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報告

中國信用卡市場調研報告

中國信用卡市場調研報告應該怎麼寫?市場調研是市場調查與市場研究的統稱,它是個人或組織根據特定的決策問題而系統地設計、蒐集、記錄、整理、分析及研究市場各類信息資料、報告調研結果的工作過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中國信用卡市場調研報告,歡迎大家閲讀

中國信用卡市場調研報告

  中國信用卡市場調研報告篇1:

美國人是靠信用卡過日子的直到今天,這句話仍不過時。Wind數據顯示,美國人均持有2.9張信用卡,這是中國2016年一季度人均持有信用卡數量(0.3)的十倍左右。而且兩國人民消費習慣表現出明顯差異:七成美國人願意承擔利息,選擇分期還款;而挖財信用卡管家的數據顯示,僅有三成左右的國內用户願意承擔利息,選擇分期還款。

“這主要是由用户的儲蓄習慣、提前消費的意識共同決定的。”隨着這幾年國人提前消費意識增強,特別是80後、90後等消費主體對“先享受後付錢”的接受度提高,中國信用消費市場有望進一步發展。

但是具體到信用卡市場,中國信用卡人均持有量略有下滑,信用卡仍滲透率未能提升等尷尬。金忠認為,近幾年移動支付、消費金融等基於互聯網的新型支付消費方式迅速崛起,預期中的信用卡增量用户部分被互聯網金融吸引。

“提前消費”擴大信用市場

鈔票不是萬能的,有時還需要信用卡。但是,如果消費者不在免息期內全額償還信用卡賬單,就要為餘款支付高額利息,利率從9%到30%不等。

根據美國整體居民還款習慣統計數據,近7成的美國居民並沒有一次性清償信用卡餘額的習慣,更有近三成消費者只償還最低還款金額或略高於最低還款金額,併為此支付高額的利息費用。

但是中國信用卡市場,雖然過去兩年信貸規模保持了24%的高速複合增長率,但是人們的消費習慣還沒有完全扭轉。

以近半年為觀察區間,挖財信用卡管家發現,僅有三成用户願意承擔利息、分期還款。而且與美國有近三成消費者“只償還最低還款金額或略高於最低還款金額”不同,中國僅有2%的用户願意為此承擔高額的利息。

專家分析,這與中國居民的儲蓄習慣和提前消費的意識有關,隨着儲蓄習慣改變和提前消費意識增強,整個信用市場將擴大。

儲蓄習慣方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世界上收入儲蓄水平最高的十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位列第三。2008年以來,中國居民儲蓄已累計增加35萬億。僅2015年,中國居民新增儲蓄的存款就超過了4萬億元。

而美國則與此反差巨大,成為同期儲蓄最低的國家之一。前述數據統計,超過62%的美國人的儲蓄賬户存款不足一千美元,甚至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根本沒有儲蓄賬户。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美國人對於儲蓄的重視程度才逐漸上升。“低儲蓄使得發生超預期的緊急支出時,美國居民需要以分期或者最低還款的形式處理信用卡債務,髮卡行也從中獲得利息收入。”專家表示。

而在提前消費意識方面,以80、90後為代表的`年輕族羣更注重生活品質,消費模式也開始由保守消費向提前消費轉變。

一項針對都市青年的調查顯示,有57%的受訪者表示“敢用明天的錢”,48%的人稱自己“不會因為負債消費擔憂”。可以預見,隨着年齡結構變化的持續,消費主體向80、90甚至00後遷徙,未來的“先享受,後付錢”的需求也將呈現不斷擴張的趨勢。

消費金融搶食信用市場

但是從中國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看,卻略有下降,大多數銀行仍面臨信用卡滲透率未能提升的難題。

在居民儲蓄習慣改變、提前消費意識增強的這幾年,恰逢中國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後者場景更為豐富且門檻更低,迅速搶食了部分信用份額,那些預期中的信用卡增量用户被互聯網金融給“截和”了。

例如“京東白條”、“天貓分期”相繼推出,個人消費者在不使用信用卡的情況下就可以享受“先消費後付款”的信用服務,後者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傳統信用卡功能,市場上還出現了挖財信用卡管家等圍繞普通用户立信、護信、增信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同時,許多消費金融產品的門檻已遠低於信用卡的申請門檻,惠及更多的羣體和領域;再次,深化在不同場景中的特定消費金融產品,可以給予特定的利率優惠等特權,這些都是當前信用卡所無法比擬的。

由第三方研究機構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突破千億元,較2013年60億元、2014年183.2億元,增速超過200%。預計未來幾年,該數字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到2019年可達到3.3萬億元的水平。

可以説,這是中國信用卡發展三十年後遇到的一個關鍵挑戰。一方面是中國信用卡產業已經出現過於粗放、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另一方面,銀行信用卡的線下消費佣金收入,因消費金融的崛起而大幅縮水。

有信用卡專業人士分析,在央行對信用卡定價規則鬆綁的背景下,未來各行對信用卡會進行精細化運作,可能產品功能的設計上也會更多樣化。而且努力站穩線下的同時,還要近一步擁抱互聯網,與消費金融爭奪線上用户。

“信用卡業務與電子渠道和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在提升金融覆蓋面、發展普惠金融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銀監會副主席曹宇也在去年底撰文説,信用卡藉助互聯網,可以更廣泛的人羣和地域便捷地提供金融服務。

  中國信用卡市場調研報告篇2:

和去年一樣,網易財經今年繼續調查統計了各大銀行信用卡收費與服務情況,今年,網易財經統計了各行信用卡的年費、掛失換卡費、賬單罰息以及從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容差容時”規定情況。

1 、年費

網易財經今年對各大銀行的人民幣標準卡年費進行了統計,各行年費規則與去年相比,沒有變化,最貴的是浦發銀行的180元/卡/年,最低的是寧波銀行與廣發銀行的40元/卡/年,有8家銀行的年費標準都是100元/卡/年。

但由於各家銀行對信用卡業務的大力推廣以及此前多年來培養形成的消費者習慣,各銀行依然保持了往年對信用卡年費的免費措施,只要持卡人在年內刷卡消費達到一定次數或者一定金額,均可免除當年或次年年費。

2 、掛失換卡費

由於普通消費者在掛失信用卡的同時也會辦理換卡業務,因此換卡工本費其實也變成持卡人的掛失成本。今年網易財經在調差掛失費用時將銀行公佈的掛失費與換卡工本費合併計算為總掛失換卡費。

統計發現,掛失換卡費用最高的為興業銀行,為70元;而工商銀行則最低,為20元。

3 、容差容時與罰息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的通知要求,從2013年7月1日起,各成員銀行要為客户提供信用卡“容差容時”服務,即允許持卡人在還款時有一定寬限期或小額不足額清償。經過統計發現,除了工商銀行意外,其他銀行都根據規定給予持卡人一定的“容差容時”。

由於工商銀行對於持卡人信用卡賬單未全額還款收取利息時只以未還款部分作為基數來計算利息而不是“全額罰息”,因此該行稱暫時不提供“容差容時”服務。所謂全額罰息,即持卡人在未還完當期賬單全部金額的時候以賬單全部金額為基數,以賬單期內每筆消費的各自入賬天數為計息期間來計算利息。根據網易財經的調查,與去年一樣,除了工行外,其他銀行仍都推行全額罰息(點擊查看全額罰息與工行罰息計算方法區別案例)

除工商銀行外,其他銀行都已經提供了“容差容時”服務,其中容時最長的為建設銀行,建行給持卡人在賬單最後還款截止日的基礎上提供5天的還款寬限期,最短則為農業銀行的2天,其他銀行均為3天。容差方面,大部分銀行提供的均為10元,即如果持卡人當期賬單金額在還差10元以內未還完,銀行都視為已全部還款,不計收利息,未還完部分自動滾至下一期賬單中。高的有四家:農業銀行標準為賬單金額的10%,普卡最高100元、金卡最高200元;光大銀行與南京銀行標準也都為100元;賬單金額較大時,中國銀行的標準是最高的,為賬單金額的1%,最低10元,並不設置上限。