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大學生考證:證書投入回報不成正比

8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取消了房地產經紀人、企業法律顧問等1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人社部負責人不久前表示,對於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准入類職業資格,將一律取消。此舉有望給當前的“考證熱”降温。

大學生考證:證書投入回報不成正比

 考證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多數證書基本無用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手機騰訊網,對1603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7.8%受訪者參加過證書類的考試。43%受訪者參加過職業資格認證考試。就業壓力、用人單位需求成為受訪者考證的主要原因。考試成本過高、證書維護費力成為受訪者資格考試中的主要問題。

湖北女孩王君在企業從事過會計和出納等多種財務崗位,今年以來她一直忙着考試“註冊税務師”,以便換一個“更理想的單位”,她覺得有了這本證書才有“自信”,儘管她也知道,大部分律師、會計事務所對這本資格證並無硬性規定。正當她全天候複習備考之時, 8月12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取消1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註冊税務師”就在其中之列,結果她的功夫都白費了。

在實踐中,考取證書與實際工作往往脱節。天津的一名魏姓工程人員跟記者抱怨,在工程一線已經工作12年,在各種建築雜誌發表過5篇論文,論實際工作經驗應是真正的專家,但是,“一級建造師我已經考了8年,還是沒有過”,據他反映,凡是在工程一線真正管理或指揮施工的,很多人考不過,考過的大多數是辦公室人員。他不停地抱怨,“這樣的證件,不知意義何在。唯一的意義就是考過後去掛靠證件掙錢,每年3萬多元錢”。

記者與中國建築總公司相關負責人核實瞭解到,在建築工程行業,“一級建造師、一級造價師、一級監理師”確實是要求比較“硬”的資格證書,而且考試相對偏理論化,不少工作經驗非常豐富的人確實長時間無法通過考試。

調查顯示,87.1%受訪者在考證上的投入與回報不相符。相對於過高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超過兩成的受訪者認為只學到了皮毛,一成受訪者認為取得的證書在就業時“用處不大”。

職業認證普遍存在重知識、輕能力,重書面考試、輕實際操作的傾向。“一般來説,考取資格證不過就是集中幾個月的時間集中學習、死記硬背,用填鴨式的培訓來對付一場應試的門檻考試,證書本身的含金量很低。”長沙市一名考取了“祕書從業資格證”“教師證”“導遊證”的公司白領鄧雲説。

“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考試獲得了一大堆職業資格證書,卻依然找不到工作。職業是隨着社會和市場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人能否勝任某種職業,需要接受的是市場的檢驗,而不是由政府頒發的一紙資格證書來決定。”中南大學社會學教授李斌説。

據《2013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已有1791.9萬人取得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證書,1838.57萬人參加了職業技能鑑定,1536.67萬人取得不同等級職業資格證書。

雖然手持兩本證書,剛剛經歷就業季的李晶卻坦言如果不應聘教師崗位,證書沒太大價值。“談論最多的是實習實踐經歷。畢竟用人單位招你來是做事的。”李晶説。

 “校園版”的人在“證”途

由於就業競爭壓力巨大,為了一份好工作,大學生們忙於考各種證件,有人戲稱:人在“證”途無止境。

考證現象在大學財經類專業最為常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畢業生韓豔趕上了“史上最難就業年”,她所在的學校以高就業率聞名,學生比較熱衷於考證。除各類英語證書外,金融會計行業的證書比較受學生們歡迎。銀行從業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證、註冊金融師(CFA)、金融風險分析師(FRM)、註冊會計師(CPA)和精算師資格證書等等,一般想要以後從事金融行業,基本都會考幾個。“前兩個難度不高,我是為找工作去考的,”韓豔説。

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可報考的證書種類多達100多種,分為通用型、能力型和職業資格型三類。其中,英語、計算機為通用型證書,是大學生的“必考證”;能力型證書有託福、雅思、英語中高級口譯資格證書、全國計算機水平證書等;職業資格類證書,包括註冊會計師、物流師資格證書、國家司法考試證書等。

“找工作的時候證書確實還是有用的。”中國人民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張怡然向記者描述了面試時遇到的一位“考證牛人”。這位同學的專業不是金融,但她不僅考了銀行證券的兩個從業資格證,還考過了CPA。“CPA有六門考試,就算會計專業的學生也難在畢業之前把證拿到手。所以面試時,所有人都覺得她很厲害,面試官也很看好她。在大家背景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多了幾個證當然是優勢。”

上海某高校大三學生蔣清毅為了考CPA已經連續3個暑假都在圖書館裏度過了。“感覺自己陷進去了”,他這樣概括自己過去3年。“因為這個考試難度高,‘戰線’長,特別需要花時間。要不是和專業相關,有時候真有點熬不住”。

“三戰”司法考試的劉炳言也深有同感。擔任學生會主席的他經常忙得抽不開身。“前兩次考試都是‘臨時抱佛腳’,報名費也白交了。”他表示,如果不拿下,在行業裏難以登堂入室。

8月末,在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的教室裏,記者看到了為國家司法考試做準備的姜曉楠,整個暑假她都沒有回家,而她不少同學也都在上高價“考證培訓班”。

“多考幾個證,找工作的時候增加競爭力。”姜曉楠告訴記者,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很多同學都成為“瘋狂考證族”,通過司法考試之後,她還打算報考英語口譯的資格考試。她已擁有計算機二級證書、會計證、普通話二級等級證書和英語四六級證書。“證書少了不踏實。”小姜坦言。

 職業資格認證改革還需制度保障

彌補自身短板、求職目標不明確和培訓機構誤導,是造成“考證熱”現象的主要因素。資格證書的熱度間接反映了對應職位的熱度。據智聯招聘《2014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報告》顯示,畢業生簡歷扎堆兒在IT、金融、房地產等行業。相應地,二級建造師、證券從業資格、商務英語等資格證書關注度不斷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