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鄉鎮土地流轉工作彙報

土地是千百年來中國農民的“命根子”。隨着社會發展,第二、第三產業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湧入經濟發達地區打工,**鄉正是勞務輸出的大鄉典型。越來越多的農民以契約的形式,把世世代代耕種的土地自願交付給他人經營,毅然告別土地,進城入廠做買賣。農村土地流轉在這一背景下得到大力推動,對進一步改變農業產業格局、實現現代化產生起着重大作用。

鄉鎮土地流轉工作彙報

據不完全統計,我鄉土地的流轉面積達6.08萬畝,其中耕地762.6畝,山林6萬畝。調查中,我們發現土地流轉成效較好的主要集中公路沿線的**、**、等村,這些村耕地流轉的面積約佔全鄉耕地流轉面積的60%左右。

一、土地流轉的基本特點

1、流轉的面積逐步擴大。我鄉土地流轉的面積逐年增加。1995年全鄉土地流轉面積不到2萬畝,今年已達6.08萬畝,增長了3.04倍。特別是近兩年來,初步出現了由小塊流轉向成片規模流轉的新變化。

2、流轉的形式不斷豐富。據調查,我鄉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委託代管,即外出務工的農户委託親戚、朋友、鄰居耕種,税費負擔與收益分配由代管人與委託人簽訂書面或口頭協議商定。二是股份合作,即集體或個人以土

地入股,與他人或單位進行共同開發經營,分享效益。如**養牛合作社按地按資按技術入股,這種合作形式既解決了有技術無土地的矛盾,又解決了地主缺資金、缺技術搞開發的矛盾。三是對外招租,即村組集體將集中連片的低產田,或將集體原來統一經營或承包的山林、果園、水面及荒地,以招標的形式租給大户經營。如**村的**農牧種雞場與**村的**蔬菜基地,承包者帶資金和技術落户發展現代養殖和種植。此外,拍賣、以租抵債等形式在土地流轉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

3、土地跨區域流轉逐漸增多。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土地潛能的不斷釋放,許多能人大户已不滿足於本地有限的土地資源,從而使土地跨村、跨鄉流轉的面積逐步擴大,土地經營逐步打破了傳統的區域界限。據初步統計,全鄉跨區域流轉土地用於種植、養殖的項目就達5個。僅**村就對外(外鄉)招租300餘畝,**村承包了出去土地110畝發展火龍果與淮山種植。

二、土地流轉的成效

1、推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我鄉政府高度重視土地流轉工作,指定一名副鄉長專門分管土地,並大力支持能人大户租賃集體或個人的土地用於多樣化、規模化種植養殖,在種植方面,由耕種效益較低的玉米、水稻轉向耕種優質水果、大棚蔬菜等效益較高的作物。目前全鄉在土地流轉中已湧現出了一批調整結構的“排頭兵”,為推動全鄉農村產業

結構調整作出了示範。如**的無公害蔬菜基地租用土地300餘畝大力發展現代化無公害蔬菜種植。在蔬菜基地的帶動下,周邊有超過30多户農户參與到種植無公害蔬菜中來,獲得了很好的收益,同時蔬菜基地還能幫助村裏解決部分就業問題。

2、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力的合理轉移。土地流轉一方面催放了土地的巨大潛能,同時又進一步解放了勞動力。據不完全統計,全鄉大約有3000餘名農村勞動力將耕地以流轉的形式處理後,紛紛外出經商、開店、打工,從而有效解決了目前農村勞力過剩、棄耕拋荒現象嚴重的問題。目前出現一個“走出去,走回來”的現象,外出打工的羣眾接受了發達地區的先進管理理念和掌握了現代化的生產技術,紛紛回到家鄉開始創業。在**村,主任利用學到的技術和管理手段把自家的養豬場辦得有聲有色,同時還帶領村民辦起來養豬專業合作社,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

3、提高了土地使用價值。土地合理流轉後,土地逐步向大户和能人集中,經營者實現了市場化、規模化的生產,改變了農村經濟長期存在的品種老化、管理落後、經營小打小鬧的不良佈局,使土地的潛能得到了大幅度的釋放。如**村的55畝耕地用來種植淮山,年產5000多斤,產值達3.2萬元,效益比種植水稻大為提高。銀村承包出去900多畝荒山,承包20年,至今已累計投入資金60萬元,栽種優質桉木,

預計進入砍伐期產值可達百萬元以上,同時可以為20人以上提供勞動就業機會。目前,農地流轉後的經營對象,開始出現由原來的能人大户為主逐漸向工商企業轉移的趨勢,經營內容開始轉向發展現代化高效連片種養殖業。

三、農村土地流轉存在問題

1、土地資源配臵效率不高。一是部分土地利用效率低。由於社會保障制度的差異,大部分進城務工的農民無法真正融入城市,他們不會放棄土地,即使土地採取轉包、出租、代耕等方式流轉,由於流轉期限短,經營者往往採取掠奪式的經營方式,造成土地貧瘠。二是存在不規模經濟現象。由於責任制初期形成的田地零分細劃,自發流轉的農户普遍規模小、不成片,機械操作十分不便,制約了土地機械化、集約化、規模化經營。

《鄉鎮土地流轉工作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