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愛好

怎麼做科普知識讀書小報

愛好1.95W

讀書是一件要耐得住空虛、放得下貪慾、捨得享樂的事情,那麼你知道讀書小報圖片有哪些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讀書小報圖片,希望大家能喜歡!

怎麼做科普知識讀書小報

  讀書小報圖片鑑賞

  讀書小報圖片一

  讀書小報圖片二

  讀書小報圖片三

  讀書小報圖片四

  讀書小報圖片五

  讀書小報圖片內容一:名言欣賞

自得讀書樂,不邀為善名。 —— 王永彬

不動筆墨不讀書。 —— 徐特立

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但不讀書也並不見得好。 —— 魯迅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 奧斯特洛夫斯基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 —— 阮元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讀書,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 —— 孫中山

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 周恩來

早知今日讀書是,悔作從前任俠非。 —— 李欣

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 —— 雨果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 —— 蘇軾

讀書如吃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飯者生疾病。 —— 章學誠

讀書貴精不貴多。 —— 書摘

節飲食以養胃,多讀書以養膽。 —— 莊周

貧寒更須讀書,富貴不忘稼穡。 —— 王永彬

  讀書小報圖片內容二:從寶馬1001到勞斯萊斯一號

無論寶馬還是勞斯萊斯,於我這樣的窮教師來説,要擁有,只能是永遠的夢。可我有自己的“寶馬1001”和“勞斯萊斯一號”。現在就跟大夥兒講講我與它們之間的故事。

所謂的“寶馬1001”其實是我的一輛老式的上海鳳凰牌自行車,之所以給它取名為“寶馬1001”,一是它為我們家立下了汗馬功勞,二是“1001”具有形似的意義,兩個“1”相當於我的兩條腿,兩個“0”相當於自行車兩個車輪。我的兩條腿加上兩個自行車車輪,就能讓自行車飛動起來。

我的“寶馬1001”伴隨我們有十六個年頭。當時花了400元,主要是接送女兒。女兒當時在古藺城關二幼讀大班,距我工作的古藺中學約有三裏多路,“寶馬1001”便派上了用場。每天只要我有空就要接送女兒,我座在前座上,兩手把住“車龍頭”,雙腳蹬着自行車轉輪踏腳板,自行車就動起來,隨着蹬的速度,自行車就或快或慢地轉動着往前了。女兒坐在後座上,雙手抓住我的後衣角,或俯或仰,就這樣我與女兒悠哉遊哉地從家到二幼,或從二幼到家。

我媽媽見自行車後座是個長方形的鋼架,上面又壓着個鋼夾子。為她孫女考慮,一是怕冬天冷,冰屁股;二怕夾着或因為硬,坐着不舒適。所以特地用布袋子裝了一些棉花縫好捆在女兒的車座上,這樣冬天暖和,夏天雖熱些,但比夾着或硬坐着要好多了。“寶馬1001”有時還用於我與妻子上街賣菜,龍頭上掛着的菜蔸可裝菜,後座可搭妻子,既一車多用,又還有些浪漫情趣。有時我一人上街辦事,比如上書店買書什麼的,倒也挺方便的。就這樣“寶馬1001”和我們一起度過了四個春秋,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吹着寒風的冬天,它都在默默地為我們作奉獻,任勞任怨,沒有怨言。

四年後我們添置了輕騎,就把“寶馬1001”擦得乾淨發亮,放在樓上。它也心甘情願地“退居二線”,過着無人理睬的孤寂日子。

直到2002年8月,我們一家從古藺搬到綿竹,輕騎笨重,我們將它處理了。“寶馬1001”輕便,又想到綿竹處在平原地帶,所以讓“寶馬1001”和我們一塊移居綿竹新家。沒想到還派上了大用場。我們家住天河沁園,距離綿竹中學約一兩里路,騎車只要六七分鐘,走路要十分鐘左右。女兒讀綿竹中學國中部(綿竹實驗中學),和我同一地點。“寶馬1001”可載我們父女兩人,早上去,中午回來,下午再去,黃昏時回來,吃了晚飯又送女兒上晚自習,10點半或11點半再騎車去接。“寶馬1001”伴隨着女兒國中一年,高中三年,伴隨我的時間則更長些,一直到地震後我們搬到板房學校添置“勞斯萊斯一號”為止。風裏雨裏,烈日下,大雪中,“寶馬1001”又為我們奉獻了七年的青春。

“寶馬1001”再一次退居二線,閒置在家裏。儘管我們很注意愛護它,但它的身上還是有了些鏽跡,可它還挺“硬朗”,挺“有力量”。我曾幾次去修車,修車的師傅都直誇“寶馬1001”鋼材極紮實,不像現在的自行車中看不中用,還讓我不用的時候一定要處理給他。不過,我儘管新添置了“勞斯萊斯一號”,但我還骨子裏仍丟不下“寶馬1001”。學生見了我,都還開我玩笑,“龔老,“寶馬”換了,給我開吧!”我笑笑説,“我的“寶馬1001”已進入了我的“歷史博物館”,天價啦。”最終,送給了我的一個好朋友,交給他父親用於鄉下趕路。

家裏添置的“勞斯萊斯一號”並非真是頂級款爺級別的汽車,而是“玫瑰之約”電瓶車。相對於“寶馬1001”來説,自然是速度快了很多很多,所以,我驕傲地在妻子和女兒面前叫它“勞斯萊斯一號”。之所以要購置“勞斯萊斯一號”,是因為妻子考慮我在板房學校上班,經常早出晚歸,而板房學校距離板房區的家約兩里路,加之一下大雨,騎“寶馬1001”便全身濕透;板房路到處是泥濘,只要下雨,是無法保證鞋不濕透的。所以,妻子堅持要把“寶馬1001”換為“勞斯萊斯一號”。從計劃換到換經歷了較長時間。“5、12”大地震剛結束不久,作為兩名教師(我和妻子都是教師),我們不知道未來的日子是怎樣的,僅有的一點錢不敢用,房子成了C級房,還不知加固要花多少錢,而綿竹的經濟較長一段時間都處於停滯狀態。我兄弟都答應借錢給我們了,可我們還是不敢下手。一直到我們教師的工資正常化,加固房已有了明確政策,我和妻子才開始選購。最終選定了“勞斯萊斯一號”即“玫瑰之約”F4電瓶車。

這輛車和“寶馬1001”一樣顯得精瘦但很強悍(恬不知恥地説,有點像我),棗紅色的`,比起“寶馬1001”的純黑色來説,英俊了許多。只要充足電,一開鎖,再擰龍頭旋柄,它便竄去多遠,不像“寶馬1001”上一號橋還要下來推,若再搭載妻子回一趟家,不把全身累跨架,也要流一小桶臭汗,因為板房區到城頭家裏,走要一個多小時,騎“寶馬1001”要40多分鐘,騎“勞斯萊斯一號”則要近20分鐘。

有了“勞斯萊斯一號”,方便多了。哪怕下雨,滿地泥濘,也總算能保住鞋褲的清潔和上身的乾爽,因為配了雨衣。接妻子也方便了,她電話一“嘀”,“勞斯萊斯一號”往前一竄,很快就把她接回家了。特別方便的是,要從板房的家到城裏的家,就用不着等“土(小)8路”(非正當營業的車輛)或“大8路”(公交汽車),且可免去兩頭行路之苦——因為“土(小)8路”要進板房區,但只由回瀾大道到中心廣場,而“大8路”基本上不進板房區,也由回瀾大道到中心廣場,不會走旁門叉道。我們有了“勞斯萊斯一號”後,進城就自由方便多了,想到哪裏,就到哪裏,而且不受時間限制。擠緊點,還全家人都可搭乘“勞斯萊斯一號”。有時想進城取點東西,時間已11點,不要緊,只要願意,就可去取;有時想在城裏的家多呆段時間,也不要緊,“勞斯萊斯一號”無意見,什麼時候走,把它“喚醒”就行。有了“勞斯萊斯一號”,我們不僅可在城裏逛,還可到城外玩,只要你給夠“勞斯萊斯一號”足夠的“營養”就可;有了“勞斯萊斯一號”,我們可在郊外防震板房“別墅”和城裏C級房裏輪換住,城裏缺水,或覺得不安全就到郊外防震板房“別墅”;在郊外防震板房“別墅”悶熱,或要換洗大件衣服,就可到城頭房裏。原來“勞斯萊斯一號”也是服務周到的“寶馬”呀!

以前給學生講吳伯蕭先生的《記一輛紡車》,不能深切地明白,為何吳先生要把一輛紡車喻為“戰友”“同志”,在經歷了與“寶馬1001”和“勞斯萊斯一號”相處的日子後,我明白了。可以説,一切有生命或無生命的東西,在他們(它們)與你同甘共苦的歲月中,你會越來越覺得他們(它們)彌足珍貴,哪怕它們極為的不顯眼,極為的不值錢,都是你生命中不可隨意丟棄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