑貨幣主義的單一規則。不僅如此,他們也對財政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批評。儘管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承認系統的財政政策會產生實際影響,比如公眾對政府購買水平和時機所作出反應,但認為支持財政政策的政府債券通常會導致李嘉圖等價,即政府籌措資金的方式是等價的,結果是政府增加購買與税收同時發生。因此,他們否定財政政策的有效性至少是否定其效果。另一方面,在經濟週期理論的指導下,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認為,不僅政策效果有限,而且政策有可能引發經濟的波動。故認為政府應該放棄干預的主導思想。

L3評述供給學派的基本理論觀點,並指出其對我國的借鑑意義。

20世紀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剛剛發展起來。 80年代,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付諸實踐,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與其他流派有所不同,供給學派是從供給的角度來分析問題的。理論和政策建議主要包括:(1)恢復薩伊定律,主張“供給會自行創造需求”。供給學派首先否定了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論。認為這一理論是建立在存在大量閒置資源基礎上;同時認為,在經濟正常條件下,凱恩需求管理的政策是造成“滯脹”的根源,主張促進經濟增長的着眼點應該放在生產方面。(2)降低税率,刺激供給。供給學派認為,高額的邊際税率不僅會降低人們的勞動積極性,阻礙投資,而且使得税收量減少,減税反而會增加税收。因此,供給學派主張減税。(3)降低政府開支;供給學派一方面主張減少税收,同時主張縮減政府開支,刺激人們的勞動積極性,並控制政府的支出。(4)放鬆政府幹預,加強市場調節。供給學派認為,刺激供給最本質的方式是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因此,該學派反對政府對生產過程的直接干預。(5)主張限制性貨幣政策。對於通貨膨脹,降低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穩定經濟。因此,該學派主張實行限制性貨幣政策。

供給學派儘管在西方的影響已經衰落,但他們強調供給的方面卻是值得注意的。在我國 市場經濟正在發育過程中,供給缺乏效率是導致資源配置低效率的關鍵。因此,從制度上重新塑造微觀主體是我們無法迴避的。此外,税收對經濟的影響也值得我們注意。高税率不一定帶來高的政府收入,相反應從市場機制效率的方面入手,改革部分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