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統計師考試《統計法基礎》:調查方案的主要內容

導語:市場調查方案是指在正式調查之前,根據市場調查的目的和要求,對調查的各個方面和各個階段所作的通盤考慮和安排。市場調查總體方案是否科學、可行,關係到整個市場調查工作的成敗。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相關的考試內容吧。

統計師考試《統計法基礎》:調查方案的主要內容

  調查方案的主要內容

  (一) 調查目的

制定統計調查方案的首要問題是明確調查的任務和目的。為什麼?

對任何經濟社會現象,可以根據不同的任務,從不同的目的來蒐集資料。如對於農村經濟情況,既可以從農業生產方面來研究,也可以從農村產業結構方面來研究,還可以從農產品生產成本、推廣農業科技的經濟效益等方面來研究。任務和目的不同,調查的內容和範圍也就不同。目的不明、任務不清,就無法確定向誰調查,以及用什麼方式方法進行調查。由此產生的結果,必然是:調查得來的資料,可能並不都是需要的,而需要了解的情況,卻又得不到充分的反映,浪費了人力、物力和時間

怎樣確定統計調查的任務和目的?一般來説,應該服從下列要求:

1. 根據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統計用户的具體需求;

2. 遵照統計工作的科學性,保證統計調查的科學性和規範性;

3. 從統計調查能力和調查對象等統計工作的實際出發,把需要與可能結合起來。

  (二) 調查的對象和調查單位

確定調查的對象和調查單位,是為了回答向誰調查,由誰來具體提供統計資料的問題。明確了調查的任務和目的,就要確定調查的對象和調查單位。

調查對象就是需要調查的那些經濟社會現象的總體。

調查單位,就是構成需要調查的那些經濟社會現象總體的所有個體,也就是調查對象中所要調查的具體單位。

例如,調查目的是取得全國2011年汽車產量和產值,那麼所有的汽車生產企業就是調查對象,而構成汽車企業這個總體的每一個汽車生產企業就是調查單位。

調查對象的重要性:只有正確、科學確定調查對象,才能劃清清楚要研究的總體界限,這對於保證調查資料準確反映實際情況是十分重要的。

  (三) 調查表

  1. 調查表的概念

調查表是指統計調查過程中採用的統一規範的調查表格式。它需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向用户提供什麼產品,二是向調查單位調查什麼指標。規範化的.統計調查表分為綜合表和基層表。

綜合表就是解決向用户提供什麼產品的問題,它是利用原始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形成規範的統計工作成果或“產品”的綜合要求,也是統計綜合單位整理彙總基層統計數據並報送上級統計機構使用的統計調查表。

基層表是基層企業事業單位填報的統計調查表,是統計工作中搜集原始資料的基本工具。

把調查提綱中的各個調查指標或問題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中,就構成了調查表。利用調查表這個工具來進行統計調查,不僅能夠條理清晰地填寫需要蒐集的資料,還便於調查資料的整理和彙總。

  2. 調查表的指標設計

綜合表指標是統計需求的概念化和具體化,具有數量性、綜合性和具體性。數量性意味着統計指標反映的是客觀現象的量,而且是一定可以用數字來表現的,不存在不能用數字表現的統計指標。綜合性意味着統計指標説明的對象是總體而不是個體,它是許多同類個體現象的數量綜合的結果。具體性意味着統計指標不是抽象的數字和概念,它總是一定的具體的社會經濟現象的量的反映。

綜合表指標從其作用和表現形式來講,可以分為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三種類型。總量指標是反映總體現象規模的統計指標,是説明總體現象的廣度的,它表明總體現象發展的結果,特別是用來説明生產或工作的總成果。相對指標是兩個有聯繫的總量指標相比較的結果,例如用總體的部分數值和總體的全部數值相比較説明總體現象的發展變化情況等等。平均指標是按某個數量標誌説明總體單位一般水平的統計指標,例如平均工資、平均人數等等。

基層表指標是綜合表指標在一個調查單位的具體體現,是加工計算綜合表指標的原材料。設計基層表指標應考慮的幾個問題:

①在設計基層表指標時應注意儘可能利用調查單位現有的會計資料、管理記錄和各種生產經營台賬等原始資料;②在設計基層表指標時應注意儘可能避免需要通過複雜的運算才能取得基層表指標數據;③應注意列入基層表的指標是要能夠取得確切資料的,有些指標雖然需要,但還沒有條件取得,不應列入;④基層表的各項指標之間,應該彼此銜接,以便對現象的相互聯繫從整體上進行了解,也便於使指標間互相核對、互相驗證,提高原始數據質量。⑤在設計基層表指標時,還要考慮調查週期,調查週期短的,指標數量應少一些、指標分組宜粗一些;調查週期長的,指標數量可以多一些,分組可以細一些。

不論是綜合表指標還是基層表指標,在具體設計過程中,都要把握以下幾個要素:

(1) 指標名稱:指標名稱應該依據國民經濟核算、相關經濟、社會科學理論,以及會計、財政、金融等業務管理工作的具體要求進行設計;

(2) 指標含義:指標含義規定了統計的界限劃在什麼地方,什麼算在內,什麼不算在內。

(3) 計量單位:計量單位的確定既要符合國家標準,又要便於調查單位的具體實際;既要方便數據蒐集和數據處理,又要兼顧人們的習慣。

(4) 計算方法:所有的綜合表指標都是通過計算獲得的,只不過有些計算簡單,有些計算複雜;有些只要通過基層表指標直接加總就可以得到,有些還需要對多項基層表指標進行復雜去處才能得到。基層表指標也分兩類,一類是直接從基層單位的會計資料、或台賬中取得,有些還要經過一定的加工運算。因此在設計基層表指標時應儘可能選擇簡單的、能直接取得的指標,從而減輕基層統計調查人員的工作量。

(5) 時空範圍:明確的時空範圍是指標能否説明問題、有無意義的關鍵。時間範圍一般有兩種界定,一是按時點來定,如×年×月×日;二是按時期來界定,如從×年×月×日到×年×月×日。空間範圍一般指地域範圍,如×省×地區×縣市;有時也包括組織系統的範圍,如教育系統等。

  3. 調查表的格式

為了加強統計調查表式的規範化和標準化,國家統計局制定了統計調查表格式的若干規定,規定了統計調查表的一般格式:

①左上角為填報單位的標記,中間是表名和報告期別,右上角為統計調查表的法定標誌,依次列出表號、製表機關、批准機關、批准或備案文號、計量單位。

②表的左面一般為表的主欄,列出統計調查的指標;右面為賓欄,列出統計分組標誌等。

③表的下面是統計責任標誌,從左至右依次為企業負責人、統計負責人、填表人

實際報出日期。

(三) 調查方法和組織方式

統計調查方法是保障統計資料準確性、及時性的重要條件。統計調查方法普查、抽樣調查、全面統計報表、重點調查、典型調查等多種方法。每一種調查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優勢和侷限性(參見第一章相關內容),因此在調查方法設計時應該根據調查目的、調查對象和調查條件綜合考慮,選擇切合實際的調查方法。

嚴密細緻的調查組織方式是使統計調查順利進行的保證。調查工作的組織主要包括以下內容:①調查工作的組織領導機構和調查人員的組織;②現場調查的方式方法,如入户調查、信函調查、電話調查、網絡調查等;③調查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宣傳動員、調查人員的選擇和培訓、文件印刷、編制程序等;④調查資料的報送形式和報送辦法;⑤數據質量控制辦法;⑥安排調查進度,如確定調查時間,提供或者公佈調查成果的時間等;⑦調查經費的預算和開支安排;等等。

(四) 調查經費預算

在進行調查經費預算過程中,首先要求對與調查有關的所有工作項目(任務)的時間、人力、設備、原材料等進行仔細考察,然後再轉化為所需要的經費。所有工作項目(任務)估算的費用匯總就形成了調查總體費用的直接估計,在此基礎之上再加上適當的間接費用(如管理費用、不可預見費等)就形成了調查的總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