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鄉鎮區域化團建工作彙報

近年來,團區委始終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紮實推進街道組織格局創新和鄉鎮“實體化”大團委建設工作,全區9個街道(鎮)選聘編外團幹部共計90餘名,街道(鎮)直屬團組織總計340餘家,這為推進街道區域化團建奠定了基礎。

鄉鎮區域化團建工作彙報

自2015年1月,團區委認真貫徹全國城市戰線共青團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團省委“五聯五化”要求,認真落實團市委統一部署,大力推進區域化團建工作。團區委全面推進區域化團建工作,目標是:提高城市街道團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擴大團的工作有效覆蓋面;思路是:打破傳統界限,統籌各類要素;方法是:“五步走”工作法(或稱為“5+5”工作法,即圍繞區域化團建核心問題,從“5個打破”和“5個統籌”角度,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具體彙報如下:

1、如何打破條塊限制,把各類組織統籌起來?

團區委主要採取“四個整入”工作舉措,具體包括:一是將濱湖轄區內的市直屬團組織(共有23個)、省部屬科研院所(17個)、駐區和周邊高校職院(9所),打破條線界限,按照團市委“三進三助力”工程 (即創優品牌進基層,助力團建創新;工作資源下沉進基層,助力科學發展;團青骨幹俯身進基層,助力配強基層團幹部隊伍),按屬地整入為共建會成員單位;二是將團區委建立的區級青年組織,重點是區青年志願者聯合會(51個會員,193支隊伍,20000餘名志願者)和區青年社會組織聯合會(37個骨幹型會員, 在

聯繫的有215個),打破層塊界限,按街道劃分為分會,並將分會整入為共建會成員單位;三是將近年來面向青年工作、休閒、居住三大區域建立的團組織(全區重點青年休閒聚集地5個、青年工作集聚地18個、青年居住聚集地100餘個),打破封閉界限,按屬地整入為共建會成員單位; 四是將鄉鎮“大團委”建設期間(全區所有街道同步推進此項工作),每個鄉鎮(街道)所下轄和新建的直屬團組織,全部整入為共建會成員單位,每個街道平均整入了40餘個團組織(包括企業、社區、園區等)。通過“四個整入”工作舉措,全區街道共建會成員單位總計460餘個,實現了組織聯建共建會、組織網格化進入共建會的目標。

2、如何打破隸屬關係,把骨幹力量統籌起來?

團區委主要採取“五個編入”工作舉措,具體包括:一是將區級青年人才,包括區青年商會(120餘名)、區青年創業者協會(61餘名)、區重點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團幹部聯誼會(110名)、區青年聯合會(127名)、區少工委委員(重點是校內校外輔導員,40餘個)等會員或委員,按屬地編入為共建會委員;二是將轄區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青年社會組織骨幹(37個負責人)、青年志願者骨幹(150餘名)、青少年社工(100餘名)等青年骨幹,按屬地編入為共建會委員;三是將鄉鎮街道組織格局創新的編制外團幹部(全區9個鄉鎮街道共選聘了90名編外團幹),編入為共建會委員;四是將全區省聘大學生村官(75名),按屬地編入為共建會委員;五是將上述未涉及的共建會成員單位的.團組織負責人(200餘個),編入為共建會委員。通過“五個編入”工作舉措,在區級層面統籌梳理了團青骨幹1000餘人,然後結合工作實際甄選進入共建會,現全區街道共建會委員480餘名,實現了共建會幹部聯動目標,團的工作

力量形成了樞紐化格局,併為隊伍聯合培養,隊伍骨幹化發展提供了基礎。

3、如何打破產權歸屬,把陣地資源統籌起來?

團區委主要採用“六個藉助”工作舉措,整合陣地資源,具體如下:一是藉助區級青少年活動基地(20個),這些基地是2012年以來梳理出的能體現了濱湖發展成績、符合青年特性需求的載體,此次作為街道共建會的陣地資源;二是藉助街道現有的綜合社會服務管理載體(9個),完善或開闢青少年活動陣地,空間大則可作為共建會主陣地,條件不成熟則另尋空間打造活動主陣地;三是藉助社區(村)管理服務中心(50餘個),完善或新建社區青年中心,同時將社區黨員服務中心建設為“流動團員服務站”,爭取黨團共用活動場所,例如張舍社區、美湖社區、湖景社區、尚賢社區都建立了基層青年中心;四是藉助轄區內骨幹型社會組織的工作陣地,既要傾斜資源擴大載體陣地面積,同時也列為共建會共用場所,例如愛幫商企協會、紅山公益中心、共進青年創業社已分別成為了三個街道的活動主陣地;五是藉助共建會重點成員單位現有載體,列為共建會共用陣地,比如阿福茶館、太湖花卉園、軟通動力青年驛站等;六是藉助網絡新媒體,打造網上新陣地,擴大團青工作網絡影響力,9個街道(鎮)都建立了共建會微信羣,有的還嘗試建立微信公眾賬號。通過“六個藉助”工作舉措,實現了共建會資源聯享、陣地聯用的目標,切實解決了資源均衡化、陣地有形化問題。

4、如何打破部門侷限,把關聯資源統籌起來?

團區委主要採取“五個聯合”工作舉措,爭取黨政資源,具體包括:一是聯合區委組織部下發文件,明確規定街道黨工委分管領導

作為顧問,指導並協調資源支持區域化團建,明確了在社區黨員服務中心建設“流動團員服務站”,黨員服務中心向社區團員青年開放;二是聯合區委老幹部局下發文件,開展離退休老幹部與基層團組織掛鈎結對活動;三是聯合財政部門下發文件,明確街道(鎮)每年不少於4萬元的工作經費並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四是聯合民政部門,啟動實施青年社會組織發展計劃和青少年社工培養培訓計劃,按照每個社區(村)配備1名專兼職青少年社工的目標,加大培養培訓力度;五是聯合人社部門,面向未就業待就業青年開展創業就業見習服務;同時,探索與其他黨政部門合作,為街道基層團組織籌措各類資源。

此外,團區委堅持“眼睛向內”與“眼睛向外”並重,在列入財政預算16萬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化、社會化運作,每年統籌使用的各項經費支出80-100萬,同時向街道基層團組織傾斜。

5、如何打破單兵困境,把工作項目統籌起來?

團區委主要採取“點面結合”工作舉措,全面指導和推進街道團青工作,重點依託各街道共建會這一新的樞紐組織,着力開展具備持久社會功能的項目和活動。

在“面”上,主抓“七大行動”,具體如下:一是開展城市青年思想引導行動,重點是開展奮鬥的青春最美麗等系列分享活動;二是開展建功街道經濟發展行動,重點是做好共青團促進青年就業創業見習等工作;三是開展參與街道綜合社會服務行動,重點是開展青年志願服務、公益慈善、助困助學活動;四是開展青少年權益維護行動,重點是依託青少年社工資源,面向五類青少年羣體及蟻族、邊緣青年,開展幫扶引導工作;五是開展青少年成長成才行動,重點

是面向青少年開展文化節、夏令營等活動;六是開展組織爭先創優行動,通過表彰評比,激發和調動共建會成員單位工作積極性;七是開展青年人才培養和吸納行動,重點為黨做好青年人才的團結凝聚工作。

在“點”上,主推“一街一品”,目前9個街道(鎮)正在打造的工作品牌分別是:榮巷街道的區域化團建 “青春·七彩虹” 項目、雪浪街道的城市青年創業“夢工廠” 項目、蠡園街道的青年社會組織“同心公益坊”項目、蠡湖街道的重點青少年羣體“五色花”項目、太湖街道的青年志願“We愛·傳遞”項目、馬山街道的“青年文明號大街區(景區)”創建項目、河埒街道的青少年社工隊伍建設項目、華莊街道的邊緣蟻族青年羣體“城市融入”項目、胡埭鎮關愛外來務工青年及其子女“希望來吧”項目。

通過以上“點面結合”工作舉措,構建項目和活動體系,形成合力推動各項工作,實現了共建會項目聯合推動,活動聯合舉辦目標,併為項目專業化運作,活動多元化開展奠定了基礎。

截止3月底,全區9個街道都已組建了“街道區域青年工作共建會(簡稱共建會)”,共建會成員單位總計460餘個,委員480餘名。各街道依託共建會這一樞紐型組織,近期實施開展了活動100餘場次,活動更有針對性地、更大範圍地覆蓋了區域內青年羣體,區域化團建為基層團組織開展工作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

“青年工作共建會,攜手同心繪七彩”,我們濱湖區團幹部堅信,通過區域化團建,全區街道基層團組織將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團的工作也將進一步有效覆蓋轄區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