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小盆多肉植物怎麼養

愛好3.09W

多肉植物(succulent plant)是指植物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中至少有一種是肥厚多汁,具備儲藏大量水分功能的。

小盆多肉植物怎麼養

小盆多肉植物怎麼養

温度:養多肉植物的室內温度最好控制在15-28度左右!一般室內温度都合適!最大限制最低不能超過5度, 最高不能高於35度!

光照:儘量選擇光照時間最長的地方來拜訪多肉植物! 如果光照不足,不要輕易的把多肉植物搬到户外哦!!

澆水:對多肉植物來説,噴霧澆水效果會比較理想! 澆水時間最好是陽光充足的時候,澆水的頻率可以自己調整好!空氣乾燥的地方, 需要注意多澆水!

施肥:夏季的多肉植物是不需要施肥的, 冬季有條件的話, 每個月可以給肉肉施肥一次!肥料可以選擇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者複合肥!!

驅蟲:在家養的肉肉一般也不多, 自己可以經常看看上面有沒有蟲子, 肉肉上面的蟲子常見的有:紅蜘蛛、介殼蟲、粉蝨!這些都可以自己手動清理的!

防腐爛:澆水過多、空氣太濕潤、沒有驅蟲,都會導致肉肉腐爛!腐爛的多肉植物呈褪色、變軟狀態, 如果發現腐爛的肉肉!這個時候需要儘快切掉!使用過的刀具最好消毒,避免感染其他植株!

養肉肉必備裝備

澆水工具:這個是養植物必備的!

鑷子:養肉肉, 最好需要有個鑷子會方便很多

放大鏡:主要用於觀察肉肉是否需要驅蟲了!

移植工具:移植的時候需要的

植物學史

世界有關多肉植物最古之文獻,為英國王室植物園圖書館收藏之紀元前約350-287年間,希臘博物學家提奧弗拉斯特(Theophrastus)原著之英譯本《植物之探究》(Historia Plantarum,希臘文:Περ φυτν στορα)一書。該書曾對大戟科(Euphorbiaceae)多肉植物有所描述,其英譯本原意如下:“基督羅西亞之木;一種帶刺植物,有葉及根,各枝均披鋭次,枝葉折傷處流出大量乳液,此乳液與人類及其它動物之乳汁相似”。公元1175年[3],宋代范成大(號:石湖居士)所著《桂海虞衡志》“志草木”一篇中,曾提及“龍骨木”之名(“龍骨木,色翠青,狀如枯骨”)[4],是東方最早提及多肉植物的'文獻。十八世紀,瑞士植物學家奧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於1716年完成鉅著《多肉植物之歷史》(Plantarum Historia Succulentarum)三卷,始確立“succulent plant”一詞,為多肉植物名稱之由來。德·堪多以後,復經過一系列之植物學家,研究發展而臻進步,如喬治·邊沁,約瑟夫·道爾頓·胡克,Charles Edwin Bessey,約翰內斯·戈特弗裏德·哈利爾(1868-1932),史蒂芬·恩德利希,奧古斯特·威廉·艾希勒,阿道夫·恩格勒,Alfred Barton Rendle(1885-1938),Oswald Tippo等,進而依花披(萼及瓣)和子房的關係位置,植物生態習性及花批的性質(無瓣、離瓣、合瓣)或依生態學、分佈學、遺傳學、組織學、地理學、化石學等而詳予分類,始有今日之細密詳實分類法。

在東方,對多肉植物之具體研究以日本較為進步。日本自1769年研究風氣已很盛行,如當時之學者中澤以正曾著《中山傳信錄物產考》一書,書中含有大戟科多肉植物的繪圖介紹,並稱之為“霸王鞭草”。日本明治時代園藝家鬆澤進之助氏,將“Succulent Plants”一詞譯成漢字“多肉植物”(タニク ショクブツ),是為此名詞之來源。我國自明代以後,對多肉植物研究較少,但華南一帶民間栽培多肉植物卻很普遍,其中產自雲南之雲南石蓮(景天科)、球蘭(夾竹桃科)等頗為有名。明朝李時珍撰《本草綱目》及高濂撰之《遵生八箋》(1591年),均對多肉植物有所提及。

形態特徵

①有葉的種類佔相當大的比例,如番杏科、景天科、獨尾草科的多肉植物。其中以番杏科形狀奇特的變態葉最有代表性。

②刺的特色沒有仙人掌類那樣鮮明,很多種類如雖有強刺但被葉掩蓋,只在落葉期時刺才顯得突出。

按貯水組織在植株中的不同部位,多肉植物可分為三大類型:葉多肉植物、莖多肉植物和莖幹類多肉植物;但此分法並非嚴謹的植物學分類。

複葉的類型有三出葉、掌狀複葉、一回羽狀複葉和兩回羽狀複葉。單葉的形狀有線形、細圓柱形、匙形、橢圓形卵圓形、心形、劍形、舌形和菱形等。葉緣多為全緣,有的葉緣和葉尖有齒、毛或刺。少數種類葉頂端透明俗稱窗。

④大戟科、夾竹桃科和牻牛兒苗科等科的多肉植物的貯水部分在莖部,稱為莖多肉植物。它們之中的很多種類的莖和仙人掌類相似,呈圓筒狀或球狀,有的具稜和疣狀突起,但並不具刺座,儘管也有一些種類具刺。刺有皮刺、針刺和棘刺之分,少數種類刺很強,如福桂花科(實際上是硬化的葉柄)、龍樹科和夾竹桃科的棒棰樹屬種類。

很多具粗壯肉質莖的種類通常不具葉,有的在幼嫩部分有細小的葉但常落。不過也有一些類羣,例如刺戟木科(龍樹科)的馬齒莧樹和景天科的燕子掌既有粗壯的肉質莖又有肉質化的葉,而且葉一般不隨季節脱落。

⑤植株的肉質部分主要在莖基部或僅主莖肉質,形成極其膨大的形狀不一的塊狀體、球狀體或瓶狀體。無節、無稜,而有疣狀突起。有葉或葉早落,多數葉直接從根頸處或從突然變細的幾乎不肉質的細長枝條上長出。在極端乾旱的季節,這種枝條和葉一起脱落,例如薯蕷科的龜甲龍。

但也有一些種類,在膨大的莖幹上有近乎正常的分枝,莖幹通常較高,生長期分枝上有葉,乾旱休眠期葉脱落但分枝存在。整體上看株形和一般喬木類似,只是主幹較膨大,貯水較多。如木棉科的猴麪包樹、紡錘樹,辣木科的象腿樹,漆樹科的列加氏漆樹,梧桐科的昆士蘭瓶樹,夾竹桃科的沙漠玫瑰、橄欖科的白皮橄欖、羽葉橄欖等。但是這些種類的扦插苗通常很難形成膨大的莖幹,播種苗的情況略好一些,但在潮濕地帶長大的株形無論如何也沒有原產地成株那樣典型。

很多草本植物具鱗莖,鱗莖是膨大的,半埋在地下或貼地生長。按照莖基膨大的原則它們也應列入莖幹類多肉植物。但有些專家不承認,因此石蒜科的虎耳蘭、天門冬科的綿棗兒屬等種類在算不算多肉植物上有爭議。但有些鱗莖植物絕對沒有爭議,如天門冬科的蒼角殿、大蒼角殿、油點百合是多肉植物中的著名種類。

標籤:小盆多肉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