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程乃珊老師:永遠的上海Lady

愛好3.18W

程乃珊老師遠行了……

程乃珊老師:永遠的上海Lady

久聞乃珊老師的盛名,看過她寫出的很多書,包括她的代表作《金融家》、《藍屋》、《窮街》等不少作品,而更多是從上海的報章上,讀到她不時寫出的上海經典文化老故事。然而,與乃珊老師相遇,卻源於自己重新工作,並於二零零八年在單位裏負責組建讀書會後。

之前,只會自己閲讀,很少考慮與同事們一起分享閲讀的快樂。時任單位領導瞭解了我的個人愛好,重新工作後,領導同事們對我的身體非常照顧,我的工作壓力相對較輕;而同時,他也注意到我們單位同仁們在繁重工作之餘,需要不斷充電和補充,而讀書,也能倡導出我們的機關文化。於是,我們的讀書會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了。剛開始讀書會工作,我就與區讀書協會溝通,區讀書協會的老師向我推薦認識了程乃珊老師。

聽説程乃珊老師一直在倡導海派文化。自改革機關錄用幹部的制度以後,我們單位現在新進人員需要經過全國統一“公務員考試”和“司法考試”合格的,所以,成員來自全國各地。現在單位説本地話似乎不靈,常常會遇到聽不懂的。於是,通過她來了解曾經的上海文化傳承,似乎也蠻有必要的。

第一次請她來我們單位,我們彼此的心情似乎都有忐忑。程老師説,一輩子與文字打交道,卻沒有與司法機關打過交道,總以為你們是冷冰冰的。走近一看,不料想卻感受到濃濃的人文氣氛。那次,她以“上海歷史記憶與文化追求”為題,向我們講訴了上海開埠、沿革和發展,內容涉及到上海地方方言、飲食起居、流行音樂等等海納百川的形成架構,言談之中,為曾經輝煌在遠東的老上海驕傲着。對於現在的上海,她認為現代上海城市變化,是以拆遷舊居造高樓代價,不見了成片的石庫門,阻絕了三世同堂的家庭建構,斷掉了城市的傳統與韻律。

那次,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她的謙遜。據説,她出外講課,都是説上海地方方言的。她自己曾經在上海人民廣播電台説過,她出生在1946年的上海一個金融世家,2歲遷居香港,但家中全家人始終是講上海話的,普通話根本不會。成年後回到上海一家中學做老師教語文,依然使用的是上海話。但與我們授課時,考慮到我們的同事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有些人可以聽懂上海話,但不會説;而也有相當一部分是上海話根本也聽不懂。於是,她就儘量説普通話,然而繞着繞着又回到了上海話,遂趕緊的“自我批評”一番,再返回普通話去。其間,她那音調不準的“洋涇浜”普通話也時不時的讓大家鬨堂大笑。

最後,她正好有新作《上海TASTE》出版上市,她給我們做了籤售活動。我們單位才一百多號人,加上區裏讀書協會一些成員,大家井然有序地排隊,居然讓她帶的'書不夠了。活動結束後,又專門上門一趟來送書。

此間還有一個插曲。當時活動結束,我寫了一篇《程乃珊芻議“上海歷史記憶與文化追求”》的文章貼到網上,有一網友是程乃珊老師的“鐵桿粉絲”,專門給我留言,也向往着能夠得到一本她親筆簽名的書。於是,我又給程老師打電話,向她轉達了這位網友的意思。程老師一點沒有見外,與我約了時間去她家取書。那天我去她家時,趕巧一家電視媒體在採訪她,她愛人嚴老師熱情的接待了我,等採訪告一段落,程老師親筆為那位網友寫上有其真實姓名的簽名書。後來,我又郵寄轉送給了那位網友,那位朋友表達出來的高興心情,我至今也是記憶猶新的。

順便説一句,嚴老師的祖上,就是那《藍屋》的主人。《藍屋》的原型,是坐落在上海北京西路銅仁路拐角上(上海兒童醫院對面)的鄔達克名作“綠房子”,關於這一節,我曾經在《滬上掠影:上海的鄔達克城市記憶》中,曾經提到那棟被譽為一百年不會過時的不朽建築佳作。

從這次我們愉快的合作開始,與程乃珊老師的接觸就更加頻繁了。記得還有一次是我們新的一期《和風靜語》出版,送她那期雜誌的同時,提出希望她能夠為我們作一個點評,程老師又欣然答應。專程到我們單位參加我們的讀書會活動。她對其中的一些真情實感流露的文章尤其喜歡,專門高度評價了包括謳歌親情的《繭客年年來》、《念親恩》、《再讀【背影】》、《“點亮”無忌的童言》等優秀佳作,我寫《家在都市一隅》也被她稱道了。

最後,程乃珊老師彙總她參加這次《和風靜語》作品鑑賞會的感受:“始終對你們的感覺是你們的職業應該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淨雲法師語)的鐵面無私,通過你們的文章,卻分明看到澎湃着的熱血。如果‘父母官’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成為你們轄區裏的鄰居,那會是一種欣慰、更會有一種安全感的”。為此,我還曾經又寫過一篇《又見【和風靜語】》,記錄下了這次難忘的回憶。

自從2011年底,程乃珊老師被查出罹患白血病之後,為了她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我們漸漸減少了聯繫。但是,依然能夠在上海《新民晚報》等媒體常常看到她的文章,她似乎在與生命賽跑着。

感覺中,她與王安憶、陳丹燕寫作風格有所不同,她現在鮮有長篇鉅作,都是一些曾經上海灘“老克勒”們點滴經歷,然後彙編成那本本《上海Lady》、《上海女人》、《上海探戈》、《上海Fashion》,而那傳奇般的過往,離奇得,真不是靠編故事可以編得出來的。遺憾的是,她的突然逝去,總感覺她還有説不完的上海往事要留給我們讀者。

人生中,有過一段與程乃珊老師的邂逅,真乃我的幸事。

最近,我們的新一期《和風靜語》又進入衝刺階段。相較於當年的四十餘篇文章,這次已經收到的文章已經超越七十篇。我自信現在數量多了,質量也更高了。只是可惜乃珊老師再也讀不到我們探索文學的心聲了。自從聽到她離去的消息,一直想寫一篇回憶紀念的文章,奈何最近就忙着我的《和風靜語》的編撰工作了。今天,利用節日稍有閒暇,趕緊將這段時間的思緒片段記錄下來。

程乃珊老師,你是良師,也是益友;你有真性情,也堪稱精緻。一路走好,相信天堂就此會更多了美文妙筆!

懷念你,永遠的上海Lady!

程乃珊,上海人。農工黨成員。1965年畢業於上海教育學院英語專業。任上海惠民中學英語教師。上海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董事,上海市政協第六、七屆委員,上海市文學發展基金會理事。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13年4月22日,程乃珊在上海華山醫院病逝,享年67歲。主要作品:《藍屋》、《窮街》、《女兒經》、《金融家》等。紀實文體:《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羅曼史》、《海上薩克斯風》、《上海女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