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世界最長戰艦

愛好9.29K

戰艦是指裝有各種厚裝甲和大型炮火,多用於軍事行動上。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世界最長戰艦,希望可以幫到你!

世界最長戰艦

  大和號戰列艦-----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戰列艦!

大和號(Yamato, やまと)戰列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歷史上最大的超級戰列艦之一。大和號建成時,標準排水量65,000噸,試航排水量69,100噸,滿載排水量72,808噸注1。艦體全長263米,水線長256米,垂線長244米,艦寬38.9米,水線寬36.9米,型深18.915米,平均吃水(試航)10.4米,滿載平均吃水10.86米。1945年4月7日,大和號戰列艦在沖繩島戰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處。

  建 造

自20世紀30年代初葉起,已經躋身於世界海軍強國之列的日本帝國海軍開始在太平洋地區向美、英挑戰。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1936年6月再一次修改國防方針時,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

日本帝國海軍確定的在西太平洋地區對美作戰的戰略是,開戰初期即須消滅美遠東海軍主力,摧毀或者奪取美海軍賴以活動的基地,進而殲滅由美本土前來增援的艦隊。為此,日海軍選擇小笠原羣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並組建以戰列艦為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在海上截擊美國艦艇編隊,在此作戰指導思想下,日海軍認為,無法在戰艦的數量方面,同美海軍抗衡,因而企圖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美海軍在數量上的優越地位。

海軍在1937年制定了軍備補充計劃(即03計劃),正式決定建造2艘A-140F5號方案艦(當時稱為1號艦和2號艦)。1937年11月4日,1號艦開始在吳海軍工廠動工建造。

日本造船水平自明治維新以來不斷提高,到了昭和時代,日本已經成為世界造船大國之一,但是日本島國資源貧乏,科技實力與英美仍存在相當的差距,而且還處在戰爭條件下(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本仍然不惜代價建造這種空前強大的戰列艦。日本為此耗費巨資為其造船工業增添大量新式設備,從德國購進了15000噸水壓機(一説16000噸)以及3台70噸酸性平爐(據資料,這些設備一共花了1000萬美元),從而能夠製造出包括650毫米厚裝甲鋼板(大和艦主炮炮塔使用)在內的大型鍛造件。並且特意將吳海軍工廠的船塢加深了1米。在大和艦的整個建造過程中,日本人前後耗資1500億日元(戰後價格),平均每噸重量就需要200萬日元。

在製造主炮時,日本遇到的一個重大難題便是如何保證高膛壓條件下主炮炮身能具備足夠的強度。1920年試製的480毫米艦炮便是由於強度不足而在試射中報廢,460毫米艦炮在減裝藥的情況下勉強通過試射。為此,吳海軍工廠艦炮部採用了新的火炮自緊技術。通過內壓增強炮身的強度。用這樣的方法制造出來的炮身在試射中取得了成功,其身管壽命達200-250發。

1號艦1939年5月-10月,鍋爐安裝完畢,9月-11月,主機安裝完畢。1940年7月15日,1號艦被命名為“大和”,這個名字來自古代日本畿內五國的大和國,也是日本人對自身民族的'稱呼。

1940年8月8日大和號下水。建造中的大和為了保密,造船廠執行着嚴謹的機密管制,在能俯視造船廠的地方都加上圍板。大和艦下水後開始舾裝工程,到1941年7月,該艦主炮已經安裝完畢。

從10月16日起,大和艦開始試航,10月22日,在宿毛灣以153,553軸馬力的主機輸出功率達到了27.46節的航行速度,試航獲得成功。11月1日,大和艦首任艦長高柳儀八海軍大佐到任。12月7日,大和艦進行了首次主炮射擊(主炮開火的聲音連海邊城市裏的居民都聽到了)。同時,一支以6艘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日本艦隊正在向美國夏威夷進發,在12月8日凌晨(當地時間為12月7日),這6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艦載機偷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在這一天,大和艦試航結束。

  設 計

日本是一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資源匱乏的國家,日本在戰艦數量上根本不可能與工業基礎雄厚,資源豐富的美國競爭。日本海軍預計,美國海軍建造的戰列艦艦艇寬度由於巴拿馬運河的限制,將搭載406毫米(16英寸)口徑艦炮。日本按照其明治時代以來“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企圖以單艦的質量優勢來抵消對方的數量優勢。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日本海軍開始準備建造搭載460毫米口徑主炮的超級戰列艦。日本早在1916年就試製過460毫米口徑艦炮,1920年又製造過480毫米口徑火炮,具有一定的經驗

1934年10月,日本海軍軍令部對海軍艦政本部正式下達了新式戰列艦的設計任務,要求裝備460毫米口徑主炮8門以上,155毫米口徑副炮12門(四座三聯裝),或者200毫米副炮8門(四座雙聯裝),最高航速30節以上,艦體防禦裝甲能夠承受自身主炮在20000-35000米距離上的打擊。新艦由艦政本部第四部福田啟二大佐負責整體設計,由平賀讓中將負責技術指導,從1935年3月10日至1936年7月20日,先後提出23個設計方案(A-140—A-140F5)。

最初的A-140方案,新戰列艦正常排水量69,500噸,長294米,主機輸出功率20萬軸馬力,最高航速31節,續航力8,000海里/18節,新艦的3座3聯裝460毫米口徑主炮和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一樣,集中配置在前甲板。日本海軍最終採用了兩座三聯裝主炮塔配置在前甲板,1座三聯裝主炮塔配置在後甲板的設計。被認為是最佳的戰列艦主炮配置方式。

在新艦的各種設計方案中,動力裝置計劃要使用蒸汽輪機和柴油機並用的混合動力。由於日本海軍安裝了柴油機的大鯨號潛艇母艦故障率較高,最後放棄了這一計劃,在最終的A-140F5方案中只採用蒸汽輪機。

標籤:戰艦 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