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是什麼

愛好2.35W

説起蝸牛,在小編的想象中就是,揹着很重很重的殼,然後慢慢地爬啊,爬啊。那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是什麼嗎?

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是什麼

世界上最大的蝸牛:非洲的大蝸牛"Achatina Achatina"

非洲大蝸牛(學名:Achatina Fulica):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成體殼長一般為7-8釐米,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夜行性,雜食性,大多是在潮濕環境中活動,喜歡在下雨及夜間出沒。平時躲在陰涼的`地方,且在殼口上做一層白膜(假口蓋),只餘一個小孔來呼吸,將螺肉縮入殼內以防脱水,等到環境轉好後再出來。

食物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種作物。該物種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尤其是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食用則危害極大。非洲大蝸牛一次可以產下30到700粒卵,繁殖很快。

非洲大蝸牛是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中國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形態特徵

非洲大蝸牛貝殼大型,通常體長7-8釐米,最大20釐米,體重可達32克[1]。貝殼狹窄、錐形,長寬比約為二比一。殼質稍厚,有光澤,呈長卵圓形。殼高130mm,寬54mm,螺層為7-9個,螺旋部呈圓錐形。體螺層膨大,其高度約為殼高的3/4。殼頂尖,縫合線深。殼面為黃或深黃底色,帶有焦褐色霧狀花紋。胚殼一般呈玉白色。其他各螺層有斷讀的棕色條紋。生長線粗而明顯,殼內為淡紫色或藍白色,體螺層上的螺紋不明顯,中部各螺層的螺層與生長線交錯。殼口呈卵圓形,口緣簡單,完整。外脣薄而鋒利,易碎。內脣貼縮於體螺層上,形成“S”形的藍白色的胼胝部,軸緣外折,無臍孔。足部肌肉發達,背面呈暗棕黑色,遮面呈灰黃色,其粘液無色。

卵: 橢圓形,色澤乳白或淡青黃色,外殼石灰質,長4.5-7mm,寬4-5mm,體積35-85mm³。

幼螺: 剛孵化的螺為2.5個螺層,各螺層增長緩慢,殼面為黃或深黃底色,似成螺。其鑑定特徵為:有殼,外形呈長卵圓形。螺層為6.5-8個,殼面有焦褐色霧狀花紋,殼口呈卵圓形,貝殼可容納整個足部。生殖系統不具有附屬器官。腎臟較長,常為心圍膜長的2-3倍。肺靜脈無分枝

棲息環境

適宜於非洲大蝸牛生長、繁殖的地區為海拔800米以下的低熱河谷區。非洲大蝸牛生活的適宜氣温為15-38℃。土壤濕度為45%-85%:最適宜的氣温為20-32℃,土壤濕度為55%-75%。當氣温低於14℃,土壤濕度低於40%或氣温超過39℃.土壤濕度達90%以上時。非洲大蝸牛即產生蠟封進行休眠或滯育。人類活動貨物的流通、人為的攜帶,是非洲大蝸牛傳播的主要途徑;生產、生活垃圾的堆積,為非洲大蝸牛的棲息、繁衍提供了場所。

喜好潮濕的環境。生活環境為陸地,主要棲息於菜地、農田、果園、公園、橡膠園裏、雜草叢生、樹木葱鬱、農作物繁茂陰暗潮濕的環境以及腐殖質的土壤裏、枯草堆、洞穴中以及樹枝落葉和石塊下。

分佈範圍

原產地為非洲東部,但到21世紀已經廣泛分佈於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濕熱地區。

分佈於日本、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斯里蘭卡、西班牙、馬達加斯加、塞舌爾、毛里求斯、北馬裏亞納羣島、加拿大、美國。以及中國的福建、廣東、廣西、雲南、海南、台灣等地。

標籤: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