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七月上吉他譜掃弦節奏

愛好3.03W

月 盧中強吉他譜該歌譜演奏者為盧中強 ,歌曲名稱為七月,歌譜類型為吉他譜。吉他(意大利語:Chitarra),又譯為結他或六絃琴。是一種彈撥樂器,通常有六條弦,形狀與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而在古典音樂的領域裏,吉他常以獨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當然,在室內樂和管絃樂中,吉他亦扮演着相當程度的陪襯角色。

七月上吉他譜掃弦節奏

七月上吉他譜掃弦節奏 第2張

七月上吉他譜掃弦節奏 第3張

七月上吉他譜掃弦節奏 第4張

  起源

吉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爾,古巴比倫和古波斯的各種古彈撥樂器。考古學家找到的最古老的類似現代吉他的樂器,是公元前1400年前生活在小亞細亞和敍利亞北部的古赫梯人城門遺址上的“赫梯吉他”。8字型內彎的琴體決定了吉他屬樂器特有的聲音共鳴和樂器特點,這也成為吉他與其它彈撥樂器的最顯著特點。

  簡介

在十三世紀的西班牙,由波斯語逐漸演化成的西班牙語吉他一詞就已經形成,在當時種類繁多的樂器中,已經出現了“摩爾吉他”和“拉丁吉他”。其中摩爾吉他琴體為橢圓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屬弦,演奏風格比較粗獷;拉丁吉他琴體為與現代吉他類似的8字型平底結構,使用羊腸弦,風格典雅。

文藝復興時期是吉他的鼎盛時期。十六世紀四對復弦的吉他和它的'近親——用手指彈奏的比維拉琴,在演奏與創作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吉他和比維拉琴不僅深受民眾喜愛,而且還常常成為宮廷樂器。當時的吉他、比維拉大師有米蘭、納樂瓦埃斯、穆達拉,以及十七世紀時五組復弦的巴洛克吉他時代大師桑斯、科爾貝塔、維賽等。他們的許多作品現在仍是現代古典吉他曲目中的不朽財富。當時吉他、比維拉琴等樂器所使用的記譜方法還不是現在的五線譜,而是用橫線來代表各弦,用數字或字母表示音位和指法,與現在民謠吉他中使用的六線譜類似的圖示記譜法。

當時著名的魯特琴大道蘭和魏斯等人的作品經後人改編,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偉大的巴洛克音樂集大成者巴赫所創作的不朽作品如大提琴、小提琴組曲、奏鳴曲的吉他改編曲,在古典吉他曲具有不朽的價值。十八世紀後期魯特琴和比維拉琴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五對復弦和其後出現的六對復弦吉他也漸漸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1800年前後,全新的六根單絃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聲及調絃方便等優點很快得到了幾乎全歐洲的青睞,古典吉他的黃金時代終於到來了。

十九世紀初,活躍在當時吉他音樂中心巴黎、維也納還有倫敦的最著名的吉他大師有索爾、阿瓜多、朱利亞尼、卡羅利和卡爾卡西。其中索爾和朱利亞尼除了是吉他大師外還是出色的音樂家,他們以傑出的才華為六絃古典吉他創作了包括協奏曲在內的第一批大型曲目,為六絃吉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尤其索爾在創作上承襲海頓、莫扎特的古典音樂傳統,除寫作歌劇、舞劇音樂外,還為吉他創作了包括系統的練習曲、教程在內的大量優秀作品,被音樂評論家稱為“吉他音樂的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