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產業發展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

一、毛竹產業發展現狀

(一)毛竹發展現狀

大化坪鎮位於大別山腹地,霍山縣西南部,山場面積27.4萬畝,是個典型的山區鄉鎮。全鎮擁有竹林面積39208畝,是全縣毛竹面積最大的鄉鎮之一,毛竹蓄積量620多萬根,年採伐量120萬根,素有“金山藥嶺名茶地,竹海慄園水電鄉”之美譽。我鎮境內峯戀起伏,溝壑縱橫,海拔落差大,雨水豐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由於優越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於毛竹的生長,且生長的毛竹具有竹厚空小的特點,因而所加工的產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毛竹產業的優惠政策支持,堅持新闢和引鞭同步,墾複與撫育並舉,大力加快毛竹產業發展。20xx年我鎮新栽毛竹1560畝,引鞭擴園3000畝,撫育竹園8500畝。

(二)毛竹加工業發展現狀

我鎮毛竹加工業從20xx年開始發展,現有毛竹深加工企業3家,年加工毛竹70萬餘根,主要加工重竹板材、竹膠板、竹椅、竹蓆、竹製安全笆等產品。我鎮在經過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白蓮崖水庫建設,利用庫壩存量土地,興建毛竹加工產業園,目前登輝竹業已入駐園區,並正式投產。我鎮始終把做強毛竹產業園區作為重工強農的重要平台來

抓,多次現場辦公,擴大園區規模,推進園區功能優化。全力支持登輝竹業做大做強,實現產值超億元,目前登輝竹業有限公司已躋身安徽省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六安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二、毛竹產業發展的主要做法

(一)圍繞規模,擴大毛竹產業發展面積

我鎮毛竹資源比較豐富,但要形成大的產業,首先還是

必須從培育和加大資源優勢入手。基於這一思路,近年來,我鎮積極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毛竹產業,毛竹資源得到全面加強。實行鎮、村、組三級聯動,全面宣傳有關林業政策和發展毛竹產業的優惠政策,經林業部門現場驗收合格後,及時足額兑現補助資金。組織春季毛竹造林大會戰,出動宣傳車,張貼標語、橫幅,開通廣播站,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截止目前,全鎮新增毛竹1.8萬畝,平均每年3500畝速度進行發展;其中新栽毛竹面積達1.2萬畝,引鞭擴園6000畝,為我鎮毛竹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圍繞質量,增強毛竹產業發展科技

我鎮堅持以科技為依託,努力拓展毛竹深加工,走竹製

品系列化開發的新路子,不斷提高竹製品的技術含量和質量。鼓勵毛竹加工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從外地引進毛竹加工先進設備,引進先進工藝和技術,引進技術人才,充分利用人才優勢在深加工和產品開發方面的骨幹作用。目前登輝竹

業有限公司經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獲得2項發明型專利,8項實用型專利,被授予安徽省高新科技企業稱號,科技的注入使企業邁向更強的發展方向。此外,我鎮還組織林業技術人員分赴各村,現場指導毛竹生產,詳細講解毛竹栽培技術、竹園管理、撫育要點、病蟲害防治等,並適時邀請縣林業技術專家開展技術培訓,舉辦毛竹生產技術培訓班,累計舉辦各類形式的毛竹生產技術培訓30餘期,受訓羣眾達5000餘人,有力地促進了毛竹生產。

(三)圍繞效益,發展毛竹加工產業

鼓勵以村組為單位,統籌林權的流轉,按照“公司+基地+農户”模式,實現由分散經營向統一經營轉變,在生產管理和技術上,實現由粗放生產向精細化生產轉變,最終實現毛竹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同時大力扶持培育毛竹加工龍頭企業,對重點企業從技術上、資金上、政策上給予大力扶持,全力打造產業龍頭,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強化品牌意識,提高竹製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三、毛竹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毛竹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對發展毛竹產業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對毛竹加工企業發展的引導力度不夠,在具體工作中,缺乏主動性、靈活性,合力扶工氛圍不濃。二是竹農思想觀念相對陳舊,小農經濟和自然經

濟觀念普遍存在,缺乏市場經濟意識,培育積極性不高,對基地投入依賴政府的補助,缺乏主動性,嚴重影響了毛竹產業的發展。

(二)科技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大。我鎮毛竹資源總量較多,但資源的潛力未得到合理開發利用,竹林總體仍處於較粗放的經營水平。整體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單位產出量低。同時,大部分資源以原木、原竹的形式外流,使寶貴的竹木資源的附加值未得到充分挖掘。

(三)毛竹產業有待進一步發展。一是企業規模小。全鎮毛竹加工企業僅有1家為規模以上企業,企業的產品大都是半成品,甚至有的只是鋸木料的加工點。二是產品粗加工。當前我鎮毛竹加工企業普遍存在着設備簡陋,產品粗加工,資源利用率低,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發展後勁嚴重不足的問題。三是企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缺乏。由於技術人員的缺乏,大多數企業的產品都是仿製別人的產品或是來樣加工,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影響企業的競爭力。同時,大多數毛竹加工企業管理者的素質不高,影響企業做大做強。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2

根據市政協20xx年工作要點安排,4—5月份,市政協經濟委員會、社會發展委員會組織23名政協委員,在市政協主席肖伏清,副主席閔強、曾憲國的帶領下,分成2個調研小組,對我市石材產業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深入4個石材開採點、6個石材加工車間實地調研,走訪農户19户,召開座談會5次,發放並收回調查問卷93份。調研組還就石材產業發展相關問題與隨縣政府和市石材商會進行了協商討論。現將調研情況綜合報告如下:

一、石材產業發展起步較好

隨州石材資源品種多、儲量大、品質優、分佈廣、易開發。礦體主要分佈在隨縣的吳山、萬和、草店、淮河、小林和XX市的吳店、郝店等地,以花崗巖為主,成規模開採加工始於20xx年。20xx年10月16日,市委、市政府批准在隨縣吳山鎮設立閩商石材工業園,隨縣縣委、縣政府隨即組建園區管委會,並出台了相關扶持政策。經過近7年的發展,隨州石材企業由少到多,由分散到集中,石材產業基本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日益顯現。

一是產業形成規模效應。目前,全市共有石材開採加工企業63家,隨縣境內62家。其中吳山鎮32家,佔50.8%;萬和鎮26家,佔41.3%。在石材產業中,規模企業達到43家,佔隨縣規模企業的 22.3%,佔全市規模企業的7.5%。石材企業累計投入資金40億元以上,單個企業最低投資3000萬元以上,最高投資近2.5億元。已達產企業41 家,具備年最低開採荒料能力200萬立方米,加工板材能力6000萬平方米。

二是產業經濟效益明顯。在20xx年電力不能保證生產的情況下,石材企業完成工業產值近50億元,入庫税收2230萬元,比20xx年分別增長140%、80%;今年元至4月,石材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1億元,徵繳税款1599萬元,同比增長21.7%和186%。

三是產業帶動農民致富。在隨縣吳山、萬和兩鎮,從事石材運輸的汽車1500多輛,飲食服務28家,機械維修、配件供應門店21家,且都生意紅火。石材企業吸納當地村民近萬人在企業打工賺錢,既增加了收入,又緩解了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社會矛盾。據初步統計,石材產業為兩鎮農民每年帶來近6.5億元經濟收入。隨縣吳山鎮聯華村330名勞動力有250名在石材企業打工,全村有石材運輸車120輛。村民胡永樂一家5口人,3個兒子購6輛汽車在石材企業拉“荒料”,全家年純收入60餘萬元,在吳山鎮區購商居房3 套。

四是產業增強鎮村實力。吳山鎮過去是貧困鄉鎮,石材產業發展後,鎮級實力快速提升。20xx年鎮級財政收入達到1023.9萬元,分別比20xx年、20xx年增長85.8%、248%,名列XX市十強鄉鎮第七,名列隨縣十強鄉鎮第二。隨縣萬和鎮青苔村,過去村集體負債過百萬元,20xx年石材企業進駐該村後,實行村企互聯共建,村集體經濟實力快速提升,到20xx年底,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20萬元,村集體積累達100多萬元。

五是產業管理比較規範。在指導思想上,基層政府把石材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堅持在發展過程中規範,在規範過程中發展,石材產業發展健康、有序、可控;在行業准入上,提高進入門檻,實行礦產資源開採權公開拍賣,引導現有企業進園區,優化整合,做大做強;在生態保護上,注重強化部門管理職能和企業社會責任,足額徵收、全額上交礦山恢復治理保證金和林業植被恢復保證金,為資源枯竭後生態恢復提供資金支撐;在環境治理上,堅持以“五化”、“五個看不見”為治理目標,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堅決不走先開發後治理的老路;在税收管理上,全面推行“以電控税”管理模式,按石材企業實際用電量核徵税款,堵塞了税收漏洞,促進了税賦公平。

六是產業自律能力較強。在隨州從事石材開發的老闆大都是福建人,他們把隨州當作第二故鄉, 20xx年成立XX市石材商會,20xx年成立隨縣石材商會,通過商會把分散的單個企業組織起來,統一對外拓展市場,有效防止同質化惡性競爭,為石材產業平穩有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實行村企聯動、共謀發展,累計為企業所聯繫村捐贈資金485萬元,幫扶困難户331户,幫助修建通村、通組公路18公里,整修堰塘107口,企業黨建工作和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實現全覆蓋,有16個企業老總兼任企業共建村名譽村主任,鎮企、村企關係融洽,形成了合作共贏的發展態勢。

二、石材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近年來我市石材產業發展是健康有序的,但隨着石材企業陸續建成投產,石材產業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夠統一的問題。石材企業進入隨州時,由於宣傳引導滯後等原因,社會上對石材生產誤解較多,可以説石材產業是在爭議中發展。時至今日,人們對石材產業的非議仍時有耳聞,導致行政領導不敢積極發展石材產業,石材企業不敢大膽投資石材產業,制約了石材產業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

(二)生態環境局部變化的問題。儘管石材生產屬物理變化過程,與水泥、鋼鐵產業相比對生態環境影響最低,但石材在開採中對原有山體容貌的改變,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廢水、粉塵、噪音,在石材運輸過程中對道路的損傷,使局部生態環境產生“小氣候”,地表景觀有所變化,影響感官視覺效果。

(三)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的問題。目前大部分企業石材開採尚處於初始階段,生產荒料多、半成品多,加工附加值高的成品材少,企業輸出“荒料”現象也時有發生,石材加工中產生的邊角廢料和石粉目前以填埋平整廠區為主,尚未轉化利用。

(四)安全生產存在隱憂的問題。由於大多石材企業剛進入生產期,整體安全生產意識有待提升:在石料開採現場,電力線路佈線混亂,邊坡懸崖缺少圍欄防護;在荒料運輸途中,車多路窄彎急,危險路段無警示標誌;在加工車間,工人勞動防護設備過於簡單,安全生產提示不醒目;在廢水處理上,採用梯級攔截壩阻擋沉澱,防洪標準不高。

(五)產業發展環境不優的問題。一是企業用地較為緊張。石材企業大都集中落户於鄉鎮,開採區林業用地和加工區生產生活用地較大,受工業用地和林業用地指標限制,鄉鎮無法保證企業用地需求,“先上車後買票” 較為普遍,企業擴大生產規模與工業用地供地緊張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採礦區至加工區道路由企業籌資自建,道路窄,路況差。加工區至國道段道路民用與企業產品運輸共用,路面毀壞嚴重,產品輸出堵在“門口一公里”。三是企業間礦產資源佔有不平衡。由於歷史和企業實力原因,石材企業間所取得的石材開採資源量差異較大,存在有實力想發展的企業缺少礦石資源,制約了石材產業快速發展。四是企業所在地社會環境日趨複雜。雖然石材企業處於山區農村,但石材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均有利益空間,逐利心理讓過去的窮鄉僻壤熱鬧非凡,村霸、路霸、車霸和強拿強要等“黑惡”現象時有發生,而企業為了長遠發展考慮,大部分是“花錢買平安”。

三、加快石材產業發展的`建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消除疑慮誤解,增進共識加快發展。

首先,發展石材產業體現區域經濟內在要求。科學發展的前提是發展,不發展談不上科學。發展不夠是隨州最大的實際。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宏觀背景下,積極發展石材產業,提升經濟總量,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就業渠道,對穩增長、促發展、惠民生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其次,發展石材產業面臨良好市場前景。石材產業是全球性朝陽產業之一,我國是世界第一石材生產國、出口國、消費國,近年來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隨着歐美經濟的復甦,隨着“美麗中國”的推進,隨着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為石材產品帶來了良好國際國內市場空間,石材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第三,發展石材產業比較優勢較為明顯。一是礦石儲量較大。據有關資料介紹,隨州花崗巖儲量在10億立方米以上,現有開採礦點已探明花崗巖礦石儲量3289.5萬立方米,可滿足現有企業開採30年。二是開採條件較好。隨州所有花崗巖礦石裸露在侵蝕基準面之上,礦區山勢平緩,地表覆蓋層薄,工程地質條件簡單。三是礦石質量較優。隨州花崗巖顏色較淺,花紋均勻,色彩穩定,工業產品 “隨州芝麻白”、“隨州黃金麻”深受市場歡迎。四是產品外運較順。隨州交通四通八達,公路以隨州為中心1000公里半徑覆蓋全國各大中型城市,鐵路可編組車站厲山火車站距產地40公里,水路武漢陽邏港碼頭距產地200多公里,石材產品內外貿易的交通條件優越。第四,發展石材產業“他山之石”可供借鑑。福建省XX市石材產業世界聞名,現有石材企業1500多家,佔全國石材市場份額的70%,是世界石材產業的風向標。該市所轄的水頭鎮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石材生產,到20xx年石材產值100多億元,税收過10億元。外地先進典型使我們看到了隨州石材產業的遠景,增強了發展信心。

(二)加強組織領導,科學制定規劃,明確定位支持發展。

一是明確產業定位。將石材產業作為建設“聖地車都”、“神韻隨州”的重要支點,作為我市繼汽車機械、食品加工產業後又一支柱產業。按照“產業集聚、企業集羣、經營集約”的發展路經,力爭在“十二五”內把石材產業打造成百億元產業,將隨縣吳山鎮、萬和鎮培植成財政收入億元鎮;力爭在“十三五”末,將石材產業打造成500億產值、50億税費產業;力爭到20xx年,讓隨州石材產業站上1000億產值、100億税費新台階。

二是成立領導小組。市縣兩級政府要成立有發改、經信、税務、國土、環保、林業、水利、安監、商務、工商、金融等部門參加的石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對石材產業發展的領導和指導,統籌協調解決石材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三是編制產業發展規劃。要結合相關法規和產業政策,與國土利用總體規劃、林業用地總體規劃、城鄉建設總體規劃相銜接,科學編制石材產業發展規劃和石材產業園區建設規劃,指導石材產業有序開發和科學發展。

四是制定扶持政策。市縣兩級政府要出台支持加快石材產業發展的意見,石材產業園區享受縣級經濟開發區優惠政策,探索建立XX市石材產品物流貿易園區,着手將隨縣吳山鎮、萬和鎮申報為“石材產業工礦區”可行性研究,為石材產業發展營造更加寬鬆的環境。

(三)嚴格礦產管理,規範開採加工,科學開發有序發展。

一是要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完善礦產資源開採權公開拍賣制度,按照加快發展的要求,合理有序匹配礦產資源,引導礦產資源向大企業集團集中,支持和鼓勵“龍頭” 企業做大做強。

二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礦山恢復治理保證金、林業植被恢復保證金要足額徵收,專帳管理,定期公開;石材開採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前期要落實填埋場地填埋,中期要引進新工藝開展廢渣綜合利用,對隨意傾倒廢渣行為要嚴管重罰;石材開採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水,要進行攔阻沉降和循環利用,引進新技術進行治理;石材企業要限期完成生產、生活區環境綠化、美化、硬化任務,石材加工區和石材運輸線每天要定時灑水壓塵。

三是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嚴格落實石材產業安全生產領導責任、企業責任,開展安全生產經常性教育,完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增強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安全生產意識。四是提高勞動者工資福利水平。企業要按照合同約定,按時足額兑現工人勞動報酬;引進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不斷降低工人勞動強度;做好生產過程中的降塵、降噪工作,努力改善生產條件;每年對一線工人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及時救治職業病患者。

(四)鼓勵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升品質集約發展。

一是引進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支持現有石材加工企業運用國內外先進加工設備,消化吸收先進生產工藝,面向市場開發高檔化、超薄化、異形化石材產品,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工藝品位,增加產品附加值,限制石材企業對外輸出“荒料”。

二是延伸石材產業鏈條。制定更優惠的政策,鼓勵石材企業引進聯辦以石粉為原料生產蒸壓磚、燒結磚企業,以碎石為原料生產人造崗石、石材複合板企業,以磨具磨料、機械配件生產為主的製造企業,形成具有隨州特色的石材產業集羣。

三是發揮石材商會作用。利用商會信息靈、人脈廣的優勢,積極申報“隨州黃金麻”、“隨州白麻”等石材商標,加快“中國花崗巖之都”稱號的爭取工作,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建設,適時舉辦隨州石材產品展銷會,不斷提高隨州石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四是做好隨州石材自營出口前期工作。石材企業要與相關部門緊密合作,密切關注國際石材市場動向,加強與國內外知名石材企業的交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向商務、海關、商檢部門申請出口經營權備案許可相關證照。

(五)堅持統籌兼顧,迴應社會關切,合作雙贏共同發展。

目前,石材產業已經不是能不能發展的問題,而是如何規範發展、加快發展的問題,“發展、規範、雙贏”要成為石材產業發展的制度安排,政府、企業和企業所在地村應共同發力,齊心做好“點石成金”這篇大文章。

從政府層面來講:一是要把石材產業放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謀劃,把石材產業發展規劃與“十二五”規劃相銜接,與市委、市政府工業倍增計劃要求相統一,與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協調,用石材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二是要認真履行政府服務職能,用足用活政策,敢於擔當,勇於負責,及時解決石材企業辦不好、辦不了的事情,為石材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三是要制定產業轉型升級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和向上下游產品延伸,優先為循環經濟項目、生態環保項目配置公共資源,支持企業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獎勵獲得“中國名牌”、 “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四是要加強宣傳引導工作,有關部門和石材企業要及時正面迴應網絡輿情,公開報道石材產業開採加工過程物理變化帶來的廢水、廢渣可防可控可治,用真實、準確、客觀的事實迴應社會關切,通過“爭鳴”形成“共鳴”,凝聚石材產業發展的正能量。

從企業層面來講:一是要樹立長期發展的戰略思維,把隨州作為投資的最佳選擇,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富而思進,把隨州石材推向全國,讓隨州石材走向世界;二是要誠實守法重信用,嚴格依法辦事,公平公正競爭,認真履行合同,自覺維護石材行業形象和市場秩序,不斷提高隨州石材的市場份額;三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加強日常生產監管,落實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措施,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不斷改善勞動者生產生活條件;四是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主動幫扶社會弱勢羣體,不斷提升鎮企、村企共建質量,讓企業發展成果與社會分享,樹立隨州石材產業良好社會形象。

從村級層面來講:一是抓住石材企業落户本村的機遇,通過結對共建,用資源換資金,用資源換股權,增強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消化歷史債務,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二是鼓勵村民依託石材產業,發展汽車運輸、機械修理和餐飲服務,介紹村民到石材企業打工賺錢,讓村民更多地享受石材產業發展帶來的實惠;三是結合徵地拆遷有計劃地實施農村住房改造,引導村民建房向新農村建設規劃點集中,為石材產業發展騰出更大的空間;四是加強對村民的教育,以公平互惠方式支持石材企業,以包容大度胸懷愛護石材企業,以互諒互讓態度化解村企糾紛,與石材企業同發展、共致富。

(六)強化部門責任,加強綜合治理,落實職責服務發展。

一是嚴格税費徵管。國税、地税按照“以電控税”辦法據實徵收,礦山恢復治理保證金和林業植被恢復保證金足額徵收,其它行政規費按照徵收標準下限徵收,税費徵收要公開公平公正,接受企業和社會監督。

二是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在石材開採區、加工區和工業園區下游建立固定觀測點,對廢水攔阻沉降壩按“20年一遇”暴雨校核加固,督促企業採用新技術治理廢水和粉塵,確保企業廢水零污染排放。三是緩解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土、林業部門按照資源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原則,將礦石資源、土地指標、林地指標向“龍頭”企業、科技含量高企業、再生利用率高企業傾斜,積極主動對上爭取,盡力滿足石材企業做大做強對礦石、林地和工業用地的需求。四是改善石材產品外運出口路況。發改、交通部門要將石材外運“門口一公里”道路改造列入議事日程,儘快完成吳山鎮至316國道、萬和鎮(青苔、新城)至天河口高速入口道路擴寬加厚任務,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厲山至七尖峯“石材專用鐵路線”的前期論證工作。五是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石材工業園要成立警務室,企業要落實治保調解專職人員,普遍推行村企聯防,依法及時查處村霸、車霸、敲詐勒索等黑惡勢力和黃、賭、毒行為。六是認真查處損害石材產業發展環境的人和事。將石材產業納入年度經濟發展環境整治專項檢查,對服務石材產業中的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以及吃、拿、卡、要現象,依紀依規進行公開查處,用最優外部環境助推石材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3

一、基本情況

1、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截止到xxxx年10月31日,南康傢俱企業達5670家,比去年新增629家,同比增長13.9%;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達15.5億元,同比增長244.4%;實現工業總產值39億元,同比增長43.9%;實現工業增加值10.9億元,同比增長34.6%;實現銷售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42.3%;實現税收2500萬元,同比增長25%。辦理木材放行78.8萬立方米,同比增長39.4%.,其中進口橡膠木42.6萬方,同比增長40.6%;直接和間接從事傢俱產業的人員達20萬人。在5000多家企業中,生產成品的傢俱企業有2200多家,年產值超億元的有2家,傢俱產業已成為南康的“富市產業”、“富民產業”。

2、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南康傢俱產品結構品種齊全,種類繁多,主要有實木、板式、皮(布)藝、藤製、玻璃、五金六大類,已成為江西省最大的牀俱、皮件布藝沙發、牀墊和辦公轉椅的生產基地。同時,積極實施品牌戰略,大力打造“南康傢俱”區域品牌,積極扶持鼓勵企業創品牌。目前,南康本地傢俱企業有效註冊商標226個,其中:江西省著名商標5個,贛州市知名商標15個。

3、產業平台初具規模。傢俱市場方面,建成國際傢俬城、家居博覽中心、光明傢俱城等市場,集中連片佔地面積達500畝,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店鋪5000多間。引進北京北方投資集團投資10億元,高標準規劃建設佔地面積1000畝,建築總面積達100萬平方米的泓泰傢俱大市場,目前已開工佔地面積500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在今年年底前可峻工並交付使用。規劃在建的市場還有傢俱城中心市場、傢俱板材市場等項目。生產基地方面,成功申報了5000畝傢俱產業基地項目,首期1334畝已開工建設,土地平整和市政工程進展順利,明年初可供企業入園;二期3000多畝用地指標也已經獲得批准,正在組織徵地拆遷。在龍回、蓉江、鏡壩、太窩、龍嶺、東山、唐江等傢俱企業集中的鄉鎮規劃返鄉農民工傢俱創業園9個,規劃建設面積達4200畝。物流方面,有專門的傢俱物流企業217家,主要運輸線路612條,覆蓋了除西藏和港澳台等的全國大部分地區,為傢俱產品流通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便利。

4、行業服務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組織機構健全,市級層面有南康市傢俱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調度產業發展工作;工作機構有傢俱產業促進局和市場辦、基地辦、物流辦以及傢俱研發中心,專門負責傢俱產業綜合管理服務和市場、基地、物流的規劃建設管理與研發、服務等工作;行業自律管理有傢俱行業協會和物流協會,經常性開展合作交流和維權等服務。同時,專門設立傢俱市場治安巡邏中隊、城管執法中隊和物流執法隊,為傢俱市場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土地已經成為制約南康傢俱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由於用地指標有限,工業開發用地緊張,用地價格高漲,南康大部分傢俱企業無法進入工業園區,主要從城郊和圩鎮的農户手中臨時租賃荒山荒坡、餘坪建廠,形成“有路的地方就有廠”的現狀,分散在全市各地,(其中龍回、蓉江、鏡壩、太窩、龍嶺、東山、唐江等7個鄉鎮街道佔了90%),既造成了土地資源的破壞與浪費,又增加了國土、規劃、環保、消防等行政管理難度,還大大增加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因為沒有土地,企業要擴大規模就要在多個地方租賃辦廠,管理成本高、難度大,極大的制約了企業做大做強。

2、企業規模小,缺少龍頭骨幹企業。由於傢俱行業准入門檻低,缺乏有效的管理引導措施,大量的民間資金進入傢俱行業,產生了大量的小傢俱廠。在20xx多家傢俱成品企業中,產值過億的僅2家,大部分企業的年產值均在100—300萬元,用工20人左右,年納税不足萬元。企業規模小,導致產業整體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較低;沒有龍頭骨幹企業,整個產業沒有標杆,沒有形象,在外界的印象還是低質、低價。

3、產品檔次較低,沒有叫得響的傢俱品牌。南康有20xx多家傢俱成品企業,主打產品是實木牀、實木餐枱椅和皮革布藝沙發等幾大類,但只有5個省級著名商標,15個贛州市知名商標,沒有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只有個別傢俱企業有自己的研發機構和研發人員,多數企業不具備研發、原創能力,廣泛採取仿製、貼牌等形式,原材料單一,款式雷同,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品牌和新產品,銷售難,利潤低,又導致了相互壓價,甚至偷工減料,質量下滑等問題,在外地市場只能是“地攤貨”。

4、業主整體素質不高,戰略意識不強。南康傢俱企業大部分是返鄉農民工創辦的`,他們雖然在打工時學到了一些實用知識和技術,但缺少系統知識培訓,缺少先進製造技術知識,資金投入有限,法制觀念不強,風險意識不高,沒有戰略意識,企業管理粗放,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存在同樣的問題,制約了企業和產業發展。

5、市場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不高。南康傢俱市場始建於20xx年,沿國道而建,逐步往兩邊(重點往北)推進。受歷史條件制約,市場區域內路道、站場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滯後,造成市場外部環境秩序混亂;市場內部由於店鋪產權業主分散,承租經營户密度大、素質低,物業管理水平落後等原因,市場的運營管理較差,形象的講就象“農貿市場、大排檔”。泓泰傢俱市場建成開業後將可以大大改善南康傢俱市場的外在形象。

6、缺少營銷渠道,物流行業發展不規範。南康大部分傢俱生產企業只專注抓好生產,沒有建立自己的營銷隊伍,更沒有現代化的營銷網絡,主要依靠市場門市等客上門,甚至

依靠物流拓展業務,大大增加了“代收貨款”的風險,極易引發貨款糾紛。南康傢俱物流覆蓋了全國絕大部分地區,使南康傢俱通達四方。但這些物流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管理落後,魚龍混雜。尤其是代收貨款現象一直是困擾南康傢俱企業、主管部門乃至市委、市政府的一大“心病”,是影響南康的社會穩定的一大隱患。沒有專業的物流園區,物流企業分散在傢俱城周邊,既不利於監管,又造成嚴重的交通擁堵混亂。

三、幾點建議

1、在省、市層面統籌傢俱產業發展。把南康傢俱產業發展納入全省、全市工業經濟發展全局進行統籌調度,在土地、信貸、税收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在產業佈局中,明確南康為全省傢俱產業中心,把傢俱產業發展重點項目集中安排在南康,其它市(縣、區)不再新批傢俱產業項目。在省、市的招商活動中,每年安排一次南康傢俱產業專項招商活動。鼓勵各市(縣、區)和駐外招商機構引進傢俱企業落户南康,對落户南康的傢俱產業外來投資項目享受江西省招商引資各類優惠政策。

2、對南康傢俱產業建設用地給予傾斜。每年安排1000畝用地指標專門用於解決南康傢俱企業的用地問題。規劃建設5000—10000畝的龍回家具加工區和鏡壩傢俱加工區,主要承接廣東、浙江轉移和本地傢俱企業退城進園;規劃建設1000畝的傢俱物流園區,加快推進物流行業規範發展。

3、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南康傢俱的知名度。把南康傢俱區域品牌宣傳列入省、贛州市級宣傳推廣工作重點,加大在中央、省、市媒體的廣告投放和宣傳力度,擴大南康傢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建議省、市財政每年撥出50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於南康傢俱產業的宣傳。

4、建立傢俱研發機構。建議批准成立“南康傢俱研究開發院”,為贛州市直管的副縣級事業單位,採取市校合作等形式,積極引進人才,就南康傢俱產業的設計、質量、創新、品牌等進行常年科學研發,指導南康傢俱產業做大做強、科學發展。建議省、市財政在建立機構、引進研發人才等方面給予500萬元的資金支持。

5、加強培訓,提高業主素質。加強與省、市高校的合作交流,對南康傢俱企業主實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傢俱業主的綜合素質。如有選擇性地安排一部分傢俱業主到南京林業大學、江西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進行學習培訓。建議由省、市財政每年下撥專項培訓經費200萬元用於提高南康傢俱業主素質的培訓。

6、舉辦參加傢俱博覽會。由江西省或贛州市政府主辦,南康市政府承辦,每年舉辦一屆全國性的大型傢俱博覽會。同時,積極組織傢俱企業參加國內外知名傢俱展會,展示南康傢俱,拓寬銷售渠道。建議由省、市財政每年下撥專項經費500萬元用於支持舉辦和參加傢俱博覽會。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4

根據市婦聯安排,__區婦聯對全區婦女手工編織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情況如下:

1、手工編織行業現狀。近幾年來,通過婦聯繫統、勞務技能培訓、婦女自學等形式,全區15個鄉鎮、20個社區的約20xx多名婦女掌握了不同類型的手工編織技能。手工編織種類主要有:十字繡、絲網花、水晶貼畫、串珠飾品、掐絲畫、拖鞋、刺繡、剪紙等,真正通過手工編織增加收入的僅僅不到一百名,銷售渠道單一且不固定。絲網花、拖鞋、串珠飾品主要銷售渠道為周邊親朋好友、農村集市或城市夜市上銷售,個別為私人定做銷售;水晶貼畫、十字繡主要是自給自足裝飾家居,尤其是十字繡既費工價格又貴,有一定數量的作品,基本沒有銷路;會剪紙藝術的婦女也有3、4個,其中市級民間剪紙藝術傳承人1名,因經濟原因,紙質質量不高,沒有裝裱,作品檔次上不去,也沒有銷路;市級手工刺繡傳承人1名,會蘇繡、隴繡技術,作品比較精緻價格高,主要做訂單。全區大大小小銷售手工編織原材料的商家有十幾家,主要以銷售十字繡、水晶貼畫、絲帶繡、絲網花、掐絲、手工拖鞋等原材料為主,購買者絕大多數為手工愛好者,自娛自樂。

2、婦聯推動手工編織採取的措施。結合省婦聯“__妹走出去、__巧手幹起來”精準扶貧行動,把大力發展婦女手工編織產業作為婦聯組織參與、服務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一是建基地。為了把我區的手工編織產業做起來,成立了__區巧姐手工編織協會,聯合__區__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建立了“__巧手”手工編織示範基地,設立了手工技能培訓室、巧手手工坊,手工作品展示廳等,組建專業師資隊伍,依託基地開展培訓,培育能手,拓寬銷售渠道。__鄉、漢唐街北、南苑社區等也分別建立了“巧姐”手工坊。二是抓培訓。圍繞全區實施“十百千萬”精準扶貧工程,依託“__巧手”手工編織示範基地,先後在__、__、__、__、__等鄉鎮和部分城市社區舉辦了拖鞋、絲網花、刺繡、串珠等培訓班23期,有20xx多名婦女參加了培訓,手工編織受到了婦女羣眾的歡迎,參與積極性很高。組織“__巧手”基地負責人、鄉鎮婦聯幹部、手工編織巧手等赴張掖手工作品展銷會、義烏中國婦女手工製品博覽會、敦煌女人社等參觀考察,開闊眼界,拓展思路,尋找銷路。__鄉把手工編織作為推進全鄉精準扶貧,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點工作,每個月都舉辦手工編織培訓,逢集就舉辦手工技藝提高班,已有500餘名婦女學會了拖鞋編織、串珠或絲網花製作技術,形成了手工編織的氛圍,培養了一批手工編織巧手。三是抓宣傳。為了進一步擴大婦女手工編織的影響力,激發婦女對手工編織的興趣,區婦聯共徵集了200多件手工作品,在__區__巧手手工編織基地舉辦了婦女手工作品展,分一、二、三等獎評出了25件獲獎作品,發掘、命名__區“__巧手”24名,2名市級民間傳統藝術傳承人。同時,我們還積極與____、____刺繡專業合作社聯繫,開展刺繡訂單培訓,通過小小的手工繡片增加收入。區婦聯圍繞精準扶貧開展手工編織的典型經驗做法在__電視台進行了專題報道。

總體來説,隨着市場經濟的繁榮,婦聯組織的引導,廣大城鄉婦女對手工編織的積極性比較高,十字繡、絲網花、絲帶繡、串珠飾品、編織拖鞋等手工製品正在探索着由自娛自樂向商品化轉型。

去今兩年,為促進婦女手工編織產業的發展,區婦聯針對婦女手工編織開展調查摸底,建立基地、開展手工編織技能培訓、舉辦婦女手工作品展示、參加全省、全市婦女手工作品展、外出學習考察等一系列工作,努力推動全區婦女手工編織產業的發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和困難。

1、沒有市場競爭力。當前雖然婦聯繫統大力推廣手工編織,意在通過手工編織,讓婦女在農閒時間居家靈活就業增加收入,提高生活質量,理論上講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可以惠及較多城鄉婦女,為她們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還能照顧老人孩子。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我區婦女編織的拖鞋、絲網花、串珠飾品、十字繡等手工產品,產品檔次低,成本高,沒有地方特色,缺乏市場競爭力,基本還處於自產自銷的盲目生產狀態。

2、沒有形成專業隊伍。__區旅遊資源不足,旅遊業發展緩慢,人流量小,多年來除__夜光杯外,一直沒有開發形成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旅遊文化產品,全區甚至沒有一家創意設計開發銷售手工藝品和旅遊文化產品的企業,也沒有做手工編織銷售的帶頭人。少數從事手工編織的婦女 還屬於粗放、鬆散狀態,在自家編織,自己到集市或夜市銷售,因產品不上檔次,缺乏銷路,形不成規模,增收效果也不明顯,所以就沒有形成固定的手工編織從業人員、專門的銷售人員和帶頭人。

3、手工編織產品利潤微薄。手工編織產品利潤微薄也是婦女不願從事手工編織,制約手工編織業發展一個直接原因。我區城郊鄉鎮種植温室,一年四季婦女都有活幹,其他鄉鎮人均耕地多,農時季節就地打工每天的收入都在100元以上,而手工編織的產品收益遠不如務工,加之手工編織費時費工,產品價格低了不划算,價格高了又沒人要,也影響了手工編織業的發展。

婦聯組織在服務婦女,推動發展手工編織產業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也有信心和決心,結合全市旅遊集散中心規劃建設,強化宣傳,擴大影響,拓寬銷售渠道,通過建立一中心、一基地+手工坊+巧手的模式,搭建四個平台,為婦女手工編織行業的發展提供堅強可靠的組織服務。

1、加大宣傳,擴大市場影響力。一是將手工編織行業與旅遊開發結合,圍繞全市旅遊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敦煌國際旅遊城市建設的優勢,依託西片敦煌__巧手展示館和敦煌女人社,展示銷售我區婦女手工編織作品,擴大宣傳影響力;在__區建立東片__巧手展銷中心,全方位展示7縣市婦女手工作品,利用__區旅遊集散中心建設,宣傳婦女手工製品。設立手工製作體驗館,讓婦女親自體驗手工編織的樂趣;二是充分利用網絡、報紙、電視等媒體對手工編織技師和獲獎作品、婦女手工編織創業典型進行大力宣傳,擴大市場影響,激勵廣大婦女學

習手工編織技能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婦女從事手工編織。

2、開發產品,培育企業和帶頭人。扶持發展手工編織龍頭企業,組建研發團隊,要以市場為導向,認真研究消費市場的需求,創意設計開發具有__地域文化元素、便於婦女集中生產或居家制作的旅遊產品或手工製品;培育一批頭腦靈活、有一定業務渠道、有闖勁、高素質的經紀人隊伍,發揮她們的示範、輻射作用,為手工製品企業、編織巧手牽線搭橋,與市場對接,推動手工編織產業向市場化、規模化邁進。

3、強化培訓,推動示範基地建設。一是培育示範基地。依託__區“__巧手”手工編織示範基地,發揮巧姐手工編織協會作用,分層次、分片區對手工編織帶頭人、編織技師和婦女進行手工編織技能的培訓,提高技能素質;同時,建議上級婦聯加大與人社部門的協調力度,每年在勞務技能和勞務品牌培訓任務中,明確一定數量的培訓名額用於培訓手工編織技能,使更多的城鄉婦女學會和掌握手工編織技能,為手工編織產業規模化、市場化發展奠定基礎。基地是行業發展最好的“推進器”,為方便城鄉婦女提高編織技能,從事手工編織,在條件成熟的鄉鎮、社區建立巧姐手工坊,開展婦女手工製品展評、培訓活動,為手工編織帶頭人和__巧手提供切磋技藝、交流提高、展示成果的平台。二是構建行業發展網絡。在全區形成以區級婦女手工編織基地為龍頭,各鄉鎮、社區“手工坊+婦女”為模式的婦女手工製品行業發展網絡,促進手工編織進村組、進社區,推動婦女實現居家靈活就業。

4、搭建平台,拓寬銷售渠道。一是搭建展示銷售平台。在“__巧手”展銷中心、手工編織示範基地、__故事展示廳等展示婦女手工作品,舉辦婦女手工作品展示義賣活動,現場展示手工編織技藝、手工作品,組織女企業家、女領導幹部、愛心人士義買;二是搭建電商銷售平台。依託__故事電商平台展示銷售串珠飾品、拖鞋等手工作品;鼓勵從事手工編織創業帶頭人在淘寶網開店銷售作品。三是搭建訂單銷售平台。與____有限公司、____刺繡專業合作社簽約,組織有刺繡功底的婦女秀頸枕、包包繡片增加收入;組織巧手創意設計製作串珠、絲網花、拖鞋等婚慶用品,積極與糖鋪子、工藝品店等聯繫,簽約代銷手工作品;四是搭建來料加工平台。探索與義烏串珠飾品配件商行合作,組織婦女來料加工串珠飾品或做分材料包等手工活。同時,鼓勵巧手依託集市、夜市銷售作品,多方開拓銷售渠道,推動手工編織產業向市場化、規模化邁進。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5

就XX縣而言,這一行業更是嶄露頭角,商品房增量市場、二手房存量市場、住房租賃市場都得到持續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全縣城鄉廣大居民的住房條件,有力地推動了全縣城鄉建設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房地產業已成為全縣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對改善居民住房狀況起到了關鍵作用。然而,從全縣房地產市場現狀分析,也存在住房供需矛盾、市場運作不規範和土地價格偏高等問題。縣房管局、縣物價局於近期組織人員對全縣房地產市場作了深入、細緻、全面的調研,針對該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積極引導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富民安居工程”等一系列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下,全縣城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房地產業由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髮展壯大。在保持市場供需總量平衡、供求結構基本合理,房地產價格基本穩定的形勢下,全縣房地產市場呈現快速運行的良好態勢,房地產開發投資,開發項目施工、竣工面積,商品房銷售面積等主要指標快速增長。房地產投資和消費為拉動我縣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截至目前,全縣具有房地產開發資質的企業13家,註冊資金1.9億元,從“八五”期間至今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完成18.7億元,先後建起龍山、環秀、玫瑰苑、環秀山莊、環秀嘉園、龍居華庭、金冠名城、豪門莊園等規模小區19個,構築了

以普通商品住房和已購公房為主的住宅結構,城區規劃內居民達2.7萬户,住房建築總面積241萬平方米,户均建築面積89.2平方米,人均建築面積26平方米,20xx年度我縣實施的“住房安居” 工程--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全縣共計發放租金補貼9萬餘元, 62户住房困難家庭,200餘人得到了住房保障,為“和諧平陰”的建設和我縣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年上半年,XX縣房地產業實現投資額1.3億元,施工面積28萬平方米,新開工面積8.7萬平方米,發放商品房預售項目5個,申請預售面積8.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7.7萬平方米,共計692套,商業用房69套,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實現税費20xx餘萬元,同時為社會增加就業崗位3000餘個。房地產業已經逐步發展成為我縣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有力拉動了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增長,同時房地產業的迅速發展,也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為全縣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帶動我縣建築、建材、裝飾、運輸等相關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

目前,XX縣房地產業正處於相對平穩的發展時期,各類型樓盤銷售情況良好。建築類型方面,已建和待建樓房以磚混結構為主,框架結構樓房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十一五期間”在房地產市場供需兩旺的同時,全縣房地產開發樓盤的品質得到了不斷提升,購房户的居住環境日益改善,住宅小區的環境和品位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加大了居民對住房消費的吸引力。消費結構方面,主要以90-140平方米左右的中、大户樓房面積為主,90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銷售情況良好但數量較少,僅佔年度開發量的30%左右。

總體看,20xx年XX縣房地產需求增長速度將略低於前兩年,房地產供求形勢進一步改善,房地產價格漲勢將趨向相對穩定。今年以來,隨着國家抑制房地產非合理需求的力度加強,增加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等調控措施的實現以及二級市場的擴大,全縣房地產市場供求形勢和房地產市場結構將進一步得到改善。主要消費需求是外來經商務工人員、城鎮化居民、鄉鎮機關工作者及剛參加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他們成為購房的主力軍;同時,個體從業者、私企老闆及企業中的中高級管理人員等部分高收入羣對高檔住宅的需求也將有所增加。商品房購買對象以個人購買為主,投資商尚未大量出現。房地產市場是否健康,一個重要標誌是看市場化程度如何(特別是個人購房比例)以及投資性購房的比例。20xx年是XX縣房價漲幅最大的一年,但從購房者購房的動機來看,全縣城區購房者中,購房用於自己居住的比例達到89%,以投資為目的佔9%,而純屬投機炒作購房的比例尚不到2%,説明縣內整個房地產市場並未出現大量投機者,整個銷售市場處於自然銷售狀態。

房屋價格在經歷了20xx年爆增之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積極實行貨幣從緊的金融政策,建立和完善了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加大了對土地和房產交易市場秩序的監督、檢查,實行穩健的針對房地產市場的專項調控政策,在今年全國經濟增長過熱的背景下,雖然目前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但受土地價格、建築“三材”價格上漲和小高層商品房投放量的增加,以及商品房配套設施,環境建設檔次提高、國民經濟增長等因素的影響,市場供給與需求同步增長,商品房價格與商品住房價值基本相符,價格與價值之間並未形成較大的炒作空間,全縣目前的房地產市場總體上沒有呈現“泡沫”,並且還具有相當的發展空間,預計今後幾年房屋價格在略有上漲的基礎上將趨於平穩。

二、房地產市場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總體上説,XX縣房地產市場化程度較高,房地產業保持較快健康發展勢頭,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住房供應結構不夠合理。住房供應與居民需求的矛盾較突出, 9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商品房供應量不足四成,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樓盤中大户型較多,小户型較少,提高了商品房均價。

二是住房保障體系和機制尚不健全。覆蓋全社會、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不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尚不健全,雖然政策性廉租住房保障規劃已編制實行,但是經濟適用住房和實物配租制度尚未真正實施。

三是部分地域房價存在相對偏高現象。XX縣房價總體來説基本合理,但受地域、交通、人文環境的各方面的影響,地域價格差距較大,縣城中心區域房屋均價已近2700元,而縣城西南部地域樓房價格還在1800元左右,摺合成本、地價等各因素,部分樓盤價格確實存在相對偏高的現象。

四是市場信息反饋機制相對落後。目前房地產投資額、銷售量、空臵率、房價收入比、房屋存量、二手房交易信息等各項數據信息無法及時反饋,不能很好的為上級和領導的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參考。

五是城市規劃建設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相比還相對滯後。近年來,XX縣城市建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城市建設整體、區域規劃和長遠發展的角度上還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與全縣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相比還相對滯後。

六是住宅小區配套設施建設還不完善。部分開發商重視商品房建設,輕視配套設施建設的思想還很嚴重。相當項目配套設施水平低,配套不完善,開發項目整體功能差,造成消費者使用不方便,也給社

會帶來一些隱患。如綠地、公廁、幼兒園、超市、健身場、物業用房等這些基礎配套設施多數小區沒有或根本達不到設計要求。

七是房地產市場監管力度不夠。由於宏觀調控手段和行政管理措施不到位或跟不上房地產市場形勢發展,部分開發企業的`自我約束機制不夠完善,還存在着想通過違規開發、虛假廣告、違規銷售、延期交房、縮水面積、降低房屋質量等方式提高企業利潤的問題。

八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整體資質水平不高。現有開發企業13家,其中僅有1家是2級資質的開發企業,其餘都是3、4級企業,因而羣體資質水平不高;開發小區的品位參差不齊,住宅精品少,上規模、上檔次的住宅小區寥寥無幾。

三、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幾點對策

一是切實優化住房供應結構。針對XX縣房地產市場的開發現狀必須制定切實可行的住宅發展規劃,在控制非住宅及高價住宅的基礎上,着力增加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的供應比例,緩衝當前大户型、高價房的單一供應結構的需求,嚴格落實建設部90/70政策,滿足不同收入家庭的需求,使房地產市場品種豐富,讓居民“購者有其屋”。

二是繼續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住房是人的一種基本權利,是一種最基本的社會保障,是黨和政府關注及改善“民生工程”的一項重要任務。廉租住房作為有效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基本途徑,應根據全縣實際制定發展目標,有計劃地推進,繼續加大對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支持力度,擴大保障範圍,完善保障制度,強化政府責任,構建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努力做到應保盡保。

三是控制商品房價格非正常上漲。首先,要盤活存量土地,增加土地有效供給,確保適度土地供應總量,逐步建立梯度土地供應體系。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6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西吉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242萬畝,種植馬鈴薯120萬畝;牛、羊、豬、禽存欄7074萬頭,出欄6775萬頭,肉類總產量11萬噸,優質牧草留牀面積7615萬畝,實現牧業總產值21億元;設施農業及西芹總產值21679萬元;新建拱棚14598畝,維修日光温室224座,設施農業投入生產17265畝;全縣累計發展設施農業面積39797畝,其中:拱棚37397畝,日光温室2400畝;完成旱作節水農業覆膜保墒面積1633萬畝。

馬鈴薯總產在180萬噸以上,全縣農民人均馬鈴薯產業純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畜禽飼養總量達到155萬個羊單位,肉類總產量達到1.5萬噸,實現木業總產值3.6億元,人均草畜產業純收入達到350元以上;西芹實現總產14萬噸,西芹產業總產值達到1.35億元,農民人均西芹產業純收入達到180元;發展旱作節水農業保墒面積23.8萬畝,實現農牧業總產值14.4億元。同時,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建成自治區級現在農業示範基地4個,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基地7個,農牧業科技示範點40多個,全縣共有農業產業化組織29個,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3家。全縣經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總數達到33個,生產單位21個,產量達到100萬噸,實現產值2.2億元。全縣綠色產品生產企業2家,綠色產品產品數2個,綠色產品產量達到53萬噸,實現產值1.2億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西吉農業產業化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不論從現階段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要求來看,還是從滿足農民持續增收的迫切要求來看,農業產業化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與先進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1.馬鈴薯支柱產業的問題: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對土地流轉的認識不足,執法單位執法不嚴,導致馬鈴薯的偷盜情況越來越嚴重。二是由於品種的落後、老百姓種薯的選用認識不足。三是馬鈴薯沒有統一包裝,只能賣原材料,導致價格不如區外。四是馬鈴薯病蟲害問題日益嚴重,老百姓對於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1.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不強。由於XX縣的龍頭企業基本上都正處在成長髮育階段,加上政府財力困難,無力投入大量資金扶持,使龍頭企業發展很不景氣,信譽度不高,很難得到農户或農民的大力支持,反過來與產業基地、農户關聯度底,對農户和農民的帶動力不是很強。農村剩餘勞動力依託產業化發展,實現就地轉移的空間不大,容納人數不多。從企業銷售收入上來看,XX縣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年銷售收入上千萬元的僅有4家,其餘的都比較少,缺少規模大、效益好、品牌響、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從龍頭企業對主導產業的帶動面上來看,還沒有形成以龍頭企業帶動而形成的產業聚集羣。

2.區域化佈局不均衡,基地建設規模擴大比較困難。產業總體上分佈不均衡,對進一步擴大基地規模建設有很大的侷限性。就拿馬鈴薯來説,儘管走向了國內、國際市場,首先高品質的產品數量如果滿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創匯增收的前景也就不會很樂觀。另外,XX縣農業特色產業優勢目前還沒有完全挖掘出來,尤其是西芹、胡蘿蔔、小秋雜糧等特色農產品的扶持種植、加工轉化前景沒有拓寬。

3.農業產業鏈條延伸難,農產品轉化增值率低。產業鏈條的長短,決定着農產品轉化增值的大校從調查情況看,多數農產品加工鏈條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銷售上,只有一個"鏈條節",即使加工,也只是簡單的初級加工或粗加工,農產品附加值低,加之生產上是家庭式分散經營,流通上是各自為政、小打小鬧式營銷,以致農業難以形成規模,難以形成產業。

三、改進措施

必須抓住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機遇,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品牌優勢,走"農業穩縣"之路,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託,以發展農村經濟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調優、調特、調名、調強為突破口,以產業化的思路、市場化的思維、科技化的手段、城鎮化的'戰咯為出發點,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化發展。進一步鞏固馬鈴薯產業,提升草畜產業,培植西芹等特色優勢產業。扶優扶強一批專業批發市場,突破加工業,打造品牌,完善服務體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綠色農業經濟強縣,確保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1.在農業產業發展思路上,解放傳統思想觀念,跳出農業抓農業。要以抓企業化的思路謀劃農業產業,實行產業化經營、企業化生產、市場化營銷、項目化運作、社會化服務。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營銷作為整體來抓,從項目選擇到論證、決策,從業主確定到招商引資,從經營機制到項目管理,從市場營銷到品牌確立,都進行項目化運作;從原料基地生產到農產品加工,從產品開發到市場策劃都按企業化模式運行;從組織販運到流通銷售都按市場

化模式營銷。特別要構建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和農村職業教育體系,進行市場化、社會化服務,聚集生產要素,參與市場競爭,構建成新型農村農業產業體系。

2.在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上,突出區域規模化、生產專業化,構建大農業、大產業。要引導農户間相互聯合,整合資源,實行大户聯動發展,將產業辦出規模。特別是鄉鎮要加強區域間橫向協作,消除自我封閉,共同規劃發展適宜本鄉鎮、本區域的主導產業,主導產業確定之後,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集中生產要素,重點突破,形成規模,凸顯特色。

3.在農業產業發展措施上,加快以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為主的各項改革,為土地規模經營提供條件。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轉機制。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機制改革,重點要強化土地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使用權,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鼓勵農户之間,外出務工,經商農民之間採取招商租賃、承包權轉讓等自由流轉土地,採取政府扶資、培養技術。聯片經營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能人集中、向農業企業集中,實現土地、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要組織引導滯留在土地上的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最大限度地減少耕地上的農民,以城鎮化來促進農業產業化。

4.在農業產業發展經營上,重點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龍頭企業,實現生產與市場對接。要立足優勢資源和地方特色,與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民營經濟、外向型經濟結合,積極發展種植、畜種繁殖等科技型龍頭企業;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引導現有農產品初級加工企業兼併、聯合,整合資源,優化結構。鼓勵工商企業興辦農業企業。總之,要重點培育一批規模大、帶動力強、產業附加值高的龍頭企業羣體,增強市場開拓和輻射帶動能力。

5.在農業產業發展流通上,着力建設以農村市場為主的流通平台,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要結合城鎮建設和鄉鎮主導產業定位,根據區域產業、特色和功能,儘快啟動區域主導產業交易市場,專業市場以及大型生產資料批發市場建設,並將其作為城鎮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同規劃、同建設,使城鎮化、市場化同步發展。此外,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擇優扶優,着力打造農產品品牌。

6.在農業產業發展指導上,切實轉變行政職能,提高服務水平。政府對農業產業的指導服務要從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轉移到宏觀指導、制定規劃、政策扶持、培育市場,調節利益上來,走"企業面向市場一一政府扶持企業一一企業組織生產"的路子,由企業自行規劃產業基地規模、開展扶術指導,回收產品、開拓市暢政府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會化服務體系,調解公司與農户、中介組織與農户在生產發展過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業提高履約率,促進農户與企業從一般的買賣關係變成利益共同體,使農民不僅獲得生產環節的利益,而且還分享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利潤,逐步建立企業與農户、中介組織與農户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良性機制。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7

一、增強機遇意識,更新發展理念

旅遊產業是最符合“兩型社會”建設的優勢產業,**城市羣“兩型社會”建設是**旅遊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性機遇,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是**“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抓手。努力使**這座工業立市的城市,逐步向科技新城、生態新城和商務花園城市發展。在旅遊產業發展理念上堅持“大旅遊、大好發展、大產業”,

將強化市場主體、城市營銷等新的旅遊發展理念融入產業發展規劃,真正做到以國際化的視野、戰略性的思維推動旅遊產業大發展。

二、強化政府主導,加快發展速度

實施政府主導的旅遊發展戰略,是我國許多新興旅遊城市快速崛起的成功經驗。我市是一個工業立市的城市,但發展旅遊業的先天優勢和基礎條件比較好。作為我國南方的鐵路樞紐,公路四通八達,航空便捷,具有旅遊可進入性強的特點。**資源豐富,品位較高。根據我市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大力推進政府主導的旅遊發展戰略。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的扶持政策,加強對我市旅遊產業的政策驅動和資金投入,在旅遊規劃、培育旅遊市場主體、打造旅遊產業鏈、城市形象營銷、培育旅遊人才隊伍等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通過大力旅遊產業,推進我市建設科技新城、生態新城的`進程。

三、深化產品建設,促進產業升級

針對我市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缺乏具有很強吸引力的主打旅遊產品和旅遊精品的現狀,應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實施的適度從寬的財政和金融政策,有選擇性地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產品建設。

要重點完善和提升炎帝陵、桃源洞、酒埠江風景區、大京湖旅遊區旅遊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服務功能,提升這四個相對成熟景區的品質,以創建國家等級旅遊區為目標,加速景區提質上檔的進程,打造成帶動作用大的旅遊精品,增強我市旅遊產品的吸引力。

打造以**市城區為龍頭、以**縣和醴陵市為兩翼的**城市羣休閒遊憩區。加快**縣和醴陵市旅遊產品的開發和提質,完善**市城區的購物、休閒、娛樂、餐飲、會展等服務功能。充分挖掘詩聖杜甫等騷人墨客在**留下的詩詞歌賦等文化,打造具有**特色的湘江風光帶文化長廊和亭台樓閣。以空靈岸、資福寺等的宗教旅遊、科普旅遊、生態休閒旅遊和醴陵市的書院文化旅遊、山水旅遊、工業旅遊為吸引點,以**市城區絕對優勢的區位和交通條件,配套合理的的中國中部地區最大的服飾流通中心為遊客集聚核能,建設集聚能力強、和長沙及湘潭旅遊產品差異性大、產業鏈長的**城市羣休閒遊憩區。

請國際品牌的旅遊策劃公司,策劃和包裝針對海外旅遊市場的炎帝陵、神農谷探險旅遊項目。

充分利用兩型社會建設中高能耗、高污染工業企業轉型的機遇,將廢棄的工業生產場地開發成以窄軌列車為景區內交通工具的、個性化的遊樂園。

創新紅色旅遊發展方式,引入紅色歷奇項目,將紅色文化、時尚的歷奇項目與綠色生態旅遊相結合,包裝和建設好茶陵工農兵政權紀念館、紅軍標語博物館、萬壽宮等紅色旅遊景區(點),打造縱貫106國道的紅色旅遊精品線。

四、強化市場營銷,打造旅遊目的地

**擁有國際化的旅遊資源卻未能打造出國際化的旅遊產品,擁有絕對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卻未能成為湖南旅遊的集散中心,擁有豐富的有文化內涵的山水資源卻未能成為**生態休閒的旅遊目的地,主要原因是**旅遊市場營銷的缺失。**旅遊迫切需要以政府主導的旅遊城市公共形象的營銷,迫切需要創新旅遊營銷模式,加大旅遊營銷力度,打造完整的旅遊目的地形象。要加強與強勢媒體的合作,加強區域合作,主動對接長沙、湘潭、衡陽等地成熟的旅遊線路,借船出海。和長沙、湘潭捆綁營銷,共同打造**旅遊目的地。繼續舉辦炎帝陵公祭、服飾文化節等影響深遠的節會活動,提高**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河西舊城改造和城市美化、綠化、亮化工程中,在**火車站附近,注意增加炎帝、空靈岸等**地域文化元素和標誌性符號,營造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氛圍。

同時,**旅遊產業要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必須圍繞旅遊六要素整合資源,打造完整的旅遊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提高旅遊產業化水平。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8

根據20xx年3月5日張副縣長的工作安排,分析農業、林業、畜牧、發改、創新、經貿等部門提供的材料,對我縣電力、糠酒業、礦產業、畜牧業、生物創新產業、旅遊業六大產業集羣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重點調研林業產業)。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縣產業集羣發展狀況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全面實施產業富縣

(二)糖酒業 年產5萬噸燃料酒精改擴建工程已建成投產。

(三)礦業產業 與紅河鋼鐵廠進行合作,南砂礦業公司投資20xx多萬元,成功地對馬街鐵礦進行資源整合;按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將**縣黃金有限責任公司產權轉讓給雲南華西礦產資源公司的工作已全面完成。

1.膏桐

**縣的膏桐產業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加強對外合作,擴大對外開放,嚴格項目管理。通過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被國家財政部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確定為林油一體化項目實施示範縣,被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確立為全國少數民族地區綠色能源減貧項目三個示範縣之一。

2.橡膠

(2)橡膠生產經營和改革情況 20xx年前橡膠產業在我縣的發展種植主要以農户自發管理為主,由於管理不善,其種植面積比較零星,管理比較粗放,經營形式較單一,未形成一定的規模,嚴重製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十一五”期間,在推進橡膠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橡膠產業化經營發展,把橡膠產業從零星、粗放、單一的經營管理模式中,改變為統一規劃,合理佈局,集羣發展,制定完善了税收,土地使用,市場準入,財政貼息貸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夯實了基礎設施,做了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合理、有效及市場準入的經營管理體制,極大地推動了企業、農户的積極性,同時,也擴大了一定的種植規模,充分體現出橡膠產業在**縣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

(3)橡膠產業經濟效益以及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根據調查,我縣目前已發展種植橡膠產業的黃草嶺、黃茅嶺兩個鄉中,現可割膠的林地面積為960畝,實割膠株數為24000株,年產膠量為599噸,按每公斤當地收購價10元計算,其產值可達599萬元。另在黃草嶺鄉墮碑村有個別農户,年割膠收入已達萬元,僅該項收入,給當地貧困山區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創收,使該地區的

農户得到了實惠,從而在思想上對橡膠產業的發展也提高了一定的認識,同時也帶動了該地區其它農户對橡膠產業種植的積極性。另外,在黃草嶺鄉由個體建成橡膠凝膠初加工工廠,總投資10萬元,年生產凝膠10噸的加工規模,可有效地與種植農户建立了產品銷售網點,這一企業+農户,產品和銷售相互連接的形成及目前橡膠市場前景較好的前提下,絕大地推動了該地區農户對橡膠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從當前形勢分析,羣眾轉變思想觀念,對橡膠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及認同,從而改變傳統廣種薄收的種植方式,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充分發揮山區優勢迫在眉睫。

3.杉木

1990年,**縣加大以杉木為主的用材林發展力度,20xx年後**杉木

4.草果

二、 產業集羣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總的來看,**縣目前的產業集羣發展形勢是好的,取得的成績也是比較顯著的,但仍然處於打基礎、度難關、求發展的時期,加快產業集羣發展的道路並不平坦,發展中的'問題和矛盾仍然大量存在。主要表現在:

(一)產業鏈條短,精深加工產品少。在**縣鑄造產業集羣內,絕大多數產業生產的產品均為原始產品或粗加工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特別是板材加工、橡膠加工和其它農產品加工產業存在初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的問題。

(二)自主創新能力弱,產業水平有待提高。**縣產業集羣主要分佈在鄉村,小規模產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由於產業缺乏資金和培育技術,新產品開發和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業發展後勁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幾點建議

(一)繼續加大對產業集羣支持、扶持力度,促其上規模、上水平。**縣六大產業集羣的快速發展,有力地拉動了**縣縣域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良好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目前,六大產業集羣發展勢頭良好,應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繼續加大支持、培育力度,促進產業集羣上規模、上水平,努力打造特色明顯、優勢突出、並長期符合**縣情的產業。

(二)加強產區建設,提升產業集約化水平。應結合當地產業優勢、產業建設規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依託產業聚集區,規劃建設特色明顯、產業集中、具有較高水準的產業帶(區),進一步提升產業集羣的集約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

(三)繼續整合產業資源,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如許多產業生產生產落後,產品粗放,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應參照外地產業集羣資源整合的成功經驗,採取多種形式,擴大產業規模,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業抗風險能力。並從產、供、銷、技術培訓、信用擔保等各方面健全政策體系,為產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社會化服務和政策扶持,促進產業集羣快速、健康發展。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9

根據《民盟**支部**年工作計劃》安排,7月25日,民盟**支部對**市**鎮實施產業助推脱貧攻堅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市政協副主席馮忠指導調研。通過對**鎮立英村核桃母本示範園、立英土雞養殖場、立英林下辣椒種植基地、**水產養殖場等產業項目進行實地考察,與**鎮相關負責人就產業發展助推脱貧攻堅實施情況進行交流,並提出意見和建議,現就考察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鎮貧困現狀

**鎮現有貧困村3個,其中一類貧困村2個(壇廠村、復興村),三類貧困村1個(華陽村);已出列貧困村2個(立英村、同聯村)。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46户4813人,其中,**年脱貧549户1850人,**年脱貧165户700人,未脱貧人口732户2263人。732户貧困户中,有資源有勞動力但無門路致富的“兩有户”459户1758人,佔現有貧困人口數的78%;無力脱貧無業可扶的“兩無户”273户505人,佔貧困人口的22%。

二、產業發展狀況

近幾年來,**鎮立足傳統產業,心得體會按照一村一特、因地制宜的原則,一是抓好紅高粱種植。種植紅高粱4000畝,年增收640萬元,涉及貧困户200户758人,户均增收3690元;二是大力發展畜牧業。建成林下養雞示範點2個,養殖土雞30000羽;發展50頭規模以上養牛示範户12户,200頭以上規模養牛示範户1户;發展100只以上規模養羊示範户5户;養豬、養雞散養户897户。畜牧業涉及貧困户925户,年增收388.5萬元,户均增收4200元。三是改良傳統核桃產業。引進四川天保果業有限公司,做強做優核桃產業,嫁接改良傳統核桃產業2000畝,規劃總投資2200萬元,**年已投入資金1100萬元,建成核桃母本產業園1個,完成核桃高杆嫁接5萬餘株,新栽植2.3萬株。核桃產業帶動貧困户增收8300元;四是配套發展辣椒產業。建成林下辣椒基地一個,集中流轉土地,發展辣椒1000畝,涉及貧困户87户263人,每户土地流轉、務工增收3400元;五是發展黃豆、羅漢果等林下套作業500畝。六是大力發展特惠貸助推脱貧產業。其中發展畜牧水產及家禽養殖業183户,發放特惠貸915萬元。

三、產業發展主要經驗和做法。

**鎮立足自身3萬畝核桃產業發展基礎,堅持長遠規劃、長短結合的發展思路,走大項目為引領、政策推動,利益聯結、複式發展的脱貧途徑,取得較為突出的效果。

1、黨羣齊心,支部為核。在**鎮立英村,充分發揮基層戰鬥堡壘作用,**鎮派出農技工作經驗豐富、能吃苦耐勞的幹部下派到村,任支部書記,與鎮黨委簽訂責任狀,熱門思想彙報駐村打造示範點。鎮黨委在規劃、人力、資金、技術、政策等多方面給予傾斜和支持。村黨支部與合作社、公司、農户多方簽訂發展協議,為脱貧攻堅建立組織保障,黨羣上下齊心,農户集中心智,集中力量辦大事,為打造為名副其實的項目村、致富村共同發力。

2、突出品改,產業復甦。因地制宜、敢於創新,通過引進資本實力雄厚、技術力量強的果業公司,對原有核桃產業大膽改良,利用原有成片核桃產業基礎,將多年不掛果的`2000畝核桃,通過支部核心推動,建立“支部+公司+農户”模式,引進四川天保果業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對原有核桃進行改良嫁接。今年3月初步完成全部嫁接工作,公司投入資金1100多萬元,實現當年嫁接,當年掛果,次年採收。

3、以短養長,多種經營。利用**鎮原有核桃產業杆高林稀,實行林下套作。集中二次流轉農户土地,建立合作社,發展訂單辣椒、種植黃豆、羅漢果等套作產業,從土地流轉金、務工、收益分紅等,讓農户多渠道創收。如林下辣椒產業,農户土地流轉後,既有辣椒產業收入,又能拿到核桃分成,實現產業複式增收。

4、利益聯結,合作共贏。始終圍繞為農户創收為核心目標,通過建立良性利益聯結機制,探索一條長期合作、共贏的致富發展道路。在立英村,個人簡歷四川天保果業公司看好**立英村產業基礎好、核桃品質優的資源稟賦,以鎮黨委政府牽頭、村支部為紐帶,對農户土地集中連片流轉,交天保公司經營,簽訂長期合作協議。項目前7年,公司高額投資用於項目建設,需要大量務工,農户實現務工增收的同時,還能增加短期套作創收;次年開始收果,第三年進入盛果期,至第7年,公司和農户以8:2比例分配。第8年後,公司成本基本收回,投入少、產量穩定,公司和農户按2:8比例分配收益,農户實現穩定增收。通過利益聯結機制的建立,公司下決心,農民放下心,長期合作、共贏發展。

5、多種模式,能幹快上。立英村採取“支部+”的模式,大膽引進大公司的同時,因地制宜,利用大坪子坡面寬闊,採光、氣温、通風、供水等相對較好的優勢條件,鼓勵何明鳳等16户農户(貧困户5户)貸款120萬元創辦養雞場,採取“支部+合作社”模式,發展規模養雞30000羽,將傳統養殖做大做強,效益顯著。採取“支部+農户”模式,在海拔落低、水源集中的街上組,工作總結政府投資70萬元建設道路等基礎設施,鼓勵何興虎等10户貧困户貸款50萬元發展養魚業;在立英村橋上組魚跳河,利用九倉河優質天然河道生態水利資源優勢,政府投資50萬元,引導趙文勇等8户貧困户貸款40萬元,發展“魚+旅遊”產業,房屋、魚塘等基礎設施已初見雛形,前景向好。

6、用活政策、貸款助貧。充分動員貧困户,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大力鼓勵民眾幹事創業,努力用足用好特惠貸優惠政策,着重以點帶動、全面發展,有機結合、長效脱貧的融資助貧思路,發放精準扶貧特惠貸183户,貸款915萬元,發展水產、畜牧養殖、家禽養殖、經營等多種形式,助推產業發展,形成了亮點突出,全面開花的脱貧工作格局。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看,**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國家、省、市的扶貧攻堅戰略,充分利用自身產業基礎優勢,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初步建立了以**核桃產業為主,多種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佈局。同時,考察組針對產業發展,提出了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1、產業發展受資金等條件制約,開發和發展規模小、開發空間大。全鎮核桃產業總量近3萬畝,由於技術原因,目前掛果的只有5000畝,僅1/6,而嫁接改良每株需要百餘元,目前開發的母本基地,也只能是重點發展,剩下的2萬多畝核桃產業收益很低,開發空間很大。

2、非貧困村項目爭取難。國家扶貧政策只能在貧困村投資,在非貧困村得不到項目資金支持,**鎮共有7個村,其中非貧困村有2個,涉及貧困户482户1624人,由於政策原因,導致2個非貧困村項目爭取難。

3、項目時間和季節性強,脱貧攻堅工作要求高、責任重大,而項目評審工作滯後,鄉鎮實施項目信心不足。

4、項目資金到位不足,許多項目推動全靠鎮村組織資金和墊資建設,基礎建設資金缺口量大。就**而言,按“五個一”的脱貧標準,全鎮需資金約1.1億元,目前投入僅3260萬元,資金缺口達7000多為元。

5、項目配套設施不全、規範化程度不高、安全保障度低。規模化經營受到限制和制約。如大坪子的林下養雞項目,配套圈舍不足、供水、保暖、防疫等相關設施不完善,產業發展安全不能有力保障。

6、專業技術人員匱乏。鄉鎮產業技術力量缺失,特別是**核桃嫁接,如全靠公司運作,高昂的投資農户無力承擔。而專業技術人員匱乏、農民技術水平不能突破產業革新。

7、產業發展生產風險和市場風險防控不力,相應機制和政策缺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沒有可靠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五、意見和建議

圍繞考察調研,委員在座談會上,提出了相應意見和建議。

1、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鎮通過實施脱貧攻堅以來,硬化泥濘道路40公里,鄉村交通條件大幅度改善,但是,許多路段彎急坡陡,路面狹窄,安全隱患大,建議加設錯車道,設立安全警示標示牌;通訊方面,許多區域通訊信號覆蓋不到位,建設進度慢,建議相關部門增設通訊基站,加快建設進程;**葫蘆壩水庫是**鎮急需的水源水庫工程,希望得到市委政府及相關部門進一步支持,早日立項建設,為全鎮提供有力的供水保障。

2、**核桃產業品質優良,產業基礎好,但是,要真正發展壯大,還必須得到市委市政府層面的高度重視和市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爭取政策傾斜、資金扶持、技術幫扶等多管齊下,形成合力,強化基礎設施、提高產業科技含量和技術品質,迅速形成大產業、樹品牌、上規模,讓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3、要在產業深加工上作文章、下功夫,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進一步增加創收門路,一業多行,深度發展;要在品質優化和檢驗認證上再做工作,為品牌樹牌貼籤,走科技含量高、質量品牌化的發展路徑。

4、強化技術革新,建立專業技術服務團隊,加強農民培訓工作,建議建立針對性強、覆蓋全鎮核桃產業為主的專業技術服務人才隊伍。

5、相關部門探索建立項目產業發展風險保障機制,範文參考網為產業生產和市場風險防控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0

一、基本情況及發展現狀

XX縣交麻鄉交麻村下轄16個村民組,502户,總人口20xx人,耕地面積5410畝。主要產業是以養豬、養雞、養羊為主的畜牧業,以烤煙、生薑為主的種植業,全村集體經濟偏於薄弱。

今年來,隨着中央、省、州、縣、鄉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台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一)農業生產情況。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種植產業為主,產業發展比較滯後。20xx年,我村集體經濟總收入32萬元,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其中:來源於農業方面的收入25萬元,在全鄉4個村中處於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區農業村。1、從業人員分佈情況。現全村共有20xx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歲以下人數為264人,18—60歲之間人數為1567人,60歲以上人數為222人,勞動力人口數為1567人。根據20xx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村1567人勞動力人口中,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業人口有1193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76%;從事二、三產業的為374人,佔勞動力總人口的32%,其中:23人從事交通運輸業,35人從事批發與零售業,316人從事其他行業。

2、產業結構情況。農業產業結構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種植為主。以20xx年為例,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210畝(含複種指數),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530畝,總產量63.25萬公斤,在糧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薑為主,以林果業為補充,畜牧業以養豬場和分散餵養豬、牛、羊和雞為主。

3、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設有鄉村公路1條,約7.8公里,一事一議項目通組公路硬化正在建設中;現有田間道路25條,約10公里,全部道路均為泥巴路;水利設施建設上,壩塘共8個,小水池120個,沼氣池80口。

(二)、有關農村政策的落實情況。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通電、通電訊。現交麻組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全村享受農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難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847人,參合率90%;全村有17 户農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國小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補”政策已落實到位;農村税費綜合改革以及相關惠農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實。

(三)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情況。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5人,村民委員會委員 5人;全村共有黨員52人,其中:男性黨員45人,女性黨員7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資金投入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村委會到鼓揚紅巖的鄉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繕、路面硬化以及多數田間道路過窄、過陡,雨天行走艱難,從而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和物資運輸,增加了生產、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設施落後,水池、水窖修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村民的農業生產、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礎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多數組建設雜亂無章,比較凌亂,路面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設施建設不到位,環境衞生條件差,全村的16個小組均無垃圾處理池;四是農村科技、文化和醫療衞生條件差,設備、設施落後。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不足,嚴重製約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2、全村農業生產自然條件差,生產水平不高,勞動力素質低。全村的田地比較零星、分散,多數是梯田和坡地,不利於機械化耕作,基本上還處於“牛耕馬馱”的小農經濟狀態,增加勞動力成本的同時,也制約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我村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困難。勞動力素質低,村民還有相當數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後,普遍存在 “小富即安、小進則滿”心理,農民素質不高的`現狀嚴重製約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3、農民收入低,產業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當前,全村仍面臨着缺乏新的產業支撐,農業產業結構、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民增收項目不多,農民增收難等諸多困難和問題。20xx年,我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約為1050元,在交麻鄉乃至全縣村委會中處於中等水平;農業產業化建設起點較低,除烤煙種植具有一定產業化外,蔬菜種植產業化規模還較小,還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生薑、核桃種植才剛剛起步。

4、新農村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統一佈局。我村在新農村建設上,村“兩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夠清晰,缺乏統一規劃、安排和部署。有的組

幹部在新農村建設上還存在認識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夠、方法不多;在宣傳、發動羣眾方面也還有不到位的地方;對如何建設、怎樣建設本村的新農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寬;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動、不積極,工作方法不多,還存在“等、靠、要”的現象;這些將嚴重製約和影響了整個村委會的新農村建設進程和質量。

5、新農村建設,“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十分突出。近年來,根據各級黨委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及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進行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但“重建設、輕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項目和原有集體資產的日常的管理維護不到位,對這些資產,村組沒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維護制度,集體資產存在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嚴重的減值和流失的隱患,部分村民對建成的設施保護意識薄弱,特別是在村組公房、鄉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上意識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組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村“兩委”班子成員中,國小、國中程度文化還佔56%的比重,這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和後勁不強,在帶領羣眾致富的路上力不從心;二是基層組織建設還有待完善、加強。目前,塘坎組和大地組兩小組組長一職還空缺,無人擔任;三是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對策

(一)加大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涉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宣傳涉及“三農”問題的法律法規,宣傳黨委、政府關於“三農”工作的有關決議、決定和重要舉措,引導羣眾轉變思想觀念,增強發展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充分利用標語、黑板報、村組會議等進行多渠道宣傳,在村內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突出新農村建設主體意識,加強班子建設。新農村建設要政府引導,農民為主體,充分調動羣眾積極性。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一個好的班子帶領大家向前發展;村黨總支與村委會加強團結,緊密溝通、嚴密組織,要形成一支有號召力,能幹實事,樂於奉獻的村“兩委”班子,明確黨組織在農村的領導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建設的主力是農民自己,激發廣大羣眾建設自己美好家園的積極性是關鍵。要調動羣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全體村民以集資、投工投勞等方式積極參與各村組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確保新農村建設項目,建一個,成一個,但同時也要注意不能過多的增加羣眾和村組集體負擔,搞舉債、負債建設,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逐步落實。村級“兩委”班子須認真研究,立足本村實際,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實際的新農建設發展規劃,統一佈局,協調發展,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生態環境,對於新農村建設,要按照規劃穩定有序推進。對於實施整村推進項目、鄉村道路規劃、國小軟硬件建設、垃圾處理池建設、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設等建項目要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農業科技文化的培訓、推廣。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識的宣傳和培訓力度,要積極推廣運用各種集約、高效、節約型農業技術,提高農業資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如積極推廣配方施肥等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農村勞務的開發,全面實施農民工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積極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增加農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產業的發展和培育,着力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明年,我村將加大產業化進程步伐,形成以“科學種植穩村、科學養殖興村、特色養殖富村”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在今年推廣雜交玉米、烤煙和生薑種植的基礎上,明年將大力推廣有機高粱的種植和200畝核桃種植;養殖業方面,在穩定商品豬、商品羊出欄數的基礎上,加大扶持綠殼蛋雞養殖户的養殖力度,為我村產業化打下基礎,從而可以推動我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農民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要搞好規劃,必須保護好耕地。應堅持“圍繞增收調整結構”的思路,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對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進行扶持、培育,並發展好現有的優勢產業,在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要注意確保糧食產量穩定、確保畜禽養殖安全。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整個農村的穩定和發展。

(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完善各種制度。堅持和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規範和完善各項村規民約,增強我村各幹部和村民對公共基礎設施的保護意識,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完整,增強羣眾依法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確保我村羣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總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長期性、持久性的過程。新農村建設涉及千家萬户,是一項系統的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長期努力,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從解決農民最關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實際問題入手,以增加農民收入、發展產業支撐和改善生產環境為突破口,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調動全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我相信,只要我們村幹部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積極理清我村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農民生活更加寬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潔,農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1

一、東部沿海產業轉移趨勢越來越明顯

改革開放以來,東部沿海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優勢,不斷創造經濟奇蹟。如以上海為龍頭、由浙江和江蘇15個城市構成的“長三角”經濟圈以佔全國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創造出佔全國15—20的經濟總量。近年來,隨着東部沿海的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成本快速上漲,部分傳統產業向內陸地區轉移趨勢加快。20__年上海、廣州兩地工業用地每平方米分別為782元、556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0、21。另一方面,隨着東部沿海積極承接國際高端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傳統產業轉移的動力也不斷增強。

二、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為重慶加快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

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彌補我市建設資金不足。在爭取國債資金難度日漸加大的背景下,吸引東部企業投資正成為解決我市資金短缺的重要途徑。據不完全統計,20__年僅福建、廣東兩省知名企業投資我市的重大項目就有11個,合同金額160多億元。

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助推我市新型工業化進程。東部沿海投資我市的不少企業規模較大、管理水平較高,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能力較強,有利於加快我市產業升級。如格力空調重慶生產基地等製造業項目相繼實施,帶動我市裝備製造業發展,優化工業佈局,提高我市產業積聚能力。

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為我市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山東如意、浙江奧康、雅戈爾等一大批紡織、服裝、皮鞋等勞動密集型項目相繼落地重慶,吸納了大量勞動力。據有關部門測算,山東如意科技集團在萬州的投資項目建成後,可解決6000人就業。

三、影響重慶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主要因素

一是物流成本相對較高。重慶地處西部內陸,物流成本相對較高。例如,以上海口岸為目的地,重慶每標準集裝箱的水運成本為3700元,比武漢高23;公路為11240元,高105;鐵路為5622元,高55。

二是配套能力不強。除了相對發達的汽車摩托車配件產業外,其餘產業產品零部件配套率低,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和電子元器件從沿海購進;各開發區(園區)項目之間在原材料、產品的協作關聯度不高;各區縣產業同構化現象較明顯,產業特色不鮮明;物流、生產性金融業不夠發達;市場中介發育不完善。

三是人才較為缺乏。我市高技能人員佔職工總人數的比重為2.2,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高級職稱人才佔比5.2,低於全國0.8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只佔23;中小企業、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只佔1.7。

四、對策建議

(一)研究降低物流成本政策

合理佈局各種交通樞紐、站場,注重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和協調發展,加強與跨區域交通的銜接,搭建便捷的物流平台。引導企業選擇合理運輸途徑和運輸方式,降低運輸費用。強化高速公路成本收益核算,合理確定收費標準,試行高速公路收費聽證制度。改革目前按車型收費制度,積極探索“年票制”和“計重收費”相結合的高速公路收費方式,實現“少載少繳、多載多繳、空車受惠、超限受罰”。

(二)提高產業協作配套能力

圍繞大企業、大集團,發展中小企業,形成核心企業、配套企業、生產性服務企業緊密結合的產業集羣和產業鏈,提高產業積聚能力。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專門化發展,提升商貿業發展水平,培育壯大現代物流業,加快構建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體系,積極發展生產性金融服務業和中介服務業。

(三)面向企業加強人才培養

加強職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培養高素質的產業技術大軍。調整普通高校和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科和專業設置,面向企業培訓實用型人才。建立統一的人才市場體系,清除人才流動的各種體制障礙,促進各類人才合理流動。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2

一、xx市“三種一養”產業發展情況

(一)“三種一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質量與效益逐年提升

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門、各鄉鎮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堅持以“扶貧和增收”為主線,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全力抓好柑橘、桑蠶、烤煙、養豬“三種一養”特色優勢產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有效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脱貧攻堅目標的實現。全市新種水果面積2.11萬畝,果園總面積15.3萬畝,比20xx年增加5.3萬畝;全市123個貧困村4.51萬貧困户中參與發展柑橘產業的有5389户,柑橘產業覆蓋率為11.9%。新擴種桑園面積6.5萬畝,新老桑園面積達到14.7萬畝,比20xx年增加8.7萬畝;全市123個貧困村4.51萬貧困户中參與發展桑蠶產業的有4470户,桑蠶產業扶貧覆蓋率為9.9%。種植煙葉6.19萬畝,覆蓋15個鄉鎮105個村3252户,烤煙創特產税4000萬元,特產税返還村集體343.6萬元;全市123個貧困村4。51萬貧困户中參與發展烤煙產業的有756户,烤煙產業覆蓋率為1.7%;堅持煙稻輪作,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9.5萬畝,總產量實現“八連增”,實現煙稻、錢糧雙豐收。煙、果、桑三大主導產業面積達36.19畝,佔全市耕地面積102.53萬畝的35%,20xx年煙、果、桑三大產業產值分別達2.2億元、1.35億元、1.53億元。生豬實現規模化養殖,建立大有、念浩、大金、安隆四個養殖集中區,20xx年生豬出欄25.6萬頭,規模養殖場58家,肉類總產量3.15萬噸;全市123個貧困村4.51萬貧困户中參與養豬的有10109户,產業覆蓋率為22.4%。烤煙、柑橘、桑蠶、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的穩步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我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脱貧奔康的進程。

(二)堅持發展產業與羣眾脱貧增收相結合,產業帶動脱貧攻堅顯著增強

充分利用我市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生態環境優勢,結合市場需求,選擇適合當地發展的特色產業,助推羣眾增收致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户、普通農户以及貧困農户共同發展產業,政府在資金、優惠政策等方面給予企業扶持,企業利用資金、技術和市場等優勢帶動貧困户利用土地、勞動力等資源發展產業併為貧困户提供從生產到銷售的多種服務,農户為企業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户”緊密合作發展模式,延長了產業鏈和價值鏈,實現了產業發展和羣眾增收脱貧雙重目標。20xx年,我市投入資金2.3億元,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29個,農民合作社351個,推動“三種一養”產業成為羣眾脱貧致富的重要支撐。據統計,全市貧困户參與發展特色產業2.64萬户,貧困村農業特色產業覆蓋率達85.1%,其中24個脱貧村特色產業覆蓋貧困户比例達92.3%,“三種一養”特色產業覆蓋面廣,羣眾參與種養積極性高,產業質量和效益好,產業帶動脱貧攻堅顯著增強。

(三)堅持發展產業與村集體經濟收入相結合,充分激活產業發展內生動力

圍繞“村民合作社為主導、發展產業為核心、構建利益共同體為方向”的思路,用市場化動作方式,以股份合作公司為平台,大膽探索創新,積極採取煙桑税返還、安排資金參與企業入股分紅或委託經營等方式,不斷髮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全市註冊成立34個股份合作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259個村實現有集體經濟收入(其中153個貧困村有集體經濟收入),佔全市行政村總數的89%,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量達760.5萬元,培育一批像果樂鄉大有村、湖潤鎮新靈村、化峒鎮八德村、民強村、同德鄉足表村、意江村、武平鎮多納村、壬莊鄉八澤村等產業帶動能力強、收入穩定的村集體經濟,填補我市村集體經濟無收入的空白。

(四)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不斷提升農户增收水平

從20xx年開始,市政府連續8年出台了《xx市農業產業扶持辦法》,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參與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農户,予以種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扶持,農户參與發展農業產業積極性明顯提高,投入顯著增強。20xx年安排扶持農業產業發展資金2.23億元,涵蓋烤煙、桑蠶、水果、特色養殖等產業,極大地調動了羣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推動了產業發展,促進羣眾增收致富。

(五)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發揮農業核心示範區示範帶動作用

積極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全市土地流轉面積9。7萬畝,農村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進入了提質增速發展的新階段。全市共有市級龍頭企業9家,農民合作社351個,家庭農場28家。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的要求,着力創建“要素集中、產業集聚、技術集成、經營集約”的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以示範區引領xx現代農業發展。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29個,海升柑橘產業示範區評為自治區四星級農業核心示範區,陝西海升、揚翔養殖、鑫晟繭絲綢公司等龍頭企業帶動拉動日益增強,推動我市農業由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總而言之,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科學提出“三種一養”特色產業發展戰略思路,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集中資金、集中力量強力推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3+1”主導產業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市有史以來農業產業資金投入最大、獎勵政策最多、發展速度最快、質量效益最好的時期。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xx市“三種一養”產業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

(一)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合作化程度不高。我市桑蠶、水果、養殖產業初具規模,然而產業發展尚未完全成熟,產業鏈短,部分鄉鎮產業基地建設佈局小而散,管理較為粗放,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合作化程度不高,質量效益不突出,帶動農民脱貧致富不強;部分農户對發展農業產業信心不足,投入力度不夠,“重種輕管”、“重種輕養”,單產效益不高。比如,20xx年全市桑園面積9萬畝,產值1.53億元,畝產值1700元;水果面積14萬畝,產值1.4億元,畝產值只有1000元,產出質量效益偏低,加強對桑園和果園的精細化管理,提高桑蠶、水果單產的'質量和效益還需進一步加強。

(二)產業發展不平衡。對種植產業扶持力度大,對畜牧業扶持力度相對滯後,種植產業發展相對較快,畜牧業發展相對較慢,種植產業與畜牧業尚未有效銜接。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稻草、玉米稈、甘蔗尾葉、桑枝等原料加工成飼料養馬牛羊,促進原料加工、肉牛羊養殖、有機肥的綜合開發利用,延伸產業鏈,不斷髮展壯大我市畜牧產業尚需進一步探索。

(三)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我市農業龍頭企業少,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少,目前上規模龍頭企業水果只有海升公司1家,桑蠶只有鑫晟繭絲綢公司1家,畜牧養殖只有揚翔、福喜樂、家寶3家,龍頭企業對“5+2”富民產業整體帶動作用不強,龍頭企業與農户的聯繫還不夠緊密,大多隻是單純的買賣關係,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進、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農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時,一些產業項目推進慢,項目落地難,比如水果分選冷鏈倉儲物流項目建設滯後,農户種植的水果價格低,產品賣不出去,水果產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養豬產業雖然建立了4個養殖集中區,可是對母豬繁育基地年出欄37萬頭仔豬後續如何規劃佈局、如何交給農户、帶動農户養殖、擴大養殖規模的規劃建設滯後。

(四)基礎設施建設整合投入不足。近年來,我市加大對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然而水、電、路、蠶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與產業的發展和羣眾的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不少桑園、果園基礎設施落後,農户肩挑馬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產業的發展。

(五)技術服務指導跟不上產業發展需要。據瞭解,目前我市大多數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只有1—2名工作人員,市直層面除了烤煙產業技術人員相對充足外,桑蠶、水果、畜牧水產技術人才相對缺乏,市、鄉、村三級技術人員隊伍配備與“三種一養”產業發展規模不相匹配,“小馬拉大車”,跟不上我市農業產業發展的需要。

(六)市場風險預判不夠。隨着我市桑蠶產業規模的擴大,由於對市場風險預判不足,企業資金準備不夠,鑫晟繭絲綢公司因資金困難連續幾個月沒有兑現農户交售的蠶繭資金,極大地挫傷農户種桑養蠶的積極性,需要引起重視並注意加以解決。

三、對“三種一養”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一)抓好“三種一養”特色優勢產業的規劃建設佈局。實踐證明,烤煙、桑蠶、水果、養殖等“三種一養”產業是適合我市農業發展實際、促進農業增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推脱貧攻堅如期實現的的特色優勢產業。市人民政府及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的決策部署,科學制定我市“三種一養”產業總體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石漠化山區桑蠶產業園、優質水果(柑橘)扶貧產業園、優質煙稻產業園、生態養豬產業園等產業區域規劃佈局,理清產業發展的目標、思路、方向和線路,合理分配資金,集中力量推動“三種一養”產業協調、可持續發展。各鄉鎮要結合本鄉鎮實際,制定本鄉鎮產業項目實施方案,細化產業發展任務、目標,強化工作措施,促進產業加快發展。

(二)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要加強與上級部門的對接,多方籌措資金,持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增強產業發展後勁,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堅持以發展產業為抓手,按照全市產業發展規劃佈局,全力抓好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和石漠化山區桑蠶、優質水果、優質煙稻、生態養豬四大產業園區創建工作,突出資源優勢和特色優勢,抓好各鄉鎮連片100畝以上的產業富民示範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基地的示範帶動作用,帶動全市富民產業發展。強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户”示範帶動作用,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户、新型職業農民等產業經營主體,充分發揮資金、技術、市場等優勢,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通過農民資金入股、土地參股和務工收入等方式,引導經營主體與農户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進一步提高產業帶動農户增收致富能力。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積極推動陝西海升、鑫晟繭絲綢、廣西揚翔等龍頭企業聯村帶户,將產業基地延伸到貧困村貧困户,促進貧困村土地適度規模流轉,帶動特色種養、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產業發展。

(三)強化產業質量品牌建設。增強市場導向意識,堅持以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市場競爭力為核心,強化質量品牌建設,結合我市產業發展實際,堅持以發展烤煙、桑蠶、水果、養殖為主,其它產業為輔,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對農民增收帶動作用明顯的特色優勢產業,着力抓好xx臍橙、沃柑、大果山楂、優質蠶繭等農產品品牌建設,大力培育和推廣一批有市場、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產品,努力提高我市農副產品質量品牌和市場競爭力。

(四)做大做優做強“三種一養”產業。一是繼續加大烤煙產業政策扶持力度,充分挖掘煙稻、煙菜輪作多元化生產模式、產業成熟、收入穩定、錢糧雙豐收的特色產業優勢,進一步擴大烤煙種植面積,提升產業質量與效益。二是全面推進我市農業標準化建設,深入實施“三種一養”優勢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工程,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加強果園和桑園精細化管理,加大技術培訓指導力度,努力提高單產產量產值,確保農户種養產業有市場、有效益、有收入。三是加大桑蠶產業循環綜合開發利用,探索建立桑枝用作種植食用菌、製作飼料飼養奶牛,桑芽製作茶葉,蠶蛹製作飼料,次下繭加工成蠶絲被,蠶沙發酵成農家肥、用作土地改良,延伸桑蠶全產業鏈條,推動桑蠶產業多樣化發展,實現桑葉、桑芽、桑果、桑條、蠶蛹、蠶沙等商業價值最大化,增加產品附加值。四是加強蠶沙無害化處理防治工作,切實將蠶沙綜合處理配套項目納入桑蠶產業發展規劃框架,出台蠶沙無害化處理補貼政策,引導桑蠶養殖集中區和養殖農户建立蠶沙處理池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蠶沙污染。同時,積極引進企業,實施蠶沙綜合處理配套項目,利用蠶沙、桑枝生產食用菌,生產蠶沙、廢菌棒有機肥,製作蠶沙藥品,變廢為寶。五是切實採取措施解決蠶繭資金白條問題,防止因拖欠農户資金導致桑園面積滑坡。六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鼓勵農户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稻草、玉米稈、甘蔗尾葉、桑枝等原料加工成飼料養馬牛羊,促進原料加工、肉馬牛羊養殖、有機肥的綜合開發利用,構建養殖、加工、物流的全產業鏈,實現種養結合、產銷對接,不斷做大做強我市養殖產業。加快推進生豬標準化生態養殖建設,加大生豬養殖補貼力度,積極鼓勵、引導貧困户按照“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户”模式與龍頭企業簽訂生豬代養合同,扶持貧困户發展生豬產業,輻射帶動我市生豬養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五)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一是強化陝西海升集團的核心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水果種植產業,擴大水果種植面積,提高水果質量,完善水果倉儲、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引進企業對xx優質柑桔、蜜柚、臍橙、大果山楂等進行綜合性加工,形成水果種植—果汁、特色果酒、果脯、果茶等產業鏈,全力打造xx地理標識的水果產業鏈。二是充分利用xx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整合xx、德保、那坡的桑蠶產業資源,以xx鑫晟繭絲綢科技有限公司為桑蠶產業發展核心,抓好絲綢生產、加工、銷售以及絲綢服裝、領帶生產和文化旅遊體系建設,延伸繭絲綢行業產業鏈,實現三產聯動。三是加強與深圳市龍崗區的對口合作,建立生豬標準化養殖、加工、冷鏈、物流基地,構建生態、高產、優質、高效的生豬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體系,實現豬肉向深圳等大城市直銷。

(六)強化技術服務指導。堅持科技興農和人才支撐作用,積極招聘、引進、培養專業技術人才,整合糖辦、煙辦、水果辦、桑蠶等涉農部門技術力量,適當增加專業技術人員,建立市、鄉、村三級網絡技術人才隊伍,為我市農業產業發展提供科技人才保障。加強技術服務指導,強化生產技術培訓,建立長效培訓機制,採用多種形式開展種養科學技術培訓,提高種養技術水平。加強與區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出台優惠政策,吸引區內外專家、學者、技術人員為xx產業發展出謀劃策,開展技術合作。

(七)抓好產品銷售服務。積極適應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和產業發展的需要,抓好農產品的銷售服務,加強產銷對接,有效防範市場風險。加強對農產品銷路的風險研判,尤其要着力解決柑橘價格偏低、市場銷路不暢問題,暢通銷售渠道,切實增加果農收入。以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為契機,建立健全市、鄉、村三級產品銷售流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和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監管體系,依託供銷社、郵政、農網服務網絡以及骨幹流通企業、電商企業,完善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促進商品交易網上網下融合發展,推動農村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農產品流通交易,提升我市農村商品流通服務水平。積極依託古鼎香農批大市場和電子商務進農村活動,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三種一養”產業發展搭建銷售平台。加強與阿里巴巴、趕街網、淘寶等電商企業的合作,多渠道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商企業、大型超市等市場主體與我市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係。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3

4月18日至23日,在副市長的帶領下,我市部分紡織企業負責人一行15人,赴浙江蘭溪、江蘇湖塘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學習考察對接活動,先後參觀考察了中國立馬控股集團、浙江佳而美紡織、浙江鑫浪紡織、浙江七星紡織、江蘇曠達集團、常州馬杭色織布、江蘇甌堡紡織染整等企業,以及湖塘紡織城、湖塘紡織科技發展中心,並分別召開座談會,聽取了兩地在紡織產業發展上的經驗做法介紹,與當地企業進行了對接交流。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兩地紡織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XX市紡織產業發展情況。XX市位於浙江省中西部,是“中國織造名城”。全市現有紡織企業1300家,從業人員5.1萬,規模以上企業217家,其中織造企業1150家(含毛巾企業275家),產值超億元的企業26家。織布機1.3萬台,其中進口噴汽織機3150台、劍桿織機8000台,織布無梭率達100%;環錠紡35萬錠,氣流紡6400頭;印染生產線7條,後整理線22條,闊幅平網印花生產線7條;年產布10億米、毛巾6億條、棉紗10萬噸、家紡用品等800萬套。,棉紡織工業實現生產總值80億元,其中織造企業產值達68億元,佔紡織工業總產值的84.9%,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6.9%。紡織工業年上交税收3.2億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遞增,年出口交貨值25億元。

 (二)湖塘鎮紡織產業發展情況。江蘇XX市XX區湖塘鎮是聞名遐邇的“紡織之鄉”、“全國色織布中心”和“中國織造名鎮”,兩度獲得“中國鄉鎮之星”殊榮。全鎮現有工業企業4660家,其中從事紡織服裝生產的企業2800家(其中色織面料生產企業約佔半數以上),從業人員10萬餘人。現有織機4.4萬餘台,其中噴汽織機3500台,劍桿織機30000台,有梭織機10000台,經編機500台,噴水織機150台,形成了以色織面料、牛仔面料和燈芯絨面料為主、以針織面料和產業用面料為補充的產品結構。培育了“江蘇新光”、“浩華紗羅”、“頂呱呱”等一批知名企業和品牌產品。,全鎮紡織企業完成產值136億元。

二、兩地紡織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高起點定位,提升產業檔次。蘭溪、湖塘地處江浙地區,棉花資源有限,發展紡紗優勢不明顯。為此,兩地都把發展重點定位於織造、印染、家紡等紡織行業下游產業中高端產品上。XX市有紡織企業1300家,其中織造企業1150家,佔紡織企業總量的88.5%以上;湖塘有紡織企業2800家,其中色織面料企業佔半數以上,企業普遍應用“無錠紡紗、無梭織造、無紡成布、無水印染”等先進技術,產品實現了系列化、配套化、個性化、時尚化。產業定位的高起點為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提供了基礎保障。

(二)高精尖裝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鼓勵企業應用先進設備,淘汰落後產能,兩地政府都出台了對紡織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XX市政府專門出台政策,對紡織企業購買無梭織機進行補貼,每購買1台噴汽織機財政補貼1萬元,購買20台劍桿織機補貼1萬元。同時,對每台織機規定最低納税額標準,遏制低價無序的惡性競爭,促使企業應用高端設備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湖塘鎮提出了“紡織強鎮”的發展戰略,扶持引導紡織企業投入80多億元進行技術改造,普通織機已基本被先進的劍桿織機、噴汽織機、經編機及整經機所替代;印染、後整理、服裝等行業逐步引進筒子染色機、球莖染色、漿紗機及莫里森、門富士後整理生產線等國際先進設備,使得湖塘紡織產品逐漸與國際高檔服裝面料接軌。

 (三)高質量管理,打造高檔次產品。蘭溪、湖塘十分注重企業的管理。湖塘鎮針對紡織企業制定了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質量方針和目標,建立健全了質量管理網絡體系,制定了一整套質量管理制度,所有企業都推行了技師責任制和質量工資制。在湖塘鎮江蘇曠達集團生產現場,我們看到,生產設備一塵不染,流水線生產井然有序,物品放置規範到位。該企業先後通過了iso/ts16949(版)標準評審、德國dqs公司頒發的'質量體系論證和iso14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在“精益生產、顧客滿意、實現零缺陷”的質量方針指導下,致力於原材料到成品品質的把關和提升,實現了高標準的品質管理。

(四)高素質人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蘭溪、湖塘兩地企業非常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每年都組織紡織企業選送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到紡織院校、先進棉紡織企業深造、鍛鍊,培養懂技術、會管理的應用型人才。當地政府還鼓勵企業赴上海、北

京等人才高地招攬人才,用靈活的機制、優惠的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浙江立馬、江蘇曠達等企業中高級技術人才佔職工總數的比例達到30%以上。大量的人才儲備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了保障。XX市到底,有國家級技術中心1家、省級技術中心3家,省級科技型企業2家,省級新產品近20個,省市高新技術產品50多個。同時,企業注重同國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建立廣泛的橫向合作,大力研究開發新型特種紡織原料、織造工藝、染整後處理工藝等,紡織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時俱增。XX市共有中國名牌1個,浙江省名牌3個、國家、盛市著名商標9個,江蘇湖塘也培育了一大批品牌產品。這些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使兩地紡織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也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五)高水平配套,營造優良發展環境。湖塘鎮開發建設了武進紡織工業園、城西工業園和湖塘印染工業園等專業園區,園區內建有熱電廠、污水處理廠等公共設施,實行統一治污、統一用電、統一供熱、統一收費,並在產業聚集區內集中建設標準廠房等。同時,成立了紡織科技發展中心,為湖塘紡織企業提供優良的產品研發、設計、檢測平台,實現設施公建、資源共享,降低企業投入,把更多的資金用於生產發展。XX市在蘭溪西郊開闢了面積達1000畝的靈洞工業園,作為發展紡織業的專業基地,政府在產業配套、社會協作、基礎設施等方面,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優化和改善投融資環境,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建立和完善紡織品監測中心、紡織網、紡織協會等服務機構,努力為企業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根據蘭溪織造名城建設的規劃,“xxx”期間,蘭溪紡織產業將以經濟開發區為軸心,建成佔地13000多畝,入園企業500多家的產業園區。並按照產業集聚和資源共享原則,建立紡織生產研發中心、質量監測中心,以及紡織工業網、人才培訓和技術交流等公共服務平台。

三、加快我市紡織工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我市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的“中國棉紡織蠟染名城”,與蘭溪、湖塘兩地有很強的互補性,其紡織工業發展的經驗和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在我市紡織工業的發展上,提出如下建議:

(一)高標準制定產業規劃。產業要發展,規劃必先行。建議依照國家和省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認真制定適合我市的振興規劃。要按照“區域集中,產業集聚,開發集約,能量集合”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佈局,高標準、高質量地制訂發展規劃,向上遊發展良棉種植、精細加工,向下遊發展高支紗、服裝及服裝面料、牀上用品及裝飾用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到xx年,紗錠達到250萬枚,無梭織機達到3000台以上,清梳無卷化率達到60%,無接頭紗比例達到70%,無梭布比例達到80%,精梳紗比例達到50%。年生產各類棉紗420萬噸,各種布5億米,各種針織服裝1000萬件。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0億元、利税12億元。

(二)高投入拉長產業鏈條。通過增投入,膨脹規模,壯大發展實力;抓延伸,突出主導產品,拉長產業鏈條,培育競爭優勢,膨脹產業規模。到xx年,紡織企業累計投入力爭達到60億元,重點技術裝備水平達到90%,其中40%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要用先進的劍桿織機、噴水織機、噴汽織機、經編機及整經機所替代普通織機;印染、後整理、服裝等行業逐步引進筒子染色機、球莖染色、漿紗機及莫里森、門富士後整理生產線等國際先進設備。大力發展服裝加工產業,重點抓好已與温州服裝商會簽約的總投資16億元的山東臨清温州服裝產業園建設,建成集服裝製造、商貿流通、商務洽談、設計創意、時尚發佈、論壇會展、培訓交流、度假休閒、生活配套等為一體的生態產業園區,提升臨清紡織產業檔次。

(三)高強度加強技術改造。當前我市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遭受困難,主要原因還是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為此,要把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和設備,全面提升裝備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繼續實施以提高“三無一精”(無卷、無梭、無接頭和精梳)比重為主要內容的改造升級,加快發展高檔精梳紗線、多種纖維混紡紗線和差別化產品,做到普通產品規模化、特殊產品訂單化;加快發展緊密紡關鍵專件、高檔噴汽和劍桿織機等新型設備,力爭到xx年全市細紗機全部完成節能風機的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快淘汰“1”字頭細紗機、1979年及以前生產的a512、a513系列細紗機、b581、b582型精紡細紗機、bc581、bc582型粗紡細紗機,提升裝備水平。同時,嚴格貫徹執行(關於加強高能耗高排放項目准入管理的實施意見),建立並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對行業中各類高能耗、高排放新建

項目嚴把准入關,從源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杜絕新增落後生產能力。

(四)高起點進行自主創新。要以自主創新為第一動力,深入貫徹實施品牌戰略,堅定不移地走質量興市之路,以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帶動產業發展和集聚,提升綜合競爭力,有效應對國際國內激烈競爭。要學習湖塘鎮“區域品牌”與企業“名牌產品”共同發展的道路,在推進策略上,“區域品牌”以“中國紡織蠟染名城”為品牌標誌,作為區域紡織服裝企業共享的資源,企業名牌產品以“三和”、“白羊”、“艾諾”為代表,帶動更多的優質產品和品牌。引導企業重視科技投入,積極推進科企合作,幫助企業建立科技成果引進渠道、科技合作渠道,鼓勵企業加強與各研究所、學校等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重點研發120支以上高支紗、功能性新面料用紗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紗線產品,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贏利能力。企業技術中心每年都要研發2-3個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新產品,爭取做到研發一批、儲備一批、開發一批、推廣一批。到xx年,爭創中國名牌2個以上,省名牌5個以上。創建國家級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以上,中型以上企業普遍建立企業技術中心。

(五)高水平建立公共平台。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發展,政府要積極引導,出台優惠扶持政策,加快公共平台建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儘量爭取國家扶持。組織篩選和上報符合國家要求的重大項目,積極幫助申報爭取國家及省各項資金支持;二是加大獎勵力度。落實好臨發4號文件,對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中國名牌、馳名商標)以及省級榮譽稱號(山東名牌、山東省著名商標)的,分別給予30萬元和5萬元的資金獎勵;對當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XX市級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的,分別給予30萬元、5萬元和2萬元的資金補助;對當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分別獎勵企業20萬元和5萬元;對於成功上市的企業獎勵50萬元;對當年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重點項目,按實際形成投資額的萬分之三獎勵企業法人代表;凡重點企業當年新增税金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的,按照新增税金的2%獎勵企業法人代表。三是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制定專門的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對加強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給予獎勵,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2、加速建立融資擔保平台。一是努力做好銀企對接。積極貫徹國家適度寬鬆的金融政策,定期組織重點項目、骨幹企業與各金融機構對接,向企業推薦金融產品,向金融機構推薦重點項目和優勢企業,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和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二是要抓好金融服務創新與業務品種開發。積極研究採取循環貸款方式,改變傳統的一次性貸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隨時還款、循環使用’’;大力推廣農信社的“大聯保體貸款”的做法,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三是積極籌建擔保公司。今年力爭組建2家擔保投資公司,緩解我市企業擔保抵押難的問題。

3、加快建立公共研發平台。公共研發平台就是集中一個產業或全市的科技力量,建設成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互動、基於產業集羣的行業聯合研發體系平台。可為該產業的企業提供技術創新、公共研發等平台服務。一方面,解決了投入大、要求高,單個企業難以建立的難題。另一方面,公共研發平台既可以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難題,也可以把研發出的新產品、新技術向企業推廣,實現互惠雙贏,進而推動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及市場競爭力。

 4、加快建立公共服務平台。一是設立市行政服務大廳,凡有審批職能的市直部門都要在大廳開設服務窗口,由各單位業務熟、責任心強的精幹人員值班,並簡化審批程序,按照從簡、從快、從優的原則集中辦理有關手續,實現“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二是建設特色產業聚集區,可採用bot(即建設-經營-轉讓)、tot(移交-經營-移交)等方式,在產業聚集區內集中建設標準廠房、集中供熱、集中污水處理等,實現設施公建、資源共享,降低企業投入,把更多的資金用於生產發展。三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服務功能,宣傳推動提高產業知名度、組織參加或舉辦大型行業展覽活動,提供信息,加強交流,促進發展。

5、積極籌建專業批發市常積極培育兩個市場。即原材料市場和專業交易市常通過橫向拓寬、縱向拓展,建設一個有規模、上檔次的專業交易市場,吸引更多的上下游經營業户、紡織機械及配件經營户或印染加工聯絡處等中介加入,帶動紡織產業拉長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我市的影響力。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4

按照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的要求,落實發展海洋經濟的總體規劃,將充分依託洋國際深水港和浦東國際航空港兩大國際性樞紐港的優勢,延伸和拓展浦東開發開放的經濟社會效應,準確把握在新一輪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貫徹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體現區位優勢,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壯大主導產業,提升產業集聚度,提升產業能級。加快經濟的發展,就是要以加快優勢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形成產業細化、優勢明顯、集羣度高的產業羣,共同推進經濟圈產業的競爭力。

一、年工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年,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47億元。其中四大重點行業:電子信息業佔總產值的112%,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佔28%,汽車製造及其零部製造業佔1%,裝備業佔1%。從行業小類看,通用、專用、運輸設備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金屬製品業完成產值82億元;電氣機械、通信設備、計算機、儀器儀表等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6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電子信息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29億元,同比增長10%。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2億元,佔全區工業的7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7億元;通用、專用、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汽車製造及零部配製造業完成1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倍多;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完成18億元,比上年增長46%。全區工業實現利潤410億元,電子信息業佔41%,醫藥及醫療製造業佔0%,汽車製造及其零部製造業佔194%,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佔22%。從主營業務收入看,四大重點產業共實現49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數的742%。其中電子信息業佔111%,醫藥及醫療製造業佔02%,汽車製造及其零部製造業佔121%,裝備業佔09%。

(一)總體發展現狀

總體看,我區4大重點產業發展狀況良好,呈出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從產業規模看,4大產業創造的經濟總量在全區工業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彙總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4個重點產業共有82户企業,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10%;就業人數877人,佔規模以上工業就業人數的2%;資產合計4069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的697%;主營業務收入49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42%;利潤總額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74%。

二是從經濟效益看,重點產業各項經濟效益指標普遍好於全區工業平均水平。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重點產業的資產週轉率為214次,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勞動生產率為117萬元/人,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2萬元;重點產業產品銷售率為987%,高出全區工業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負債率為%。

(二)各產業發展現狀

為了更全面地瞭解我區產業的發展現狀,下面對各產業逐一進行分析:

1、汽車製造及其零部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9家,從業人員1020人,資產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88億元,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三。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延鋒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8億元)、納鐵福傳動軸有限公司(176億元)、申龍客車有限公司(2億元)。

2、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21家,從業人員9人,資產1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84億元,實現利潤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有2家企業的產值超過4億元,分別是揚子江藥業集團海尼藥業有限公司(億元)和迪賽諾化學制藥有限公司(47億元)。

3、電子信息製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2家,從業人員1190人,資產61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41億元,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家,超0億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昌碩科技()有限公司(0億元)、勝華電纜廠(128億元)、堂福電子有限公司(4億元)。

4、裝備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60家,從業人員6028人,資產27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億元,實現利潤212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一。資產週轉率為21次,產品銷售率為999%,資產負債率為9%。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有法人單位102家,從業人員19人,資產6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90億元,實現利潤9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二。資產週轉率為2次,勞動生產率為148萬元/人,產品銷售率為978%,資產負債率為29%。

二、加快工業產業發展的思考

雖然目前重點產業還很弱小,但已經有一批正處強勁發展的產業,還有一批具有較明顯發展潛力的`產業,經濟崛起的步伐在明顯的加快。經濟發展的提速,我們認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徑應是產業的集羣化發展,以區域經濟的一體化加速改變經濟發展的固有狀態,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從產業發展的層面上看,加快工業產業集羣建設應着力抓好六個方面。

(一)實施好“十一五”產業發展規劃

在實際的發展中,應結合國際產業發展和轉移規律、我國產業發展狀況,制定出推進工業產業發展具體可行的措施。要從工業整體發展出發,立足於產業發展和產業集羣狀況,着眼於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強勢發展產業--潛在優勢產業,圍繞產業聯動,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集羣,合理佈局生產力,形成產業聚集,要與大項目和龍頭企業想結合,與產業園的特色相匹配,與人力資相適應,發展以現代裝備業為核心的先進製造業,同時與浦東聯動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

(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促進產業升級

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的產業發展方針,在發展中完成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在調整中實現產業創新提升,逐步構築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先導、現代裝備工業為支柱,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體現臨港經濟特徵的多元產業體系,努力構築“現代裝備工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信息產業基地”。要做好工業產業集羣,其根本點就是要以產業中心發展區域的產業為基礎,特別是利用其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整合同類產業和產品資,發揮產業集羣的引領導作用,帶動經濟圈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有利時機,努力創造條,改善軟硬環境,大力引進外資,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特別是要吸引外資在我區建立研發中心和關鍵零部生產基地,提升加工產品檔次和開發能力。

(三)以產品為核心,加強產業集羣分析研究

從產業競爭力上看,我們要對重點行業進行細化研究,從中類行業細化到小類行業、細化到產品。從小類行業上研究,以龍頭產品為紐帶,進行產業集羣,進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競爭,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和贏利水平。同時充分重視國內外市場,做好兩個市場大。比如電子信息行業,它的發展與國際IT產業的發展休慼相關,但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對電子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時,也要眼睛向內,加大技術投入,集中攻關,尋求核心技術突破,不但可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業的產品附加值,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堅持以質取勝戰略,法力培育優秀品牌,使之成為的產品新亮點。

(四)“開節流”並舉,應對能緊張局面。

工業的快速發展,用能需求急劇增加,能供需趨緊。短期説,強化節能意識,組織協調好能供給,最大限度地舒緩用能緊張的局面。長遠看,關鍵是加強節能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開發可替代新能,特別是可循環使用的新能,從根本上解決能問題。與此同時,新技術的應用,還是從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價格上漲、成本壓力增大的最佳途徑。

(五)統籌協調好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工業園區良性有序發展。招商引資是加快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工業園區則是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戰場。要把園區的工業做大做強,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和資金仍然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把加快工業發展、壯大工業規模、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作為重大措施抓,各部門要積極配合,為園區建設創造寬鬆環境。提升工業園區的能級,加快培育臨港綜合經濟開發區、臨港物流產業區、國際醫學園區和信息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和功能培育。通過園區建設,拓寬我區工業發展空間,吸納新的工業項目,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增強發展後勁。從經濟一體化、空間佈局擴容和功能提升出發,把工業園區整合成產業功能區,加快工業園區的產業集羣化、市場專業化的發展。

(六)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大力扶持大型優勢企業和中小高技術企業,針對我區目前存在的企業多、技術競爭力弱的問題,要繼續實施企業集團戰略、龍頭企業戰略,發揮規模優勢,提高整體抗市場風險能力,力求在微電子、軟、計算機、通信等重點領域儘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和拳頭產品。與此同時,進一步扶持中小高技術企業,培育大型企業的後備力量,以形成梯次推進的產業組織體系。比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是世界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國工業的五大重點發展產業。年,該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我區規模以上總量的68%,實現總產值佔總量的71%。要把握好產業發展的大勢,着力發展增長潛力大、帶動效益強、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發展和壯大新興產業。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5

市位於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連山與青海毗鄰,北依巴丹吉林沙漠和XX區毗鄰。轄甘州、臨澤、高台、山丹、民樂、肅南一區五縣,總面積4.2萬平方公里,130萬人,耕地380萬畝,園地41萬畝,林地560萬畝,草地3034萬畝。滋潤張掖的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發源於祁連山北麓,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區和酒泉衞星發射基地,幹流全長928公里,流域面積14.3萬平方公里。地處黑河中游的XX市集中了全流域95 %的耕地、91 %的人口,黑河水造就了"金張掖"的輝煌。20xx年實現農業增加值71.55億元,總量位居全省第一。

與此同時,XX市沙漠化土地面積1082萬畝,佔總土地面積的17.2%,其中流動沙丘222萬畝,半固定沙丘202萬畝,固定沙丘71萬畝,戈壁503 萬畝,風蝕殘丘53萬畝,潛在沙丘31萬畝。XX市60個鄉鎮中有43個鄉鎮、50多萬農民分佈在沙漠沿線。土地沙漠化、沙塵暴、乾熱風等災害性天氣對農牧業生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很大。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XX市上下按照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沙產業理論,以構建生態經濟大市為統領,把防沙治沙與發展沙產業結合起來,積極探索統籌生態建設與現代農業相生相伴的耦合體系,"南保青龍涵水源,中護濕地建綠洲,北鎖黃龍固風沙",大力發展沙產業,沙產業開發成果豐碩。

一、成果及特點

(一)堅持規劃先行,穩步發展沙產業。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沙產業理論,市委、市政府先後制定了《XX市沙產業開發總體規劃》等一系列文件,並把發展沙產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80年代以來,市上領導先後帶領市、縣、鄉村各級領導幹部分赴內蒙、寧夏和武威等周邊地區,學習借鑑沙產業開發的先進經驗,廣開視野,抓點帶面,整體推進。經過多年堅持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XX區石崗墩、民樂六壩、山丹清泉和東樂、臨澤新華和板橋、高台駱駝城、肅南許三灣為代表的14個沙產業開發典型。昔日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XX區石崗墩灘,目前有年金龍、甘霖、飛龍等10多家企業進行開發建設,形成了集高效節水示範、生態防護林建設、優質牧草種植、苗木繁育、綜合養殖、農副產品加工、旅遊觀光為一體的經濟開發區;XX縣駱駝城是新開發的移民鄉,過去這裏大部分是沙漠戈壁,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陸續進行了移民和農業綜合開發,全部村民都是從本縣外鄉和外地遷移而來,1984年建鄉,全鄉農户來自5省8區26縣市,轄13個村80個合作社3561户,12432人,可用耕地面積5.8萬畝。20xx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778.6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345元。特色產業有玉米制種、油料、蘋果、葡萄、梨、加工番茄、辣椒幹以及孜然、柴胡、黃芪、甘草等中藥材;地處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肅XX縣明花鄉許三灣,上世紀80年代末打出了第一口深水井後,肅XX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明花區許三灣荒漠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90年正式列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行開發。20多年來,來自肅XX縣南部乾旱山區的大河、馬蹄和明花等地的移民,在國家地方惠農政策扶持下,進行固沙造林,治理荒漠,打井造田,重建家園的活動。經過20多年各級幹部羣眾持之以恆努力奮鬥,如今盛夏的許三灣,是一排排俊秀挺拔的白楊,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柏油路,一片片綠油油的農田,一幢幢鱗次櫛比的磚瓦房。這整齊的林帶、道路、農田和磚瓦房,是在曾經風沙肆虐,百里無人煙的茫茫沙海上"拔沙而起"的,堪稱沙漠治理的典範。

(二)強化典型示範引領,穩步推進沙漠日光温室。XX市上下把發展沙荒地日光温室作為節約耕地、發展生態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狠抓科技推廣、強化典型示範引領,加快推進沙漠日光温室建設步伐。截至**年,XX市日光温室達到6.22萬個座、面積6.72萬畝。其中建在荒漠沙丘中的鋼架大棚達到 1.6萬畝,佔XX市日光温室面積的24%。 XX縣發動個體私營業主興建,鼓勵專業合作社入股連建,動員農户自主打建的方法,大力發展荒漠區日光温室,已建成了板橋鎮紅橋設施葡萄標準園、興科荒漠區現代農業示範園為代表的荒漠區日光温室示範點1萬多畝,棚內種植反季節紅提葡萄及茄子、辣椒、西紅柿,收入都在1-2萬元以上,使其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新型特色支柱產業。XX縣確立"搶抓機遇,培育特色,能人幫動,科學發展"的總體戰略,在北部沙灘建設萬畝能人創業科技示範區,重點發展反季節日光温室紅提葡萄、高效精細蔬菜和規模養殖,並利用荒漠、山坡地建設半坑式温棚發展食用菌,畝均收益在1萬元左右,形成了企業和能人帶動,幹部羣眾廣泛參與推動的經營格局。XX縣新壩鄉暖泉村引流祁連山泉水在銀窪石荒灘上發展反季節紅提葡萄,由黨支部牽頭,專業合作協會運作,村上出資配套水、電、路及林網基礎設施,農户自籌資金打建日光温室並無償配套滴灌,已建成520座,使全村户均達到兩座。該鄉小壩村在三鑫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引領下,採取"公司+基地+協會+農户"的形式,於20xx年培育出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很高的黑蕃茄,花菁素含量高達89.71毫克/公斤,蕃茄紅素的含量 28.04毫克/公斤,是紅色普通蕃茄的7.2倍,黑蕃茄作為沙漠有機蔬菜的優質果蔬食品的代表已通過國家有機綠色認證。目前,全縣推廣面積達到3480 畝,畝收入達8000元左右。XX區以有年金龍集團為主開發建設的石崗墩荒灘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是市內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輻射效應最強的示範園區,總面積1萬畝。園區內打機井3眼,襯砌高標準渠道16公里,埋設低壓輸水管道6公里,架設温室滴灌輸液管50公里,建成半移動式噴灌1000畝,栽植名優經濟林2500畝;園區引進以色列技術及設備,建成電腦自動控制温度、濕度和具有自動化滴灌、噴灌設施的高科技暖棚4座。並借鑑上海技術,自行設計建造了帶有防風、防寒走廊的聯體大棚5座,高標準中式二代日光温室50座,温室總面積達200畝;區內配套建成了年產800噸麪粉廠、1000噸果品氣調保鮮庫、2萬噸酒精、5萬噸馬鈴薯系列產品深加工生產線、5000噸果品濃縮汁和10萬隻雞、1000只羊、5000口豬和5000頭牛的綜合養殖場等企業。園區先後示範推廣無土栽培、立柱式栽培等新技術23項,引進以色列西紅柿、韓國金蕃瓜、美國紅黑提葡萄、荷蘭花卉、俄羅斯大葉菠菜等優良品種66個,各種農作物的灌溉全部採用高新節水技術,綜合節水率達90%以上,科技在示範園區生產中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示範園區已成為渠、路、林、田相配套,種養加、科工貿、旅遊為一體的綜合農業開發區,實現了農業的循環發展。

(三)拓寬融資渠道,荒漠區生態治理成效顯著。風沙區荒漠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實施採取政府主導、國營集體、個體園林場參與的治理模式,在甘州、民樂、臨澤、高台、肅南五縣區組織實施,貸款規模達3.5億元,風沙治理面積達到52萬畝,工程治沙2.5萬畝,封沙育林(草)35萬畝,新修乾渠3公里, 支渠14公里,斗渠62公里,農渠112.06公里,輸電線路15公里,購置農用機械425台件等。通過工程建設使項目區扭轉了沙化延伸勢頭,降低了沙塵暴的發生頻率和強度,逐步實現了沙區生態良性循環,改善了項目區生態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20xx年,XX縣委、縣政府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決定全面實施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通過實施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整治荒漠化土地近2萬畝,開發建設商品住宅57萬平方米,帶動新增固定資產投資 8-10億元,在不佔用耕地的基礎上,使縣城向東延伸近3公里,向南延伸近6公里,城區建設面積由5.5平方公里擴大到15平方公里,增長近3倍。沿大沙河流域建成了1萬畝高效設施農業生產基地,18萬頭奶肉牛生產基地,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礦產資源加工、精細化工、清潔能源四大工業經濟集羣。形成了集農業綜合開發、新型工業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開發區,走出了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的新路子。XX區緊緊住境內豐富的濕地灘塗、沙漠戈壁較多的特色和優勢,加快編制《XX區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規劃》,從空間佈局上對城鎮化建設、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和生態建設進行統籌安排,重點發展高效生態學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加快了生態保護和修復步伐。近年來,充分利用巴吉灘、南灘、西洞灘、神沙窩灘、兔兒壩灘、平山湖戈壁荒漠等荒漠土地大力發展工業商業項目建設,相繼安排4346畝未利用土地發展光伏發電、工業園區、風電等一大批工業商業項目建設;安排7130畝為濱河新區XX區建設提供用地保障,通過整治梳理廢棄河灘地和採砂廢棄地,對濱河新區XX區進行綠化美化,形成了2500畝的人工湖面和3000多畝的人工綠地。明永鄉沿河村、靖安鄉靖平村和甘浚鎮巴吉村充分利用沙荒戈壁地建成日光温室300多座;沅博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利用甘浚灘沙荒戈壁3000畝,建成年產30萬隻肉羊的加工基地,在土地資源利用上實現了" 高效"與"生態"的有機統一。

(四)採取優惠政策,發展沙區適生物種。XX縣組織具有經濟勢力的私人企業,採用優惠政策扶持,在沙漠荒灘興辦農林牧場,大力發展以紅提葡萄、紅梨、紅棗為主的"三紅"經濟果樹產業,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山丹民樂兩縣依託退耕還林工程的後續項目,引進大果沙棘,畝年產值達到20xx元以上。XX縣錦世農業科技公司在北部灘開發沙化土地4500畝,配套完善水、電、路、林等基礎設施,種植適宜於沙漠氣候生長的耐旱、節水、耐鹽、耐瘠薄甘草、菊芋等高附加值作物,採用由電腦控制作業的大型噴灌機,不僅利用了沙漠荒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加了企業收入,為發展沙產業起到了積極的示範推動作用。XX縣引進肉叢蓉栽培種植1000畝,以及沙棘、甘草、檸條、枸杞、麻黃等沙生植物,目前長勢良好,經濟收入可觀,為沙產業開發創出了一條新路子,收到了顯著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五)產業配套開發,發展沙區馬鈴薯產業。XX縣借鑑內蒙古包頭農場種植沙漠馬鈴薯種植成功的經驗,引進全國五百強之一的萬向德農有限公司和凱翔馬鈴薯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在北部沙化區平整土地9000畝,採用美國瑞克公司微電腦控制指針式噴灌設備,推行全機械化作業和國際現代化農莊管理模式,建設噴灌圈16個,種植專用馬鈴薯,平均畝產達到1500公斤,畝產值1500元以上,實現了沙漠區經濟收入從無到有的突破。為了配合馬鈴薯產業的健康發展,萬向德農有限公司又投資5305萬元,在民樂六壩灘沙區建造了馬鈴薯脱毒種薯快繁中心,建成了年產3000萬粒微型薯,1.2萬噸原種,10萬噸一級種薯基地,並配套建設網棚4.2萬平方米,全能日光温室1000平方米,組培室1000平方米,以及恆温庫、種薯窖等設施。按照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XX縣於20xx年引進馬鈴薯加工銷售世界第四、歐洲第一的荷蘭考森.愛味客集團落户六壩開發區,建設佔地920畝,總投資1.5億元的甘肅愛味客公司,該項目一期工程已於20xx年5月正式投入生產,年產馬鈴薯全粉1.5萬噸,並通過加大投入、全程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走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户的產業化發展道路,健全馬鈴薯繁育、種植、銷售、儲藏、加工產業鏈,使之成為該縣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六)招商引資,建成祁連葡萄生產基地。根據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國家林業局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統一部署,1987年XX縣為白龍江林業管理局無償劃撥沙荒地3萬多畝,至目前已累計投資1.5億元,開墾宜林宜農基地2.2萬畝,建成釀酒葡萄基地1萬畝,農田防護林4327萬畝,標準化苗圃275畝,封沙育林2萬畝,已初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高標準生態經濟林。依託釀酒葡萄基地建成的甘肅祁連葡萄酒業有限公司,總投資7255萬元,年生產能力達到5000噸。開發出了"祁連傳奇"牌乾紅、乾白、冰紅、冰白四大系列11個品種的優質葡萄酒,其中冰紅、冰白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工藝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已覆蓋西北市場,輻射全國14個省(市),並出口日本。該公司被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評為"全國釀酒行業百名先進企業";"蛇龍珠新鮮乾紅"、"美樂冰紅"、"賽美容冰白"葡萄酒榮獲首屆中國林博會"優秀展品金獎"。20xx年,祁連酒業年生產葡萄酒2582噸,實現產值16745 萬元,增加值5603萬元。

(七)節約土地資源,推進沙區畜牧業。XX縣整合項目建設資金,採取政府負責規劃設計和配套水、電、路、林網等基礎設施,企業和能人帶頭,大力發展沙區規模畜牧業,現已在沙區或荒漠區建成百頭牛養殖場20個,千隻羊養殖場30個,並實行種養加配套,增加沙區畜牧業生產的綜合效益,提高了沙區羣眾發展養殖業生產的積極性。XX縣引進新疆冶建九公司總經理謝卿,成立甘肅博峯肥牛開發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在明水沙窩劃撥沙地143畝,新建標準化牛舍40 棟、2.2萬平方米,年飼養育肥牛5000頭的規模養殖場,同時在沙漠腹地平田造地1000畝,種植了紫花苜蓿,建起了高標準的青儲飼草窖,所養肉牛膘肥體壯,經濟效益顯著,發展前景廣闊。XX縣富民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沙河鎮及城區羣眾自願入股,在XX縣馬郡灘荒漠上,佔沙荒地1000畝,建造高標準雙列式牛舍4棟240間11500平方米,運動場8400平方米,現代化擠奶廳1座,目前奶牛飼養量達到20xx多頭,其中擠奶牛1040頭,日產鮮奶 24噸,年產鮮奶8760噸,實現銷售收入3066元,純收入920萬元。XX區長安鄉前進村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針對羣眾分散養殖奶牛成本高、風險大、收益小的狀況,村黨總支部放眼長遠、科學謀劃,引導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投資2800萬元,在荒漠區建成佔地120畝的奶牛養殖場,入園奶牛20xx多頭,並與伊利集團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年供鮮奶4000多噸,實現利潤500多萬元。同時,依託全區制種玉米秸稈資源,積極爭取立項投資200萬元的沼氣項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由玉米秸稈-餵養奶牛-鮮奶銷售-糞便發酵-生產沼氣-沼氣發電-沼渣施肥-制種玉米-玉米秸稈的循環式發展轉變。

(八)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加快沙區造林綠化步伐。立足防沙治沙,組織帶領廣大幹部羣眾大力治沙造林,特別是國家實施"三北"四期、退耕還林還草等重點生態工程以來,沙化土地治理速度和質量、沙產業開發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以大工程帶動防沙治沙向縱深發展的新格局。 "十五"以來,累計新增人工林面積136萬畝,營造防風固沙林165萬畝,封灘育林(草)176萬畝,控制流沙73.6萬畝,恢復植被47.1萬畝,恢復耕地15.2萬畝,保護農田近100萬畝,沙化較重的7萬多畝荒灘經過多年的封護,植被覆蓋率已達42%,綠洲內9處沙窩得到了治理,北部沙區營造起15 條總長440公里的防風固沙基支幹林帶,綠洲中部150多萬畝農田、65%的道路和80%的渠系實現了綠化,農田林網化面積達98%,形成了帶、片、網結合,渠、路、林相配套的林網體系,森林覆蓋率由建國初的4.5%提高到目前的10.71%,甘州、臨澤、高台三縣區實現了平原綠化達標。

二、困難與問題

經過多年來的實踐,XX市堅持防沙治沙與沙產業開發並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建設資金不足,基礎設施配套滯後。沙產業開發需要以政府投入為主,以配套相應的渠、路、電、林等基礎設施,由於地方財力有限,無力大量投資開發,使之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以日光温室和肉牛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農業是高投入高產出產業,一次性投資數額大,羣眾自籌資金困難。

二是生產基地規模小,整體效益不顯著。目前XX市設施農業生產方式主要以分户經營為主,每户僅有一兩座日光温室或温室畜棚,生產集中度很低,區域化經營格局尚未形成,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不明顯。

三是組織化程度低,產銷銜接不夠緊密。XX市產業化經營剛剛進入初始階段,龍頭企業數量少,尤其是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少,帶動能力弱。同時由於農產品銷售體系不完善,銷售經營主體分散、規模小、勢力不強、品牌效應弱,進入市場各自為戰的問題突出,加工、儲藏、運輸、營銷等相關產業鏈不健全,沒有形成完善的農產品銷售體系。

四是技術力量薄弱,服務體系不完善。沙產業是一個新型產業,需要有一定數量的科技人才來支撐,由於目前XX市從事該專業的科研人員嚴重短缺,從理論到實踐尚未形成科研體系。從鄉鎮一級,由於技術幹部少,對新技術掌握不全面,經驗不足,不能夠為農民提供新的信息和技術指導,一定程度了影響到沙產業綜合開發進程。

三、加快沙產業開發的對策建議

沙產業就是變不毛之地為沃土陽光產業。當前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新形勢下,沙產業的發展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張掖沙化土地面積大,分佈廣,沙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豐富多樣,大力開發利用沙區資源,發展綠色生態經濟,對於改善生態生存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意義重大。現結合張掖實際,對今後加快沙產業開發提出如下建議意見,僅供參考。

(一)加強領導,科學規劃。建議市上成立防沙治沙產業領導小組,充分運用生態經濟學、區域經濟經濟學等相關理論,結合生態建設工程、重點工程建設和重點林草地建設,科學制定張掖中長期沙產業發展規劃。各級國土、農業、林業、水利等相關部門要主動當好政府的參謀,共同參與制定沙產業土地利用規劃制定。要積極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技術含量高、符合國家環保標準、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創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品牌,逐步提高防沙治沙能力和沙產業綜合開發水平。

(二)完善法制體系,依法規範沙產業。全面貫徹落實《防治治沙法》、《草原法》、《森林法》、《水保法》、《環境法》,依法保護草原、森林和防沙治沙建設成果。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開發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假借治沙名義而不進行治理的企業和個人,限期進行收回草原和沙地使用權;對侵佔他人治沙成果,弄虛作假騙取國家資金的行為,發現一起查出一起,堅決遏制不法行為;保護沙區地下水資源,沒取得合法取水許可不行亂開亂采地下水資源;強化監督檢查,建立健全防沙治沙監督機構,建立防沙治沙目標責任制及考核體系,對林草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導致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企業的個人取消其開發資格。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增長機制。加快建立國家、地方、集體、個人以及社會各界聯動互補多元化投入機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外國政府貸款;努力爭取國際援助和合作項目,鼓勵外商和國內有實力的企業前來投資生態建設和沙產業基地內的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積極支持沙產業基地建設和項目開發,加大沙產業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要採取配套補貼和獎勵的辦法,引導社會資金和廣大農牧民自有資金投資生態建設和沙產業項目建設。

(四)強化沙產業金融信貸支持。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沙產業融資擔保工作,出台鼓勵現有擔保機構積極參與沙產業發展建設;各級擔保公司要對金融機構在沙產業基地和生態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開展的業務給予擔保支持;建立擔保公司和金融機構互利合作、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以及地方政府、擔保公司、被擔保者三方聯動的風險防範機制,引導金融部門將業務向沙產業基地建設和生態資源開發領域拓展;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放寬貸款條件,簡化貸款手續,延長貸款期限,為沙產業龍頭企業和農牧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

(五)落實和完善針對沙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實行沙產業與農、林、牧、漁、草業一視同仁的税收優惠政策,引導沙產業走規模化、集約化、節約化,科技型、綜合型、低碳型的發展之路;對有示範性的沙產業建設項目,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按投資規模在財政支農專項資金項目安排時給予傾斜和照顧;落實貼息補助、林木種苗補貼、基地原料運輸綠色通道、投資參股等優惠政策,爭取將沙區農牧民購置的割灌機械、加工機械列入國家農機補貼目錄,享受農機補貼優惠。對在沙區植樹造成成果顯著的企業和個人,除享受造林補貼外可享受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地方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

(六)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科技對沙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鼓勵科研機構開展沙地動植物資源選育和開發利用技術研究;制定和完善沙區灌木林等經營技術標準,提高經營水平;依託相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強沙產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沙產業管理人員和農牧民的技能;鼓勵科技人員開展技術諮詢、技術轉讓和信息服務;建立一批沙產業發展的典型示範區,探索模式,總結經驗,輻射帶動沙產業發展。

標籤:調研 產業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