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職業 > 景觀設計師

景觀規劃設計中的立體語言

立體語言在景觀設計中的影響不僅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不僅有同時代的平行影響,也有對後現代主義及當代建築或明或潛的推波助瀾。隨着進一步的挖掘和探索,立體藝術的精髓定能夠為現代化景觀的規劃設計奏響更為華美的樂章。

景觀規劃設計中的立體語言

  1.概論

1.1 景觀規劃設計中立體語言的定義

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通過其空間各種立體要素的尋找和研究,以獲得構建景觀空間立體結構的設計思路及方法的一個靈感來源。

1.2 立體語言在景觀空間中的作用

1.2.1 營造視覺美的新思路

現代藝術中的立體設計語言為現代景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創造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立體語言符號即為幾何符號。在立體景觀設計中,最常用的幾何符號有圓形、矩形和梯型等,這些幾何符號作為景觀造型的最基本要素,通過界定景觀的邊緣,營造景觀中各個建築以及植物其位置與比例,支撐起了整個景觀的空間,描繪出了擁有內在結構的,符合形式美的圖像,為景觀的視覺美提供了新的思路。

1.2.2 滿足了園林景觀設計規劃過程中對視覺功能的要求

受立體主義影響的超現實主義,發展了立體景觀中的形式語言,如鋸齒線,鋼琴線,阿米巴

曲線,都帶給設計師新的語彙。

  2.立體語言的具體內容

2.1 立體語言的本源

景觀其本身即為一個人為設計的空間形式,因此,為了在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融入更多的美,

應將其當做一門藝術來進行。從這個角度看,景觀其本身即為一門空間藝術。因此,景觀規劃過程中融入現代藝術為其本身創造美提供了思路和方法。現代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語言符號即為幾

何形態,在立體主義作品中,常用的幾何形態有圓形、矩形、梯型等,這些幾何形作為造型的基本要素,用以界定人物的邊緣、營造人體的比例與位置,並支撐起二維的平面空間,再根據畫面的需要和個人見解,描繪出具有內在結構、符合邏輯與形式美的圖像。

2.2 立體語言的界定

景觀的立體語言根據三維空間視覺的形式可以分為立面語言和豎向語言。立面主是反映景觀面貌的一個重要的特徵,表現出了極強的延續性。見識過北京城的人們必然會被雄偉的帝都宮殿的建築羣以及其整體地立面對稱性所吸引住。景觀集中體現了城市的典型性、優化性及其活躍性,是有

品味的城市的必須,也是人們生活的必須,因此景觀的立面設計相當重要。

2.3 立體語言的功能

傳統景觀的設計過程中,由於其時間的凝固性,而靜態、簡單,充其量為線性連續的空間給人以恆常、直接的空間感受,缺乏景觀空間的邊界、延伸和變化。而立體語言的出現,使得景觀的立體空間得以延伸和變化,豐富了視覺感受。立體語言為了使景觀從傳統凝固的泥淖中掙脱出來,讓

時間流淌,讓景觀的空間呈現出更多的自由與變化,他們紛紛轉而利用種種行之有效的手段組織空間各構成要素——包括色彩、光影等,以使觀者獲得非恆常性的視覺效果。

2.4 立體語言的類型

從景觀設計的具體組成要素而言,其中的立體語言的類型有許多,如堆山、台地、坡地、下沉庭院、景牆、景觀建築物、植物羣、植物帶等等。這些都是詮釋景觀立體空間結構的語言。堆山將景觀賦予豎向的視覺效果,台地則從立面角度為景觀做鋪墊,而對於坡地來説,其不僅從立面,還

從豎向為景觀賦予空間多樣性,各種景牆、景觀建築物、植物等都是景觀設計的空間立體語言。

2.5 立體語言的在傳統園林中的表現形式與應用

如中國傳統園林中的曲徑通幽,在那裏,時間被延長,空間得以拓展。人只有從一個空間穿越至另一個空間,在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的位置切換中才能獲得連續、綜合的空間印象及隨時、完整的空間體驗。一方面大量運用了古木、幾何形狀的各種植被等有生命的景觀元素,透過物質性的亭台、多樣性地中國傳統建築,陽光穿過樹葉,在建築、樹木間以及相互間“滲透”展現出來透明的效果。

2.6 立體語言的.在現代景觀中的的發展與演化

2.6.1 產生及探索階段

立體語言最初產生於西方的一場藝術革新運動中,而到了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隨着人們思維方式的改變以及新視點和方法的出現,設計大師們又開始從空間的多個角度進行探索,並初步的於景觀設計中體現出來。

2.6.2 發展階段

立體語言真正的運用的標誌是1907年立體主義繪畫的空前發展促使其波及到了景觀規劃領域中。例如1925年巴黎所展出的泰夏德庭院的平面照片中,設計師通過美術設計的應用,吸收了立體繪畫特點,從其中吸取了獨特的語言,例如三角、圓、方、鋸齒線等圖形,在景觀中形成了純粹飽

含立體語言的空間。隨後,雷格萊恩在園林設計中運用了立體語言,泰夏德花園鋸齒型草地即為象徵,並掀起了立體景觀設計的高潮。

2.6.3 成熟階段

20世紀50年代,美國景觀設計大師托馬斯·丘奇於其展覽的小花園中,將全新的立體視覺形式運用於園林設計當中,並同時滿足了所有視覺功能的要求,由於立體思想的影響,通過多重視覺焦點的運用產生了無盡的視覺感受,而此時立體語言也成為了“加州學派”的標誌。

2.7 無錫新城中央公園景觀規劃設計中的立體語言

無錫新城的中央公園是新城分區的區級公園以及綠心。遺憾的是基地西北側有一座相當有礙觀瞻的變電站,為此設計在基地東南側將人工湖景引入到了地塊的中心,在變電站的外圍設計了一組山體狀建築,同中心湖景構成了一體。

2.7.1 水、山、廣場以及街道空間的佈局

中心的湖泊同周邊的綠地所形成的環湖濕地公園作為整個景觀的視覺中心。空間景觀對水景的營造和水、建築間關係處理相當重視。通過將水位標高的改變所設計的親水廊道、跌水渠等都確保了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觀。北側的中央公園挖湖填土立面來看形成的連綿的山勢呈“門”字形,同時還將水景同建築區相環抱。這一區域的景觀設計特重於山勢的高程與山和建築之間關係的處理。中央廣場位於湖泊和南延山體的交匯處。廣場的中央佈置了城建展覽館其立體空間位皿同湖泊中心相呼應。對街道空間整體景觀的設計,使其具有相當的識別性。

2.7.2 豎向設計

這裏豎向的設計重點是對山體建築主體山勢的處理,設計確定瞭如下豎向方案:在基地西北側圍繞變電站設計了一組高低起伏綿延的山體建築羣,模擬山形呈環繞之勢,主山體設在三處山峯間,南峯最矮,西峯最高而東峯略低。

2.7.3 立面設計

根據無錫的自然地貌特點,可將其立面設計抽象出山、水、田、澤、林等幾種不同形態。以此形成了風格各異的多個景觀區域:田:無錫素以“魚米之鄉”而聞名。綠浪翻滾、籲陌縱橫的水稻田為其獨特的景觀。設計將田放入山地公園的北側入口兩側的山窪中。形成了田園種植採摘區和野餐燒烤區,提供了迴歸自然,享受田園樂趣的一方桃源。澤:設計將“澤”區域放到了山地公園的東側和中心水景區的兩側,同原水系相互連接,形成了濕地生態示範區。水:水網在這裏轉化為路網構架。主車道、攀山道和密佈小徑都根據此而設,形成了疏密有致的交通網絡。山地公園西側,

水系似毛細血管網,形成了一片植物觀賞區。花境和花地等植物景觀強化了該山地公園的主題。山、林:“山”、“林“主要是通過山勢的起伏及其山體部分的種植設計進行展開的。大片綠色背景的形成強調了山體的整體性。植物設計以常綠喬木為主,間植部分落葉喬木以增加山體的巍峨感。主峯四周種植大量的楓樹、杉樹等色葉喬木來突出景觀的季相層次,營造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氣氛。

標籤:景觀規劃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