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苗族房子簡筆畫

愛好2.03W

苗族居住的地方大多產杉木,所以屋樑上多蓋木皮,現已大部分都改蓋瓦。本文為大家整理了苗族房子簡筆畫,僅供參考!

苗族房子簡筆畫

苗族房子簡筆畫1

苗族房子簡筆畫 第2張

苗族房子簡筆畫2

苗族房子簡筆畫 第3張

苗族房子簡筆畫3

苗族房屋文化

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一帶居住的苗族,其居住的房屋多為木質穿鬥式結構建築,在建房和居住上有其一整套的程序和居住習俗。

苗族建房一般拔地而起,多為樓屋,房屋上層住人,存穀物,堆放生活用具等,既可避免潮濕,又可防生禽猛獸侵襲。樓下則主要是堆放雜物、圈養畜禽、存放生產勞動工具等,一方面安全防盜,二則大件農具不礙主人起居活動。隨着社會的變革和發展進步,現也有起地屋、半邊樓(吊腳樓)之類的`。

苗族居住的地方大多產杉木,所以屋樑上多蓋木皮,現已大部分都改蓋瓦。苗族修建房屋雖不請風水先生測黃道吉日,但也使用自己本民族習慣用的且認為比較吉祥的天干地支日時,如牛場天,雞長天或羊場天等。無論是從木匠發墨之日起到立房前後,最忌諱的是遇到四眼婆(孕婦),認為這樣就會不吉利。正架在木馬上鑿眼的木柱和枋子一般不允許女性從上面跨過。苗族建新房一般要經過平整地基、籌備木料、發墨、選日子、排扇、豎柱等幾道程序。為圖吉利,苗族立新房一般選在半夜三更四五點鐘天快露白前就叫醒眾親友起牀幫忙。豎柱之際,先由師傅起水,念魯班吉利詞,然後眾親友才幫忙立新房。立柱時,所需要的工具、尖子,栓子等都不能隨便從樑上亂往下扔,必須一個傳與一個的遞上遞下,或用棕繩綁着遞去,以防不測。房屋規格一般為一樓一底,三排兩間,五柱六瓜,五柱四瓜。進深則以地基所處位置和個人需要而定。房高一般有一丈六尺八寸,一丈八尺八寸等規格,無論哪種規格尾數須帶八,意為八八大發,八方納財。苗族在建新房時,最忌諱的還有多出瓜或方或柱之類,一旦出現此類情況,師傅要對主人家進行封正,並且將多餘的瓜和枋子捆綁於房上其他柱頭,枋子架於房樑處。

房子建好之後,木匠師傅回家去時,主人則挑着豬頭、一塊約三四斤重的豬肉、一隻宰殺的雞(立房起水所殺)連同一匹布、一雙鞋還有些熟飯菜等護送師傅回家。

裝屋時,苗族在大門門楣處安裝有兩個有若碗口粗的圓木,其朝外那端分別刻有“三”“王”兩個字,三王即天王、地王和木王,意為有這三王守護,主人可安康無災無難。

苗族建房為什麼多為樓屋,這裏有個傳説典故:從前有一家人,建了一層矮小的房子,全家住在裏面,有一次盜賊闖入打家劫舍,殺害了全家,剩下男主人奪路逃跑,免遭厄雲。後來男主人重建家園時,吸取了以前的經驗教訓,改變了原來的住房結構,將房子設計為兩層,人住樓上。這樣設計,他想,如果再有盜賊來侵,必先進入第一層,除了有破門聲響外,還要通過樓梯才能進入二樓來,主人就有足夠的防範準備,或戰或逃。所以後來人們就依照這個主人的設計修造了樓屋。傳説歸傳説,但從其科學的角度來講,苗族居住在森林密閉,雜草叢生之處,住在樓上既可避免潮濕又能驅蟲,又可防生禽猛獸侵襲。樓下圈養畜禽,堆放雜物,存放生產勞動工具,一方面安全,防盜防野獸傷害,二則大件農具不礙主人起居活動。這種居住方式是山區苗民在長期生活中與大自然作鬥爭所表現出來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