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畢業 > 會考

會考語文文言文虛詞解釋彙總

會考3.6K

文言文是2016會考必備的試題內容,那麼關於文言文虛詞,同學們有把握嗎?下面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最新文言文虛詞解釋大彙總吧!

會考語文文言文虛詞解釋彙總

  之

  一)代詞

1)作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人多為第三人稱,譯作“他(她)(他們)”。

如: ①公與之乘,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②陳勝佐之,並殺兩尉。(《陳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十則》)

2)指示代詞,指代事物,可譯作“它(它們)”。或直譯事物名稱。

①學而時之,不亦説乎?(《<論語>十則》)

②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狼》)

③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十則》)

④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

⑤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3)有時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

如:太尉苟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樞密韓太尉書》)

  二)助詞

1.結構助詞,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③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

④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2.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如:

①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②於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説》)

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觀滄海》)

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説》)

3.音節助詞。用來調整音節,無義,一般不翻譯。如:

①公將鼓之(《曹劌論戰》)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③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4.結構助詞,是賓語提前的標誌。如:

①何陋之有?(《陋室銘》)

②宋何罪之有?(《公輸》)

③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愛蓮説》)

5.結構助詞,是定語後置的標誌。如:

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②北顧黃河之奔流。(《上樞密韓太尉書》)

  三)作動詞

可譯為“到”、“往”。如: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而

主要作連詞用,可以表示以下關係:

l.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③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説》)

2.承接關係,可譯作“就”“接着”,或不譯。如:

①扁鵲望桓候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②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

③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論語>十則》)

3.轉折關係,譯作“但是”“可是”“卻”。如: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論語>十則》)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説》)

③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説》)

④環而攻之而不勝。後一個“而”字表示轉折關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遞進關係,譯作“而且”“並且”或不譯。如:

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論語)十則》

③敏而好學。(《<論語>十則》)

5.修飾關係,可譯為“地”“着”,或不譯。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視其缶。(《捕蛇者説》)

③睨之,久而不去。(《賣油翁》)

6、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譯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記》)

②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黃生借書説》)

  其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複數)。

①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

③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狼》)

2.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譯為“他”“它”(包括複數)。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説》)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赤壁之戰》)

②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③老臣以媪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觸龍説趙太后》)

4.指示代詞,表示遠指。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裏”。

①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