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漢族從哪裏來呢?

愛好2.27W

世界上最大的名族是漢族,不過一個民族的形成總有它的根源,那麼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漢族從哪裏來呢?下面由本站小編給大家講述漢族的起源與發展!

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漢族從哪裏來呢?

寶雞這個地方的知名度大不似相鄰的西安或黃陵。但是,如果知道這裏就是神農氏炎帝的故里,也許你會驀然心驚於對這個地方早已有的親近。從這個角度看,無論居於什麼方位的炎黃子孫,與寶雞的心理距離都不會太遙遠。

有學者從人口學角度,通過仰韶文化墓地人口性別比的分析,認為漢民族與炎黃部落的血緣關係最近。另有學者提出:漢民族來源於炎黃部族為主體的華夏族;通過戰爭、聯姻等途徑而融合的炎黃二族,共同構成為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族的兩支重要來源,為華夏·漢民族之人文始祖。倘要具體述及這一段漫長的歷史,有學者在會上是這樣描述的——“發祥於距今5000年前寶雞渭水流域古“姜水”的炎帝族與起源於近鄰古“姬水”的黃帝族結成部落聯盟,即華夏族團,這標誌着漢民族的孕育和發端,經過夏、商、周及春秋戰國時代,降至秦漢之際,漢民族正式形成。”

漢民族的形成史始終是這次學術會議的熱點。有學者認為:漢民族的起始點和得名時間以及被認同稱號的時代,應在漢代王朝;它以“漢”字文字符號作為國號、王號和民族稱號的“三統一”,也在大漢王朝。但對此,也有學者提出了相反的意見,指出:漢族的族稱雖與古漢王朝有關,但漢王朝既非漢族完全形成的時代,更非漢族的淵源;漢族的形成經過了過渡、形成、發展、進一步發展和鞏固等一個漫長的部族、民族大融合的過程;而民族成分和族稱則始於新中國的成立——這一觀點顯然是十分新穎的。有學者還進一步論證了漢民族形成中的三個特點,即戰爭是漢民族形成的催化劑;中央集權制國家的建立是漢民族形成的政治文化保障;漢民族形成時還是一個處於低級隊員階段的民族。

學者們格外關注到渭水、漢水流域在漢民族、中華民族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漢民族、中華民族起源於、形成於中國境內的多個地區;而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水和長江的最大支流漢水自古以來就在漢民族和中華民族的形成、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從文獻記載可知渭水流域是炎黃二帝的發祥地,從考古發現也證明了渭水流域是中華文明和中國農業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此外,口傳文化和考古最新發現也表明:早在炎黃之前這裏就是中華先民們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區。有學者認為:人類文明依河流而興,同時又沿着河流而擴散。一部漢民族的形成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中華古典文明由渭水、漢水流域自西向東走向黃河、長江乃至世界的歷史。

寶雞渭水流域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貢獻還在於它是周秦文化的發祥地。周秦時期是華夏·漢民族形成的重要歷史時期。周族、秦族是華夏·漢民族的重要來源。周秦文化對華夏·漢民族文化的發展曾產生過重要影響。有學者通過對周原出土的文化遺存的分析,認為周原不僅是周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秦文化的發祥地,同時,還是炎帝、黃帝、東夷部族後裔的融合之地。

有學者論及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是以中原地區的原始文化(華夏文化)共同體為核心,在長期的流變過程中,與各地區族羣的接觸而凝結成的族體。有學者提出了中華民族形成的核心是“中國觀”。認為地域、經濟、政治、文化等都是中華民族凝聚的因素,但它們必須通過形成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為中介而影響人們的行為取向。而“中國觀”是人們關於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等觀念的`綜合反映,因而,“中國觀”才是中華民族凝聚的精神力量。這一觀點引起了與會者的興趣,但對於它的認同還有待作進一步的探討。

來自台灣的姜竹先生通過血緣、法緣的分析,以及對族譜、家乘進行考證後認:中華民族中的33個民族為炎帝后裔,在56個民族中佔59.2%。姜竹先生的研究實際上引發了一個較為敏感的學術問題。另有學者對此指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自有其遠祖;但是,現代56個兄弟民族中,卻沒有一個民族是直接由某個先秦時代的古氏族(部族)發展而來的,全部都是在西漢至清末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分別形成的;因此,在學術上很難説,誰是哪個民族的遠祖。當然,歷史上把炎黃視為中華民族祖先的代表或象徵,卻不是任何人的主觀臆造,而完全是漫長的歷史自然形成的。

圍繞上述問題,有學者進一步指出:“炎黃子孫”的提法,應主要指漢族,而不能涵蓋所有少數民族;所以應以“中華民族”代替“炎黃子孫”。但對於這個問題,也有學者提出相反的意見:這裏的“子孫”並非指血緣意義的“子子孫孫”,而是文化意義上的“徒子徒孫”之意;因而炎黃二帝是人文始祖而非血緣始祖;他們只是一個時代的象徵,一個文化意義上的偶像,一種文明形式的代表,也可以説是一個文化符號。在當前全球範圍內,能有一個被所有中華兒女所接受的具有文化方面的象徵意義的總體稱謂是必要的;而這個總體稱謂非“炎黃子孫”莫屬;它既是中華民族進一步走向世界的精神旗幟,又是中華文明繼續發展的力量源泉,也是中華兒女相互認同的文化標誌。

論及炎黃始祖對於中華文明的偉大歷史貢獻,有學者通過對古典時期中國文明與希臘文明、印度文明的比較,提出了古典時期中國文明的特點是以親緣關係作為社會關係的基礎,而炎黃文化是古典時期以親緣關係作為基礎的社會關係得以形成的重要的人文因素,即為漢民族羣體提供了共同的祖先認同的神話,為漢民族羣體提供了共同的親緣家族組織文化基礎,為漢民族羣體提供了共同的價值標準和理想追求。還有學者通過探討中國文明的起源與農業革命的關係,認為文明的起源與人類第一次革命——農業革命密切相關,而中華文明起源也一樣,是在農業革命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國的農業革命發生於炎帝神農時代故毫無疑問,炎帝神農氏是中國農業革命的創始人。有學者認為:炎帝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炎帝精神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發展。有學者還從哲學、史前易的萌芽與出現説明:炎帝神農氏的神話和傳説,是中華民族哲學萌芽的標誌之一,也是萌芽期的中華民族哲學的重要內容,對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古為今用,是歷史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為此,如何弘揚炎帝精神,推進西部大開發,亦為本次研討會所關注。有學者從理論的高度對炎黃文化中所包含的“與時俱進”的理念進行了分析,認為弘揚炎黃文化“與時俱進”的理念對把握黨的思想路線有其重要的意義。另有學者提出挖掘、整理炎黃文化、西部歷史文化,對發展西部旅遊業、農牧業、生態環境等有着重要意義。

標籤:漢族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